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空气氧化法处理碱渣的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则飞 《环境工程》2002,20(1):53-56
炼油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碱液 ,含有浓度很高的硫化钠 ,硫醇钠等恶臭物质 ,在中和废碱液前需对其进行处理。可采用低压空气氧化法使废碱液中的S2 - 、SR- 转变为S2 O2 - 3 、RSSR。该过程能否成功操作取决于温度、压力和空气与水的接触 ,尤其是空气与水的传质速度将会较大的影响硫化物的氧化去除速率和空气中氧气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白云岩岩层中所发育洞穴系统中的中的洞穴水与空气中CO_2分压对洞穴水水文化学过程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和控制因素。从2015年4月至9月对绥阳双河洞洞穴水的水化学指标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双河洞洞穴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SO_~(2-)-Ca~(2+)-Mg~(2+)和SO_4~(2-)-HCO_3~--Ca~(2+)-Mg~(2+)型水,在受到上覆石膏岩层的影响时,SO_4~(2-)成为优势离子且可以极大提高溶液中Ca~(2+)离子含量;(2)洞穴滴水的水-气间CO_2分压差值(△PCO_2)与SI之间存在良好的负相关关系的同时,2种重要的矿物饱和指数SI_c,SI_d之间存在着良好的正相关关系;(3)实测数据分析证明"表观饱和指数"现象的客观存在;(4)洞穴水中的液相CO_2(PCO_2_(water))与溶液的pH值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在未开发的天然封闭洞腔中洞穴空气CO_2分压对洞穴水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2、3、7.8—4氯联苯二恶烷(TCDD)在25℃时蒸气压是(7.4±0.4)×10~(-10)。此值与已发表的水中的溶解度、辛烷/水的分配系数和光解的量子产率一起,为估算 TCDD 在水、空气和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的半衰期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利用空气移动监测车仪器对辖区内4家公司空气自动站的仪器进行比对,得出了空气移动监测车仪器与空气自动站仪器的SO2、NO2相对误差分别为:4.4%、-8.7%,仪器之间重复性和一致性均较好,由相关性检验得出,空气移动监测车仪器与4家公司空气自动站仪器比对数据相关性显著,为利用空气移动监测车仪器对空气自动站仪器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NaOH、EDTA和三乙醇胺混合溶液吸收空气中H2S3然后直接对吸收液进行示波段谱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3-5.0ppm,最低检出浓度为3ppb,相对标准差为1.2~2.7%,回收率为91.4~104.6%。应用本法测定了11份空气样品,测定结果与亚甲基蓝比色法一致。  相似文献   

6.
1理化性质与燃爆特性   本品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17.03.熔点-77.7℃,沸点-33.5℃,相对密度(水=1)0.82(-79℃),相对密度(空气=1)0.6,饱和蒸气压506.62kPa(4.7℃),临界温度132.5℃,临界压力11.40MPa.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  相似文献   

7.
2001-2010年武汉市气象环境对空气质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武汉市为例,利用2001-2010年武汉市空气污染物和气象参数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初步探讨空气污染物PM10、SO2、NO2指数和与之有关的气象参数,如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量、风速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气候因子对空气污染物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以SO2为例,对2009、2010年空气质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武汉市2001-2010年空气质量与气象环境具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且利用回归方程预测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1 概述聚氯乙烯生产由制备氯乙烯单体和氯乙烯聚合两步组成。氯乙烯 ( CH2 =CHCl)是有毒的易燃气体。爆炸极限 3 .6%~ 2 6.4% ,自燃点 472℃ ,相对密度 2 .1 5 (空气 =1 )。氯乙烯易于液化 ,液体相对密度 0 .91 2 (水 =1 ) ,沸点 -1 3 .9℃ ,凝固点-1 60℃。聚氯乙烯虽然是化学惰性聚合物 ,但遇热分解 ,遇火引起燃烧 ,在无空气条件下也能燃烧 ,灭火的唯一途径是降温。氯乙烯制备——合成氯乙烯的工艺主要有乙炔的氯化氢加成和乙烯的氧氯化。乙炔的氯化氢加成反应式为 :CH≡ CH HCl Hg Cl2 CH2 =CHCl它在转化器中完成。生成的粗氯…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热带雨林的空气负离子水平及空气质量,对海南五指山水满河热带雨林的空气负离子进行监测,并利用安倍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和石强森林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分别对其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五指山水满河热带雨林空气负离子水平表现为夏半年高冬半年低,五指山保护区界碑处负离子含量最高,热带雨林风景区内次之,九曲桥和休息亭处负离子含量低。安倍空气质量评价标准的q值和CI值以及石强森林空气质量评价标准的p值的评价结果均体现为除九曲桥和休息亭外雨林内各测点的空气均为最清洁状态;FCI值则将各监测点的极显著差异直观地反映出来,夏半年雨林内空气质量为Ⅰ-Ⅵ级,冬半年为Ⅱ-Ⅵ级。  相似文献   

