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牧民的生存发展利益为核心,以矿产资源开采为视角,以内蒙古自治区西乌旗、赤峰市的矿产开采为切入点,运用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从法学的角度来阐释矿产资源开采对于牧民生存发展利益的影响.通过实地走访和相关理论前提的支撑,我们了解到调研地点不同利益群体对待矿产资源开采所采取的不同态度、矿产资源开采对于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矿产资源开采对于当地牧民都有哪些实质姓的影响.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为立法者在制定相关法律提供些许借鉴或考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3个国家环保重点城市近五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的整理统计,分析、评价了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主要污染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与2005年相比,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的空气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孙钰 《环境保护》2012,(18):57-58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是中国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受荒漠化危害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荒漠化土地分布广,面积大。多年来,赤峰市一直坚持"生态立市"基本市策,大力开展防沙治沙,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治沙造林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完善政策,创新机制赤峰市总土地面积9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达3.6万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40%,中国五大沙地中的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在赤峰境内分布,土地荒漠化曾经严重影响和制约赤峰市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减少荒漠化的影响,赤峰市确立了"生态立市"的基本市策,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基于1990,2000,2010和2015年四期的遥感和地理信息数据对赤峰市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赤峰市的生态环境变化状况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退化期(1990~2000年),恢复期(2000~2010年)和平稳期(2010~2015年).4a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分别为70.58、61.21、67.63和68.35,生态环境状况整体为良.赤峰市1990~2015年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度(△EI)为-2.23,略微变差.从退化时期到恢复时期,△EI由负变正,表明赤峰市生态环境状况在2000~2010年期间有所改善;从恢复时期到平稳时期,|△EI|变小,表明2010~2015年间生态环境状况变好趋势减缓.城市化进程和水资源短缺是赤峰市生态环境状况转好趋势减缓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生态保护工程,并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有机食品这一新兴的绿色产业,从开发有机食品在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中的作用、赤峰市有机食品资源现状及开发优势、开发有机食品的总体思路等方面探讨了赤峰市开发有机食品发展绿色产业的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6.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川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1):181-182,190
在经济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量急剧增加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要减少矿产资源开发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对将要实施的矿产资源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介绍中国矿产资源规划的概况,在大量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总结提出了矿产资源规划环评的主要内容、评价重点和主要的评价方法.为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的一般模式与应用——以赣江流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首次将矿产资源开发作为一个能动型开放系统予以研讨,通过建立区域矿产资源开发数据库、计算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计算矿产资源开发的价值贡献、经济地质区划和有限投资倾向的优选等5个方面实行宏观控制;通过组建矿产资源开发生产联合体进行中观调节;通过成立矿产资源开发综合研究机构获取微观反馈,建立了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的新模式,并以赣江流域为例进行了探讨,取得了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区域。论文以新疆为例,分析了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动态计量模型,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探讨矿产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结果显示: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矿产资源开发与工业水平、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矿产资源开发指数每提高1%,工业化水平也相应地提高0.24%,城市化综合水平也相应地提高1.25%;而经济发展存在到矿产资源开发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发展水平每提高1%,矿产资源开采指数相应地提高0.47%。目前资源优势是新疆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并没有陷入"资源诅咒"陷阱;新疆矿产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四大系统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彼此的发展。因此,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新疆目前区域发展非常紧迫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9.
金昌是我国著名的“镍都”。本文从分析金昌矿产资源综合开发的内外部环境入手,探讨了矿产资源空间组合与分布的富、大、贵、深、碎特点,矿产资源综合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矿产资源经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简要阐明了矿产资源经济、矿产经济和矿业经济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 ,在对我国内外矿产资源特点与需求分析基础上 ,探讨了21世纪矿产资源经济的基本问题 ,提出我国21世纪的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矿产资源需求拐点理论与峰值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同需求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究竟需要多少矿产资源,何时到达矿产资源需求高峰,这些问题是国家制定矿产资源战略的基础。研究提出矿产资源消耗双拐点理论:一是矿产资源消耗强度达到峰值时对应的拐点,矿产资源由粗放利用向集约利用转变;二是矿产资源消费水平达到峰值时对应的拐点,矿产资源消费由增加向减少转变。经过逻辑推导,并以先期工业化的美国为例,追溯矿产资源消耗与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轨迹来佐证了这一理论。通过比较研究,定性地判断我国未来矿产资源消耗趋势,未来5~15 a我国矿产资源需求空间仍然很大。选择BP神经网络和岭回归预测方法,综合考虑经济发展、 人口变化和科技进步等因素,基于Matlab软件实现了对我国矿产资源需求的拐点与峰值预测。预测结果显示:能源需求拐点将在"十四五"时期出现,峰值为45×108~50×108 t标准煤;钢铁需求拐点将在"十三五"时期出现,峰值为8×108 t左右;铜需求拐点将在"十三五"时期出现,峰值为900×104 t左右;铝需求拐点将在"十二五"时期出现,峰值为1 600×104~1 700×104 t左右。  相似文献   

12.
