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英国报刊报导,英美科学家预测,由于地球气候变暖,北极的冰层特都融化消失,冰层将受下面海水变暖的威胁。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内德·阿卡顿教授的研究小组调查结果认为,北极的冰层大范围变暖,过去5年水温上升1度。英国气象厅预测北极气候变暖比地球上任何地方早,下世纪温度将上升6-8度,因而不论冬季还是夏季冰都会融化。英美科学家预测北极冰层将消失  相似文献   

2.
《世界环境》2011,(5):94-94
科学家在对近1400个物种进行全面调查后发现,全球气候变暖正在驱使动物和植物远离赤道地区向高地与两极迁移,以躲避气候变化后出现的温度上升。该物种分布评论发表在8月18日的《科学》杂志上。约克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这是气候变化造成物种大规模迁移的力证。  相似文献   

3.
环球科技     
《世界环境》2022,(4):8-9
<正>《自然》2022年8月10日南极东部冰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南极东部冰盖包含了地球上绝大多数的冰川冰,科学家曾认为其相比南极西部或格陵兰冰盖更不容易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然而,近几十年来,南极东部冰盖已出现冰川变薄、冰层流失的想象。因此,科学家们分析了历史上在全球温度上升时期南极东部冰盖的变化,综合了目前的变化观测结果,对未来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家科学院报》日前发表一篇研究报告说 ,全球气候暖化使得海洋含氧量下降 ,并且未来几十年内这一趋势都将持续。这项研究由加州大学海洋学院和美国国家大气与海洋中心的两位科学家主持 ,他们在报告中指出 ,由于气温升高 ,海水表层温度上升 ,但其余部分的水温则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
根据科学家预测,由于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将发生很大变化,为此,从海运、渔业到农业、林业乃至公益事业等都在考虑对全球变暖的对策。最坏的估计表明,未来的六十年世界温度将要上升8°F,届时目前滔滔的大河将变为涓涓细流、中西部的沃野变为干旱地、极地冰冠融化、海平面上涨、海岸浸水。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预测,在以后的几十年中,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它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的增加,地球的温度将升高到史无前例的水平。温度的增加,降雨量规律的变化及海平面的上升所带来的问题将严重阻碍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例如,要维持正常的粮食生产,仅调整灌溉格局一项,全世界可能要投资近二千亿美元。据估计,全世界用于应付气候变化的费用达到经济总产值的3%。这也许会葬送经济增长的全部利润。由于工厂,交通运输工具,发电厂及  相似文献   

7.
《环境科技》2005,18(3):64-64
据新华社电:美国科学家的新研究表明,近几十年来。全球变暖导致飓风和台风等热带风暴的破坏力大幅增强。这是科学家首次提出气候变化影响飓风和台风活动的证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报告说,过去30年间,热带海洋表面温度仅上升了0.5℃。  相似文献   

8.
孙钰 《环境保护》2007,(11):15-19
近期以来,世界各地气候异常现象接连频繁发生.中国各地气温也出现数十年、上百年未有的异常表现.科学家们警告,气温上升很可能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有关,而持续的气温上升将造成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水资源短缺、物种加速灭绝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
速读     
正北极比欧洲更温暖北极的冬季,从10月到3月,寒冷的北方平均气温通常会在零下20℃左右徘徊。但是今年,北极正在经历一场异常的热浪。根据丹麦气象研究所的数据,2月20日,格陵兰岛的温度上升到了0℃,而且保持了24小时。2月24日,格陵兰岛北端气温更是达到了6℃,气候科学家们描述为"疯狂""怪异""可怕"和"简直令人震惊"。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  相似文献   

10.
报告同时指出,气候变化正在进行之中,并且在不断加速,不断上升的大气温度和海洋温度、不断融化的冰雪以及不断上升的海平面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报告还预测了不同的洲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并警告称一些影响是“严峻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11.
秦旭画 《环境》2009,(9):86-88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根据科学家们的预测,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海平面不断上升,海水将涌向各个沿海城市,这些岛屿国家或城市将面临被彻底吞没的威胁。到那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唯一的选择便是放弃这些城市和岛屿,然后撤离到高山上?  相似文献   

