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能源消费导致的CO2排放量的差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春杰  马忠玉  王灿  刘子刚 《生态环境》2006,15(5):1029-1034
运用一种不产生残差的方法——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logarithmicmeanDivisiaindex),对中国部分省份、区域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了分解分析。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变化分解成五个主要影响因素,即化石燃料的排放系数、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强度、人均GDP和人口总数。研究表明我国各省(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6年后呈现零(或负)增长趋势,主要影响因素是能源强度的提高;各省(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地区差异显著。因此,要在全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总体减排,应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产业结构,消除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逐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2.
锅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及其减少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导出了锅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揭示了锅炉二氧化碳排放量与锅炉有效热量、锅炉效率、燃料品质、锅炉热损失之间的数量关系,讨论了减少锅炉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入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入侵植物和入侵植物群落两个方面,综述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入侵的影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以增加C3植物的入侵性,提高入侵植物的生物量、资源利用率以及繁殖能力,直接影响植物入侵;还可以通过改变土壤水分、氮循环、干扰体系等其它环境因子间接地影响植物入侵。此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入侵群落的初级生产量、组成与结构以及群落动态产生重要影响,改变群落的可入侵性。今后应当着重从群落水平,结合其它全球变化因子的共同作用研究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入侵的影响,同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以及不同植物类群对二氧化碳的响应,为入侵种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大亚湾海水中的二氧化碳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亚湾四个季节调查表明、大亚湾海水二氧化碳各组份占总碳比例介于河口与外海之间,HCO_3~-/∑CO_2值为0.89,CO_3~(2-)/∑CO_2值为0.11,CO_2/∑CO_2值为0.005。文章描述了二氧化碳各组份在大亚湾的时空变化,进行二氧化碳各组份与盐度的回归分析。得出影响大亚湾海水二氧化碳体系主要因素在春季是低盐水与高盐水的混合;在夏季是上层永和下层水的混合;在冬季则是生物动活。  相似文献   

5.
化石燃料燃烧和陆地生态系统尤其是森林和其土壤的排放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是一个长期的影响。人类活动所排放的其他几种痕量气体,如甲烷、氧化亚氮、氟利昂如果在大气中积累,那么将来也将导致全球升温。尽管这几种气体各自的温室效应较小,但它们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温室效应会相当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生产的发展,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人类活动所排放的几种痕量气体量必将增加,由此而引起的温室效应可能会显著影响全球气候。目前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还不全面深入。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对于化石燃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大量埋藏在海底和地底的“碳”被采掘和利用,进入大气循环,使得温室气体增加、温室效应加剧,带来了冰川融化、海洋酸化等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就全球整体的碳循环过程而言,使用生物技术来固定并转化二氧化碳是最符合自然规律的方法。微藻生长速度快、二氧化碳固定效率高,是生物捕集二氧化碳的理想材料。从“碳中和”的定义和实现的必要性出发,综述了国内外微藻生物固碳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利用微藻进行二氧化碳固定,实现变“碳”为宝的可行方案,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用气相色谱法对太湖流域近地表大气中二氧化碳本底体积分数的监测资料,对太湖流域近地表大气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时段内,太湖流域近地表大气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平均值为(413.7±19.2)×10-6,且呈上升的趋势,主要受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高,夏秋季低,冬季出现峰值,平均体积分数为(417.8±3.7)×10-6,夏季出现谷值,平均体积分数为(400.8±14.7)×10-6,一年中最高值(424.0±1.1)×10-6出现在12月份,最低值(387.7±1.4)×10-6出现在8月份,主要受源汇强度变化影响;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日变化基本呈双峰态,这是源汇强度变化和边界层稳定程度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32种芳香化合物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芳香化合物生物降解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作为表征其生物降解性的指标,测定了32囊芳香化合物好氧生物降解12d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定性划分有机物生物降解性的标准,按照此标准对32种芳香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划分;另外还探索了影响生物降解性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9.
叶钊  邱挺  潘海波 《环境化学》2003,22(6):578-581
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TiO2醇凝胶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对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了讨论,并用XRD,FT-IR,BET和DRS对上述粉体进行表征.以光催化降解甲基橙为模型反应,结果表明,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所得的粒子比较,该工艺干燥的TiO2粉体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光催化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生物电化学系统固定二氧化碳同时产生乙酸和丁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电化学系统用于微生物电合成,可原位利用污水中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固定,并生产有机物.通过构建生物电化学系统,利用混合菌作电催化剂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乙酸和丁酸.设定阴极电势-0.75 V(vs Ag/AgCl),10 d的反应周期内,乙酸最大积累浓度为251.89 mg/L;丁酸从第3天开始生成,最大积累浓度为89.42 mg/L.系统总电子回收率可达85.04%.电化学分析表明生物阴极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PCR-DGGE分析生物阴极主要菌群为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ium)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本研究证明了生物阴极具有以二氧化碳为原始底物合成乙酸,并进一步延伸碳链合成中链脂肪酸的能力,对进一步开发微生物电合成技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已经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现在又宣布了新的减排目标。到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我国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与此同时,我国还将采取减排举措:到2020年使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5%左右;增加森林碳汇,使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hm2,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m3等。中国在作出上述承诺的同时,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减排成效。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单位GDP能耗已经在2005年的基础上累计降低了13%,有望实现到中国碳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2.
人类活动正在改变着大气组成。尤其是有助于满足世界能源需要的化石燃料燃烧,把所谓“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排入大气。 温室气体有助于使地球表面保持在一个适合于生命繁衍的温度。它们让入射阳光透过,但它们也截留散逸的辐射热。而生物则通过呼吸和光合作用,帮助调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然而,温室气体的水平正在上升,引起人们对世界可能变得更温暖,从而导致气候变化的担忧。天气变化可能也会更加剧烈,大风暴、暴雨和旱灾  相似文献   

