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安丘-莒县断裂莒县盆地段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安丘-莒县断裂莒县盆地段是一条晚第四纪以来强烈活动的断层。根据断层走向、活动时代及活动性质的变化,可分为两段。董家坡-武家曲坊段和武家曲坊-太湖段,总长度约30km。从滑动速率的分布来看,董家坡-武家曲坊段全新世早期右旋水平滑动速率为1.83mm/a,垂直滑动速率大约为0.37mm/a;全新世晚期右旋水平滑动速率为0.86mm/a,垂直滑动速率大约为0.17mm/a。武家曲坊-太湖段晚更新世早期断裂右旋水平滑动速率为2.78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65mm/a。全新世晚期右旋水平滑动速率为1.37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18mm/a。上述资料表明,安丘-莒县断裂带盆地段的断裂活动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有差异,晚更新世以来断裂的活动性有减弱的趋势,全新世时期断裂的活动北段比南段强。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云南曲靖-昭通断裂带北段的大毛滩断裂上多次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和探槽揭露,发现有较多的古地震遗迹,如地震断层陡坎、崩塌体、地震沟槽、堰塞塘和断裂崩积楔等。主要分布于大毛滩断裂的纸厂坝、苏田坝、大毛滩和六马场地区和木杆河断裂的手扒岩、马家坪一带。该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以前,曾发生过四次古地震事件,地震时间间隔为4000-7000年;距今5000-10000年,发生过两次古地震,时间间隔为1500-2000年,从5000年至有历史记载的公元1216马湖地震,古地震的时间间隔可能是1000-1600年(不计田坝、丁木、李子湾事件);自公元1216年到现今的782年间,共发生了四次强烈地震,平均时间间隔为195年,但从1844年以后,地震的时间间隔为73-57年。可以看出自公元1216年以来,该区的地震时间间隔在大大地缩短。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云南曲靖—昭通断裂带北段的大毛滩断裂上多次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和探槽揭露,发现有较多的古地震遗迹,如地震断层陡坎、崩塌体、地震沟槽、堰塞塘和断裂崩积楔等。主要分布于大毛滩断裂的纸厂坝、苏田坝、大毛滩和六马场地区和木杆河断裂的手扒岩、马家坪一带。 该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以前,曾发生过四次古地震事件,地震时间间隔为 4000—7000 年;距今5000--10000 年,发生过两次古地震,时间间隔为1500—2000 年,从5000 年至有历史记载的公元 1216马湖地震,古地震的时间间隔可能是 1000—1600年(不计田坝、丁木、李子湾事件);自公元 1216 年到现今的 782 年间,共发生了四次强烈地震,平均时间间隔为 195年,但从1844年以后,地震的时间间隔为 73—57年。可以看出自公元1216年以来,该区的地震时间间隔在大大地缩短。  相似文献   

4.
郯庐断裂带庐江段嘉山-庐江断裂位于大别山东侧的山前盆地内,断裂线性特征较明显,沿一系列NNE向长条状低丘边缘展布。本文对该断裂开展了野外调查,为了确定断裂的形迹及其活动性,我们沿长条状低丘边缘进行详细的追索,发现了多个典型的断层剖面,并采集了断层泥ESR年龄样品。3条剖面中断层特征相似,倾角都较陡,沿断面可均见近水平擦痕,显示该断裂是一条倾角较陡的以走滑为主的断裂。结合断层地貌特征、断层泥测年结果及区域内重要断裂的构造对比,认为郯庐断裂带庐江段嘉山-庐江断裂是一条中更新世断裂。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情况与断裂所在地的弱地震活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安徽北部涡河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地震危险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涡河断裂整体走向310°左右,全长约190 km,断裂在卫星影像图和区域重、磁异常图上均有明显显示,是安徽北部一条重要的第四纪活动断裂。本文通过采用高精度重力测量法和激发极化电测深法,对研究区进行物探勘测工作,确定了断裂的大致位置及产出状态,认为涡河断裂埋深150 m左右,断层宽度约为150~200 m,倾角近直立,具正断层性质。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情况及前人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涡河断裂第四纪以来具有较强的活动性,是一条影响范围较广、规模较大的断裂。通过分析涡河断裂与近EW向横向构造的关系,将断裂分成北、中、南三段;结合地震空区理论分析认为南段未来发生Ms5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最大,其最大震级在5.5级与6级之间。  相似文献   

