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由于参加《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子课题“城市综合减灾规划研究”,笔者认真研究了日本东京2002年的城市规划文本。东京是综合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它的完备的城市综合减灾规划及防灾行政管理体系是基于日本国家《灾害对策基本法》的。所以,笔者从立法入手,介绍一下日本东京防灾减灾规划的基本思路。日本《灾害对策基本法》规定的防灾规划及防灾行政《灾害对策基本法》既是与所有灾害法  相似文献   

2.
发生在2003年2月18日上午的韩国东部城市大邱市地铁的人为纵火案的人员伤亡巨大,虽肇事者为精神分裂症者,但由他所引发的事故却造成了一场灾难.因为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联合国减灾委员会已确定国际性大灾标准之一是"一次死亡100人以上".历史上,1995年大邱市地铁也曾有过煤气管爆炸事故,那一次死亡103人,伤180人.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地铁事故波及城市有几十个,典型的有伦敦、东京、莫斯科等.虽然这次韩国地铁惨案有恐怖事件的一面,但如同所有城市突发事件一样,它再次为世界和平、城市安定敲响了警钟.对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我以为至少应汲取如下教训并从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特大型/大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典型特征。椐此选取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高度集聚且注重智能化治理的纽约、东京、新加坡、杭州、深圳等特大型/大型城市开展研究及分析。归纳及整理上述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经验,并由此推理出特大型/大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及应对模式。  相似文献   

4.
肖龙 《安全》2019,40(5):62-66
为推动中国城市火灾防范能力提升,通过介绍日本东京借助消防规划手段进行防火救火的先进经验,并对其防火生活圈、防火绿化带、紧急通道网络、不易燃烧化项目、防灾体制与计划等防火对策经验进行阐述,同时基于这些方面内容的阐述发现我国城市火灾防范领域尚存在很大空间。基于这些分析和阐述,最后指出东京防火经验对中国的可借鉴之处,并为中国的消防规划防火之路提供一个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5.
我去过不少城市,到日本是1999年7月份中旬。日本东京地价高居世界榜首,许多人只能把家安在东京邻县,每天要花一、两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乘电车来往。我入乡随俗,在与东京相邻的县城租到了一间房子,每天需坐2个多小时的电车往返其间。  相似文献   

6.
城市热岛效应威胁人类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热岛就是城市气温比其周围地区高,在近地层气温分布图上,城市是一个封闭的高温区,犹如汪洋大海中孤立的岛屿.据日本气象部门公布的数字,过去100年,由于温室效应,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7℃.然而在这期间,东京市区的气温竟上升了7℃.  相似文献   

7.
去年5月份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第6届安全博览会上,129家公司在301个标准展位上展出了自己的最新产品,创造了历届东京安全博览会的最大规模。  相似文献   

8.
地铁在面对各种灾害时,各类防灾及应急设施的准备是否充分将直接影响到救援工作的质量。通过实地考察北京、日本(东京地铁车站为主)及韩国釜山城市的地铁车站防灾应急设施,探讨东京和釜山地铁与北京地铁应急设施的异同,并结合我国关于大型现代地铁枢纽站应急预案的研究,针对我国地铁在防灾应急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史学 《现代职业安全》2011,(10):122-125
8月27日到9月1日,笔者利用休假到日本进行了一次5晚6天的走马观花式旅游,途径大阪、神户、名古屋、京都、东京等城市,一路走来,看到异国的人和事,产生一些观感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0.
我离开日本的那年,是2000年的元月。离开那个旅居了6年的岛国之前,我特地到东京走了一趟,去和那里的诸多旧友面别。再别东京回大阪的那天,恰巧天正下着纷纷扬扬的瑞雪。喝完饯行酒,两个朋友撑着伞将我护送到车站,一个巴士长途夜行的车站。  相似文献   

11.
雪夜过箱根     
我离开日本的那年,是2000年的元月。离开那个旅居了6年的岛国之前,我特地到东京走了一趟,去和那里的诸多旧友面别。再别东京回大阪的那天,恰巧天正下着纷纷扬扬的瑞雪。喝完饯行酒,两个朋友撑着伞将我护送到车站,一个巴士长途夜行的车站。  相似文献   

12.
海外新闻     
<正>东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存在作业安全问题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式距今不足一年,准备工作也进入最后阶段。就在官方宣扬工作进度之快时,场馆建设出现了非常危险的后果。为保持工程进度,数千建筑工人的安全健康却面临风险。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至少有2名场馆建设工人死亡。2017年,23岁的建筑工在1个月内加班200个小时后自杀,当地劳工部们将  相似文献   

