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我国地方性心肌病(克山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而原因未明的特殊心脏病。群众反映是由于“水土不好”。本文根据环境地质调查和克山病病人心肌超微结构的研究,运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试图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克山病发生的原因。 一、环境的特征 1968年以来,我们和医学工作者一起,在发掘并推广卤碱防治克山病的同时,对病区外环境作了大面积的对比调查,发现克山病主要环境地质特征是出现在白垩纪、侏罗 相似文献
2.
3.
我国低硒带与克山病、大骨节病病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环境与地方病研究组 《环境科学》1986,(4):89-93
一、我国克山病、大骨节病的地理分布规律 我国克山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到云南省、西藏东部一条东北—西南走向不连续的宽带内,称之为“病带”(图1)。这个病带具有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以研究成果资料为基础 ,探讨了环境地球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试图以医学与环境地球化学相结合和元素地球化学分布与生态学特征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阐述这一问题 ,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最后从营养角度讨论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胶州湾沉积物氮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氮的分级浸取技术,研究了胶州湾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的赋存形态.研究表明,胶州湾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可分为离子交换态、弱酸浸取态、强碱浸取态和强氧化剂浸取态.不同粒级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占可转化态氮的比例各不相同.在细、中和粗粒级沉积物中,强氧化剂浸取态氮是可交换态氮的优势形态,分别占可转化氮的35.38%、44.38%和58.69%.在中、粗粒级沉积物中,强碱浸取态氮是无机氮的主要赋存形态,分别占可转化态氮的26.31%和25.85%.在细粒级沉积物中,离子交换态氮是优势态的无机氮,占可转化态氮的27.67%.相关分析表明,对于胶州湾来说,沉积物的粒度越细,氮的含量就越高,各形态氮大致与细、中粒级沉积物含量呈正相关,而与粗粒级沉积物含量呈负相关.研究还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与浮游植物数量、叶绿素a以及上覆水体中硝酸盐的含量大致都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这一方面说明了沉积物对上覆水体元素的含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沉积物中的氮对海水的富营养化水平有着较好的指示和十分重要的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6.
边缘海是陆地和大洋的连接带,是陆源物质向开阔海输送的主要途径,在全球碳循环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示踪边缘海沉积有机碳的来源,可以为有机碳的分布、降解、迁移和转化等研究提供基础。本文从高等植物类脂化合物(如长链正构烷烃、正构烷醇、脂肪酸、甾醇等)、维管植物木质素和土壤有机质支链和类异戊二烯四醚(BIT)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基于化学生物标志物示踪边缘海陆源有机质来源的研究进展。指出以包含木质素、BIT等指标在内的多重示踪方法和多端元模型是指示边缘海沉积有机质来源的良好方法,能够提供比单指标方法更为准确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动植物样品中总氮的测定,通常,采用凯氏氮法。其测定程序冗长,操作繁琐。本实验,以锥形瓶代替凯氏烧瓶,将样品称量于锥形瓶中,直接进行消解。当生物环境样品消解为透明溶液时,加入适量酒石酸钾钠溶液,以消除微量钙、镁等离子的干扰。测定了茶叶、茶树叶、牡蛎、牛肝等生物环境标准样品,并与凯氏氮法进行了方法对比实验,结果较满意。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及试剂 1.1.1 721型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消煮炉(或电炉)及锥形瓶等。 1.1.2 硫酸、硫酸铜、硫酸钾、酒石酸钾钠、纳氏试剂等,均为G·R或A·R;水为去离子水。 1.2 实验方法在电子天平上,直接用200ml锥形瓶称取0.500g干样,精确到0.0002g;加入0.5g硫酸铜,8.0g无水硫酸钾,混匀;续加入20ml浓硫酸,2粒玻璃珠,在瓶口上插一小漏斗;在消煮炉上加热至溶液澄清,续微沸2小时。冷却后,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以水定容。以纳氏试剂 相似文献
8.
(一)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同时也是各省、市、自治区中癌症死亡率最高的一个城市.上海市的癌症登记报告制度建立于1963年,从历年的变化情况来看,上海市的癌症死亡率几乎是直线上升的.我们编制了上海市常见的几种癌症的地理分布图,发现即使在上海市6100平方公里这样不大的范围内,癌症的分布也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例 相似文献
9.
红枫湖沉积物中汞的环境地球化学循环 总被引:6,自引:13,他引:6
基于冷原子荧光测定方法对红枫湖沉积物及孔隙水中总汞、甲基汞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红枫湖沉积物总汞含量为(0.392±0.070)μg/g,高于世界其它背景区汞浓度,也高于处于同一流域的乌江渡水库和东风水库,表明红枫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汞污染.2个采样点总汞无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其剖面分布都有在上层富集的趋势.沉积物甲基汞浓度在春季最高,其余季节则没有明显差异,甲基汞峰值出现在表层0~8cm以内,与红枫湖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菌活动区域一致.沉积物甲基汞浓度的季节变化和剖面最大峰值分布,主要受氧化还原带的季节性迁移所控制.红枫湖孔隙水中总汞的浓度及在固/液之间的分配系数主要和随季节变化的温度或氧化还原条件有关,与沉积物固相中总汞浓度和分布相关性不大,而孔隙水中甲基汞浓度则和沉积物甲基汞浓度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r=0.70, p<0.001).沉积物和孔隙水甲基汞浓度除受到固/液分配系数影响外,主要还受到甲基汞产生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0.