12.
杨南 《环境》2002,(9):32-32
科学家通过各种手段研究气候变化的迹象。最直接的气候纪录是气象部门的数据。这种记录尽管精确,却不容易得到,尤其是很早以前,或者偏远地区的数据。当然,科学家还使用其他的气候纪录。例如,树木的年轮可以以年为单位记录温度和降雨量。植物的花粉可以记录温度与湿度。冰川侵蚀的地貌特征也可以衡量过去年代的气候。钻取陆地冰川的样本也能考察过去年代的气候状况。冰核是很好的记录器,它能把过去年代的多种样本包裹起来。通过研究冰核,我们能知道过去大气中的甲烷和二氧化碳水平,甚至可以推测出当时太  相似文献   

13.
ENN精粹     
正海洋变暖引发冰川消退Enn环境新闻网新闻2016年7月17日一项新的研究首次发现,海洋变暖是西南极半岛(western Antarctic Peninsula)冰川消融的主因。该半岛是目前引发海平面上升的最大因素之一,该发现使研究人员能够对该区域冰川融化进行更准确的预测。这项研究是由斯旺西大学(Swansea University)与英国南极测量局的科学家联合开展的,成果发表于2016年7月15日的《科学》杂志上。研究指出,漂浮于半岛西侧海岸的冰川变化表现出与海洋温度分布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南极半岛南部的冰川快速消融,而北部的冰川几乎没有变化。从20世纪40年代有记录开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我们生活的地球正在升温,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小组(IPCC)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度还将上升1.6到5.5摄氏度。最近一份研究表明,人为导致的温度上升正在加剧,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是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英国科学家的万年世界天气预报在今后50年当中我们将会看到气温逐渐地升高,而在今后1万~10万年的时间内地球上的温度可能会降低,最终会造成一些地区进入又一个冰川期时代。这一预测是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他们新近出版的一本书中做出的,他们一...  相似文献   

16.
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郑京 《山东环境》2003,(1):51-52
1896年,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S.阿仑纽斯首创地球“温室效应”概念,如大气中的某些成分,如CO2、H2O等气体,能让太阳光短波辐射通过,但却可以强烈地吸收长波辐射,就象罩了一层玻璃的温室一样,使地表大气温度提高,所以称为“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地球上早已存在的自然现象,根据科学家估算如果不存在温室效应,地球的表面的年平均温度是15℃左右,而且历年来变化不太大。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环境适宜于地球上的生命存在,保护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随着人类对燃料的使用量与日俱增,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越来…  相似文献   

17.
在德国柏林召开的第一届气候变动框架条约缔约国会议上,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自由大学教授皮尔·费林哈提出了集中暴雨和洪水的增加与地球温暖化有关。原因是若海水温度因地球温暖化而上升1℃,周围大气中的温度就要上升7%,降水量也会增加10%~20%。加拿大和美国在过去20年间,降水量分  相似文献   

18.
ENN精粹     
《世界环境》2022,(5):92-93
<正>堪察加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ENN环境新闻精粹科学家对堪察加半岛冰川的质量损失进行了量化,研究发现自千年之交以来,该地区冰川加速流失的趋势在短期内可能会增加。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诸多影响之一是冰川因加速融化而缩小。这些损失中最严重的是山地冰川,  相似文献   

19.
正据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31日报道,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PC)发布报告称,全球变暖正在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产生深远影响.科学家们呼吁各国尽快采取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该报告对未来几十年人类将面临的问题做出预测,并强调全球气候正在发生剧变.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如干旱、洪水和森林大火,同时影响人类社会的管道系统和电网安全,甚至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全球变暖还将进一步加剧全球各国贫困状况,全球温度每上升2.5℃将导致全球经济损失0.2%到2%的利润.  相似文献   

20.
不同烧制温度下玉米秸秆生物炭的性质及对萘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黄华  王雅雄  唐景春  朱文英 《环境科学》2014,35(5):1884-1890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300、500和700℃这3个温度下烧制生物炭,使用元素分析仪测定其元素组成,扫描电镜观测其表面特性,并采用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生物炭对萘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随烧制温度升高,玉米秸秆生物炭的碳元素含量从66.79%上升到76.30%,氢和氧元素从4.92%和19.25%下降到3.18%和9.53%;H/C、O/C和(O+N)/C值降低,芳香性和疏水性增强,极性降低.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玉米秸秆生物炭主要是片状颗粒,孔隙少,生物炭表面粗糙程度随温度升高增加.对萘的动力学吸附曲线符合Lagergren准二级模型,初始吸附速率与平衡吸附量随烧制温度上升而上升;等温吸附曲线可用Freundlich模型进行描述,生物炭的吸附能力随烧制温度升高而增强,非线性先下降后上升.玉米秸秆生物炭表面形态上具有显著特点,且不同烧制温度对其元素组成、表面特征和对萘的吸附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