矿业废弃地对环境的扰动及其有效化解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直接结果之一,矿业废弃地对环境的压力与污染在相当程度上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及环境直接相关。依据矿业废弃地污染环境的性质与特点,具体治理过程中,将基于生态恢复与生物技术利用以及正式与非正式的制度约束方面的对策措施结合起来,具有相当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天然矿泉水资源基本特征与开发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矿泉水形成的地质背景基础上,论述了全省碳酸矿泉水以游离Co2、偏硅酸含量高,尤其矿化度高,并富含锶、锂、锌为基本特征;硅酸矿泉水以含锶的淡矿泉水为基本特征。全省矿泉水分布广泛、泉点集中、资源丰富、水质优良、类型齐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近期火山活动与活动断裂是矿泉水形成机制的两种类型。各火山群与活动断裂带是寻找矿泉水新产地的有望地段。  相似文献   

14.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铜陵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矿区的环境保护。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系统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水平度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以铜陵市为实例分析,铜陵市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值达0.835 7,整体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规划目标合理,资源利用转换效率高,矿产开采效率和矿业结构调整措施合理;但生态环境协调性有待加强,环保投资率偏低,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力度不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赤红壤、砖红壤中矿物油对水稻、花生的生理生态影响和矿物油在土壤中的净化。研究结果表明:矿物油对第一季水稻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对第二季则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低浓度矿物油对花生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则对其起抑制作用;收获后,水稻各部分及水稻土,花生根及花生土油残留均与投油量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油在作物根部最易积累;种植两季水稻后,油在赤红壤、砖红壤中的净化率分别为80%以上和50%左右。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确定了赤红壤、砖红壤的矿物油临界含量分别为270.90mg/kg和318.92mg/kg。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基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雷 《自然资源学报》1998,13(2):133-138
我国是世界上矿产生产和消费大国。由于工业化起步晚、人口基数大,我国矿产资源相对不足。欲在此资源基础上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除了继续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以扩大资源总量及完善法制和管理以加强节约外,加大矿产资源供应系统的开放性,增加关键短缺矿种,特别是油气资源的进口十分重要。世界工业化发展历史和我国多年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高速的经济发展有赖于更为开放的矿产资源供应,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则迫使能源消费结构不断革新。从这一点出发,未来矿产资源供应建立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两个轮子”之上必将成为我国矿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从矿产资源勘查、评价阶段开始考虑矿山环境问题,是实现绿色矿业的基石之一。本文从矿产资源勘查角度,讨论在矿产资源勘查的不同阶段(区域矿产普查、远景区勘查到矿床勘探即详查),传统资源学家所必须考虑的环境问题及地质勘探过程中所获资料在矿床(山)环境评价中的作用。作者建议:①为适应我国新时期地质工作的需要,应适时启动资源-环境一体化方面的研究,在资源评价和勘查阶段考虑环境问题,从资源评价与勘查获得的大量资料中提取环境信息,不仅可帮助解决一些与资源有关的环境问题,而且可提高地质资料的利用率;②虽然资源学家理解矿床环境有关的地质作用,具有研究矿床环境的某些优势,但我们必须即时转变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特别是环境科学、流行病学和生物科学方面的知识,才能真正实现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8.
攀钢基地位于康淇地轴中段两侧边缘一个古裂谷带中。裂谷带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形成储量丰富、种类齐全的矿产资源,其中钒、铁地质储量名列全国第一,钛矿资源居世界之首,钒矿占世界第三位,铁矿仅次于鞍本地区,名列全国第二位。 攀钢基地矿产资源体系由核心资源(铁矿和炼焦煤)和辅助原料资源(动力煤、熔剂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粘土、菱镁矿等)构成。在核心资源中,以攀西铁矿运在六盘水和以六盘水的炼焦煤运在攀钢,构成钟摆式运输系统。基地矿产资源体系和钟摆式运输,基本上能满足攀钢基地对矿产资源的要求。 攀钢基地矿产资源体系和攀西—六盘水之间钟摆式运输系统的形成,决定了攀钢二基地必须建在攀西(渡口至西昌)地区。否则,将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9.
第四次工业革命催生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矿产资源国内外供需形势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成为大国资源博弈的焦点。现阶段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矿产进口国和重要的矿产出口国,了解矿产资源进口来源地和出口市场网络直接关系到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基于2001—2016年UN Comtrade世界矿产资源贸易数据,分析中国矿产资源贸易网络特征及其演化过程。研究发现:(1)2001—2016年间,中国在世界矿产资源贸易网络中的地位显著提高,这与中国持续增长的矿产资源贸易量和贸易国家数量有直接的相关关系;(2)中国矿产出口逐渐展现“市场分散”的策略,而进口逐渐从“多来源产品集中”演化为“少来源产品分散”的策略;(3)友好的国家关系和国家间互动频率会降低制度差异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而且友好的国家关系会降低矿产贸易的交易成本。基于结论提出如下建议:(1)中国矿产出口可以采取进一步分散市场的策略,避免出口到少数国家被压价的情况;(2)矿产进口可以考虑在原有进口国家中进一步多进口新的矿产资源产品,并拓展新的矿产来源国家,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矿产资源需求,同时避免国家关系波动带来的贸易摩擦;(3)在我国矿产资源安全方面,中国要考虑到国家间制度差异所带来的贸易成本,并通过增加海外矿产资源投资、维护好国家间关系和促进交流来稳定矿产资源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