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目前电梯制动系统试验的实际状况,分析了电梯曳引条件与曳引机制动能力对电梯制动性能的影响,阐述了制动系统试验的评价方法。通过算例,分别讨论了曳引条件变化、机械制动器制动力变化与制动试验滑移距离的关系;并揭示了曳引条件与机械制动力综合作用时对制动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空载上行制动工况曳引检查以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等为主要判定指标,是曳引式电梯检验检测活动中判断曳引能力最为简易直观的一种试验方法。本文拟结合一起电梯检验案例,对受检电梯进行空载上行制动工况曳引检查试验,通过测量上行制动距离,发现其上行制停位移远超出标准推荐值。在对电梯进行大修改造后其上行制停位移距离仍无法满足标准推荐距离,为分析和解释试验过程发现的现象,通过对同一批次同型号同规格的其他电梯重复同样试验过程,对比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同时基于物理学有关理论,建立数学模型,结合实际算例,分析电梯系统质量对空载上行制动试验制动距离及制动减速度的影响,以期为电梯检验检测及实际维护保养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由于电梯制动器制动力不足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安全事故,这凸显了在电梯检验中制动器制动能力验证的重要性。在电梯定期检验中需进行空载上行制动试验,通过制动距离或减速度评判电梯的制动能力。本文介绍了一种曳引驱动电梯上行制动试验装置,通过激光测距传感器来测量空载轿厢上行制动过程中移动的距离,然后参照电梯轿厢空载上行制动距离的合理范围,对电梯制动能力进行评价,相比传统钢丝绳划标线法更准确。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永磁同步曳引机封星技术的设计原理和制动条件,且详细分析了制动过程以及制动速度,并结合封星技术常见的型式以及其电气原理图,发现永磁同步曳引机封星技术可以作为永磁同步曳引机辅助安全保护装置,降低电梯因制动器失效带来的危害,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同时也要扬长避短,以免对电机等带来不必要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电梯的曳引机安全性能对于电梯的整体安全性至关重要,近年来对于空载条件下的曳引机安全性能的检验检测更是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空载条件下独立的制动能力和曳引能力数字化检测与评价方法,并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了平衡系数的估算。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独立的空载电梯制动力和曳引力检测设备。同期在天津市范围内实现了百台级规模的"物联网+"电梯预警的应用示范,进一步验证了空载电梯曳引机安全性能检测的方法,通过比对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及相关设备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1引起电梯轿厢上行超速的原因 众所周知.如今的电梯的保护装置还是比较可靠和安全的。电梯经过强迫减速、限位保护、极限保护等一系列保护装置后。一般不会发生超速冲顶的事故的。但从电梯的机械组成结构上来看,还有存在超速的可能的。第一,现在的曳引式电梯是靠主机上的曳引轮轮槽与曳引钢丝绳的摩擦力来实现传动的,当曳引轮的轮槽磨损严重会造成打滑,这是就会发生电梯中所说的“溜车”。第二,齿轮和蜗轮啮合失效,也会导致电梯的超速。此外。当制动失效时电梯也存在超速现象,即发生抱闸故障、制动器刹车摩擦片过度磨损、制动回位弹簧回复力不够或失效等情况。但这些电梯超速的可能.可以总结为在轿厢空载上行时,对重侧的重量大于轿厢的重量的情况下。当传动系统、曳引系统、制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失效时,都可能造成电梯轿厢上行超速。  相似文献   

7.
为了防止老旧曳引式电梯制动试验过程中轿厢失控滑移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本文基于制动试验中轿厢可能失控的原因分析,针对额定速度在0.63m/s~3.5m/s之间的曳引式乘客电梯提出了一种轿厢保护装置的设计方案。该装置可以通过对电梯制动试验前后装卸载荷过程中和制动试验时轿厢与曳引轮的位移实时监测,判断轿厢是否处于失控滑移状态,从而决定是否触发保护装置执行机构联动制停轿厢,以对轿厢和工作人员进行保护,为在役老旧电梯制动试验时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提供一道保护屏障。  相似文献   

