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大家都知道,当前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全球各国的普遍重视。从全球来看,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节能降耗已成为一个全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也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要进一步节能  相似文献   

2.
对国内外碳捕获与封存的发展现状、争论焦点、发展瓶颈以及未来前景进行分析。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可以有效地缓解全球变暖带来的不利影响,为构建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世界各国由于在认识差异、经济背景、国内立法、利益相关者博弈等多种背景影响下,碳捕获与封存的发展前景仍不是特别明朗,各国在技术领先和商业利益之间的竞争还存在很多变数。  相似文献   

3.
2009年12月7—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此前,舆论将这次大会称为"改变地球命运"的大会。来自全球192个国家的代表以及110名国家元首出席会议。尽管这次会议未能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气候变化问题都将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21世纪初,我国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决策。此后,我国领导人又多次强调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那么,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是什么关系?本刊就此问题对北京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兴利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4.
1前言从令人担心的地球变暖和化石能源紧张的观点出发,抑制CO2向大气的排放量并实现回收与资源化,将成为21世纪最为重要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之一。1992年6月在巴西召开的各国首脑参加的环境与开发国际会议上,缔结了气候变化框架条约,要求各国承担义务,采取政策与措施将2000年的CO2多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水平。同时,还对其状况、相应措施、资金保障等问题进行研究、追踪,把CO2问题作为发展化石燃料能源的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现然在化石燃料放出的CO2,换算成碳每年约为60亿吨。发达国家尚未颁布严格的规…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世纪以来,低碳经济在欧美兴起。随着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低碳经济已日趋风靡世界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最近10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中国因处于工业化中期及城镇化高速发展期,气温上升的幅度更加显著。诚然,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既有自然原因,也  相似文献   

6.
《电力环境保护》2013,(6):28-28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以下简称《战略》11月18日在华沙气候大会上正式发布,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规划。《战略》要求,将适应气候变化的要求纳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到2020年,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目标是:适应能力显著增强,重点任务全面落实,适应区域格局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7.
棕榈油工艺废水由于处理难度大,处理成本高,仍然处于靠自然氧化处理的粗放阶段,同时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POME资源化为单细胞蛋白饲料原料,不仅解决了POME处理的问题,实现经济收益,而且整个处理过程是净负碳足迹的。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利用食品加工工艺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电力环境保护》2009,(5):37-37
联合国发表题为《2009年世界经济和社会概览:促进发展,拯救地球》的报告。报告指出,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必须注重发展问题,发达国家需要加大力度减少其排放量;发展中国家也要积极参与,但这种参与的方式必须允许以快速、可持续的方式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叶晶菁 《化工环保》2007,27(6):583-583
有30国参加的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发表了一份报告,汇总了工业化国家着手解决人造纳米材料蕴涵的健康及环境安全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在2007年4月于柏林举行的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关于人造纳米材料的第2次会议上,长达77页的报告综述了最新发展信息。报告指出,由于纳米技术的影响还基本未知,世界各国均没有关于纳米材料的管理规定。但很多国家正在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研究那些可能的影响。比利时和爱尔兰等国家称,他们目前没有特殊的法规,部分原因是由于没有全球公认的纳米材料的定义。位于日内瓦的国际标准组织的技术委员会正在解决这一问题。法国也没有确定实施法规的日期,但法国劳动及环境健康安全局正努力确保将纳米材料划入欧盟的化学品注册、评估及授权项目中。  相似文献   

10.
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在经济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作为国内最大的能源生产企业和消耗企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既承担着国家使命,又具有不可回避的社会责任。为此,本刊编辑部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发言人黄文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1.
“实现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全球减排资源最优配置的关键,是合理界定并严格执行各国温室气体排放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国际排放权交易.”张永生等运用“人均排放”来构建的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总排放权额度”,有一定的“人权”基础,但可能除了印度与中国两个人口大国外难以被大多数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接受.更重要的是这种“框架”缺乏生态系统碳循环、碳均衡或碳中和的理论基础,没有采用循环经济的废料与原料链接的生态经济机制,缺乏低碳经济中碳中和、新能源替代及节能减排综合手段运用的机巧.作者同样“应用产权理论和外部性理论”以及生态系统碳循环原理,生态经济开放式闭合循环的方式,经济杠杆原理的方法,低碳经济中碳中和、新能源替代及节能减排综合机巧,通过各个国家或地区“碳源与碳汇”均衡的“赤字”或“盈余”来建立全球排污权交易的“总额度”数量标准,以及“排碳付费,碳汇交易”的原则.通过统一规范测评碳源与碳汇方法,统一调节全球碳汇交易价格,运用价格“手柄”或“砝码”的杠杆原理,“建立了一个界定各国历史排放权和未来排放权的理论框架,并据此提出一个将各国‘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明晰化、将所有国家纳入全球减排行动的后京都时代解决方案”,实现全球根本性、彻底性的节能减排和永久持续的碳循环、碳中和及碳平衡.  相似文献   

12.
经济手段在火电厂SO2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环境管理中经济手段的特点,类型及各国在控制火电厂SO2排的应用,对我国采用的经济手段及其效果与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在我国实施环境经济手段的原则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接上期)4循环经济模式的实践4.1国外循环经济模式解析由于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科技文化发展水平和传统不同,以及制度、体制、机制不同,所以各国在循环经济认识与实践方面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电力环境保护》2007,23(6):39-39
出席第三届东亚峰会的16国领导人2007年11月21日在新加坡签署并发表《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新加坡宣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应对气候变化阐述了中方的看法和主张。  相似文献   

16.
以联合国贸易数据库(Comtrade)旧衣物(HS630900)全球贸易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全球旧衣物贸易规模、主要进出口国、贸易壁垒现状。由于全球已有41个国家实施限制旧衣物进口政策,未来旧衣物如何再利用成为各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在各国分布着很多含硫高的煤炭,为了适应逐年严格的环境标准并确保煤炭的稳定供应,必须扩大用煤的种类及进行脱硫。为除去锅炉烟气中的硫氧化物而设置的湿式脱硫装置,多用于大型锅炉。但对于中,小型锅炉,由于安装场地不富余、基建  相似文献   

18.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经济的物质基础。所以,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共同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因此在环境保护方面欠账很多。要补上多年来的环保  相似文献   

19.
《化工环保》2004,24(5):335-335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近日表示,在《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于2004年5月17日正式生效之后,全球将投人超过5亿美元用于清除这些有毒化学品。该公约将削减和淘汰9种危险杀虫剂以及二噁英、呋喃、多氯联苯等共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生产和使用。这是继《保护臭氧层公约》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后,人  相似文献   

20.
垃圾产量持续上涨是世界各国一直以来持续关注的问题,上海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地区,也面临着垃圾产量逐年上涨所带来的巨大压力。采用2010—2017年上海市年垃圾产量及相关数据,运用灰色理论系统,对各项影响垃圾产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及预测未来增长趋势。结果显示,垃圾产量受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人均年收入、常住人口、货物运输量的影响。其中GDP、常住人口数目和货物运输量是影响垃圾产量的最主要因素。而自2017年之后的3年里,上海市的垃圾产量不会减少,且增长速度稍有加快,社会废弃物处理将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