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地膜大规模使用带来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应用降解地膜进行大田试验,以南瓜为研究试材,探究了黑色普通地膜(CK)、白色降解地膜(WDF)、黑色降解地膜(BDF)和黑色CO2基降解地膜(C-DF)对土壤理化性质、根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并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3种降解地膜处理土壤含水量和温度,较普通地膜均不同程度降低;各处理间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C-DF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较CK降低,WDF和BDF无显著影响;BDF和C-DF处理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较CK和WDF降低,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3种降解膜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CK显著提升2.9%~6.8%,蔗糖酶较CK显著降低了33.3%~38.4%.BDF处理土壤纤维素酶活性较CK显著提升63.8%,WDF和C-DF无显著影响.3种降解膜处理对地下部根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长势明显增强.BDF和C-DF处理南瓜产量与CK趋近,BDF处理南瓜产量较CK显著降低11.4%.试验结果表明,BDF和C-DF处理对土壤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与CK相当.研究认为2种黑色的降解地膜在高温生产季节可有效替代普...  相似文献   

2.
可控降解地膜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膜技术的引进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科学技术.随之带来的白色污染又破坏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因此解决白色污染势在必行.本文对国内多个厂家提供的不同种类的可控降解膜由科研单位试验,结果证明;降解膜与普通地膜有同等的功效而且能够降解是我国地膜发展的方向.也是发展可持续性农业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早春糯玉米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膜覆盖栽培试验、曝晒试验和填埋试验对5种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和1种普通PE地膜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生育前期,J2、J3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保温效果较其他全生物降解地膜好,白膜保温效果比黑膜好。曝晒和栽培条件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特性表现一致。除J5地膜降解过快外,其余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诱导期均在70 d以上,能充分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在土壤中,全生物可降解地膜J2能快速降解。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对玉米生育无明显影响。地膜覆盖玉米产量均高于露地;降解地膜J3的玉米产量最高。权重分析结果表明,J3农田适应性最好,其次为J2,最差为J4。  相似文献   

4.
在200~300℃的温度范围内研究了十溴联苯醚(BDE-209)的热降解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温度、时间以及硝酸铜、三氯化铁、氯化铝和氯化锌等处理线路板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盐对BDE-209热降解有不同的影响.升高温度或延长热解时间均能促进BDE-209的热解,且温度对BDE-209降解的影响程度大于时间对其降解的影响;硝酸铜、三氯化铁和氯化铝对BDE-209的热解均起促进作用,促进作用的顺序为:硝酸铜 >三氯化铁 >氯化铝;氯化锌对BDE-209的热解有抑制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氯化铝和氯化锌对BDE-209热降解的影响减弱.该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究电子垃圾热处理过程中BDE-209的释放及降解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农业生产实践中残留地膜对土壤物理性能及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作者采用大田试验,以PPC地膜和普通地膜为供试材料,设置3种处理,分别为普通地膜处理(PF)、PPC地膜处理(JF)、无地膜处理(CK);通过室内试验分析,对玉米生长期间的土壤物理性质和玉米根系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长期间,PF处理的含水率显著低于CK、JF处理,导致土壤三相比增加,影响土壤的固相、气相和液相比例;JF处理与PF处理相比,JF处理减少了残留地膜对土壤含水率、容重、孔隙度及渗透率的负面影响,减少了地膜残留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以及其对玉米根系生长的阻碍。与CK处理相比,由于PPC地膜在试验期间未能达到完全降解,所以对土壤物理性质和玉米根系生长均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与PF处理相比其可减少残留地膜对土壤的破坏及阻碍玉米根系生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活垃圾热分解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一台法国Setaram公司生产的TG -DTA92型热重差热分析仪上对 8种典型的城市生活垃圾组分进行了氮气环境下的热重 (TG)、微分热重 (DTG)和差热 (DTA)试验 ,研究了这些典型城市固体废物的热解特性 ,还以废纸为例研究了不同加热速率和不同终温对热解特性的影响 ,获得了它们的热解动力学特性参数 ,提出了相应的热解动力学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7.
淀粉聚乙烯膜在受控条件下的好氧生物降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连爽  杜予民  张甲耀 《环境科学》2000,21(3):107-107-109
采用土埋、真菌生长和 CO2 释放试验分别测定了几种淀粉聚乙烯膜的生物降解性 .试验结果表明 ,膜的生物降解性与膜中的淀粉含量正相关 ,并受膜比面积大小的影响 .在受控条件下 ,含淀粉 6%~ 30 %的膜经 28d降解后 ,降解质量变化率在0.6%~ 12.4%范围内 ,其 CO2 释放量为 0.02~ 0.15mg/mg膜 .膜中的聚乙烯组分不仅本身难被生物降解 ,而且还抑制微生物对其淀粉组分的降解 .CO2 是淀粉聚乙烯膜好氧生物降解的终产物 ,可以作为评估膜生物降解性的一个可靠指标 .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活垃圾典型组分的热解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对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典型组分进行热重特性试验,根据热失重曲线得出了反应力学参数及反应速率控制方程,进而提出了一个通用的反应速率函数式,提出热解指数这个指标来表征垃圾的热解特性。结果表明:1.垃圾组分中,塑料、橡胶、植物类厨余热解符合三段模型,其余组分符合二段热解模型,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热解的反应机理是不同的,且反应动力学参数也不相同。2.同一种组分,影响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动力学常数,升温速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农业生产中开始采用地膜技术,特别是近年来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对作物的增产增效作出了重大贡献。业界内有一种说法,农用地膜的发明是一次"白色革命",对农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然而,由于传统农用膜不可降解,而且回收利用比较困难,土壤里残留的地膜越来越多,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破坏,为农业生产带来极大隐患。曾经为农业增收做出巨大奉献的农用地膜,如今却成为阻碍  相似文献   