13.
今年五月下旬,笔者随福建省安全生产管理研究会赴日考察组,访问考察了日本国日立制作所及其六个生产、销售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联系我国的安全管理实际,我觉得日本企业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的一些做法,对我国同行们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居安思危的安全意识 到了东京,举目皆是高楼大厦,道路纵横交迭,特别是东京之夜,车灯如龙,街灯璀灿。但是,东京人并没有乐而忘忧,无论工厂、商店、旅馆、饭店、地铁、公共建筑、街道,甚至游乐公园,到处都会看到“非常口”三个字的标记指示。“非常口”即我国的“疏散口”。这种防灾防难,应付临时突发事故的疏…  相似文献   

14.
周农 《中国安防》2007,(5):52-55
视频监控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兴起以来,先后经历了模拟视频与近距离监控、模拟视频与远距离联网监控、数字视频与IP网络监控、数字视频与光纤网络监控四个发展阶段.随着“平安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规划,采用何种系统才是“平安城市“理想的解决方案,成为业界讨论和争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中国 2 1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无论是 2 0世纪 90年代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全球统一行动 ,还是 1 999年末联合国大会确定的国际减灾战略 ,都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防灾减灾作为 2 1世纪的重头戏之一。正基于这些背景 ,由青年减灾专家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团专家 ,中国科协减灾专家 ,金磊高级工程师主编的《中国城市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书于 2 0 0 0年 4月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建设部副部长叶如棠为本书题词中强调要“加强中国城市减灾研究与管理 ,为公众营造安全少灾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6.
虽然灾害的概念早已有之,但作为一种全球化的科技进程,它源于联合国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减灾十年”统一行动。1987年12月联大42届大会形成了169号决议,定于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范围为开展“国际减灾十年”行动,具体目标旨在提高发展中国家防灾、抗灾的根本能力。1989年第44届联大又作出决定在每年的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开展一次全世界范围的“国际减灾日”。作为国际社会对城市的关注及对于城市灾害学的研究在1996年“城市化灾害”的国际减灾日主题中得到明确的和强化。联合国强调,任何城市的发展都应…  相似文献   

17.
快速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给人类提出一个个新问题,迈向21世纪的现代化城市与城市之间究竟区别在哪?仅仅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迂回复杂的立交桥及雨后春笋般的五星级宾馆、琳琅满目的超级市场吗?完全不尽然,跨世纪的城市现代化必然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其中最令人们不以为然、在中国尚存在空白且天天都有“困境”发生的是城市灾害及突发事故问题,脆弱的城市再不投入力量开展城市减灾不仅是将来,就是今天也越来越面临障碍.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城市都曾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和空间转变。有人说,无论从速度上还是从规模上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所表现出的现实性与复杂性,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而我们所要给大家展示的是更为独特的一座城市,这座城市就是新疆石河子市。54年前,王震将军率部来到这里。一片亘古沉寂的戈壁滩上,宏伟的气魄与胸怀,使来者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建一座城市!要给这座新城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一马平川的戈壁滩竟空无一物。唯有一条山洪造就的沟壑,沟壑里大大小小的石头铺排着,宛如一条流淌着石头的河。于是,一个苍凉的名字——石河子,就这样诞生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始终奉行着不与民争利的  相似文献   

19.
1923年9月1日上午11时58分,东京以南90公里的湾海底部发生断裂,引发8.3级大地震。地下发生雷鸣般的响声,大地剧烈震动,造成延续三个半小时的强烈余震,东京如同敉箩一样作上下和水平方向筛动,地上建筑物纷纷坍塌。同时,到处起火,海浪滔天,水火交加,进一步加深了地震灾难,使日本京畿精华化为乌有,全国二十分之一财富成了灰烬。这就是世界地震史上有名的关东大地震。  相似文献   

20.
第1讲:城市减灾的国际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灾害的概念早已有之,但作为一种全球化的科技进程,它源于联合国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减灾十年”统一行动。1987年12月联大42届大会 形成了169号决议,定于20世纪90年代在 全球范围为开展、国际减灾十年”行动,具体目标旨在提高发展中国家防灾、抗灾的根本能力。1989年第44岂联大又作出决定在每年的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开展一次全世界范围的“国际减灾日”。作为国际社会对城市的关注及对于城市灾害学的研究在1996年“城市化灾害”的国际减灾日主题中得到明确的和强化。联合国强调,任何城市的发展都应自觉 关注到城市化过程中的灾害趋势,一个城市是否具备防范能力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质量及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伴随着“国际减灾十年”活动,1999年7月5日-7月9日,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第二次“世界减灾大会”,它通过了《日内瓦战略》这一国际减灾的21世纪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