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5月25日,应急管理部开展2021年全国灾害信息员师资视频培训。此次培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论述,按照应急管理部党委关于做好重特大自然灾害防范应对的部署要求,指导各地进一步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牢固树立防大灾、抢大险、救大灾意识,提高灾情管理能力和水平。培训聚焦今年自然灾害形势分析、灾情管理工作总体要求解读,促进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灾情统计报告、核查评估、会商核定、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等方面业务的提升,同时,结合全党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金湖县应急管理局重点抓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房屋保险、理赔落实、宣传教育等工作,有效提高了防灾减灾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水平。着力强化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县、镇(街)、村(社区)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做好全县灾害信息员数据库填报和录入工作,全县共计153名灾害信息员的相关信息已全部录入国家自然灾害灾情报送系统数据库。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灾害信息员业务水平,确保灾情报送工作不断档、不脱节。  相似文献   

3.
利用衡阳市2006年山洪灾情数据,引入综合灾情指数对湖南省衡阳市山洪灾害进行综合灾情损失评估,得出耒阳市的综合灾情指数最大;灾情重的直接原因是暴雨大,水位短时间上升快。同时,暴雨-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链放大了灾情;农村地区防灾减灾意识淡薄、防洪工程标准偏低以及减灾措施不当也加剧了山洪灾情。为此,要通过加强工程建设与山洪灾害危险性宣传来提高农村抗灾能力,达到安全减灾目的。  相似文献   

4.
防城港市应急管理局树立“一盘棋”思想,超前谋划,统筹推进,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工作平稳有序。防城港市地处边、山、海,是一个公共事件频发地区,自然灾害、台风灾害、山洪灾害、地质灾害尤为突出,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基于这个认识,按照市委机构改革的要求,该市迅速成立市应急管理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由分管的副市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负责应急管理机构改革的推进工作。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在灾害信息收集、传递、整理分析、评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灾害信息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日益成为制约灾情报送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无锡惠山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6.
基于信息融合的自然灾害等级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自然灾害灾情等级进行准确评估,在BP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上,结合DS证据理论建立基于信息融合的自然灾害灾情等级评估模型。该模型通过对输入的灾害评估指标数据进行分类,建立网络组,对网络组的输出,建立对于各类信任度的基本概率分配函数,最后利用DS证据理论融合,从而实现灾害的最终等级评估。在MATLAB环境下,以我国45个自然灾害的灾情历史资料数据为训练样本进行模型训练,并对2009年自然灾害灾情进行评估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改善单一BP神经网络不稳定、误差大的缺点,得到较优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煤矿里,灾害和事故仍然是不可避免的。采取减小组织内成员的自由度来强化专业救灾机构的整体功能固然重要,但非专业化的辅助矿山救护队的建设工作更应加强。因为他们亲临现场,熟悉灾情,又处于救灾的黄金时间里。因此,对是否酿成灾害和灾害中损失的控制问题,辅助矿山救护队有更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倪凯  魏栋 《劳动保护》2022,(2):98-100
法律法规既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国外自然灾害及应急管理法律的归类分析,从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建设、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灾害事故风险管理制度、应急救援服务相关制度4个方面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民政厅、财政厅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我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根据《实施意见》,我区将建立覆盖全区所有城乡社区,能够熟练掌握灾情统计报送和开展灾情核查评估的“市一县一乡一村”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以2020年底全区每个行政村(社区)至少有1名灾害信息员为目标,为及时、准确、客观、全面掌握和管理灾情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12日是全国第十二个防灾减灾日。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灾害种类较多、受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仅2019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3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270.9亿元。  相似文献   

11.
航空运输易受多种外部因素干扰,评估不同情景下航线网络的运行水平对有效减轻外部干扰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复杂网络方法,分别构建国内3家航空公司(A、Z、M)无向加权航线网络。基于网络拓扑结构,进一步考虑空间灾害影响,利用加权度中心性、加权介数中心性和机场灾害风险度识别重要节点,并设计随机、蓄意和自然灾害3种灾害情景,借助网络效率和最大连通子图相对大小评估航线网络抗毁性。结果表明:3家航空公司的航线网络对随机灾害具有较强的抗毁性,而对蓄意灾害表现出脆弱性;其中,基于加权介数中心性的蓄意灾害对航线网络的破坏性最大,且蓄意灾害下Z航线网络更容易瘫痪;暴雨对3家航空公司航线网络的破坏力大于沙尘暴大于随机灾害,且自然灾害下M航线网络更容易瘫痪。  相似文献   

12.
金磊 《安全》2005,26(1):15-17
1 次生灾害不容忽视 次生灾害也称二次灾害,指的是在重大自然灾害(原生灾害)发生后,与其伴生或衍生(引发)的灾害.它往往会形成一条灾害链,持续地给人类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有时,次生灾害带来的危害会远远超过主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灾害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技术)灾害两类。指出灾害是一种随机事件,风险管理是一种适当的灾害管理手段。本文给出了风险的数学定义和社会风险水平(风险本底)的国际国内统计数据,综述了风险研究中若干问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据场和云模型的洪水灾害风险等级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灾害风险系统的定义以及洪水灾害的特点,用灾情损失与地形危险性的综合作用描述洪水灾害风险。针对研究单元风险的内在联系和等级概念的模糊性、随机性,提出基于数据场和云模型的洪水灾害风险等级评估方法,以期为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苏州市和上海市(崇明县除外)为例,首先用数据场对灾情数据进行扩散;再用云模型对地形进行等级划分;最后对两者进行耦合得到该地区的洪水灾害风险等级划分。结果表明:苏州市中心偏北区域和上海市中心区域综合风险等级最高,并向四周呈递减趋势;总体上中部风险等级最高,北部次之,南部最低。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主要作用,然而,城市灾害造成的严重后果已经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阻碍,如何确定城市灾害总体风险等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亟需探讨。本文在分析城市常见四大类灾害(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灾害、社会安全灾害)的基础之上,进行城市灾害评估流程的介绍,包括灾害识别、灾害分析、灾害评价、提出对策措施,从而为城市灾害的总体等级的确定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以青岛市统计局相关资料为依据,对青岛市的城市灾害风险等级进行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并提出相关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兄弟报刊     
《现代职业安全》2003,(1):41-41
青岛市首次试鸣灾情警报《中国安全生产报》2002.12.14 台风、洪水、海啸、冰雹、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早避让,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爆炸以及重大火灾等人为灾害快防备。12月6日上午9时和下午3时,青岛市上空两次响起尖厉的警报声,分别持续了15分钟、10分钟。第一次是防空警报,第二次是灾情警报。青岛市民还是首次听到灾情警报。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我国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现状及加强安全减灾信息管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针对湖南省自然灾害经济损失发生的现状,结合傅里叶级数的相位特征,利用傅里叶级数时间序列模型给出自然灾害损失的变化趋势。根据1986—2007年湖南省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据,在SPSS环境下进行拟合,并对未来5年湖南省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傅里叶级数时间序列模型符合自然灾害损失发生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损失预测模型在灾害经济损预测中误差大、稳定性差的缺陷,提高了预测精度;且得出未来5年湖南灾害灾情仍然具有递增的趋势的结论。采用该模型对自然灾害损失进行预测,其结果比较可靠,可供减灾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