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介绍集肤效应电伴热的原理,从码头到罐区或加工区,需伴热的输送管线.用电伴热替代蒸汽伴热,成本低、运行安全,维护方便、节能显著.将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就某公司新建的制加氢联合装置伴热管线设计不能满足开工和伴热需求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伴热管线设计中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且加以实施,最终保证了新建装置在-40℃的冬季顺利开工。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类型电伴热带的特性比较,分析化工储运的生产特点和对电伴热适应性要求,找出储运系统电伴热应用过程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提出恒功率电伴热带的方案设计、安装、运行管理、故障排除、应急管理5个方面的优化措施,以提高恒功率电伴热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电伴热带的工作原理以及在石油化工企业中液体物料管线上的实际应用效果。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故障点定位检测方法的研究及处理经验。  相似文献   

5.
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硝系统是电力生产系统中重要的环境治理设施,脱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对于周边区域的大气环境保护作用十分巨大。本实例为技术改造,对尿素水解制氨系统产品气管道的保温伴热进行改造,以彻底消除因管路较长,保温伴热效果较差而导致冷凝堵塞的隐患,提高脱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降低烟气氮氧化物排放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某发射装置发控盒进行散热设计和热分析。方法基于热仿真软件FLOTHERM建立热仿真模型,对该设备进热仿真分析,以得到该设备内部温度分布云图及温升明显元器件的温度值,然后对该设备进行热测试。结果热仿真和热测试结果表明,发控盒内存在发热大、温升较高的元器件,但所有元器件温度均在允许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结论通过热分析可知,该设备的热设计基本满足要求,并为结构设计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热防护系统热真空模拟试验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能模拟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热防护系统内、外表面气动热和压力环境的热真空模拟试验装置,该装置不仅能模拟TPS外表面所受气动热和气动压力条件,还能模拟TPS内表面的真空压力环境。其外部环境压力4.0×10^2-2.0×10^5Pa,内部环境压力4.0~1.013×10^5Pa,热面温度可高达1100℃。利用该装置可以对热防护系统的传热性能进行稳态和瞬态测试。简要介绍了该装置的构成及功能,以及用其进行材料和结构的传热性能测试的试验方法。该装置的研制将为我国高超音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的验证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扬子石化炼油厂层层落实冬季“四防”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及时做好疏水器测试和伴热系统消漏,特别是对以往防冻薄弱环节进行了逐一排查和评估,装置及早穿上“棉衣”。图为炼油厂职工正在装置区内进行管线巡检。  相似文献   

9.
空空导弹电源模拟负载设计与热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得到最优模拟负载设计方案。方法首先对采用功率电阻实现的电源模拟负载结构进行功率和阻值关系计算,通过计算确定两套功率电阻阻值方案,然后根据空空导弹电源考核要求设计了电源模拟负载,对满足功率要求的两套阻值方案进行热仿真分析,对比选取最优的阻值方案。结果对基于所选方案制作的模拟负载进行了热试验评估,热仿真结果与热试验结果对比偏差最大为2℃。结论数据分析表明,热仿真所选模拟负载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含能材料产品在热烤环境下的热安全性,研制一套热烤环境试验用多温区热控装置.方法 从热烤试验需求出发,制定试验系统功能、指标.进行系统功能分解,重点分析加热方式和加热元件的选型,温区之间的温度耦合及控制.基于试件含能,危险性较大的情况,制定安全策略.基于组态软件实现热控系统的软件设计,考虑了参数及曲线设置、试验过程状态观测、数据存储、报警和安全保护等.结果 利用该多温区热控系统开展了验证性试验,设置的温度为室温~229℃,温变速率为6℃/h,三温区控制,温度误差为±1.5℃.结论 含能材料热烤试验用多温区热控装置可以完成大试件小温升速率热烤试验的要求,为大尺寸含能材料热烤试验提供了试验能力.  相似文献   

11.
铅稳定同位素在示踪环境污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根据Pb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点,分析了Pb同位素在示踪环境污染中的理论基础.从国内外大量研究实例出发,总结了近年来Pb同位素在示踪工业Pb污染的应用现状,肯定了Pb同位素在示踪Pb工业污染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我国首次北极考察海洋大气气溶胶铅稳定同位素的初步研究,笔者认为研究环境系统有关对象(如大气、海水、冰雪和沉积物等)的Pb同位素组成,通过其Pb同位素混合模型计算和源区参数计算,可有效示踪Pb工业污染的来源、分布和远距离传输规律.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Mandirtiestheairwithgasandsmoke ,poisonsthewaterwithchemicalsandothersubstances,anddamagesthesoilwithtoomanyfertilizersandpesticides .Peopleruintheearth’snaturalbeautybyscatteringjunkandlitteronthelandandinthewater.Thebadlypollutedaircancaus…  相似文献   