<正> 镉在自然界是一个很稀少的元素,但由于工业和商业生产方面对镉的使用量迅猛增长;空气、水和土壤环境的镉污染日趋严重;镉通过空气、水和食物链已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而镉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正引起人们日益普遍的关注。本文拟对镉在空气、水体、土壤、生物体、食物以及人体组织中的分布和主要生物地球化学性质及其与健康的关系等,作一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基于元素形态的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模型和基于元素全量的多重分形对广东省普宁市表层土壤有毒有害元素含量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普宁的有毒有害元素As、Cd、Pb、Cu、Ni、Zn具有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特征,其地球化学灾害爆发临界点分别为2.86、81.48、41.44、10.17、5.42和0.69mg/kg。60%土壤样品的Cu、35%土壤样品的Cd和Pb的可释放总量超过临界值,上述元素在研究区有产生地球化学灾害的潜力;As元素服从高浓集的连续多重分形叠加模式,说明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Cu具有较小的分维数,说明低值区域向高值区域转变慢,有较多高值区域分布。综合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评价和多重分析,表明普宁市有毒有害元素在未来有加剧污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13.
土壤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由固体颗粒、土壤气体、土壤溶液和微生物及有机质组成。土壤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历史演变过程,一般讲,从岩石演变成2.5cm的表层土大约需要500年之久。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直接或间接地依靠生长在土壤中的绿色植物提供的,然而在自然环境中,土壤同样受到各种污染。土壤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和城市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及大气降尘等物质。1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土壤重金属背景值方面的研究,应当首推在七五期间,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完成的《中国土壤背景值》,它已由中国环境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该书确… 相似文献
14.
<正> 引言对于勘查被厚达几英尺的覆盖层掩埋的金矿床来说,生物地球化学法提供了一种实用技术(Warren和Barakso,1982)。Brooks(1985)指出,就分析而论,Tl和Au行为相似,测定Au的同时可测定Tl,因此,在用生物地球化学法勘查金时Tl可起重要作用。大多数重要的矿床都与一条或更多的大断层有关。在许多地区,这些断层的地面出露都被表土盖层遮住了。特别是冰川作用地区确实如此,就象加拿大大部分地区出现的情况那样。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的改善,“碧水蓝天”已经成为常态.但随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和微塑料等新污染物在环境中不断被检出,新污染物正逐步受到广泛的关注,壬基酚作为一种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也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系统地概括了我国水体中壬基酚的环境行为和暴露水平,并基于风险商法和联合概率曲线法对壬基酚可能造成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壬基酚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主要包括急性毒性、生长发育毒性、雌激素效应和繁殖毒性;壬基酚在我国主要流域水体中普遍存在,其浓度平均值在60~1 000 ng·L-1,浓度最高值可达4 628 ng·L-1;基于风险商法和联合概率曲线法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壬基酚对我国主要流域里的水生生物均存在一定的风险.最后,总结了目前比较常用的壬基酚处理处置和风险管控技术,比较了国际上内分泌干扰物的监管方法,针对我国在新污染物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新污染物管理和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环境中生物氧化锰的形成机制及其与重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微生物参与形成的锰氧化物是环境中一种高活性的锰氧化物.研究表明,锰氧化菌主要通过分泌多铜氧化酶来氧化Mn(Ⅱ)而形成锰氧化物.微生物形成锰氧化物过程的主要初级产物是与δ-MnO2或与酸性钠水锰矿类似的层状锰酸盐.生物氧化锰是环境中重要的吸附剂、氧化剂和催化剂.通过吸附、氧化作用,生物氧化锰影响着重金属离子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在重金属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研究锰氧化物的生物形成过程、生物氧化锰的结构特征及其与重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了解生物氧化锰在重金属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环境中生物氧化锰的形成机制、性质、结构特点及其吸附、氧化重金属离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本文探讨了环境地球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试图以医学与环境地球化学相结合和元素地球化学分布与生态学特征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阐述这一问题,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最后从营养角度讨论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区域水体中汞的质量平衡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几年来在蓟运河下游对汞的地球化学行为进行综合研究的结果.通过箱式模型的方法,利用质量平衡公式对各流量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排入河流的汞,绝大部分很快沉积入水底沉积物中;而存在于河水中的汞,水迁移是最主要的,气迁移很少,生物迁移微乎其微.本文提出了水体中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汞循环途径主要有两条:无机汞被生物甲基化后的生物小循环和汞在水体与大气之间的地球化学循环.这两种循环主要是由沉积物中的无机泵被生物转变成甲基汞或元素汞之后完成的.因此,存在于沉积物中的无机汞的甲基化能力与转化为元素汞的量,决定了这两种循环过程的汞通量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