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一种适用于高氯废水的无汞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方法。水样中加入10 mL重铬酸钾和15 mL浓硫酸,消解0.5h,冷却至室温再加入0.3 g硫酸银,消解1.5 h,测得其COD测定值,根据COD Cl-Cl-的关系曲线得到由氯离子产生的COD Cl-,将COD测定值减去C OD Cl-即为水样的COD真实值。实验证明,该方法适用于氯离子浓度不超过5 000 mg/L废水COD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赵玲 《能源环境保护》2010,24(4):25-27,33
由于煤矿地理分布和地质构造原因,我国部分煤矿矿井水中氯离子含量较高。矿井水经混凝、沉淀、过滤处理后,其中的COD含量通常较低,采用重铬酸钾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处理后的高氯离子矿井水中的COD过程中,水样中存在的氯离子极易干扰测定结果。当水样中氯离子含量超过2 000 mg/L时,采用国标方法所测数据几乎不具参考价值。针对高氯离子矿井水水质特征,通过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低浓度重铬酸钾氧化法在高氯离子低COD矿井水中COD测定的应用,其结果有效扩展了国家标准方法的测定范围,为煤炭行业矿井水COD检测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氯离子含量高于1000mg/L时,测定CODCr值较为困难。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测定CODCr时掩蔽剂HgSO4掩蔽氯离子的效率,从而获得在测定该类废水CODCr时,HgSO4:Cl-的最佳质量比,对高氯废水COD测定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氯气校正法和低浓度重铬酸钾氧化法来分别测定高氯废水的COD值,两种方法主要针对氯离子浓度小于8000mg/l,COD值小于110mg/l的水样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氯气校正法虽然可行,但是实验装置复杂,可控性差,数据结果精密度差,准确度不高;采用低浓度重铬酸钾氧化法进行高氯废水的coD测定,结果较为准确,且操作同国家标准法(GB11914—89)基本一致,操作过程简单可行,实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密封消解法测定高盐废水COD时的最佳实验条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密封消解法测定高盐废水COD的消解时间、氧化剂浓度、掩蔽剂比例等实验条件研究 ,确定了适合高盐废水COD测定的最佳实验条件 ,并用混配水样和实际水样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消解时间为 30min ,掩蔽剂比例为 10 1,对不同范围的COD采用不同浓度的氧化剂 ,混配水样和实际水样中的氯离子对COD测定干扰很小 ,方法的准确度较好 ,相对误差 <8 3% ,加标回收率 >92 %。  相似文献   

6.
测定高氯废水CODcr的方法探讨——硫酸汞添加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需氧量是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的重要指标,通常采用CODcr来表示。在其测定过程中氯离子是影响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由于氯离子的干扰,高氯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测定误差较大,尤其对于高氯低化学需氧量的水样,其干扰更为严重。本文对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方法以及原理进行了阐述,针对不同范围的化学需氧量,对应采用高浓度重铬酸钾氧化法、低浓度重铬酸钾氧化法来测定,最终确定了一种最直接、简便、准确的方法-硫酸汞添加法来测定高氯废水的CODcr。  相似文献   

