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刑法修正案(八)和《公安机关办理醉酒驾驶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试行)中关于"醉驾入刑"的规定,关上了醉驾处罚较轻的大门,那么,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军的一番话,似乎又打开了一扇窗。他表示,  相似文献   

2.
醉驾入刑之后,公安机关亟须加大对酒驾、醉驾行为的排查频率和密度,使酒驾、醉驾行为被查处,从以往"撞到枪口上"的小概率事件,变成"喝酒不开车,开车必被捉"的必然事件,以此促使司机放弃侥幸心理,强化公共道德和公共责任意识,自觉约束酒驾、醉驾行为.  相似文献   

3.
<正>继酒驾、醉驾、毒驾之后,因为在开车的过程中玩手机而肇事的"盲驾"现象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因为从政府到公众都对酒驾、醉驾、毒驾行为给予高度关注,最终促成了"酒驾入刑"。这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酒驾醉驾现象,也让百姓的交通出行变得更加安全有序,但随着手机和网络的普及,"低头族"们的"盲驾"行为已经成了交通安全的一个新威胁。拥有手机者不少属于低头族。现在手机功能越来越多,发短信、玩微博、看朋友圈,尽管驾驶员并没有拨打或接听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近来公众讨论最多话题之一就是醉驾入刑的问题。毫无疑问,酒驾已经成为危害公共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公众期待醉驾入刑的呼声一直高涨。频发的特大交通事故更为众多的瘾君子驾驶人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5.
《安全与健康》2012,(3):18-19
自2011年5月1日凌晨起,各地交警开始执行夜查酒驾任务,一些"以酒试刑"的司机当场被查,成为当地"醉驾入刑第一人"。北京"醉驾入刑第一人"被吊销驾照2011年5月1日凌晨,内蒙古司机李俊杰因醉酒驾车,被北京交管部门查获。经鉴定,李俊杰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159.6毫克,他也因此成为实施"醉驾入刑"后北京因醉酒驾车受到刑事处罚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6.
醉驾入刑之后,公安机关亟须加大对酒驾、醉驾行为的排查频率和密度,使酒驾、醉驾行为被查处,从以往"撞到枪口上"的小概率事件,变成"喝酒不开车,开车必被捉"的必然事件,以此促使司机放弃侥幸心理,强化公共道德和公共责任意识,自觉约束酒驾、醉驾行为。5月1日起,我国对醉酒驾车违法行为的处罚将从行政处罚上升到更加严厉的刑事处罚。当天凌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地交警部门纷纷设岗,查获多名涉嫌醉酒驾驶者。这些涉嫌醉酒驾驶者将以  相似文献   

7.
交通资讯     
《安全与健康》2012,(10):13-16
"醉驾入刑"施行一年漳州有效遏制"酒驾"违法去年5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八)》开始施行,其中规定醉驾行为一律吊销驾照并拘留,5年之内不得重新考取;酒后驾驶行为的罚款从200-500元提高至1000-2000元,暂扣驾照的期限从1-3个月提高为6个月。如今"醉驾入刑"施行已一年,新  相似文献   

8.
随着"醉驾入刑"宣传工作的深入,驾驶员朋友对酒后驾车的危害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值得广大驾驶员提高警惕。误区一:醉驾仅针对四轮汽车  相似文献   

9.
5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将正式施行,司机醉驾将受刑罚。交管部门将组织专业民警进行相关处理,检查醉驾的一线交警都将配备具有录像功能的设备上勤,检查点装配阻车器、手铐等警用设备。如果检查点跟随救护车  相似文献   

10.
美国:酒后驾车一经查实,即上铐逮捕,并列入个人档案记录。司机血液中酒精浓度超过0.06%,无条件吊销其驾照,并将酒后开车的驾驶员送医疗部门,专门看护那些住院的交通事故受害者;司机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0.1%,则以“醉驾”论处。如属首次“醉驾”,除罚款250~400美元外,还要判处坐牢6个月。倘若“醉驾”被吊销执照后,仍继续驾车,  相似文献   

