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简介植物中可溶性硫酸盐可用水浸提,在酸性介质中用氯化银沉淀,重量法测定。仪器同水中硫酸盐的测定。试剂 2%碳酸钠:称取2克碳酸钠溶于少量水中,再加水稀释至1000毫升。其他试剂同水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影响硫酸盐测定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铬酸钡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的硫酸盐,发现稀释倍数、盐度、酸度等对其影响特别大,通过试验比较,总结出应对措施,解决了测定结果的稳定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硫酸盐还原菌落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州某污水处理厂采取含硫酸盐还原菌(SRB)的污泥,经富集培养、驯化,研究该硫酸盐还原菌(SRB)在pH值为7.5、30℃的完全厌氧环境中,使硫酸盐转化的效率。试验证明,经过富集、驯化后的硫酸盐还原菌,在1~2h内生长最快,硫酸盐还原效率最高,经过3h左右,硫酸盐还原率可达到93.8%。  相似文献   

4.
测定地表水及饮用水中硫酸盐的两种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两种监测分析方法,分析了测定硫酸盐分光光度法的影响因素、存在问题,以及火焰原子吸收法的优点,提出对不同浓度范围的硫酸盐,宜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以减小测定的误差,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EDTA滴定法测定硫酸盐的检出限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环保总署方法检出限程序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能考虑样品空白和总硬度的可变性对样品测量值贡献的方法检出限程序,并按照此程序对EDTA滴定法测定硫酸盐的检出限进行了确定。对确定结果进行了信噪比和加标回收率检查,证明确定结果能客观地反映实验室对该方法的测试能力。  相似文献   

6.
硫酸盐对有机废水厌氧处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硫酸盐对有机废水厌氧处理的影响及机理分析。硫酸盐对消化器的甲烷产率有很大影响,其中第一阶段消化器的甲烷产率下降13%,第二阶段下降43%。在没有硫酸盐存在时,硫酸盐还原菌可作为非产甲烷细菌参与有机物的厌氧降解,并为产甲烷细菌提供生长和产甲烷的基质。在有硫酸盐存在的情况下,硫酸盐还原菌可与产甲烷细菌竞争基质,而且竞争能力胜于产甲烷细菌。  相似文献   

7.
郭莹  崔康平 《环境工程学报》2014,(10):4159-4162
模拟被三氯乙烯(TCE)污染的地下水,分别按照硫酸根和TCE质量浓度比为0.1、0.5、1.0、2.0和4.0投加硫酸盐,研究硫酸盐还原作用对TCE降解的影响,确定最适宜TCE完全还原脱氯的硫酸盐投加配比。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作用能强化TCE的降解;实验条件下,TCE的降解性能随着两者质量浓度比的增大而增强,较好的投加配比为4.0;硫酸盐还原与TCE降解存在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野外水质快速测定的要求,根据硫酸钡比浊法的方法原理,采用浊度仪测定浊度的方法,建立了水体中硫酸盐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实验考察了浊度、氯化钡加入形态、摇动时间,静置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浊度在5~25 NTU时,其对硫酸盐的测定几乎没有影响。在实验最佳条件下,氯化钡的加入量为0.2 g,中速手摇40 s,静置时间5min,所建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90 mg/L,相关系数R2=0.9998,方法的检出限为0.25 mg/L。加标回收率为94.00%~105.2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9%~1.75%(n=5),方法便携、简单,适用于野外与浊度同步测定。  相似文献   

9.
过硫酸盐原位化学氧化在治理地下水有机污染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有关过硫酸盐氧化含乙醇土壤和地下水的研究报告较少。为了评价过硫酸盐氧化乙醇进行地下水修复的可行性,在不加入活化剂的情况下,开展了过硫酸盐氧化去除地下水中乙醇的批实验,主要考察了过硫酸盐投加方式和水温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过硫酸盐能有效氧化去除地下水中的乙醇,增大过硫酸盐初始浓度可以促进乙醇的去除;过硫酸盐氧化乙醇的过程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其速率常数为0.344 7d~(-1);分批投加过硫酸盐时应及时续投,避免SO_4~-·不足致使乙醇的去除速率降低;水温能影响过硫酸盐的分解速率,是影响乙醇去除效果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过硫酸盐氧化乙醇会导致水体pH下降和氧化还原电位(ORP)升高。  相似文献   