13.
今天在这里召开甲烷排放问题学术讨论会。在座的同志都是这方面的专家,做了很多工作。大家都知道,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甲烷也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化和甲烷排放有一定关系。我国甲烷排放量,尤其是由煤矿和稻田产生的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人均排放量则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开展甲烷排放的研究并不算很早,过去除了从安全角度对煤矿甲烷问题做过工作外,别的领域的工作就比较少了。现在从全球气候变化来看,研究甲烷是很现实的。国外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我们并不算落后,研究工作逐渐跟上来了。通过这次会议,我们要把甲烷排放的研究工作做上去,将我国甲烷排放的问题搞清楚。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城区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痕量铂族元素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铂、钯和铑作为催化剂的活性成分,可以将汽车尾气所排放出来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氮氢化物等有害气体分解为二氧化碳、氮气和水等无害物质.  相似文献   

15.
甲烷氨氟化氢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氯化氢(36.5)二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二氧化硫正戊烷苯酚汞(200.59)常用有害物质ppm与mg·m~(-3)换算系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1987年2月至1988年2月每月一次的调查资料,通过测定pH和碱度计算了珠江河口二氧化碳各分量,讨论了ΣCO_2,溶解CO_2与盐度、温度,叶绿素-a 和溶解氧饱和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降低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区域环境合作是西亚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一地区工业空气污染水平的人均值和均 GDP值是世界最高的区域之一.那里正在进行一些天然气项目,随着燃烧天然气,二氧化碳排放可能会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简称CCS)被视为是一种直接、有效的减排手段,该技术是将原本排放到大气中的CO_2进行捕集,经过处理后注入封闭的地下储层,从而减少CO_2向大气中的排放,减缓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目前,CCS技术已经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的CO_2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因此对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研究尤为迫切.国内对CCS的研究刚刚起步,为了更好的进行深入研究,拟从咸水层封存、深部不可开采煤层封存和废弃油气藏封存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了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用~(45)Ca示踪剂研究了不同盐类存在条件下,钙离子在土壤中的交换吸附和淋洗解吸,游离二氧化碳和不同盐类对碳酸钙溶解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中盐类的污染,可能是造成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地下水硬度增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肖辉林 《生态环境》2004,13(3):334-334
在自“太古代”以来被保留下来的一些土壤(称为古土壤)明显缺乏菱铁矿(FeCO3)这种矿物质,这一事实导致人们猜测,当时(距今约 22 亿年前)甲烷一定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该猜测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低含量的菱铁矿表明大气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低,但大气中一定有高浓度的温室气体来补偿当时较低的太阳通量。然而,“太古代”大气中富含甲烷的观点受到一些新发现及地质证据的挑战。这些新发现表明,缺乏菱铁矿未必会限制早期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地质证据表明,在整个地质历史中,巨大的菱铁矿矿床会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肖辉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