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生物絮凝在校园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高效生物絮凝剂产生茵V3,V11,V13应用于校园生活污水处理中,可有效提高水处理絮凝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SBR反应器曝气时间3h,投菌量50g/L,温度28—30℃,V3对OD550,NH3-N,COD,浊度去除率分别达91.5%.82%,91.3%,93.5%,V11对OD550,COD,浊度去除率分别达89.1%,91.5%,95.1%,对NH3-N去除率较低;V13对OD550,COD,浊度去除率分别达90.7%,93.3%,92.1%,对NH3-N几乎没有去除;3株菌混合培养,3株菌形成一种互生关系.应用于水处理中当SBR曝气时间3h,投菌量50g/L,温度28~30℃,对OD550,NH3-N,COD,浊度去除率分别达93.3%,86.7%。93.5%,96%,同时能有效的改变污泥沉降性能.  相似文献   

2.
城市污水高效低耗生物脱氮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活性污泥与生物膜法相结合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可以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NH4^ -N。研究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为7.5h、回流比为1.5、无外加碳源时,COD的去除率大于90%,NH4^ -N的去除率大于99%;平均出水COD小于40mg/L,NH4^ -N小于1mg/L,TN的去除率60%左右;反硝化过程的适宜C/N为4~5。  相似文献   

3.
采用两级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试验研究了两级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系统生物膜的培养过程和对CODC4,BOD5、SS、NH3-N等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活污水经两级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系统处理后,出水BOD,与CODC4分别低于10mg/L和40mg/L,SS小于10mg/L,浊度小于8NTU,色度小于15度,总磷小于3mg/L,NH3-N小于2mg/L,NO3-N小于5mg/L,细菌小于3个/mL,大肠杆菌未检出;CODCr,BOD5的去除率分别超过90%、95%,SS和NH3-N去除率接近100%,出水稳定,水质较好,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的水质标准,有利于污水的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间歇式静态杯罐试验方法,对残余NH3-N浓度5~15mg/L的某煤矿生活污水二级生化处理出水进行了次氯酸钠氧化法去除研究,考察了不同的次氯酸钠溶液投加量和不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NH3-N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了反应期间pH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氧化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残余NH3-N,对于本试验中的某煤矿生活污水二级生化处理出水,在最佳次氯酸钠投药量为0.1%(Vcl/VH2O),最佳反应时间在30~50min,其对NH3-N去除率为65.3%,经过氧化处理后,其水质可以达到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中对NH3-N≤5mg/L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填料层高度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以陶粒为填料的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了填料层高度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温为24.0~32.9℃,进水CODCr质量浓度为90.6~419.0mg/L.NH4^+-N质量浓度为7.85-36.51mg/L,气水比为3:1,HRT为12h时,CODcr平均去除率为88.69%,NH4^+-N平均去除率为98.6%。最初的40cm的填料层对SS的去除尤为显著,降解COD的最佳填料层高度为60cm,硝化NH4^+-N的最佳填料层高度为60~100cm,且硝化菌的活跃层较异养菌的活跃层要高。曝气生物滤池的生物除磷效果比较差,对TP的去除主要是集中在填料的中下层40~80cm处。  相似文献   

6.
SBR法处理造纸废水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SBR对造纸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SBR法对COD的处理效果,以及pH值、曝气时间等条件对COD去除率的影响。运行结果表明,pH为6.0—8.0,进水COD为1000—1500mg/L,COD的去除率达到82.5%  相似文献   

7.
李德生  黄利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7):1196-1202
通过现场中试实验对曝气微电解、强化混凝、催化电氧化作预处理提高兰炭污水的可生化性进行了探讨.并对通过预处理与生化处理的组合实现兰炭污水达到污水排放标准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水首先调节pH值为3左右,在通过120min的曝气微电解处理后,可使有机物由25000mg/L下降到10000mg/L,氨氮由3000mg/L降到1200mg/L,COD和NH3-N的去除均可达到60%;然后调节曝气微电解出水的pH值为8~9,通过投加200mg/L PAC、4.5mg/L PAM强化混凝后,出水COD和NH3-N可去除50%;强化混凝后出水再通过120 min的催化电氧化反应器的高级氧化处理,废水中COD去除率可达65%,NH3-N去除率为60%;催化电氧化反应器出水最后通过厌氧/好氧生物接触处理,其出水COD<150mg/L,NH3-N<25 mg/L.  相似文献   