11.
近日,公安部颁发了《关于公安机关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次将公众的目光引向"醉驾入罪"这个热点话题。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开始实施,公安部即制定了《公安机关办理醉酒驾驶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试行)》,各地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相似文献   

12.
问对醉驾入刑问题,我看报时发现有这样一段文字,是最高人民法院领导说的:"各地法院要注意与行政处罚的衔接,防止本可依道路交通安全法处罚的行为,直接诉至法院追究刑事责任。"我不太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正>酒驾,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话题,也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因为酒驾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所以在数年前就将酒驾入刑。但是,酒驾依然存在,并且已经超越了盗窃,案件数量排在了第一位。据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酒驾醉驾90.1万起,其中醉驾17.7万起,因酒驾醉驾导致死亡交通事故1525起,造成1674人死亡,虽然同往年有所下降,但依然  相似文献   

14.
醉驾人刑之后,公安机关亟须加大对酒驾、醉驾行为的排查频率和密度,使酒驾、醉驾行为被查处,从以往“撞到枪口上”的小概率事件,变成“喝酒不开车,开车必被捉”的必然事件,以此促使司机放弃侥幸心理,强化公共道德和公共责任意识,自觉约束酒驾、醉驾行为。  相似文献   

15.
自2011年5月1日凌晨起,各地交警开始执行夜查酒驾任务,一些“以酒试刑”的司机当场被查,成为当地“醉驾入刑第一人”。  相似文献   

16.
《安全与健康》2012,(20):25
8月13日,湖北武汉市交警支队"醉驾办案中心"在汉阳直属交通大队正式挂牌成立。今后,当地民警查处的涉酒类案件可直接交给醉驾办案中心处理,不仅节约了大量警力、财力,一线民警也可腾出时间,参与路面管理工作。据悉",醉驾办案中心"专门负责办理交警在路面直接查获的醉驾案件,中心现有8名民警,有事故处理、鉴定专家,也有法制专员。醉驾司机被查处后,一律移交该中心,中心民警在7天时间内,将完成血液检测、录口供,调取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认为,只有"软硬"兼施,才能使安全理念入脑入心,助推企业安全生产稳步发展。图为某企业安全培训现场。(图片由山西冀中能源金晖公司提供)安全理念是企业安全发展的灵魂和旗帜,更是引导职工安全生产的根本。笔者认为,只有"软硬"兼施,才能使安全理念入脑入心,助推企业安全生产稳步发展。"软"的方面,首先,要抓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让职工"知"  相似文献   

18.
正2011年5月1日零时起,"酒驾入刑"开始实行,醉酒驾车被定义成为一种犯罪行为,而不仅仅是普通的交通违章。对于酒驾判定,我国有着详细的规定,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20~80毫克为酒后,80毫克及以上为醉酒。酒驾和醉驾将受两种完全不同的处罚,因此,准确知道酒驾者喝了多少酒至关重要。你可能会问:这有何难,"吹一吹"不就知道了?不过,你可能不知道,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测酒仪,是61年前  相似文献   

19.
《安全与健康》2012,(22):24
11月3日,杭州公安局余杭区公安分局官方微博"@平安余杭"发布的一条酒驾博文在网上疯传,引起社会热议。博文称,如果不远离酒驾,出国签证没戏,出交通事故保险不赔,不能考公务员,不能当律师,不能当兵,开公司领不了营业执照……我国因酒驾、醉驾引发的悲剧事例已经发生了很多起,从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角度说,确实有必要进一步提高酒驾、醉驾的成本,促使广大驾驶员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20.
自2011年5月1日"醉驾入刑"以来,从2011年6月30日的统计数据看,公安机关查处酒后驾驶机动车数量、醉酒驾驶机动车数量、因酒后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因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等4项数据与2010年同期相比,均出现大幅下降,下降幅度全部超过三成,特别是酒驾数较2010年同期下降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