7.
煤与污泥混烧热电厂双碱法烟气脱硫废水中的氯离子、悬浮物、金属离子浓度均远高于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废水,采用常规国标重铬酸钾法测其化学需氧量(COD)误差较大,通过实验证实改良重铬酸钾法是一种快速、经济、实用的测定该废水COD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国标法分析高氯废水中的COD时,由于氯离子的干扰,COD测定值偏大。本研究配制了不同浓度的标准氯离子溶液,并测定其耗氧量CODCl,建立了CODCl与氯离子浓度关系的拟合直线模型COD=0.2238[Cl-]-2.64,通过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水样中氯离子浓度,由拟合直线模型得到水样中氯离子产生的耗氧量CODCl,并进一步测得水样的表观COD值,扣除水样中氯离子产生的耗氧量CODCl,并与水样的COD理论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测定结果的均值相对误差在-3.6%~2.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1%~6.9%,方法准确度较高,数据重复再现性好,且测量过程不使用硫酸汞,可应用于高氯废水COD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李峰  何林钰 《环境工程》2006,24(1):64-64,83
通过对照试验证明氯气校正可以去除高氯离子对CODCr测定的干扰。事实上,对于特定的高氯废水,实验发现CODCr与实际样品的Cl-含量相关。氯气校正测定的CODCr可用国标方法测定的CODCr和Cl-含量表示。分别以M估计和最小二乘建立了校准方程。进而,实验结果对于存在个别异常值的体系前者相对后者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密封催化消解法测定化学耗氧量方法”的验证得出:对于一般水样,此法与国标法无显著差异,能应用于炼厂总排水、汽提废水、碱渣度水和PTA度水等的测定;改用C_2掩蔽剂后,对Cl~-≤10000mg/L、COD:Cl~-≤1:100的水样测定结果仍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在水质监测及诸多行业的工业废水监测中,COD是一个必测项目,微波密封消解测定COD是一种新方法,此方法与国标(GBll914—89)重铬酸钾法回流测定COD相比,具有成本低、操作安全、快速便捷等优点,其测定结果同标准重铬酸钾回流法相比对线性相关系数r大于0.999,是值得推广使用的一种方法。但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提高测定COD的工作效率,必须严格把握好一些关键性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重铬酸钾法快速检测CODCr在污水处理工程运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行监测中CODCr的测定 ,采用重铬酸钾法[1 ] ,此方法测定准确可靠 ,但回流时间较长 ,耗水、耗电、耗时 ,分析速度慢。本方法改用硫磷混合酸代替硫酸 硫酸银溶液进行回流操作 ,极大地缩短了回流时间 ,提高了分析速度并能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3.
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水中的CODC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技术对环境水样中的CODCr进行大批量快速测定 ,与国标法 (重铬酸钾法 )有可比性 ,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方法检出限 1 3,对标准样品分析的准确度在 98%以上 ,变异系数在 0 2 1%~ 1 0 0 %之间 ,实际水样的检测结果与重铬酸钾法的相对偏差为 0 4 %~ 1 4 % ,环境水样和工业废水的加标回收率为 93%~10 1%。  相似文献   

14.
针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COD值的误差分析问题,给出了实验的仪器和试剂的配制方法,如测试主要仪器设备和主要试剂的配制,介绍了测定水样的采集地点,介绍了重铬酸钾法的测定原理及步骤,重铬酸钾法的测定原理和重铬酸钾法的测定步骤,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及步骤,如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步骤,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紫外分光光度法,标准曲线的确定,测定的结果比较和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比较.  相似文献   

15.
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铬酸钾法是测定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国家标准方法,通过大量的实验对CODCr的实验进行探索,提出几点体会,在CODCr的测定中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对重铬酸钾比色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方法进行了验证性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检出限为6mg/L,化学需氧量浓度低于24mg/L时,测定误差比较大。运用过程表明,该方法具有简单、稳定、快速、成本低廉、监测仪器便于携带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垃圾渗滤液COD检测方法中Cl~-干扰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世迎  张文义  单良  杨鑫  王萍 《环境科学》2010,31(4):1014-1020
化学需氧量(COD)是垃圾渗滤液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渗滤液中高浓度的氯离子(Cl-)对COD检测的干扰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实验对比了重铬酸钾回流法、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碱性高锰酸钾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渗滤液COD时的Cl-干扰程度.普遍采用的重铬酸钾回流法,由于Cl-存在干扰,掩蔽剂不能完全有效掩蔽,Cl-≤3550mg·L-1时测量结果并不准确;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Cl-的干扰;碱性高锰酸钾法虽能消除Cl-干扰,但氧化效率只有重铬酸钾的60%左右;紫外分光光度法不仅时间短、效率高,还能有效避免Cl-带来的干扰.在COD值≤150mg·L-1的稳定水质中UV254与COD值有较高的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85;UV365在COD值≤600mg·L-1都有很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96.UV365比UV254具有更广的检测范围和更高的COD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电化学法直接快速测定COD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一种全新的方法—电化学法测定COD进行了初步研究。制备出析氧超电位很大的铂基α PbO2 和 β PbO2 双镀层电极 ,并用以电解产生羟基自由基直接氧化废水中有机物。在本研究确定的条件下 ,COD标液在 0~ 30 0mg 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一次测定仅需 30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