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山地处浙江南北要冲,临江近海,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经过30年的发展,萧山基本形成了以纺织印染、机械汽配、羽绒服装、医药化工、电力及蒸汽等行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萧山工业经济总量占杭州市的1/3,工业污染排放量大,加之萧山人口众多,农业发达,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因此萧山污染减排任务尤重,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昆明市主要排污河道之一的大清河入滇池的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小流域范围内城郊型面源污染状况,通过详细的问卷调查和实地采样分析,初步得出研究区污染物产生的来源、产生特点和发生量。结果表明:生活污水排放、地表径流产污、农田排水是该研究区氮、磷污染物排放的三大来源;其中,总氮排放量有54.7%来源于生活污水,25.9%来源于农田化肥流失;总磷排放量有61.5%来源于生活污水,24.8%来源于地表径流。滇池周边地区面源污染物来源和特征有别于滇池全流域的各污染类型比值,面源污水已成为城郊区面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控制之要点。因地制宜,就地处理城郊型的农村生活污水,科学平衡施肥,降低地表径流排污浓度,是城郊型滨湖带小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太湖流域漕桥河污染物来源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基于对太湖流域漕桥河小流域主要污染物来源构成和污染特征的分析,对污染物入河量进行了计算和修正. 结果表明:漕桥河的CODCr入河总量为1 639.9 t/a,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染;氨氮入河总量为174.6 t/a,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工业污染;总氮和总磷入河总量分别为491.0和34.7 t/a,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城镇生活污染. 同时,针对河网地区水系错综复杂的特性,将客水污染纳入污染源范畴,核定客水量,为有效改善河流水环境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作为典型的高原坝区农业型流域,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威胁洱海水质.以洱海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数理分析及GIS技术,开展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分析及评价,使用排污系数法估算了2018年洱海流域农村生活、畜禽养殖业和种植业污染中COD(化学耗氧量)、TN(总氮)、TP(总磷)的排放负荷,并通过等标污染负荷法在GIS空间分析反映流域内污染排放分布情况.结果表明:①2018年洱海流域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COD、TN、TP的排放量分别为11 188.20、2 752.56和259.33 t.COD排放量主要来自畜禽养殖,TN与TP的排放量均主要来自种植业.②洱海流域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COD、TN、TP等标污染负荷分别为559.41、2 752.56和1 296.63 m3/a.种植业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等标污染负荷中的占比最高,为36.40%,其次是畜禽养殖业,为34.44%.③各乡镇的等标污染负荷差异较大,等标污染负荷范围为(286.16±150.67)m3/a,等标污染负荷强度范围(0.13±0.067)m3/a.④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可分为种植业主导型、种植业高污染型、生活污染主导型和畜禽养殖业主导高污染型等4种类型.研究显示:来源于种植业的面源污染是洱海流域水环境保护需要控制的首要污染源,TN是需要控制的首要污染物;排放量与等标污染负荷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呈流域北部乡镇污染物排放量较高,但流域西部各乡镇排放强度较大的特征;流域内各乡镇防治面源污染需要针对其污染来源特点分别采取推进种养平衡、推广绿色种植、分区控制农田径流以及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分类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变化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产生量大,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采用清单分析法分析了近20年(1999~2019年)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情况,并分析了农业生产投入强度、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和农业面源污染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0年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总负荷下降6.08%,其中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的污染负荷增幅分别为-11.88%、 4.99%和26.17%,耕地化肥和农药投入强度分别上升112.19%和60.38%.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最高的地区,其次分别是粤北、粤西和粤东地区.畜禽养殖是COD的主要来源,化肥和畜禽养殖是TN的主要来源,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是TP的主要来源,且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占比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不同区域的污染物来源存在一定差异,粤西、粤北和粤东地区COD和TP主要来源是畜禽养殖,TN的主要来源是化肥;珠三角地区水产养殖业成为TN和TP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广东省面源污染负荷总量下降主要源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村人口比例减少.总体而言,广东省面源污染存在时间阶段性变化与空间差异,应当采取全面治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及中长期预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利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计算了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在此基础上,预测了2010—2030年农业面源污染情况.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污染物总排放量为1057×104t,其中,COD排放量为825.9×104t,总氮为187.2×104t,总磷为21.6×104t,氨氮为22.4×104t.如果不加大对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2020年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有加剧的趋势.在高排放情景下,2030年农业面源污染中COD排放量可能上升到1466.5×104t,面源污染需引起高度重视.目前,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排放区,但未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空间分布可能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7.
曲江流域水环境污染重点是域镇生活污水,其次是非点源污染,工业污染则影响不大。经预测,2005年和2010年流域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将比2000年分别增加21%和37%。由于环保力度加强等原因,河流水污染趋势会有所改善,但仍难以达到玉溪市水功能区划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张培  张宽  靖中秋 《环境保护科学》2020,46(3):67-70,137
为了明确彰武水库流域农村生活面源污染负荷,运用输出系数法估算了流域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人体粪尿面源污染物的产生量和入河量,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了污染评价,识别出了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以及农村生活面源污染重点防治区域。结果表明:农村生活面源污染入河贡献依次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人体粪尿,污染负荷比分别为61.56%、27.74%和10.70%;污染物入河贡献依次为总氮、氨氮、总磷和COD,总氮和总磷为主要污染物;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姚村镇、横水镇、城郊乡3个乡镇,其累计产生和入河污染负荷比均超过了50%,为彰武水库流域农村生活面源污染重点防治区域。  相似文献   

9.
