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2.
问题的起因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政治、经济、贸易、金融、文化、教育和生活的中心。截至2008年底,全球总人口已经有超过一半居住在占全球陆地总面积仅仅3%的城市。据联合国组织预测,从2007年至2050年,全球总人口将从67亿增加到92亿,净增25亿人,而同期全球城市人口将从33亿增加到64亿,净增31亿人。 相似文献
3.
如果太阳令地球增温过高的话,可能真的需要寻求遮阳物了。所谓的“遮阳物”将是人为向大气层排放以帮助地球降温的一层污染物。该建议是由一个包括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著名科学家小组提出来的。对这个被气候变化专家称为“大规模和极端”的行动.本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年会的反应是谨慎、好奇和有所保留的。 相似文献
4.
5.
6.
自10月26日开始断续喷发以来,印尼默拉皮火山已夺去数百人的生命,还有近40万人不得不因此撤离家园。自古以来,世界各地的人们吃了不少火山的苦头,有的人失去了生命,有的城镇一夜之间消失不见。然而火山本身也算是一道风景,火山喷发时的景象被人称为“奇观”……到底火山内部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火山的喷发有何深层次原因,对未来的人类生活将造成怎样的影响等等,人们将继续对这些问题探究下去。 相似文献
7.
任振球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8,28(3)
最近,国内外一些主流科学家对当前我国南方发生的长时间大面积如此严重的暴雪冰冻灾害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气候变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另一说法是拉尼娜引起的强降雪。本人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大恰当,都没有说到问题的关键。前一种说法,不能具体说明为何此时此地发生如此严重的大面积冰雪冻雨灾害?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之下,被气象学家们称为“极端气候事件”的重大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加大:一场强降雨使得原本干旱的黄土高坡遭遇泥石流侵袭,而本应雨水充沛的西南地区却遭遇长达半年之久的干旱,巴基斯坦发生历史罕见的持续暴雨,俄罗斯却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持续干旱少雨天气。难道气候也患上了“抑郁症”?如此喜怒无常,阴晴不定的气候是否与全球变暖有着密切联系呢? 相似文献
9.
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向全世界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课题:目前人类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2050年世界经济规模要比现在大3-4倍,但是排放要求要比现在降低1/4。 相似文献
10.
据专家说,气候变暖,不仅会使海平面上升,而且会令降雨、降雪的数量和样式发生改变。而这些变动又会引起连锁反应:使极端天气事件更频繁,譬如洪水、旱灾、热浪、飓风和龙卷风。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后果,包括更高或更低的农产品产量、物种消失及疾病肆虐等。由此看,气候变暖是地球的灾难,人类当联手应对才是,可让人不解的是.灾难当前人类怎会如此不理智呢? 相似文献
11.
也谈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成为一个人们热议的话题。通过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因素,得出全球气候变暖是众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自然因素是基本的影响因素,而人为因素则为主导性的影响因素。认为目前人类能够做到的也只能是提高环保意识,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量,而对自然因素是无能为力的。中国应采取适合自己的措施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同时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以及生物圈的影响,认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给人类带来更大的是灾难,而不是利益,因此要尽一切努力减缓气候变暖趋势甚至解决气候变暖问题。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大雾演变规律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辽宁省25个代表站1951—2005年的大雾资料,分析了辽宁省大雾雾日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演变规律、雾与全球变暖及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气候变暖的影响,辽宁省沿海地区大雾日数逐年递增,内陆地区大雾日数逐年递减;空气污染的减轻也是造成沈阳市雾日减少的原因之一;大雾的地域分布呈现“两高三低”的形势,沿海地区的大雾主要出现在4—7月,内陆地区的大雾主要出现在9月—次年1月;全省大雾雾日呈线性增加趋势,增加的趋势比较平稳,呈现以10年左右周期交替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前,沈阳大雾存在2种变化周期,分别为6~8和15年,80年代后仅存在15年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松嫩草原羊草植硅体对全球变暖和氮沉降模拟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松嫩草原应用红外线增温和人工施氮的方法对羊草群落模拟全球变暖和氮沉降,提取羊草中的植硅体,分析探讨植硅体的形态及数量变化规律.羊草中的植硅体可以划分为4个大类和12个亚类,以及较小的植硅体碎片,其中帽型植硅体含量高达70%.尖顶帽型和平顶帽型植硅体与刺帽型植硅体可能有不同的发育机制,并且尖型植硅体对施氮更为敏感;与对照相比,增温处理对羊草植硅体的发育有促进作用(长宽增加0.1~2.6μm),而施氮处理则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长宽减小0.1~1.4μm),增温和施氮交叉作用,则施氮对羊草植硅体发育表现出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施氮处理中出现其他处理中未见到的空心棒型(占棒型总量的46%),而且除棒型、帽型、尖型以外的植硅体含量增加到10%,从而推测,对于以羊草为优势植物的松嫩草原,施氮的影响可能要强于增温,如果两者同时作用,增温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施氮的影响.实验中的羊草植硅体对模拟全球变化很敏感,说明植硅体对环境因子的改变很敏感,其作为古环境的代用指标应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Life on the Edge: Vulnerability and Adaptation of African Ecosystems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Dixon Robert K. Smith Joel Guill Sandra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2003,8(2):93-113
