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认为自己在大自然万物中,处在主宰和支配的地位。随着环保和生态平衡等方面知识的不断增长,人类意识到野生动物的不断减少,某些物种的灭绝,最终将影响到人类自身。因此,近几十年来,人类采取各种措施保护野生动物,人类还设法将野生动物请进大城市小城镇,或自已走出城镇  相似文献   

2.
野生动物资源作为一种可更新资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发展经济使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破坏,并涉及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阐述野生动物资源对人类社会的科学价值,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资源的重视,以便更好地保护和管理野生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3.
野生动物的价值何在 主持人:您心中的野生动物是如何界定的?野生动物对于人类价值何在?是不是所有的野生动物都应当保护? 梁从诫:我认为,野生动物是生活在非人工环境,不由人类养殖,能够在其原有栖息地内正常繁衍、传宗接代的动物.目前世界上已经过描述的野生动物达125万种,包括脊椎、软体、昆虫、蜘蛛、甲壳、线虫、原生等动物;而据专家估计,未经描述的动物比这还要多得多.如昆虫,经描述的95万种,而据估计总数在800万种以上! 目前,由于人类发展引起的环境破坏等问题,导致很多动物物种灭绝或濒危,因此世界上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开具了…  相似文献   

4.
于宁 《环境》2004,(3):24-25
有“人类最后一个世外桃源”之誉的新西兰,堪称是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年前,我在新西兰旅游,从北岛到南岛,又从南岛到北岛,行程达数千公里。所到之处,接触到无数野生动物——大到海豚,小到萤火虫,亲眼目睹它们与人类和睦相处的有趣场面。  相似文献   

5.
老仆 《环境导报》2003,(13):18-19
席卷全球的“非典”疫情,有关专家认定,与大量猎、杀、食野生动物有关,世人开始反思。环保人士呼吁应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让野生动物生活在它们自己的领地里。人类应当与动物保持一定的、保证互相都能安全的距离。18世纪开始,欧美殖民主义者,在各自占领的殖民地国家土地上,肆意猎杀野生动物,以此为乐。等到发现野生动物踪迹难觅时,很多有识之士开始呼吁,赶紧亡羊补牢,地球上如果只剩下人,那不成了恐龙?迟早也要完蛋。20世纪中期,欧美国家先后制定了严格的保护动物的法律,民间也冒出了众多的环保组织、动物保护组织。环保主义者强烈谴责滥食…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是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丰富和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往往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各种废弃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随意排放,引发环境污染事故,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对人类自身也造成了严重影响。下面,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本世纪发生的重大环境公害事件。  相似文献   

7.
魏青 《环境》2009,(9):84-85
垃圾填埋场是世界上最臭名昭著的地方。即使是最有效的回收利用仍然会直接或是间接地产生需要填埋的垃圾。这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负面影响。但是垃圾填埋场大可不必一直蒸汽加工那些成堆的难闻的垃圾。下面介绍了10个从过去的垃圾堆变成了充满绿色和多种野生动物的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8.
牧野 《环境》2014,(5):56-59
正星巴,第一个深入非洲保护野生动物、第一个在非洲注册NGO(非政府组织)的中国人。在他看来,环保无国界,在保护生态环境以及野生动物的工作中,人类应该抛开政治、宗教、文化和小利的差别,共同投身其间。一次偶然的邂逅让星巴将目光投向了野生动物保护领域,他为此放弃了光鲜稳定的公务员职务,远离家人,远离朋友,成为第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急剧改变着野生动物生态环境,加之人类肆意乱捕滥猎,使野生动物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生态失去平衡。笔者曾随野生资源考察组去到大兴安岭林区,与当地干部和群众共同回顾了野生动物管理的历史,从1958年国务院决定将野生动物管理工作交由林业部管理以来,已有30多年了。这30多年中野生动物资源发生很大的变化,野生动物也象森林植物一样,存在着演替变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锋章  晋丽丽 《山东环境》1997,(3):34-35,40
气候变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博兴县环保局刘锋章,晋丽丽,牟曙光越来越多的气象学家认为,温室效应──地球变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生态危机。温室效应所致全球气候变化是目前乃至下一个世纪最热门的国际性话题,它对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及各种经济活动都会产生...  相似文献   