13.
卢华期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0):68-69,78
本文分析了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现行文化教育体制提出了环境系统教育体制,并详细介绍了环境系统教育体制的模式。环境系统教育体制是对现有环境教育机制的补充和完善,包括环境初级教育、环境中级教育和环境高等教育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作用和目的各不相同。文中针对环境系统教育体制的模式分析了其特点和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阐述了实施环境系统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服务的城乡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安徽淮北市为例,针对城市发展所造成的城乡生态环境品质降低等问题,期望通过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文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利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以及耗费距离模型等分析方法,通过模拟重要生态廊道,与现有廊道进行对比,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优化城市景观结构与功能,改善城乡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结果表明,淮北城市森林在空间上的衔接性不高;研究区域内众多湿地没有足够的廊道相连,尚未形成良好的湿地生态网络;主城区交通廊道密度较高,但连接度不够,乡村地区交通廊道分布较少且稀疏。因而进行城乡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十分重要和必要。研究结果可为淮北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滇池流域景观格局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景观格局优化是景观生态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选择滇池流域为研究区域,在RS和GIS的支持下对2008年Landsat TM影像进行解译判读,获得景观类型图,运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对区域景观格局进行优化。结合景观各组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和空间作用,构建了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等景观组分,以加强生态网络的空间连通性,提高景观格局稳定性,完善生态功能。源地具有较高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需要维持和增大源斑块面积。所构建城市区域廊道、森林生态廊道、农业生产廊道应采取保持廊道规模,建立缓冲区,加强植被绿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措施以提高整个廊道的连通性。节点位于景观生态流和连通的重要位置上,需要加强控制。该研究对流域生态规划和土地利用优化布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土壤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选择多种景观格局指数,从斑块面积、斑块数、斑块周长和多样性的角度对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景观进行了格局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景观斑块数、面积和周长分布均极不均衡,土壤景观多样性指数较低,反映出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化的结构和生态环境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欢  马小凡  郭平  孙桂娟 《环境科学》2005,26(4):205-208
分析了城市绿化的形式与现状,讨论了一种新的生态型绿化模式———城市森林.并对城市绿化的乔-灌-草结构型与城市草坪型进行比较,认为前者在生态环境效益方面有较大优越性.从景观角度分析城市森林带来的效益,建议城市绿化要考虑生态服务效能及其养护管理和节约用费.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区景观格局季相变化及其优化调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论文以自然属性确定的鄱阳湖区为例,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描述和分析了鄱阳湖区景观格局的季相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区整体景观格局季节变化明显,枯水期较丰水期景观更加破碎,形状更加复杂,聚集程度更低,异质性水平更高;类别水平上,以滩地景观变化最为显著。枯水期和丰水期生态连通性也有较明显差异,枯水期景观生态连通性更差,景观单元间的生态阻力更大,生态流运行更加困难。在此基础上,借助最小累积耗费阻力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模块,识别和构建了不同季相鄱阳湖区的源地、廊道(三类)、节点等生态组分,形成了“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的生态功能网络;并通过对不同季相景观格局优化组分的对比分析,辨识了年内能够持续发挥重大生态效益的景观组分,构建了更为合理的景观格局优化调控方案,以期增强鄱阳湖区景观网络的连通性,保障生态流的畅通运行,加强湖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鄱阳湖区生态规划和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沁河流域(山西省晋城市段)为例,将流域划分为2个一级评价单元和14个二级评价单元,从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选择相应指标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基于GIS技术和生态因子叠置法,从水环境敏感性和水环境压力2个方面综合考虑了流域水环境现状,根据水环境敏感性和水环境压力的等级划分,将流域水环境划分为低压低敏感区域、低压高敏感区域、高压低敏感区域和高压高敏感区域4类区域,针对各类区域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景观格局调整方案并提出了全流域的景观格局布置思路.山地生态系统和平原生态系统有机结合的生态网络格局,将有力改善沁河流域的水环境现状.   相似文献   

20.
流域生态补偿支付方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支付方式的系统研究,指出作为公共支付的重要补充,市场贸易支付在国外已经比较完善,但在中国,其所占份额少,尤其是开放式贸易支付方式尚未起步。建立和完善相关交易标准、法律和规章平台,充分发挥市场贸易支付的作用,对于改善流域生态补偿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文还对流域生态补偿支付方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