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社会和谐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在这方面的立法尚不完善,在着重论述了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对象和基本原则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3.
基于福建三明499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测算了生态公益林现金直接补偿和岗位性补偿对农户的增收效应,结果表明:现金直接补偿和岗位性补偿对生态保护和农户增收都是正效应。现金直接补偿对农户增收效应不显著,而岗位性补偿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和家庭人均收入的净效应分别达55.4%和57%。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种补偿方式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增收效应也不尽相同,其中现金直接补偿不利于贫困户增收,而岗位性补偿对不同收入的农户都具有正向显著增收效应。此外,从生态公益林的根本使命出发,可以发现现金直接补偿和岗位性补偿对生态保护的净效应也存在较大差异。故此,科学规划生态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是实现生态保护和农户增收双重效应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4.
森林生态系统补偿标准的方法探讨——以海南省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针对森林生态系统寻求适宜的补偿标准的方法,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首先运用生态区位商的方法将海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一级主导生态系统服务、二级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和潜在生态系统服务三类。研究结果显示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游憩和环境净化等划分为一级主导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养分循环和水源涵养划为二级主导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气候调节、土壤保育、制氧以及林副、木产品为潜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分类结果在现实中符合海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特征情况。其次,运用恩格尔系数与皮尔生长曲线模型相结合的补偿系数法计算生态补偿系数,结果为0.170。该数据说明现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刚达到小康水平,人们对于森林生态价值的认识和需求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制定补偿系数不宜太高。根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及生态补偿系数的结果,计算出分三个阶段执行的生态补偿标准:在第一阶段,补偿标准为947元/(hm2.a);第二阶段补偿标准提高为1 946元/(hm2.a);第三阶段,补偿标准为2 966元/(hm2.a)。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总体状况,通过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回顾、补偿现状的描述,综述相关文献分析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7.
哥斯达黎加的森林生态补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制度,亦被称为环境服务付费(Payment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简称PES)SIJ度,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为目标,以经济手段为主要方式,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制度安排。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是关系到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的重新整合与完善,关系到森林生态服务提供方、支付方和国家之间权利义务平衡的重要环节。哥斯达黎加对于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探索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并在1996年生效的《森林法》中做出详细规定,此后又几经调整, 相似文献
8.
9.
我国需要以市场化手段、多元化补偿方式推动生态保护补偿“输血”与“造血”机制相结合。近年来,我国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的政策机制不断健全,创新举措不断推出,但仍然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补偿标准缺乏科学评估和市场化工具不健全等问题和挑战。本文构建政府引导、生态产品价值科学核算、“产品—价值—交易”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框架,提出通过丰富市场交易模式、协议付费模式、绿色金融投资模式等方式创新市场化补偿模式,通过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培育高质量现代生态产业项目来科学制定差异化补偿标准,通过完善政策制度设计、强化约束激励机制、健全技术支持体系来完善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0.
湿地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我国的重要生态资源,在生物多样保护等多方面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湿地保护存在众多不足,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法制建设滞后。通过分析我国湿地立法的现状及其局限性,对我国湿地在管理体制、载体、生态补偿、法律责任几方面进行了介绍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13.
苏州市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一年多来,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试行)》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出台配套措施,积极实施各项措施,明确重点,突破难点,生态补偿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流域非汛期农业需水和生态基流间的矛盾问题,论文提出了基于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的农业生态补偿量计算方法。从生态基流得到保障后农业灌溉用水受到影响的角度出发,通过引入作物需水系数建立河道生态基流保障造成的农业用水短缺量与产量损失间的关系,定量计算农业生态补偿量。以宝鸡峡灌区为实例,计算了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的农业生态补偿量,确定宝鸡峡灌区不同情形下的补偿上、下限,分别为5.25 亿元和0.37 亿元。生态补偿对象为宝鸡峡灌区因河道生态基流保障导致产量受损的农户,补偿的主体为流域的相关管理部门,生态补偿标准的实施也不应只局限于现金发放,也可以用投资建设等形式进行补偿,以提高宝鸡峡灌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生态补偿和生态补偿机制的诠释,结合抚顺市东部山区生态环境现状,阐述了建立抚顺东部山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对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需进行的基础工作和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煤炭开发生态补偿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目前新建和改扩建煤矿生态补偿费,主要来源于国土管理部门执管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土地复垦费、耕地开垦费、征用耕地补偿费、土地出让金和临时土地补偿费”等,但在实际操作中仅能保证建设期造成的生态受损补偿,生产期的生态补偿大多不到位。我国目前正在少数矿区试验探索企业出资/企业复垦模式,企业出资/地方政府复垦模式,企业与政府出资联合复垦模式,国家出资/政府组织复垦模式,以及招商引资复垦模式,但尚未形成长效的运行机制。结合我国国情,借鉴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矿区土地复垦制度,有利于促进我国煤炭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及早形成。 相似文献
18.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新近印发的《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行动计划》是我国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重要文件,是我国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顶层设计。本文对该行动计划进行了解读,认为该计划标志着我国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政策框架的形成。这一政策框架的核心是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并基于此提出了我国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九种主要形式。该政策框架在资源开发补偿、排污权交易与减排补偿、碳交易与碳汇补偿和绿色金融等四方面有创新。该行动计划明确了政府在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中的角色定位,为基层政策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19.
生态补偿是国家治理生态环境的重要政策工具,探索行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生态环境外部性问题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当前我国生态补偿实践的发展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建立从"补偿路径、补偿工具、补偿方式"出发构建的"三层统一"生态补偿机制,其中政府,市场,民众"三主体,五方向"的补偿路径是此生态补偿机制的路径层次;资本是此生态补...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