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污染物在有多个分汊岛的群汊河道中的输运混合特性目前尚不清楚,建立存在5个分汊岛的群汊河道物理模型试验系统,通过试验研究了恒定点源排放下群汊河道中污染物扩散特性和汊道污染物混合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来流流量的增加,使得污染物浓度整体下降,污染物混合均匀程度降低;污染物排污位置的改变,对污染物浓度的分布影响显著;支汊中,污染物沿程输运是一个逐渐混合均匀的过程,但是突扩型支汊例外,其混合均匀性有降低的现象。研究为掌握污染物在群汊河道中的输移混合特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有关湖泊污染的一些新观点。文章认为湖泊污染的主要问题是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过量繁殖。限制进入湖泊的营养盐,是消除污染的重要途径。含量低于要求的碳氮磷营养比之任何一种营养元素都可能成为限制藻类生长的因素。缓流河道与湖泊类似,没有一般河流的紊流特性,所以富营养化不可能在一般河流中发生。湖泊和缓流河道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特性受日光和水温的影响极大,直接影响污染物的扩散转移。小型湖泊中污染物按完全混合考虑计算。  相似文献   

3.
磷在农田溪流中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河流系统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主要运移通道,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持留控制着污染物向受纳水体的输出.本次研究对象是巢湖流域一个长约1.8 km的农田源头溪流六岔河,河流由4个渠道型、1个水塘型和3个河口型断面构成,长度分别为1.3 km、0.15 km和0.36 km.在河流上设置9个监测点研究总磷、磷酸盐和悬浮物在六岔河中的持留空间特征,评价人为严重干扰下的农田溪流在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运移中的生态功能.结果表明:总磷、磷酸盐、悬浮物在溪流中的持留和释放受溪流的渠道型、水塘型和河口型断面控制,水塘型和河口型断面是污染物持留的主要区域,总磷、磷酸盐和悬浮物在水塘型、河口型断面内的持留量分别占溪流持留量的58%、77%和58%;污染物在降雨-径流过程中的持留是溪流持留的主要部分,总磷、磷酸盐和悬浮物的持留分别占溪流持留量的96%、98%和93%;渠道型断面是溪流最主要的内在污染源,总磷、磷酸盐和悬浮物的释放分别占溪流释放量的93%、99%和94%;养分和悬浮物在渠道型断面中具有不同的持留特性,而位于水塘前的渠道型断面在基流和降雨-径流过程中均能有效地持留污染物.  相似文献   

4.
闸坝调度对污染河流水环境影响综合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闸坝各种调度方式下河流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规律,探索了闸坝调度对污染河流水环境的作用机理,在槐店闸前期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不同闸坝调度方式对污染河流水环境影响的综合实验方案,并开展了现场实验,研究了槐店闸浅孔闸在现状调度、闸门不同开度和闸门全部关闭3种调度方式下的水体、悬浮物及底泥污染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闸坝调度会对河流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影响过程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闸坝调度也会对水体、悬浮物和底泥中的污染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促使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中进行转化;流量和水深等因素会对底泥和悬浮物中污染物的释放产生影响.研究工作为构建闸坝作用下河流水环境模型、研究闸坝作用规律、实施闸坝科学调度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改变了河流水流条件,也影响了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稀释、扩散、降解和转化过程,其岸边污染带的影响范围将发生变化.笔者通过对湖南衡阳水源污染事件发生时的水流条件、水质状况的分析,对事件发生的水域进行流场及浓度场模拟计算,研究了河道型水库与天然河流岸边污染带的变化特性,并对已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但又易被忽视而引起的环境问题,提出了一些初步看法与认识.   相似文献   

6.
煤矸石堆场对周围水环境中的污染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浸泡试验、淋溶试验,对涟源市东北部某堆场内煤矸石污染特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周边河流和地下水水质,对该煤矸石堆场水体污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特征污染物主要是SO2-、NO3-和Ca;浸泡试验中,随固液比从1∶5变化到1∶20,浸泡出的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固液比为1∶5时,浸泡液中硫酸盐浓度高达344.41 mg/L;淋溶试验中,离子浓度与淋出液累计体积间符合幂指数规律;下游河流和井水的污染特性与煤矸石的淋溶特性具有一致性,表明已经受到煤矸石堆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 一、前言环境污染物排入河流后,人部分很快由液相转入固相,并随之迁移。在这种转移过程中,会发生多种反应,而吸附是污染物由液相转入固相的主要途径之一。近些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河流中的悬浮物是无机和有机的非均匀混合物。溶质在这种复杂的混合物上的吸附是不难测定的,但要区别吸附过程中的各个反应是很困难的,阐明其吸附的机理就更困难了。在研究气—固界面上的化学吸附动力学时,这个问题已经用EloVich方程通  相似文献   

8.
混合有机污染物在松花江水体中生物降解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松花江不同地点的江水和沉积物为微生物源,对江中检出的21种有机污染物混合体系的生物降解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结构、微生物源和驯化期是影响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在驯化条件下,低浓度混合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河流的污染问题,需要预测河流中存在的污染物含量。将差分方程应用到河流污染物含量预测中,提出基于差分方程的河流污染物含量动态预测算法,构建水质模型反映污染物在河流中的迁移转化特征和规律,结合GM模型和灰色相关分析方法根据时间排序主要污染物、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根据排序结果估算主要污染物、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的负荷总量,在估算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水质模型构建污染物浓度方程,引入差分方程完成河流污染物含量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预测效率高、预测结果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0.
一、污染物在流动的河流中的行为: 污染物进入河流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流程的增加,污染物的浓度会自然的降低,此种行为称为水体自净。水体中生化需氧量BOD与耗氧量DO是相互耩合的。所有污染水质扩散模式都是建立在上述概念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中游悬浮物对河流水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以多泥沙(悬浮物)而著称,其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因之可称其为一种面源污染物,多年来,对这种天然污染物的研究,常集中在它对重金属或农药吸附与解吸特性方面,而对其自身性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尚很少涉及。本文在拟建小浪底水库有机污染预测的基础上,针对  相似文献   

