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安全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简析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阐述安全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探讨发展高科技与安全科学技术的关系;安全科学技术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安全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文中简析了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研究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阐述安全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探讨了发展高科技与安全科学技术的关系;安全科学技术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提出安全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简析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阐述安全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探讨发展高科技与安全科学技术的关系,指出安全科学技术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安全与健康》2006,(10S):1-1
科学技术既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技术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安全生产科技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和引领安全发展的作用日趋显著,但安全生产科技还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增强科学意识 提高安全科学技术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各类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这种局面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均衡、安全生产科技含量低有直接的关系。为此 ,笔者在分析了安全科学技术对安全生产的保障作用基础上 ,就如何增强科学意识 ,坚持科学态度 ,树立科学发展观 ,推动安全科学技术发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期不断提高安全科学技术水平 ,依靠安全科学技术进步 ,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保护人民的安全与健康。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安全科学技术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是国家科技事业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十一五”以来,科技部、国家安监总局、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既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技术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安全生产科技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和引领安全发展的作用日趋显著,但安全生产科技还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学秋 《劳动保护》2005,(12):10-1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安全科学技术是实现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新形势下,安全科技如何实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安全发展,引领安全生产的未来是首要任务,也是极其艰巨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要以修订好、编制好《“十一五”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为切入点,谋划好“十一五”及中长期安全科技工作,发动全社会安全科技力量大力开展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安全科技对安全发展的保障作…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于1988年提出的精辟论断.同样,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将大大的改善安全生产状况,提高安全生产的水平.利用安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将取得的成果转换为可操作的生产技术、防护设备、安全装置、劳动保护产品,在转换为第一生产力的同时,又保护和发展了生产力,取得双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推动安全技术装备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装备是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先进的技术装备是先进科学技术的截体.在安全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努力推动安全生产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要针对生产的重大课题和关键技术,组织开展科研攻关;要重视搞好安全技术改造,治理重大事故隐患,要搞好技术交流和技术推广,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和新装备,依靠先进优良的技术装备,改善作业环境,保护职工生命安全,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苗立峰 《安全》2013,(8):1-2
<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院所是创造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基地。是进行知识创新、培养高层次人才、创造科技成果并进行推广转化,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基地。科学家和广大科技人员是我们的创新主体,通过在科学技术的某个领域进行科学实践,将自己创造的科技成果奉献给社会。  相似文献   

12.
推动安全技术装备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装备是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先进的技术装备是先进科学技术的载体.在安全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努力推动安全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要针对安全生产的重大课题和关键技术,组织开展科研攻关;要重视搞好安全技术改造,治理重大事故隐患;要搞好技术交流和技术推广,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和新装备,依靠先进优良的技术装备,改善作业环境,保护职工生命安全,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关于科学技术,我们要表达的意愿太多,而且,我们也已经表达过许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判断句,它已经成为中国最流行的话语之一。这是一种幸运,如果我们真地能破解其中的真谛。这是一种不幸,如果我们只将它作为空洞的口号。“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个严肃的、坚决的声音,针对的正是中国社会目前各种生产安全事故多发、频发的严峻现实。而要想真正做到安全发展,安全生产的科学研究工作必不可少!在此,我们对目前中国安全科学研究发展的现状进行一番透视。走访了许多科技工作者、企业经营者、各级政府部门的官员之后,正如大家所料,关于安全科技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最终得到的结论,仍与我们最初的见解一致。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个体防护装备产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经过多年发展,在个体防护装备检测方面,除国标外,还具备了国家标准(ISO)、欧标、英国标准、美国标准等大部分国家先进标准的检测能力,涵盖所有个体防护门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是我国安全科学领域一本学术性、技术性比较强的科技期刊,定位于国家级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领域的权威性期刊,学术性与实用性兼顾。本文以2005~2006年《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有关统计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有关数据说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涉及安全生产各个领域,作者所在地涵盖全国27个省市及海外3个国家和地区,在安全科学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发文数量稳中有升,注意刊发不同领域和机构的论文,发展平衡,有稳定的发展潜力;基金论文多,期刊学术水平比较高;版式编排规范、标准,既注重刊物质量,也注意期刊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安全评价中心是首批获得国家认可的具备劳动安全卫生评价资格的单位,也是国内第一家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所有行业类别劳动安全卫生评价工作的机构。安科院评价中心作为同时承担安全科学技术研究的评价机构,长期以来,把安全评价技术创新作为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改进安全评价技术与方法,有效推动了我国安全评价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计划会议上,劳动部部长阮崇武就治理整顿好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四项政策措施。 他指出,为了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企业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严重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主要政策措施:一要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明确治理的大目标,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必须坚持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企业改革、技术改造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原则;坚持发展生产与保护生产力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充分利用已有的实用安全科学技术与发展现代安全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使安全生…  相似文献   

18.
事故是具有破坏作用的事件,是阻碍人类进步障碍,人们普遍认为事故是具有消极作用的坏事,但从一分为二的观点看事故,它也具有积极的一面,本文着重从力学角度论述了事故对科学技术,特别是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能动作用,建立了事故的力学模型,提出了调查事故,分析研究事故,充分利用事故资源,是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出发点。安全科技工作者就善于利用事故的能动作用克服事故造成的消极影响,把坏事变成好事。  相似文献   

19.
安全评价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产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实践活动。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并创造新的物质财富以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同时,还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劳动者自身免遭伤害。安全科学技术是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的科学它是在人类的生产实践中形成并逐步发展起来的。随着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安全评价工作日渐重要,安全评价的广泛开展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既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技术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安全生产科技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和引领安全发展的作用日趋显著,但安全生产科技还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安全生产科技面临重大挑战和巨大需求。随着矿产资源开发逐步过渡到深部开采,水压、地压、地温、瓦斯压力都相应增加,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的复杂性和治理的难度将加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重化工产业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生产装置的复杂性与危险性也将不断增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资产和人口的日益集中,城镇生命线工程将日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