10.
利用红外CO_2监测仪对西安南郊3种人工植被不同高度下空气CO_2浓度分别进行了3次昼夜观测,探讨了不同高度空气中CO_2的浓度动态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南郊地区夏季一昼夜内空气中CO_2浓度具有明显变化,从当日上午08:00到次日上午08:00,空气中CO_2浓度变化呈现出由高变低再变高的规律,这种变化特点与昼夜温度变化基本一致,但两者在时间上并不完全同步。CO_2浓度昼夜变化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08:00—12:00,为CO_2浓度较高阶段,平均浓度为516μL?L~(-1);第二阶段在13:00—21:00,为CO_2浓度最低阶段,平均浓度为483μL?L~(-1);第三阶段在22:00到次日04:00,为CO_2浓度较低阶段,平均浓度为502μL?L~(-1);第四阶段在05:00—07:00,为CO_2浓度最高阶段,平均浓度为533μL?L~(-1)。在2 m高度范围内,空气中CO_2浓度与高度呈负相关关系,与空气湿度呈正相关关系,风速对CO_2昼夜浓度影响较小。白天光合作用强,空气对流作用强,空气中CO_2浓度明显低于夜间。  相似文献   

11.
滴流床催化湿式氧化苯酚的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滴流床反应器,研究了苯酚在以CuO/γ-Al2O3为催化剂的催化湿式氧化反应.结果表明,在相对温和的操作条件(温度180 ℃,压力3 MPa,液相流量1.668 L·h-1,气相流量160 L·h-1)下,苯酚的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苯酚的降解曲线与自催化反应的S型曲线类似,符合自由基链反应机理.所建立的活塞流拟均相反应器模型能很好地拟合苯酚催化湿式氧化反应过程.还研究了苯酚初始浓度、苯酚水溶液流量及反应温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锰钾矿氧化硫化物特性与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锰钾矿是表生环境中常见的氧化锰矿物,影响土壤溶液中硫化物的迁移、转化和归趋,考察了无氧条件下锰钾矿氧化硫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采用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分析S^2-及其氧化产物的浓度和变化趋势,用XRD、SEM表征锰钾矿粉末反应前后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探讨了溶液温度、pH值、矿物用量以及锰钾矿锰氧化度(AOS)对S。初...  相似文献   

13.
Ti-Ce系列催化剂上乙酸的催化湿式氧化反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Ti-Ce系列湿式氧化催化剂,研究模型反应物乙酸在催化湿式氧化反应中的动力学影响因素以及反应过程产物.结果表明,乙酸的催化湿式氧化受到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体系酸度以及氧分压的影响较大.当反应温度230℃,氧分压2~2.5MPa,催化剂量5g/L,反应液初始pH3.0时,反应1h后即可使乙酸浓度(以COD计)去除率在90%以上.通过离子色谱,检测了反应过程中的甲酸中间体,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存在不仅加速了湿式氧化反应速率,而且也改变了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14.
文中论述了还原性物质Cl^-、NO2^-、Fe^2+、S^2-、NH3、NH^4+等离子对化学需氧量测定的影响,着重探讨了消除上述离子的方法及原理,从而得出消除氯离子干扰可用银柱法的结论,特别是高氯离子浓度(〉20000mg/D的水样,其效果更佳。NO2^-的干扰可通过加入氨基磺酸来消除。Fe^2+,S^2-干扰可通过在水样中通入空气,使之氧化除去来加以消除。NH3或NH^4+干扰的消除,可通过除去水中的氯离子或用低浓度的K2C2O7溶液测定来加以消除。  相似文献   