6.
梅山-龙河口断裂中西段遥感解译及第四纪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遥感技术在断裂构造研究中具有宏观性、直观性、时效性等特点,通过波段相关性分析方法(OIF)选取最佳组合波段,运用高分一号、DEM影像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选定的野外考察地区资料,对展布于大别山腹地的梅山-龙河口断裂中西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西北段的铁冲乡—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沿线在遥感影像上显示极好的线性特征,运用DEM生成的山体阴影图可清晰识别深切沟谷、沟槽、陡坎等。最后,通过野外调查,发现梅山-龙河口断裂倾角较大或近直立,从断面特征及破碎带胶结程度来看,该断裂第四纪以来具有一定程度的新活动。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曲靖-昭通断裂带北段的野外调查和槽探揭露,发现了多处古地震遗迹。本文根据1216年、1884年和1974年的三次7级以上地震的地面破坏现象,结合古地震的地貌标志,对该区域的古地震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于该地区古地震规模与时空分布、这一地区强震活动特征、重复间隔及其与曲靖-昭通断裂带的关系取得了几点认识,对评价该断裂带北段的地震危险性和研究近期地震运动的规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用高密度电法探测北京南口-孙河隐伏断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举例说明了高密度电法在北京南口-孙河活隐伏活动断层勘测中的应用,展现高密度电法在断层定位中的广阔应用前景。简单介绍了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视电阻率异常剖面揭示南口-孙河断裂为正断层,北东盘上升,南西盘下降,推测断裂倾角60°~68°。视电阻率异常剖面与钻孔资料对应较好,并与钻探资料分析的断裂活动特性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湘东北湘阴凹陷控盆断裂特征、盆地性质及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白垩纪-古近纪洞庭盆地东部湘阴凹陷的北部进行了地表地质调查与研究.凹陷呈NE走向,沉积岩层倾向南东,且自南东往北西倾角变陡.凹陷南段宽、北段窄,其南东边界分别为倾向NW的公田断裂和忠防断裂,两断裂之间以走向NW、倾向南西的白羊田断裂和石姑桥断裂相连接.公田断裂为正断裂,白羊田断裂和石姑桥断裂为右旋平移正断裂,忠防断裂为左行平移正断裂;公田断裂和石姑桥断裂均经历了自韧性→脆性的转变过程.凹陷内部发育NE~NNE向小型同成盆正断裂.上述信息表明:① 湘阴凹陷为箕状断陷盆地;②公田断裂和忠防断裂的拉张活动控制了凹陷的形成和发展,区域N(N)E向左旋走滑应力场对凹陷北段有一定影响;③ 白羊田断裂和石姑桥断裂属横向调整断裂;④ 凹陷发展及其沉积充填,与南东面幕阜山隆起的抬升与剥蚀(包括沉积剥蚀和构造剥蚀)相耦合.结合区域资料,讨论认为湘阴凹陷形成的伸展构造环境受本地区特有的地幔上隆深部构造背景与中国东南部区域张性构造环境的双重制约,并以前者为主;凹陷走向主要受区域NNE向左行走滑应力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根据1:10000条带状地质填图所获资料,分析了育王山山前断层的几何结构和新活动时代.断层北起岙张水库大坝东北,向南经河头蕉-竺家-陈家-钱家-俞家-王家一线以西,止于詹家西南,由2条次级段呈羽列式展布,北段为岙张水库-红岩水库段,南段为红岩水库东南-詹家段.剖面上断层地貌显示清楚,西侧为侏罗系构成的育王山低山,东侧为大楔盆地.各条断层皆由多个断面构成宽几米~几十米的断层带.根据探槽、天然剖面特征和OSL、ESR样品年龄测试结果综合分析,断层至少有两期活动,早期活动性质为逆断层,时间为早更新世,晚期活动性质为右旋走滑兼正断或逆断层,时间为中更新世,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通过探槽揭露,确定育王山山前洪积扇陡坎是人类活动造成,而非断层陡坎.  相似文献   