11.
何军 《沿海环境》2001,(2):17-17
有关专家说,野生动物体内含有各种病毒, 还携带各种寄生虫,吃野生动物会得出血热、鹦鹉热、兔热等疾病,这些病因少见,对人体危害很大,有一些病如狂犬病目前还是不治之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野味成了宾馆、饭店招揽生意的招牌,蛇、鹿肉甚至连蝗虫、甲壳虫等都成了尝鲜人口中的佳肴。然而,这些餐桌上的美味没有经过卫生检疫就进了灶房,染疫的野生动物对人体构成了极大的危害。据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邹兴淮介绍,野生动物在野外除死于天敌外,有相当一部分是死于各种疾病,如鹿的结核病患病率就不低,而且,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存环境,而野生动物作为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日显突出,公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在不断增强,法学界和环境伦理学界关于野生动物保护制度中一些理论问题的讨论也持续不断.本文立足野生动物的客体地位,从客体利益的角度讨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随着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人与野生动物冲突加剧成为自然保护与地区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但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研究具有多主体性、复杂性和跨学科性,研究难度大。本文以羌塘高原为例,采用人与野生动物相互作用社会生态系统的概念,梳理了人与野生动物冲突主体的规模、分布,识别了食草野生动物与家畜争食牧草、人类聚落与野生动物竞争生存空间、草场围栏分隔栖息地及阻断迁徙通道等三种主要冲突类型。考虑草畜兽平衡核算了草地承载状况,模拟了家畜与野生动物生存空间重叠,刻画了草场围栏对栖息地及迁徙通道的影响。从重叠空间的资源竞争及人类活动扰动等方面剖析了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成因。可为厘清冲突机制,提高干预效果提供新认知。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对SARS流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态环境对SARS流行的影响,包括生态破坏的可能影响、滥捕野生动物的影响、环境污染的影响、人类活动全球化的影响、城市环境的影响等。提出的对策及措施包括:禁止生态破坏及滥捕野生动物,加强对有关污染物的处理处置,注重饮用水及食品的环境安全问题,降低或避免消毒过程中的次生污染,对城市环境和农村环境实行分类管理,对救治医院进行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估等。  相似文献   

15.
黄欣欣 《福建环境》1997,14(6):25-25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们愈来愈感受到全球性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甚至对人类生存带来的威胁。全球化问题既是一个事实问题,又是一个理沦问题。作为一种理论,全球化是研究现实社会的一个出发点,也是分析当代社会的一种思维方式。当今,社会发展研究在越来越广泛的层面上受到了高度重视,它正以其宽宏的理论视野,不疲不惫地迎接着社会现实提出的各种挑战,发挥着诊脉社会病症、析理社会矛盾、设计未来  相似文献   

16.
<正>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赤道横贯中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东邻索马里,南接坦桑尼亚,西连乌干达,北与埃塞俄比亚、苏丹交界,东南濒(bin)临印度洋,海岸线长536公里。肯尼亚不仅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境内曾出土约250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化石,也是最原始、最自然的国度,有辽阔的草原和各种可爱的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7.
美国国家野生动物联合会(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自20世纪30年代成立以来,历经20位主席,走过了70多年的光辉历程,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目前,联合会主席是Larry schweiger。  相似文献   

18.
环境激素及其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激素是环境中的激素类似物,它干扰体内正常分泌的激素,引起种种负面的生物学效应,威胁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健康.文章阐述了环境激素给野生动物和人类带来的危害,可能的作用机制.介绍了环境激素的概念、种类、控制方法和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周珂  陈微 《环境保护》2020,48(6):13-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制的完善做出重要的立法理念与路径指引。《野生动物保护法》应当首先解决好理念与路径问题。由于野生动物非法交易、滥食滥用给环境安全与公共卫生带来巨大风险,而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存在立法目的缺陷、保护范围过窄、制度规定欠缺、规范体系不完善等不足,因此立法的理念与路径亟须更新。须确立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理念,施行更为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制度,坚持保护优先原则,突出对野生动物生态属性的保护;坚持普通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实行野生动物利用特许制度、增加野生动物生态补偿制度等,推动形成野生动物保护的合力。  相似文献   

20.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发展并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对发展经济、维护生态平衡、拯救濒危物种、开展科学研究、改善和丰富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促进国际交流等都有重要意义.联合国第371号决议《世界自然宪章》规定:“每种生命形式都是独特的,无论其对人类的价值如何,都应得到尊重.为了给予其他有机体这样的承认,人类行为必须受到道德的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