10.
硫酸盐还原条件下三氯乙烯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氯乙烯(TCE)是地下水和土壤中主要的有机污染物之一.以受TCE等氯代烃严重污染的地下泥样为材料,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硫酸盐初始质量浓度为100、500、2 500 mg/L时.硫酸盐对TCE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硫酸盐更有利于TCE的降解;在硫酸盐还原条件下,通过添加2-溴乙基磺酸钠抑制产甲烷菌.发现产甲烷菌在TCE的降解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硫酸盐浓度变化与TCE降解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1.
前言在用碘量法测浓度大于1mg/l的硫化物时,某些还原性物质如硫代硫酸盐、亚硫酸盐和各种固体的、溶解的还原性有机物均对测定有干扰,因此测定前须进行预处理,以消除这些干扰物。由于预处理的方法不够理想,导致某些干扰物仍存留于待测物中,因此,使分析结果产生较大正偏差。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硝基苯(NB)对硫酸盐还原的影响,揭示相关过程机制,采用以丙酸盐为碳源和电子供体的序批式厌氧反应系统(水力停留时间为33 h),考察了碳硫比为0.63~5.0,NB浓度为2.5~50 mg/L条件下,系统的硫酸盐还原效能。研究结果表明,NB对硫酸盐还原过程存在抑制作用,当系统NB进水浓度低于30 mg/L时,NB对硫酸盐还原过程抑制并不显著,但当进水NB浓度达50 mg/L时,硫酸盐还原率由近100%迅速降至17%。对比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NB初始浓度为16.5 mg/L条件下,硫酸盐的比还原速率和丙酸的比消耗速率分别为对照组的63%和52%。硫酸盐还原的抑制主要源自NB及其还原产物苯胺(AN)的生物毒性,但上述抑制作用可逆。  相似文献   

13.
混合硫酸盐还原菌代谢过程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间歇实验,研究不同初始pH、Fe2+投加量、COD/SO24-及NO3-/SO24-比值等因素对SRB还原硫酸盐效果与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中性条件下(pH=7),硫酸盐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达到84.66%,还原速率为15.07 mg/(L.h),在初始pH为4~9的范围内,体系具有较好的缓冲能力;当COD/SO24-比值为3时,反应209 h,硫酸盐去除率为85.33%,还原速率为8.16 mg/(L.h),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的pH趋于中性;当溶液中有亚铁离子存在,且浓度为0~200 mg/L时可促进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提高其对硫酸盐的去除率;NO3-对硫酸盐的还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硫酸盐对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规律,评价不同条件下的重金属生态风险,采集广东清远某电子垃圾拆解区附近河流底泥,通过投加不同浓度硫酸盐,采用BCR四步提取法分析厌氧培养28 d期间铜、铅、锌、镉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灭菌条件下,重金属的形态基本保持不变;在空白条件下Cu、Pb、Zn和Cd 4种重金属由不稳定态向稳定态转化,其转化率分别是7%、5%、11%和5%,锌的变化最明显;与空白相比,硫酸盐的投加会加大这4种重金属的转化,其影响顺序为:CuCdZnPb。硫酸盐的投加可促进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当硫酸盐浓度在286~655 mg·kg-1范围时,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随着硫酸盐浓度升高而增加。实验运行到后期,高浓度的H2S会对硫酸盐还原菌产生毒害作用,因此重金属的形态并不会一直向稳定态转化,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硫酸盐条件可降低重金属的迁移能力,有利于重金属污染场地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pH、盐度对微生物还原硫酸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研究了在不同盐度下pH连续降低对硫酸盐还原和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菌有很强的适应pH变化的能力,在pH值达到4以下仍有60%的硫酸盐去除率。NaCl浓度由4g/L增加到50g/L抑制了各厌氧菌的活性,导致硫酸盐和有机物去除率的下降,但硫酸盐还原菌耐受性高于产甲烷菌等其他厌氧菌,在NaCl浓度为50g/L下,硫酸盐去除率能达到50%,而有机物去除率则低于30%。qRT—PCR表明了系统菌落中SRB随着环境的变化情况与化学指标结果相一致,该反应器体系中SRB在整个厌氧菌群落中只占了很小部分。  相似文献   