11.
基于试验观测的光合有效辐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光合有效辐射是生物、生态和农业常用的重要参数,常规气象资料中没有该资料,实测结果也比较少,以往多采用经验气候学计算获得。论文基于固城站观测辐射资料,对光合有效辐射特征分析的结果表明:光合有效辐射(PAR)占总辐射(Q)的比值(ηPAR)分布呈近似钟型,有60%的比值分布在0.35~0.45之间。ηPARPARPARPARPAR)与Q的关系为:全年QPAR=0.40Q,生长季QPAR=0.41Q,这一结果与以往国内一些实测结果相近。论文用此值重新评估华北平原光合生产潜力的结果表明,以往估算光合生产潜力常采用ηPAR  相似文献   

12.
王杨  朱斌  童俊  白晓慧 《环境科学》2019,40(2):853-858
管网生物膜由各种活性微生物、微生物残体及有机无机杂质组成,管网生物膜的生长会导致机会致病菌寄居、管道腐蚀以及水质恶化等系列饮用水卫生问题.为研究供水管壁生物膜形成过程和附着生长活性微生物的分布特征,采用异养菌平板计数(HPC)、流式细胞术(FCM)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3种典型室内供水管材:聚氯乙烯(PVC)、无规共聚聚丙烯(PPR)、不锈钢(STS)内壁活性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VC管壁生物量在第73 d最先达到峰值,3种管材内壁单位面积最大生物量、生物膜成熟时期生物量均呈现PVC PPR STS的规律. 3种管材表面活性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上,PVC管表面主要以硝化螺旋菌门为主,PPR和STS管以疣微菌门为主,其中STS管壁上生物膜物种丰富度最低、多样性最小,群落结构最简单. PVC和PPR管内壁表面相较STS管存在更多的蓝藻细菌和放线菌,在饮用水输配过程中更易引发饮用水嗅味问题.管材介质对管壁生物膜上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航天器内声场的控制,从装置的改进、声场控制方法和DAVA的应用三个方面阐述了DAVA在航天器中的研究进展,梳理总结了用于航天器内声场控制的DAVA智能装置研制中面临的多物理场耦合建模、复杂声场环境下的控制器设计和功率消耗等关键问题,并初步开展了声场控制研究,最后对DAVA在火箭整流罩内声场控制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以颗粒状活性炭为吸附载体,对两种单体生物染料进行脱色吸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确定出最佳优化条件:活性炭用量80g/L,溶液pH值约为5、5,溶液最佳温度为35℃,搅拌速度为150rpm/min,此时染料脱色率可达98%以上;在几种条件实验过程中,将两种染料进行对比发现:红色染料脱色率一般都比绿色染料脱色率高,而且前者一般比后者反应较敏感。同时,从活性炭的表面结构方面探讨吸附脱色机理,为活性炭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活性炭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活性炭在处理工业污染方面的用途及特点,并提出了一些应用方面的不足,对活性炭在环境工程 的应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利用智利地震震源分布确定智利地区主震断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地震来看,智利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强震主要集中在Nazca板块和南美洲板块之间的俯冲带上,该区也是7级以上大震频发的地区,所以对于该地区的断层结构和震源机制的研究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大地震发生后,大量余震在断层面上发生.因此余震震源位置的空间分布可以较为精确地勾画出断层面的位置.假定地震的发震断层可以用一个平面来模拟...  相似文献   

17.
生物活性滤池中微生物的生长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活性炭一石英砂双层滤料生物活性滤池的挂膜过程。结果表明,在生物活性滤池中,微生物的生长速度是不同的:异养细菌生长速度最快,亚硝化细菌次之,硝化细菌最慢,整个挂膜过程历时3个月。在生物活性滤池内,异养细菌、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等三大微生物类群之间无明显的竞争关系,在后两者之间表现为互生关系;而在各个类群内部成员之间则表现为对基质的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自行研制的模型箱,以砂土为材料模拟45°和60°倾角下逆断层错动时的裂缝在土体中的发展模式、断层在地表的露头位置、以及断层错动的位移量与土层厚度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破坏面传播到地表所需的断层垂直位移与土体厚度成正比,且断层垂直位移与土体厚度的比值在2% ~8%之间:断层的垂直位移△H和断层的水平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