8.
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第2号修改单已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修改单中要求使用5年及以上的曳引与强制驱动乘客电梯、消防员电梯定期检验时进行"125%制动试验"项目的检验。在进行该项目检验时,应对被检电梯进行必要的安全风险评估,对本文提出的几个问题予以重视。这样,可很大程度降低进行"125%制动试验"项目检验时,带给被检电梯的风险,提高检验的安全性和效率,减少电梯使用单位可能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正>曳引式电梯是由电磁力驱动曳引轮带动曳引绳、曳引绳牵动轿厢实现垂直上下运行的设备。按照曳引工作原理和事故案例统计,在电梯运行状态转换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轿厢上行超速与下行超速的几率和危害大致相同。电梯轿厢下行超速保护问题早已通过限速器一安全钳联动保护装置得到根本解决,为此,国家标准GB 7588—2003提出了电梯应装设有轿厢上行超速保护。本文对曳引式电梯轿厢上行超速的原因、保护装置的设置要求、特点、检验内容与方法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曳引机是电梯的核心部件,在以往的曳引机运行功率计算中,一般不考虑曳引轮两侧张力的变化,但在绕比大、速度低及补偿率较低的大载重电梯中,这样的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存在偏差。本文探讨了曳引轮两侧钢丝绳张力的组成、最大系统质量差的原理,分析不同绕比和载重下曳引机运行功率计算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大载重电梯曳引机运行功率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电梯曳引轮和曳引机轴采用圆锥面过盈配合连接方式时,受安装或制造因素影响,存在曳引轮脱出的风险。本文通过对一起事故案例进行技术分析,得出了曳引轮脱出事故发生的技术原因,并针对该种曳引轮装配方式提出了相应的改进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了降低老旧电梯制动试验过程中轿厢失控所引发的安全风险,本文总结出了制动试验过程中可能发生轿厢蹲底和对重冲顶、曳引系统破坏、导轨和轿厢变形等潜在事故,并对相应事故风险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结合对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和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理解及相关经验总结,提出了相应事故风险预防和降低的措施,建议检验机构在做制动试验之前制定出有效可行的事故应急处理方案,确保制动试验过程中电梯失控引起的事故风险降到最低。本文为电梯维护保养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在电梯制动试验项目的检验过程中如何降低电梯制动试验的事故风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台湾地区电梯市场的情况与大陆地区有显著差异,但与大陆地区规定类似,曳引驱动电梯投入使用前也需进行竣工检查和安全检查。检查过程中要对一些项目进行试验,各项试验合格后方能通过检查进行使用。为了研究台湾地区曳引驱动电梯须做的主要试验的特点,分析了其曳引驱动电梯标准CNS 10594与CNS 2866,并与大陆地区电梯标准GB 7588—2003进行了对比,发现在防火性能、安全保护装置、制动及载荷性能、强度、绝缘电阻试验等试验内容方面均存在较大不同,并对不同之处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4.
<正>永磁同步曳引机以其体积小、节能、控制性能好、又容易做成低速直接驱动,消除齿轮减速装置,可通过频率的变化进行调速等优点,在电梯上得以广泛开发应用。1封星技术简介1.1封星技术设计原理图1所示永磁同步曳引机封星设计的典型原理图:当永磁同步曳引机停止运行时,KMC、KMY和KMB触电断开,永磁同步电动机失电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永磁同步驱动主机电梯未设置“电机封星”功能存在的风险,探讨“电机封星”功能的原理,结合新版《电梯型式试验规则》分析给在用电梯加装“电机封星”功能的必要性,降低电梯设计制造遗留风险。加装“电机封星”功能有变频器电子封星和接触器封星2种方式。案例表明,“电机封星”功能较好地减少了电梯上行超速冲顶或下行蹲底等风险,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国家标准《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中9.10规定.曳引驱动的电梯应装设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9.10.4规定,该装置应作用于:轿厢、对重、钢丝绳系统或曳引轮(例如直接作用在曳引轮,或作用于最近曳引轮的曳引轮轴上)。按此标准。近几年出现的小机房和无机电梯的驱动主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电梯平衡系数与电梯轿厢、对重关系的论述,说明平衡系数取值影响电梯曳引能力大小,影响电动机的额定功率选择及安全钳、缓冲器、曳引钢丝绳、制动器等安全部件的选择,影响电梯启、制动加速度,说明了电梯平衡系数取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是介绍一种新研制的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电梯的上行超速保护便携式测试仪,对其主要功能和特点进行介绍,以便于电梯检验人员现场对现有所有品牌的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电梯的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可靠性进行便捷、科学的检验。  相似文献   

19.
电梯是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电梯的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是电梯重要的安全部件。1电梯上行超速保护的定义解释及其要求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是安装在曳引驱动电梯上,在电梯上行超速到一定程度时用来使轿厢制停或有效减速的一种安全保护装置。它一般由速度监控装置和减速装置两部分组成。通常采用双向限速器作为速度监控装置检测轿厢速度是否失控。  相似文献   

20.
曳引驱动电梯的空载曳引力试验是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中都必须进行的试验项目,井道顶部空间不足、对重缓冲距离过大和曳引条件不符合都可能引发冲顶现象,本文介绍了在该试验中发生冲顶现象后的应对办法,以及如何判定冲顶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