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树人工林碳循环对淹水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涡度相关方法对安徽怀宁杨树人工林的碳通量进行监测,得到微气象数据和通量数据。通过坐标旋转、密度校正和数据插补处理提高数据质量。选取2005年9月淹水期间的数据。分六个阶段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在半小时尺度上,在淹水期表观量子效率α随着土壤含水量SWC上升而降低;在未淹水期最大。为-0.0023μmolphoton^-1;退水期最低,为-0.00122mgCO2μmolphoton^-1,退水后恢复到-0,00168mgCO2μmolphoton^-1;α在淹水中2期降低速率最大,在整个淹水期间α的恢复速率是大于降低速率的。(2)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EP)在淹水后不断降低.耒淹水期为8.0gCm^-2day^-1.退水后为4.7gCm^-2day^-1,在淹水中2期降幅是最大的达到了16%。(3)生态系统呼吸(Reco)在完全被水淹的第一天降到最低,仅为2.2gCm^-2day^-1;由于温度的影响其变化规律比较复杂。在淹水中2期的变化幅度是最大的;退水后Reco为4.2gCm^-2day^-1恢复到来淹水前的87%。(4)淹水期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的变化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淹水中1期最大为-4.2gCm^-2day^-1。退水后最低。为0.6gCm^-2day^-1是未淹水前的17%。  相似文献   

2.
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描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说明了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林产品、植物枯枝落叶和根系碎屑以及森林土壤。最后,阐明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气候变化已经成为环境科学工作者的又一个研究热点。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在温室气体的固定和释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全球范围的碳循环也有不小的影响。海岸潮间带湿地同时扮演着碳汇和碳源的角色,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滨海湿地的总碳封存速率超过100Tg.a~(-1),因此潮间带湿地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降低全球温室效应,二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传清 《环境科学》1997,18(3):86-87
简要地介绍了俄罗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状况,在俄罗斯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冻土,泥炭沼泽和土壤有机质是碳的重要贮存库,绿色植物是主要的CO2吸收器,土壤是CO2的主要释放源,俄罗斯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地表最大的CO2吸收和贮存库之一。  相似文献   