牡丹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牡丹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值大于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中,农田化肥的污染贡献最大,其次是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区域污染贡献比例中,COD贡献值按大小顺序依次为宁安市、牡丹江市、林口县、海林市。NH3-N、TN、TP贡献值按大小顺序依次为宁安市、林口县、海林市、牡丹江市。结合牡丹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构成特点和现存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采用遥感分布式面源污染评估(DPeRS)模型,量化西安市2020年农业空间面源污染负荷排放量和入河量,对面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解析,识别出西安市农业空间主要面源污染类型,提出了针对性的面源污染防治建议。结果表明:西安市农业空间农田氮磷盈余量较大且分布范围广;面源污染排放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阎良区东部、高陵区东部、周至县和长安区平原地区、临潼区和蓝田县骊山丘陵地区,氮面源污染受农村生活影响较大,磷面源污染受水土流失影响较大;农业空间氮、磷面源污染入河量空间分布规律相似,但含量相差较大,高值区主要位于阎良区东部、临潼区中部和北部、蓝田县骊山丘陵地区、周至县中东部平原地区、秦岭浅山地区及部分峪道两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农业基础和传统的大国,半数以上人口居住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显现,突出表现为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巨大,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村生活污染增加,农村工矿污染凸显,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有加速趋势,农村生态退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总体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年来,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凸显,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对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福利改善的阻碍也将日趋明显。具体污染现状是: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排放量大,目前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90亿吨,生活垃圾约2.8亿吨,而且处理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农业立体污染防治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需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我国环境污染一直呈上升势头,尤其是农业污染近年上升幅度较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我国农业污染的现状分析及应对建议》黄皮书指出:“农业污染量已占到全国总污染量(指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及农业污染的总和)的1/3~1/2,而且对农产品安全、人体健康乃至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同时,农业污染已呈现出严峻的立体化倾向,形成了包括点源和面源污染在内的水体——土壤——生物——大气各层面直接、复合交叉和循环式的立体污染,危害程度和防治难度都将很大。因此,农业立体污染防治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需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源污染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而农业面源污染又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部分。农业面源污染是相对于集中排放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点源污染而言,是面源污染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介绍了农业面源污染形成的基本原理、形成的原因,以及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面源污染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而农业面源污染又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部分。农业面源污染是相对于集中排放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点源污染而言,是面源污染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介绍了农业面源污染形成的基本原理、形成的原因,以及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河水氮污染分析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黄河水系干、支流1980-1990-1997-1999年河水氮污染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自流域上游至下游,各主要支流河水氮污染有增加的趋势,造成干流河水氮污染沿程亦呈增加的趋势;(2)点污染对黄河干、支流河水氮污染的贡献较大,但在1990-1997年间,流域河水氮污染的点源/面源之比有降低的趋势,干流潼关站河水中总氮的点源与面源之比由1990年的2.7降至1997年的1.8;(3)黄河干、支流河水氨氮、总氮的含量在1980-1990-1997-1999年间存在明显的加速上升趋势,主要是由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17.
武水河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成因的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13—2015年武水河流域7个监测断面的11个水质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武水河水质时空分布差异性,辨识主要污染因子,解析污染成因.2013—2015年,流域水质整体较好,尚存在不达标断面.长河水库和黄岑水库出现NH_3-N超标现象,岑水桥和芙安河老桥断面出现重金属As超标现象,但NH_3-N和As浓度趋于降低.武水河流域监测断面水质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水库断面支流断面干流断面.2013年,流域主要污染因子为NH_3-N、TN和As,主要源自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污染;2014年,流域主要污染因子为COD_(Mn)、NH_3-N、TP,主要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染;2015年,流域主要污染因子为BOD_5、粪大肠杆菌、pH,主要来源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因此,流域内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逐年降低,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对水质的影响逐年增大.流域内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实施重金属综合治理等项目,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源解析法对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面源(含种植业、养殖业)进行分析,并统计分析了武宜运河全线水质现状。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是武宜运河流域总氮、总磷污染的主要来源,且以养殖业为主,生活污染源是太湖流域氨氮污染的主要来源,且以农村生活污水为主;武宜运河水质以氮磷污染为主,总氮污染最为严重。武宜运河核心区研究范围占总研究范围的比例为35%,总氮、氨氮和总磷入河量分别占研究范围内各类污染物总入河量的42.8%,45.0%,34.1%,污染分布重点区域为武进前黄镇、牛塘镇及宜兴和桥镇所辖行政村。研究范围内农业面源污染分布重点区域为武进前黄镇、牛塘镇、宜兴屺亭街道及和桥镇;生活污染源氮磷污染物排放主要来自高新区及牛塘镇的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其次是屺亭街道和前黄镇的农村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19.
曾纯 《环境》1997,(5):28-28
这些年来,环保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就环境质量而言,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恶化趋势明显,前景不容乐观。不能不看到,环境管理加强了,但污染治理的速度仍较缓慢,在工业污染得到一定控制的情况下,生活污染对城市环境质量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如深圳,城区水污染的主要元凶是生活污水,饮用水源98%的污染源来自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这种情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生活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原因,一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发展。深圳年产生生活污水2.1亿吨,只有2184万吨得到处理,处理率仅10.4%;二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面源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引起耕地退化,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与量.在概述农村面源污染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农村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其中化学肥料、农药、畜禽粪便及养殖废弃物、生产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是面源污染的重要因子,从农作技术、水土保持及意识政策等多方面考虑提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并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