12.
河流水质监测控制断面设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流水质监测控制断面设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探讨.根据河流的控制断面应设在排放口的下游,污染物与河水能较充分混合处的原则,提出了河流水质监测控制断面的计算公式:X=0.313μB2/Ey,以及其他有关河流水质监测断面设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个河流水质预测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水质污染及其控制管理的研究,是水环境保护的当务之急;在“环保法”已颁布的今天,要科学地执行有关条例尤其不可缺少。 为了弄清河流日常的,或事故的水质污染状况的来龙去脉;为了推求水环境容量,确定水污染物的排放标准,都需要建立河流水质污染预测预报的数学模型,以应用于: (1)预测河流的污染状况,为规划与控制水污染和评价水质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排放大量含氮污染物到城市河流中,造成水质下降、水体富营养化.河流水生植物已被广泛用于水体氮污染的评价和去除,但目前水生植物氮利用的过程机制并不十分清楚,这阻碍了利用水生植物的氮素地球化学指标去评价河流水体氮污染状态.本研究采集西南地区流经贵阳市区的南明河河水和水生植物样本,通过分析氮浓度和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15.
陈鸿飞 《环境工程》1996,14(5):19-25
质点群动态分布律,可定量地表示进入容器或空间内的质点群,受外力作用后,当其产生沉降或运动时的状态分布特征,并简介用它来解决重力、离心力、静电力、磁力及其合力作用下的一系列各类除尘器或分选器的基本理论问题和部分工程实际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重庆市主城区次级河流水环境状况,于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重庆市主城区选取6条典型次级河流测定水体理化指标,开展水体总氮(TN)、总磷(TP)污染特征分析及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16条河流TN、TP污染较为严重,不同季节TN、TP均超过国际认可的发生水体富营养化临界值;富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各季节所有河流都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富营养化程度排序为:盘溪河清水溪跳蹬河花溪河伏牛溪朝阳河.2各次级河流TN、TP季节变化情况较为显著,为春、冬季TN、TP质量浓度高,夏、秋季TN、TP质量浓度低;3河流在各季节TN、TP从上游向下游增加趋势比较明显,污染物沿河流不断聚集,污染物质量浓度递增率最大达到1.25 mg·(L·km)-1.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城市次级河流污染特征对城市水体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河兰州段耗氧有机污染物浓度统计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复有  孙谦  李昌迪 《环境科学》1989,10(3):72-74,82
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流域内面源污染严重,在分析研究黄河的水环境问题时,必须考虑面源污染这个因素。建立河流污染断面耗氧有机污染物(以COD表示)浓度预测模型是河流水质规划的一  相似文献   

18.
景观格局决定了陆域污染物的源汇过程,是影响河流水质状况的关键因素.由于尺度效应,不同尺度下景观格局与河流水质关系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然而,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影响的尺度效应问题尚缺乏系统研究.收集了国内外4 041条研究数据,采用Meta分析法定量分析了不同尺度下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作用特征,识别了影响河流水质的关键时间和空间尺度以及景观指数.结果表明,相对于降水事件、平水期和年际尺度,丰水期下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最大;相对于流域尺度,缓冲区尺度的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更大;丰水期-缓冲区尺度是景观格局影响河流水质的关键时空耦合尺度.与耕地、水域、草地以及流域整体景观相比,林地和城镇用地的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更大;破碎度是影响河流水质最重要的景观格局因子.在河流水质治理中,应重点考虑缓冲区的景观配置,增加缓冲区林地面积、减少林地和水域的斑块密度和减少城镇用地的面积占比和聚集度,以有效保护河流水质.  相似文献   

19.
流域空间统计模型SPARROW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PARROW(SPAtially Referenced Regressions On Watershed attributes流域属性基于空间的回归模型)是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开发的经验统计和地表过程相结合的流域空间统计模型。模型通过对河流水质数据和流域属性建立空间回归实现污染负荷产生和迁移的定量化。模型的最大特色是其空间特性非常显著,可以将上游的营养盐污染源数据和下游的营养盐负荷数据联系起来,同时可以将河流中的水质监测数据或污染物通量数据和流域的空间属性特征(比如土地利用类型、河网、大气沉降等)联系起来。模型除了一般水质模型所具有的水质模拟和流域污染源的分析功能外,还可在模拟过程中对流域中每个污染源、流域属性和污染物迁移过程对水质监测结果的影响进行显著性检验。文章简要介绍了SPARROW模型的结构和原理、功能和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河流水污染物协调分配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流水污染物排放的规划分配问题是实施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管理的一个中心环节。这个过程集中体现了整个系统对所控制区域的政策要求,根据不同的功能,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河流中各排污单位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等因素,参照目前的实际管理水平,处理技术水平和经济承受能力等问题,用系统的观点对分配过程进行定量化研究,在公平-效率原则的基础上确定可实施的总量控制协调分配方案。本文通过一实例的研究,给出协调分配的一些基本思路和过程,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协调分配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