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油管修复是采油厂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措施。在油管修复过程中,由于油管间碰撞、油管上下管架、高压水泵清洗、电机等产生的非稳态噪声是主要的职业病有害因素。对某采油厂油管修复中心的噪声危害现状进行职业卫生调查,为企业采取有效降噪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将该修复中心接触噪声的88名工人作为接触组,年龄19~48岁,平均(26.5±2.9)岁,工龄为1~18.2年,平均工龄为(5.4±2.8)年;另选不接触噪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长输管道典型输气站场职业病危害及周围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提出防护建议。方法调查输气站场职业病危害程度及周围环境因素(污染物排放、生物因素)影响,综合分析作业人员健康防护要点。结果日常作业属于低风险,非正常(周边企业事故、污染物排放)状态下作业过程属于高风险(急性中毒);有毒动物(毒蛇等)、地方病等存在潜在健康危害。结论影响长输管道作业人员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职业性急性中毒、有毒动物咬伤和血吸虫病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柴油加氢装置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提出职业病危害防护的关键控制点,对防护措施及职业健康体检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检查表法对职业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并用定点、个体采样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工作场所的总烃(柴油)、硫化氢、噪声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防护措施完善,健康体检未检出目标疾病及疑似职业病。结论职业病危害防护的关键控制点为硫化氢、噪声,以及采样及检维修过程,通过现有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维护作业人员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原油含水化验操作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作业人员接触情况、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进行调查,结合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职业卫生分析和评价,为进一步减少作业现场职业危害、减轻作业人员职业危害接触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显示蒸馏化验过程中溶剂汽油浓度较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样桶清洗过程中溶剂汽油浓度超限倍数超标;离心法化验时噪声较高,接近接触限值85 dB(A)。  相似文献   

5.
石化行业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影响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化行业生产过程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腐蚀,生产工艺伴有毒有害气体、烟尘、工业粉尘、噪声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生产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副产品大多为危险化学品,劳动环境中存在许多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作业人员急性职业中毒和慢性职业病多发.因此,做好职业健康防护,杜绝和减少职业健康事故发生将是石化企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聚酯专用料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与作业工人健康的关系,并采取必要措施减少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对某聚酯专用料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依据作业场所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效应、现场检测浓度和强度,结合作业人员近3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对照分析。结果作业现场各类化学危害因素检测浓度均符合国家限值标准,噪声检测强度超出限值要求;近3年职业健康结果表明,听力下降人数有逐年增加趋势,血压升高和肝功能异常人数增加。结论作业工人听力下降受噪声影响较明显,乙醛、乙二醇、联苯、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肝功能和血压可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1000×104 t/a炼油装置的职业病危害情况,对该装置进行了职业卫生学调查,并对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装置存在的有毒物质在无事故状态下,均属于0级(相对无害作业);噪声强度较高,主要岗位8h等效声级为84.8~95.5 dB(A).提示该装置工作场所中噪声超标较重,应加强作业工人噪声防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热电厂作业场所危害因素分布特点及浓度,结合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探究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对热电厂各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依据作业场所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效应、现场检测浓度和强度,结合作业人员近2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作业场所各类化学物质检测浓度均符合国家卫生限值要求,粉尘个别检测值超过卫生限值要求;个体噪声检测强度超出卫生限值要求;近2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每年均筛检出噪声岗位职业禁忌证患者,且血压升高和肺功能异常人数有所增加.结论 热电厂作业工人听力异常受作业场所高噪声影响较明显,肺功能异常可能受粉尘、氢氧化钠、盐酸、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聚丙烯装置造粒系统改造后的职业病危害状况,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防护点。方法:对改造后的造粒系统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确定了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采用定点及个体的采样方式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结果:工作场所的噪声、个体粉尘、电离辐射及高温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定点粉尘检测结果为26.05~29.33mg/m3,超出国家限值要求。结论:确定了噪声、粉尘为该系统改造后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加强治理以降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维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识别和分析制苯生产装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了防护措施对策,应重点加强作业人员接触有毒物质苯、硫化氢关键控制点的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1.
某炼油厂新建连续重整装置一套,生产过程中存在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文调查分析的目的在于明确该装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并为企业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措施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正>大型炼化企业生产装置多、生产工艺复杂,生产环境中存在噪声、粉尘、化学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为了解大型炼化企业职工职业健康状况,筛查职业禁忌证及职业病,为企业改善作业环境条件、采取有效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提供依据,对2011年某大型炼油厂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某大型炼油厂2 775名接触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识别和分析该项目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种类,评估其产生的部位、强度以及可能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及其程度,论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涉及职业卫生篇章的深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合理性.方法 选择与本项目类似的工程作为类比项目,采用类比调查法和经验法进行评价.结果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苯、甲苯、乙苯、苯乙烯、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属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工程选址、总体布局、采光与照明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具有较完善的职业危害管理措施,装置现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应急事故处理设施有待完善.结论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本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某炼化企业污水处理场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为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及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检测结果表明,该项目噪声防护设施及控制效果基本合格,化学毒物防护设施需改进。结论该企业在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并运行正常,个体防护用品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油管修复工作量的不断加大,油管修复线的噪声成为突出的问题。油管修复工序包括清洗、探伤、车扣、试压、检验、排管等工艺。设备正常运转状态下测得的室内噪声在90~110dB(A)之间,瞬时噪声达120dB(A),严重超标。1油管修复线的噪声源1.1料架上油管的碰撞噪声主要指通过上料勾或翻板到达料架的油管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料架滚动不断加速,最终与已就位的油管碰撞产生的噪声,该噪声是油管修复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石化厂噪声危害关键控制点,为企业噪声防护提供依据,减少职业病发生。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噪声检测、作业人员等效连续A声级检测、噪声作业分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企业工作场所噪声强度为51.4~100.0dB(A);主要接噪岗位每周40h的等效声级为73.2~90.8dB(A),合格率为54.5%;噪声作业分级为0级、I级,分别占59.1%和40.9%。噪声关键控制点为各种泵类、风机、压缩机、冷却器等设备。结论该企业噪声危害比较严重,需要进一步采取隔声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申报工作,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工作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印发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某企业新建循环流化床锅炉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收集及检查表等。结果: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氨、氯化氢、氢氧化钠等化学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得到有效控制;石油焦粉尘超标率85%,均值16.3±22.9 mg/m~3;厂房33 m石灰石仓存在密闭不严现象,总粉尘、呼吸性粉尘浓度最高达125,50.3mg/m~3,超标严重。噪声检测点共计42个,其中85,90,95,100 d B(A)以上检测点数分别为81%,50%,23.8%,4.8%。结论:该企业应改进粉尘危害严重作业现场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加强个体防护用品佩戴、职业卫生管理及提高作业人员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9.
针对石油化工生产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点,从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入手,分析了石化生产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对北京市137家加油站的工作场所进行了汽油、苯、甲苯、二甲苯和噪声的检测。结果: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确定汽油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结论:北京市加油站职业危害较小,但长期接触低浓度的汽油,加之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长等特点会损害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