5.
海洋聚合体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海洋聚合体在生态系统、元素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概述了不同形态聚合体的生态意义并提出了一些测定方法,总结了海洋聚合体与海洋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今后聚合体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碳循环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变化与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其中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又是全球碳循环中最复杂、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部分,湖泊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全球湖泊面积迅速减少,湖泊生态系统正常的水循环和碳循环过程产生一定的变化,湖泊生态系统的演变也可能是全球大气CO2含量升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了解湖泊碳循环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研究方法,对于研究湖泊碳循环对全球碳循环的作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年来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总结了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对比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和林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地球的新陈代谢:了解碳循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9.
10.
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永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欧亚大陆苔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甲烷交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为了搞清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状况,以1990年和2000年为例,对系统周年内碳的吸收、排放、固定和转移量进行了计算分析,绘制出全国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框图。结果表明,1990年和2000年碳的排放、固定、转移量占当年吸收量分别为89.7%和91.0%、9.12%和7.83%及1.18%和1.16%。说明无论是现阶段还是气候变化后,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对碳的吸收量均大于排放量,对大气CO2浓度而言,不是源而是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北方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以涡度相关法为主要技术手段,利用克氏针茅草原观测站2008年碳通量观测数据,探讨了干旱对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呼吸(Reco)、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和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的影响。研究发现:干旱是克氏针茅草原2008年Reco、GPP和NEE的限制因子。1)在半小时尺度和日尺度上,Reco均随干旱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呈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Reco最大值出现在降雨过后的7月3日,为3.58gCm^-2d^-1;2)温度适宜时,半小时尺度和日尺度上的GPP均随土壤含水量(SWC)的减小而降低,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GPP最大值出现在7月4日,其值为7.89gCm^-2d^-1;3)在干旱的影响下,NEE随SWC的减小呈减弱趋势,在半小时尺度和日尺度上同样呈现正相关关系,在水分不足时,NEE明显减小,降雨前10天NEE平均值为-0.33gCm^-2d^-1,降水后10天增大为-2.21gCm^-2d^-1,后20天为-2.46gCm^-2d^-1,之后随SWC的降低,NEE开始减小,最后降至一0.12gCm^-2d^-1。干旱通过影响Reco、GPP和NEE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碳循环,是2008年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4.
羊草草原碳循环过程的模拟与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内蒙古典型羊草草原碳通量和生物量观测数据,验证VIP(Vegetation Interface Proces-ses)模型,并模拟分析1958—2007年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VIP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地上生物量(R2=0.70)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R2=0.57)的变化趋势。羊草草原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净初级生产力(NPP)和生态系统呼吸(Re)在1958—1973年间下降,1973—1993年间增长,1993年后又出现下降的趋势。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GPP、NPP和Re随CO2和降水的增多而增大,随温度升高和降水的减少而降低,其中降水量与碳通量相关性最高,呼吸与温度、降水、CO2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NEP年际变化较大,主要受控于年降水量,以228 mm为界,年降水量大于此值时,NEP为正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15.
海洋碳循环研究的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要阐述了海洋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海—气界面CO2通量过程、溶解一颗粒碳的海洋转化过程、生物固碳与生物泵过程以及河口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海—气界面CO2通量随着海—气界面的扰动程度的变化而变化,而海—气界面的扰动程度主要由风速决定,各海域的CO2通量各不相同;溶解一颗粒碳的海洋转化过程则是由海域的初级生产力所决定,是温度的函数,所以受时间和季节更替的影响很大;河口地带由于处在海水和淡水交界面,又有大量河流带来的陆源输入,所以总体碳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大洋主体水域不同,碳通量主要由河流带人;生物在海洋碳循环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碳,而浮游动物在垂直分布过程中通过取食呼吸和排泄作用使碳进行垂直迁移。  相似文献   

16.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因其准确、灵敏和安全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生态学研究的诸多领域。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存在独特的稳定同位素化学效应,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又被大量用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机理方面的研究。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碳源和碳汇功能近来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碳的稳定同位素(13C)示踪技术适合研究从年到百年尺度的湿地碳循环过程。文章主要从湿地植被光合作用、土壤有机物质的沉积、溯源和可溶性无机碳的输入以及湿地中二氧化碳、甲烷排放等方面,重点综述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CO2排放量及其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用按比例叠加的方法逐年计算1860~1996年CO2化石燃料源的d13CO2(PDB),用简单全球碳循环模式研究该变化对大气d13CO2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CMDL近10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化石燃料源的d13CO2在140年内下降了4.5‰,在碳循环模式中考虑这种动态变化之后,大气d13CO2的模拟结果与同期实测值的相关程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19.
湖泊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较高的生产力,在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湖泊营养元素的碳在湖泊水体中的赋存形态主要包括:碳酸盐系统(CO2,CO32-,HCO3-,H2CO3)、溶解态有机碳、生物死亡残体颗粒碳及生物体有机碳等。研究表明包括有机碳和溶解态无机碳在内的全世界湖泊总碳汇为0.077Gt/a,其中对大气的汇达到0.0532Gt/a。湖泊除从地表径流、地下水获得碳以外,还可从空气物质中获得碳。估算及测定水气界面CO2通量的方法主要有:①赖利估算法;②单侧扩散法;③同位素估算法;④涡度相关法;⑤静态箱式法。  相似文献   

20.
根据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CO2排放量及其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用按比例叠加的方法逐年计算1860~1996年CO2化石燃料源的d13CO2(PDB),用简单全球碳循环模式研究该变化对大气d13CO2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CMDL近10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化石燃料源的d13CO2在140年内下降了4.5,在碳循环模式中考虑这种动态变化之后,大气d13CO2的模拟结果与同期实测值的相关程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