8.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循环净化观鱼池水的季节性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湿地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和工农业生产废水处理。运用人工湿地循环处理杭州植物园玉泉观鱼池水,并对1年中4个季节的运行效果进行化学分析和统计处理,结果表明:春季,TN、NH3-N、NO3^-N、COD和BOD5浓度明显降低,其中TP和BOD5去除率分别为70.07%和77.369/6;夏季,TN、NH3-N、COD和BOD5的浓度降低,而TP浓度变化很小,去除率仅为2.43%;秋季,TN、NH3-N、NO3^--N、COD和BOD5浓度降低,其中BOD5、NH3-N、NO3^--N去除率分别达到67.78%,50.58%,54.93%;冬季,除NO3^--N外,其他指标浓度都有所降低,TP的去除率最高,为56.37%。初步表明,运行人工湿地能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提高观鱼池水的清澈度,是净化植物国内养殖废水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高效一体化处理设备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同时对曝气量和污泥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5℃左右,生物转盘转速为5—15r/min的条件下,系统中COD_cr去除率为84%,NH4+-N去除率为53%,TN去除率为43%,TP去除率达80%。系统运行过程中未对生物转盘系统进行曝气,实现了节能降耗;同时,系统污泥产量低,达到了污泥减量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将传统SBR的曝气和沉淀过程在时间上进行分段,在不同段数厌氧、好氧、缺氧状态交替运行条件下,考查了分段式SBR工艺的运行情况,并与传统SBR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确定了传统SBR、二段式SBR和三段式SBR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三段式SBR对COD、NH 4-N、总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7.33%、96.63%、99.76%;二段式SBR对COD、NH 4-N、总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6.98%、93.45%、98.63%;传统SBR对COD、NH 4-N、总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5.87%、88.47%、98.15%,由此可见分段式SBR较传统SBR对有机物、NH3-N和总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1.
铁炭曝气微电解对炸药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铁炭曝气微电解对炸药废水进行预处理,处理结果表明:当炸药废水调节pH值为2,反应时间2h,物质A投加量2g/L,铁屑与活性炭体积比为1∶1时,进水TOC为2600mg/L,COD为2500mg/L,NH3-N为190mg/L,出水TOC为250mg/L,COD为400mg/L,NH3-N为20mg/L,去除率分别为90.5%、82%和89.6%,BOD5/COD由0.16提高到0.38。  相似文献   

12.
采用AF/BAF联合铁炭微电解处理TDI生产废水,简要分析了TDI废水的危害及采用该污水处理工艺的原因。工艺采用高效微生物、新型载体、微孔均匀曝气及铁炭微电解联合技术对生产废水进行处理。运行监测结果表明:TDI生产废水经该工艺处理后,对CODcr、BOD5、氨氮、油类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8.4%、97.9%、99.3%、99.1%,满足GB8978-96二级排放标准限值要求。该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脱色效果明显,处理效率高、污泥产生量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A practic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was operated using intermittent aeration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to enhance biologic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When the influent concentrations of CODcr, BOD5, TN, TP, NH3-N, TKN, and SS varied in a range of 207.5-1640 mg/L, 61.8-637 mg/L, 28.5-75.6 mg/L, 4.38-20.2 mg/L, 13.6-31.9 mg/L, 28.5-75.6 mg/L, and 111-1208 mg/L, the effluent means were less than 50 mg/L, 20 mg/L, 5 mg/L, 1.0 mg/L, 5 mg/L, 10 mg/L, and 20 mg/L, respectively. Based on a long time of operating results, this process is very suitable for nutrient biological removal for treating the municipal wastewater those water characteristics are similar as that of the Songjiang Munieitml Waste Water Treatment Plant( SJMWTP).  相似文献   