16.
新型过硫酸盐活化技术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过硫酸盐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过程中,以过硫酸盐活化所产生强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至为关键,综述了近来过硫酸盐的新型活化技术,其中以零价金属材料,含铁矿石,含铁复合材料,活性炭及含碳复合材料,含醌结构有机物活化为主线展开。通过介绍各种活化机理以及相应活化技术在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继而提高过硫酸盐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潜在研究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预测评估过硫酸盐缓释材料的释放性能,对释放过程模型的构建以及模型的验证进行了研究。借助微积分思想,从材料体的概化分割、初始条件设定、每个小单元的状态标定、各个小单元中过硫酸钾的迁移变化量以及材料最外层释放过硫酸盐的量5个方面构建过硫酸盐缓释材料释放模型,利用Excel-VBA编程实现其释放过程模拟。采用欧盟标准NEN7375测试过硫酸盐缓释材料释放性能并获得模型参数。通过输入相关模型参数得到过硫酸盐动态迁移过程及其释放特征曲线,并利用实测数据与模拟数据进行拟合校验。结果表明,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平均误差为1.88%,表明该模型设计合理,能够准确模拟过硫酸盐缓释材料释放过程,可作为缓释材料优化设计工具。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过硫酸盐氧化剂在土壤中的传输效率,对以电渗流为主导因素的电动输运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土壤箱体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电势梯度、土壤间隙水盐浓度和温度、过硫酸钠投放电极和浓度、pH对电渗流速和电渗系数影响,并分析过硫酸盐电动输运特性。结果表明,过硫酸盐在阳极投放与在两极投放时电动输运效果较好;提高投放的过硫酸盐浓度可以同比例提高相同时刻土壤中的过硫酸根浓度,但不改变电动输运所需的时间;提高电势梯度可以等比例提高电渗流速,但不能提高电渗系数;提高盐浓度可使电渗流速和电渗系数以相同比例提高;土壤升温至60℃和在2~12区间内的pH改变对电渗流速和电渗系数的提高比例为14.5%和4.8%;当盐浓度低于0.1 mol·L-1时,在1、2 V·cm-1的电势梯度下,土壤的最大温升分别为8℃、40℃。因此,在过硫酸盐的电动输运过程中,建议采用1V·cm-1电势梯度以降低过硫酸盐的活化速率。本研究结果可为电动输运过硫酸盐的传输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硫酸盐对不同浓度有机废水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个浓度有机废水用五个浓度硫酸盐处理,结果表明,低浓度有机废水(如5000mgCOD/l)即使用浓度达100mmol/l硫酸盐处理,只在发酵早期对产甲烷有抑制作用,10天以后抑制作用消失,而高浓度有机废水(如15000~20000mgCOD/l)加入不同浓度硫酸盐处理,甲烷产生率下降,抑制时间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延长,但抑制程度随发酵进程逐渐减弱,产气率逐步提高。在总产气量达到最高值以前,气体中甲烷含量随硫酸盐浓度提高而下降。硫酸盐还原与产甲烷状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含Cr(Ⅵ)和硫酸盐废水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以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为交联剂制备一种内聚已醇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SRB)小球(简称固定化小球),探讨这种新型吸附剂对Cr(Ⅵ)、SO2-4分别为100、200mg/L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对废水中Cr(Ⅵ)和SO2-4具有较好去除效果,Cr(Ⅵ)和SO2-4去除量分别高达341.87、1 680μg/g,去除率分别高达97.43%、99.30%。红外谱图、电子扫描图分析表明,固定化小球网状结构构成了细菌免受环境因素干扰的亲水微环境,硫酸盐还原在去除Cr(Ⅵ)和SO2-4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