15.
在喷射鼓泡反应器上进行了控制氧化对湿法烟气脱硫过程的影响研究,测定了脱硫率η和p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得出了η与t的回归式及η与pH值的关系规律,讨论了不同曝气强度及抑制剂浓度对CaCO3利用率α、pH值及脱硫率η的影响。实验表明强制氧化及抑制氧化均能提高脱硫效率η及CaCO3利用率α,但对浆液pH值的影响正好相反,强制氧化使浆液pH值下降的更快,而抑制氧化则使浆液pH值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废水湿式氧化法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废水湿式空气氧化法和H-酸配水的处理试验以及其中影响氧化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原因,并对其进行了较合面的理论分析和探讨,分析表明:(1)废水性质反应温度和进水PH值是影响湿式空气氧化处理效率最重要的影响因子;(2)反应时间,压力,搅拌强度,进水有机物浓度、盐效应等也有影响作用;(3)研究湿式氧化反应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7.
催化剂Ru/ZrO2-CeO2催化湿式氧化苯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建兵  祝万鹏  王伟  杨少霞 《环境科学》2007,28(7):1460-1465
催化剂Ru/ZrO2-CeO2催化湿式氧化苯酚的过程表明,Ru/ZrO2-CeO2可以显著提高COD和苯酚去除效果,当反应温度为170℃,压力为3 MPa,反应120 min后,COD和苯酚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9%和100%.试验还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苯酚溶液COD去除的影响,并获得了最优的反应条件:温度为170℃,压力为3 MPa,催化剂的投加量为5 g/L,搅拌速度为500 r/min.通过对中间产物的分析,本研究提出了催化湿式氧化苯酚的简单路径图,认为苯酚首先被氧化成小分子有机酸,接着小分子有机酸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前一个过程是快速反应,后一个过程中的乙酸氧化是慢速过程,需要在高温下才能完成.乙酸的氧化主要是自由基攻击α碳上的C—H键,先生成甲酸,并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相似文献   

18.
-The concentrations of gas phase SO2, O3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equential rainwater samples were measured on 6/11/88 to 6/28/88 at some sites of Guiyang area. S (IV) was present in great excess of H2O2 in rainwater samples collected at residential sites of the city corresponding to high level of gas phase SO2. Considerable H2O2 in rainwater samples was observed in background air at suburbs. The evidence that clean rain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20km away from the city in 6/18/88 precipitation event revealed that the major process of acidification of the rain in the high polluted areas was below-cloud scavenging of trace gases. From a simulation calcul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rate of oxidation of S(IV) by O3 and by Mn2+, Fe3+ catalytic in high pH rainwater is significant, but for low pH the major SO42- is produced by the reaction of S (IV) with H2O2.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法液相氧化SO2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酸性水溶液、含Fe3+水溶液、含Fe2+水溶液、细菌菌液和细菌培养基水溶液脱除二氧化硫的实验,探讨了微生物液相氧化二氧化硫的途径.以液相中SO42-浓度考察了Fe3+浓度、Fe2+浓度、进口SO2浓度以及温度对脱硫成酸的影响.微生物脱硫有2种机制:一是直接氧化作用,即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将S(IV)氧化成S(VI);二是间接催化氧化,氧化亚铁硫杆菌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快速氧化Fe2+成Fe3+,增强Fe3+对SO2的液相催化氧化能力,研究表明微生物脱硫以间接催化氧化为主.在浓度0~1.2g/L之间,Fe3+和Fe2+浓度越高,脱硫效果越好,氧化亚铁硫杆菌表现出对Fe3+/Fe2+体系氧化SO2的强化效果.入口SO2浓度越高,细菌脱硫效率越低,但液相中SO42-浓度随进口SO2浓度增加变化不大.温度对微生物脱硫影响较大,最佳脱硫温度为30~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