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对杭州上塘-中河高架道路临路第一排敏感点交通噪声监测结果表明,两侧敏感点噪声超标严重。在21个监测点中,昼间超标为8个,最大超标3.9dB,夜间21个点全部超标,最大超标16.2dB。根据噪声污染程度分级,上塘-中河高架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属中度污染水平。建设低噪声路面,设置隔声屏障,对敏感点采取安装通风隔声窗等措施,是缓解高架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杭州上塘-中河高架道路临路第一排敏感点交通噪声监测结果表明,两侧敏感点噪声超标严重。在21个监测点中,昼间超标为8个,最大超标3.9dB,夜间21个点全部超标,最大超标16.2dB。根据噪声污染程度分级,上塘-中河高架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属中度污染水平。建设低噪声路面,设置隔声屏障,对敏感点采取安装通风隔声窗等措施,是缓解高架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噪声污染有局部性特点,现阶段城市内噪声污染的根源主要集中于汽车噪音,在交通拥堵的环境下,对声音进行隔断降噪十分必要。不同环境下的噪声评价方法各有不同,但归根结底,任何噪声污染事件由噪声源、传声途径和接收者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在交通拥堵环境下对噪声源和传声途径两个角度对声音进行降噪是当前隔声降噪的主措施。因此,提出对车辆的组装结构和行车路线进行改进、在汽车制造过程中采用具有良好隔声、吸声效果的材料进行降噪。并结合实例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日趋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导致的噪声污染问题,对噪声进行了预测分析,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一种新的隔声屏障降噪模式并进行仿真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杭州市中心城区主干道体育场路、凤起路和庆春路的交通噪声监测表明,96%的监测点监测值超过昼间70dB限值要求,其中等效声级Leq在70.0dB~75.0dB的路段长度占监测道路总长度的89.8%:三条交通干线交通噪声的平均等效声级值-↑Leq在71.6dB~73.2dB,按交通噪声污染分级,体育场路和凤起路属于中度交通噪声污染水平,庆春路属于轻度交通噪声污染水平。解决交通噪声污染最可行的措施为对道路进行拓宽,采用疏水沥青低噪声路面,优化车道,调整交通信号,加快车辆行驶速度以及加强交通管理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现行国内外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控制先进技术,包括声屏障降噪技术、临街建筑防护技术、低噪声路面噪声控制、凹槽路面降噪技术、机动车辆噪声控制及绿化降噪措施。分析各种控制技术的效果、特点、适用范围及优劣。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控制是一项综合性、政策性、技术性强的系统工程。各城市需在掌握本地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及其受声敏感点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道路交通噪声防治先进经验,找出适宜的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并统一实施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香港交通噪声污染防治的防治的做法及路桥声屏障建设的情况,提出了改进广州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结合案例分析交通噪声对临路高层建筑声环境的影响,随着楼层的变化,噪声贡献值呈现抛物线型变化。在第3层~第5层处噪声值达到最大,然后随着楼层增加噪声值逐渐减小;此外低楼层处夜间噪声超标严重。在隔声设计时应重视噪声最大值出现的位置及夜间时段的噪声影响,增加声屏障的高度对提高低楼层隔声效果有较明显作用。对于临路高层建筑,单一的声屏障措施的降噪效果有限且有众多限制因素,采取声屏障+隔声窗措施有较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型式声屏障在降低交通噪声中的作用和差异,并为交通工程环境影响预测及声屏障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文章以温州市某高架桥为例,对全封闭及半封闭声屏障降噪效果进行监测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全封闭声屏障外21 m处的昼间降噪量为15.1~17.2 dB(A),夜间降噪量为10.0~12.3 d B(A);声屏障外54 m处的昼间降噪量为0.7~2.2 dB(A),夜间降噪量为3.5~4.6 dB(A)。在半封闭声屏障外40 m内的昼间降噪量为3.5~5.8 d B(A),夜间降噪量为2.5~3.8 dB(A);声屏障外67 m处的昼间监测值有时高于对照点的监测值,说明在城区复杂噪声条件下,半封闭隔声屏障的降噪有效作用范围在65 m左右。对比2种类型的隔声屏障降噪效果差异,当敏感点与高架道路距离在25 m以内时,全封闭声屏障与半封闭声屏障降噪量昼间差值为6.4~8.6 dB(A),夜间差值为4.0~7.3 dB(A);当敏感点与高架道路距离在60 m以上时,全封闭声屏障与半封闭声屏障降噪量昼间差值为-0.5~-2.3dB(A),夜间差值为-0.4~2.5 d B(A)。因此,对于车流量较大的城区高架道路的噪声防治,当声环境敏感目标距离较近且多为高楼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采用全封闭声屏障,其他区域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半封闭声屏障,既可起到降噪效果,又可降低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9.
以孝感市城区主要交通干道城站路、北京路、交通大道和槐荫大道为研究对象,对交通噪声进行监测,同时统计车流量.分析孝感市城区整体交通噪声污染情况,以及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孝感市城区主要干道的总体噪声值均在75 dB左右,超过国家相应标准,其中槐荫大道噪声污染较重.交通噪声在时间上呈现周内噪声波动大,周末噪声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与车流量有一定关系;在空间上,东西道路噪声污染较南北道路严重.  相似文献   