Donor countriesare providing financial and technicalsupport for global climate change countrystudies to help African nations meet theirreporting needs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 Technical assistance to completevulnerability and adaptation assessmentsincludes training of analysts, sharing ofcontemporary tools (e.g. simulationmodels), data and assessment techniques,information-sharing workshops and an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me foranalysts. This chapter summarizes 14African country studies (Botswana, Côted'Ivoire, Egypt, Ethiopia, the Gambia,Kenya, Malawi, Mauritius, Nigeria, SouthAfrica, Tanzania, Uganda, Zambia andZimbabwe) assessing vulnerabilities to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identifyingadaptation options. The analysis revealedthat the participating African countriesare vulnerabl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inmore than one of the followingsocio-economic sectors: coastal resources,agriculture, grasslands and livestock,water resources, forests, wildlife, andhuman health. This vulnerability isexacerbated by widespread poverty,recurrent droughts, inequitable landdistribution,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natural resource mismanagement anddependence on rain-fed agriculture. Arange of practical adaptation options wereidentified in key socio-economic sectors ofthe African nations analysed. However,underdeveloped human and institutionalcapacity, as well as the absence ofadequate infrastructure, renders manytraditional coping strategies (rooted in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ability)ineffective or insufficient. FutureAfrican country studies should be moreclosely coordinated with development ofnational climate change action plans 相似文献
15.
任何事物的发展总免不了挫折和失败,中国自然保护区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经过50年的发展,我国的自然保护区面积与国土面积的比例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在其土地权属、与当地人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此,从与当地人民之间的关系出发,主要考察自然保护区的困境与出路.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造纸黑液固化物有机NPK复合肥对稻产量、品质及土壤的影响,结果与复混肥“施大壮1”和“施大壮2”相比,增加水稻产量,分别增产1.7%和5.7%,该肥使稻米品质提高,并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7.
双鸭山市采暖期污染较重是因为采暖期燃煤量大、低矮分散的面源多的缘故,同时气象因素及地形特征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采用2005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双鸭山市气象特征及地形特征对空气质量影响分析,得出空气较稳定的取暖期和具有山风、谷风、局地环流的地形特征是形成双鸭山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并针对地形特征及气象特征对双鸭山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出空气污染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八五”至“十二五”期间,中国取得巨大的经济成果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文章分析了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经济发展及COD和氨氮两种主要水污染排放的差异,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EKC假说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部分污染物的拟合曲线尚处于上升阶段,未能出现典型的倒U型曲线,可能导致水环境质量恶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分布和产业结构等因素与COD和氨氮的排放量密切相关,因此,中国必须采取各种环境管理和技术手段,促使区域水污染物排放量指标与经济发展的拟合曲线出现转折点,改善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