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水西景区景观格局及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格局与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密切相关.运用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和破碎度等景观生态学指标,对水西景区景观格局及其用地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西用地类型多样性较高,以林地占优势,林地破碎度低,森林景观较完整,但空闲地和建筑用地受人类活动干扰大,破碎度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西的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2.
以仪陇马鞍镇南海村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以土地整理前后1:2000实地调绘结果数据为基本数据源,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其景观格局变化,探讨土地整理对景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地)改梯(田)后耕地中田块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减小,景观破碎度增加;耕地类中的旱地、农村宅基地及林地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降低,平均斑块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增大,景观破碎度降低,景观形状较整理前变得规则;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丰度指数降低,景观类型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3.
从类型水平、景观水平两个维度选取8个景观指数定量分析了江苏省丰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耕地作为丰县景观基底,其景观结合度水平较高;耕地和园地景观的聚集度高、破碎度低、连接度高,而其他农用地和林地则相反;距离交通线路越近,斑块密度、景观多样性、均匀度等景观指数越大;经济较发达镇的斑块密度较大,景观分散度和分离度指数较高,聚集度指数较低;距县城越远,景观类型分布越集中且较单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989-2009年20年间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以及变化趋势分析,揭示了造成双台子河自然保护区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定量计算了石油开发对研究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989-2009年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景观破碎度明显增加,人类活动导致保护区内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油田开发在总的土地利用变化中的贡献率仅为4.6%。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景观斑块的分离度、多样性、均匀性等指数,总结了大学校园土地利用与景观类型的关系,对优化校园景观格局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以湛江海洋大学主校区1996年和2005的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在大尺度下利用GIS技术计算和分析主校区各类景观和总体景观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湛江海洋大学主校区整体景观的孔隙度、多样性、均匀度增加,而破碎度、优势度减小。  相似文献   

6.
利用两个时期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结合RS和GIS技术,直接从遥感图像上获得景观格局指数,对安徽省合肥市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揭示在快速经济发展和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合肥市景观形状指数、分形维数和破碎度指数的不同变化趋势。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节省费用、简单易行的特点,有利于对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7.
在阐述3S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以新疆金山金矿项目研究区为例,介绍了3S技术在景观格局信息提取的技术要求、数据收集和工作流程,并对研究区景观格局的提取结果进行了动态变化预测与分析.实例研究证明,3S技术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工具,应用3S技术开展景观格局动态评价,可以准确、快速地提取景观格局的主要特征指标,掌握景观格局现状、预测其动态变化特征、揭示其变化规律,满足区域景观格局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阐述3S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以四川省木里县梭罗沟金矿改扩建工程所在地的梭罗沟和如米沟为研究区,介绍了3S技术在景观格局信息提取的技术要求、数据收集和工作流程,并对研究区景观格局的提取结果进行了动态变化预测与分析。实例研究证明,3S技术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工具,应用3S技术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景观格局动态评价,可以准确、快速地提取景观格局的主要特征指标,掌握景观格局现状、预测其动态变化特征、揭示其变化规律,满足区域景观格局研究的要求。本研究方法适用于生态类建设项目或区域开发规划的景观格局中短期动态预测研究,不宜用于景观格局长期的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热力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但尚铭  但玻  蒋薇 《四川环境》2011,30(2):53-56
城市热力景观空间格局是城市附属物和城市活动性在热场方面的综合表现。使用2008年11月23日的Landsat5/TM数据,将第6波段反演为亮温,并按温度值的高低把热力景观分为7个类型;借鉴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以破碎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为评价指标,对成都市三环路内约200km2热力景观空间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5个行政区的热力景观格局指数存在显著差别,如锦江区的破碎度指数最大,为0.924,成华区的最小,为0.559,指数大小与城市热力景观类型的分布特点密切相关。这些结果对于分析和研究城市整体格局、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具有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白泽龙  程艳 《新疆环境保护》2013,35(2):29-34,44
基于RS和GIS的技术方法,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对赛里木湖流域近25a来的景观格局变化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986-2010年,赛里木湖流域疏林地、灌木林地和中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加,有林地、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减小。整体上,景观斑块总数增加,景观破碎化指数、景观类型形状指数和景观多样性指数升高,均匀度指数有所减少。由此可以看出,该区域内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干扰所导致的景观斑块类型逐渐变得复杂,景观遭到破坏,土地利用向着多样化和非均匀化的方向发展,景观斑块分布变得很不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