10.
谢浩  刘晓帆 《广州环境科学》2004,19(1):17-18,22
分析了交通噪声对居住区声环境的影响,重点探讨相应的防治方法,特别是在居住区的规划中,配置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物和利用绿化隔离带形成小区周边的声屏障、小区道路系统防止城市交通穿越、加强住宅建筑设计中隔声构造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绥棱县环境监测站自1987年以来,每年对城镇环境噪声进行一次监测。经过多年监测,获得监测数据30多万个,通过对比得出:工业噪声源的影响在逐年变小,工业声源影响构成百分比由20年前的38%降至现在的20%,但局部地区对附近居民的影响依旧存在;随着城镇建设速度的加快,建筑施工噪声源的影响在逐年加大,施工声源构成百分比由20年前的2%增加到12%;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车流量的逐年增多,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在逐年加重,超标路段由20年前的13.7%上升到现在的32.3%;目前处于超标环境中的面积率和人口率分别为51.9%和69.2%,白天居民生活居住区和混合区噪声污染较重,夜间有三分之一居住混合区污染还很严重。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路面结构降噪物理特性,利用废旧橡胶沥青SMA混合料作为路面结构降噪材料,探索其隔声性能的现场监测方法。选取南京绕城公路一段作为监测路段,对采用普通沥青路面和采用SMA材料的结构降噪路面进行比对监测,结果显示采用SMA材料的结构降噪路面声级值降低1~1.8dB。分析认为交通噪声主要声源为驱动噪声,而驱动噪声中主要噪声部分为排气噪声,所以对于路面行驶噪声的降噪对于交通噪声整体声级的改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3.
城市噪声管理信息系统中道路交通噪声预测评价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彦涛  马民涛  柳至和  任杰 《交通环保》2004,25(4):11-13,23
介绍了城市噪声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结构及其功能,详细阐述了采用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公式、FHWA模型与GIS集成的方法进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预测评价。该方法可实现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及任一噪声预测点噪声值的计算,并能以等声级形式表示道路噪声分布情况。其作为城市噪声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项重要应用功能,为道路交通噪声预测评价提供了方便有效的工具。对城市噪声管理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各种源强计算模式对低速城市道路噪声预测的适用性,本文选取了安徽省合肥市运营稳定的1条低速城市道路进行实测.将实测的噪声结果与分别采用3种平均车速计算公式(包括设计车速、JTJ 005-96规范车速、JTG B03-2006规范车速)、3种源强计算模式(包括JTJ 005-96规范源强模式、JTG B03-2006规范源强模式、卓春晖报道的源强模式)预测出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道路设计车速、卓春晖报道的源强模式预测的结果与实测值最为相符.  相似文献   

15.
基于FHWA的兰州市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美国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预测模型(FHWA)和国内学者在该方面的大量研究成果,选择兰州市主、次干道共计52条、142个监测点的建模采样数据,并应用统计学原理分析了影响道路交通噪声的各个因子与道路交通噪声的相关性,最终得出了符合兰州市道路交通特征的噪声污染统计预测模型.随后通过兰州市15个监测点的预测与实测对比验证后发现二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此模型可应用在兰州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预测评价中.  相似文献   

16.
高架道路交通噪声动态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高架道路噪声的分布规律,结合微观交通仿真、车辆噪声排放和传播原理,对高架道路交通噪声进行动态模拟.该方法能得到逐秒变化的实时声压级.能反映交通噪声随时间的动态变化,且方便应用多项指标评估.研究表明:等效声级和累计声级的误差达到±2 dB;高架道路两端的防撞护栏在离道路边缘32m的垂直面上的声压衰减影响到10m左右...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预测理论-统计模型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在分析影响道路交通噪声各因素的基础上 ,根据道路交通噪声预测的理论公式 ,结合实测数据 ,建立了适合中国城市交通、路况和环境标准的理论 -统计模型 .该模型对机动车参考噪声、车流量、车速、路面坡度、地面植被等因素对噪声的影响作了有效的预测 ,使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更简单、结果更准确 .  相似文献   

18.
选取了沈阳市lO条主干道,通过实地调查监测与文献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主干道交通噪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车流量与车型是影响城市主干道交通噪声的重要因素,并提出控制城市主干道交通噪声的防治措施,改善声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详细介绍常见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区别的同时,进行了不同公路项目的设定,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项目分别采用了上述预测模式进行预测,通过不同预测模式下不同公路项目交通噪声的对比、分析,得出"对于一般公路项目,适合在对车速、车型比等参数进行合理校核的基础上,采用HJ/T 2.4-2009中推荐模式进行预测;其它项目,适合通过类比同类项目的交通噪声影响的方法进行预测"的结论。由于本文采用的模式均为行业内认可的模式,其预测结果及表现特点有助于准确地反映和预测公路交通噪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