14.
高浓度亚麻废水不宜直接进行生化处理。试验采用"Fe-C柱微电解-电/Fenton-曝气池"工艺对其进行预处理,即先采用Fe/C微电解,然后基于Fe2+的生成几乎同步引入电/Fenton反应,之后再调节流出液pH至碱性并鼓入空气以除去部分NH3-N。相应优化工艺条件为:Fe/C柱微电解时mFe/mC为2:1,废水停留时间为1.5 h;电/Fenton时双氧水(30%)滴加速度为0.025 mL/min;调节水样pH10并在空气流速为1.5 L/min的条件下空气吹脱1.5 h。采用该工艺预处理高浓度亚麻废水后,出水几乎为无色;固体悬浮物的去除率可达94.2%,NH3-N去除率可达71.4%,COD去除率可达51.8%,BOD5去除率可达28.3%,为后续生化深度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BOD5/COD值由原来的0.12上升至0.19,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较明显的改善。电/Fenton反应的处理效果好于普通的Fenton反应,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电/Fenton既有"原位"的均相/非均相Fenton反应发生,又有在微电解电场协助下的"电催化Fenton"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EGSB+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黑龙江华润啤酒有限公司啤酒废水,经过4个月的调试达到满负荷运行,其系统稳定可靠,出水水质远优于<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821-2005)的排放标准,COD、BOD5、SS、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1%、98.5%、95.4%、82% 和 86.7%.该工艺是处...  相似文献   

16.
研究"混凝沉淀-Fenton试剂氧化"工艺处理印染行业退煮漂废水,结果表明,在选用的四种混凝剂中,最佳混凝药剂是聚硅酸硫酸铝(PASS),最佳投药量为3 g/L,适宜反应pH值为4~5;用Fenton试剂处理混凝沉淀后的上清液,最佳氧化工艺条件:反应时间为1.5 h、pH为3~5、H2O2投加量为0.2 mol/L、n(H2O2)∶n(Fe2+)值为1.5;经过"混凝沉淀-Fenton试剂氧化"全流程处理后,废水COD cr、BOD5、色度、SS均有较高的处理效果,COD cr去除率达93.55%、BOD5去除率达89.77%、色度去除率达85.71%、SS去除率达95.9%。  相似文献   

17.
pH和DO对好氧颗粒污泥去除高氨氮废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使用SBR成功培养的结构紧密、外形规则,具有良好脱氮性能的成熟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并探讨pH和DO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旨在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人工模拟废水,以蔗糖作为唯一碳源,NH4Cl为氮源,将进水NH4+-N浓度由300 mg/L逐步提高至900 mg/L,相应的NH4+-N负荷由0.6 kg/(m3.d)提高至1.8 kg/(m3.d),考察pH和DO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控制反应器pH为8.0,曝气量为75 L/h时,好氧颗粒污泥脱氮的效果最好,氨氮去处率分别为96.70%9、2.33%。由于运行过程中每隔15 min监测每个反应器pH值,使其维持在各自pH值7.0±0.1范围内。这种酸碱度环境对异养菌等微生物并没有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在各pH条件下,COD去除的所需时间和去除率基本没有差别。在不同的DO下,COD在初始的60 min里降解速度有明显区别。曝气量为150 L/h时,COD的降解速度最快,但是曝气量过大颗粒污泥内部厌氧区被压缩,因此选择最佳的曝气量为75 L/h。  相似文献   

18.
昆明船舶公司生活区污水处理站采用改进型的A2/O工艺,直接利用其生活污水培养污泥,并随时观察和分析工艺中的微孔曝气池运行状况。结果表明:采用自然培菌的方法,通过近3个半月的污泥培养,顺利实现微孔曝气池的启动。其中,COD、NH3-N的去除变化反映了曝气池启动的进程,至曝气池启动结束,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8.4%、7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