10.
地膜可保持土壤湿度,调节土壤温度及限制杂草生长从而促进农作物增产,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地膜主要成分聚乙烯(PE)性质稳定,难以降解,极易在农田土壤中残留并积累.此外,地膜在生产过程中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作为塑化剂,该类有机物极易在土壤和水体环境中积累和迁移,且生物毒性大,对生态环境、粮食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聚乙烯和邻苯二甲酸酯复合污染是土壤有机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农用地膜污染土壤修复是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亦是作物生产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保障.微生物降解的生物修复较物理化学技术具有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成本低、环境扰动小等优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由此,本文综述农用地膜使用和土壤残留现状及其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地膜污染农田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基础信息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研究前驱体聚合反应时间对PI膜及其碳化、石墨化后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 通过调整聚合合成聚酰胺酸(PAA)溶液过程中的反应时间,制备石墨膜前驱体聚酰亚胺(PI)原膜,将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得的PI膜进行碳化、石墨化处理,得到高导热率石墨膜。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仪和LFA激光闪射仪对制备的PI膜、碳化膜及石墨膜的微观结构和热导率进行检测。结果 随聚合反应时间的延长,PI膜酰亚胺化程度和石墨膜的石墨化程度及导热性能先增高、后降低。反应时间为3 h时,制得的石墨膜结构致密,石墨片层取向性好,导热性能最好,热导率可达765.2 W/(m.K)。结论 PI膜前驱体聚合反应时间显著影响PI膜酰亚胺化的程度和有序度,进而影响石墨膜的定向性和导热性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7B04铝合金硫酸阳极化层环境作用下的失效行为,分析单独盐雾试验和环境谱作用下阳极化层的损伤行为和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中性盐雾试验和环境谱周期性试验(盐雾试验+温度试验)研究了硫酸阳极化层在不同腐蚀时间或不同腐蚀周期下的腐蚀损伤变化过程,并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不同腐蚀时间下或不同腐蚀周期下的表面形貌,结合有限元方法研究了阳极化层与铝合金基体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引起的热应力,定量分析了热应力对阳极化层失效行为的影响。结果经历中性盐雾试验和环境谱试验的硫酸阳极化层损伤失效现象是不一样的,中性盐雾试验中硫酸阳极化层主要呈鼓起开裂失效,而环境谱试验中硫酸阳极化层以开裂剥落失效为主。结论中性盐雾试验中硫酸阳极化层主要是腐蚀介质通过表面微孔进入基体,导致基体腐蚀阳极化层鼓起,而环境谱试验因温度作用产生的热应力引起了硫酸阳极化层的开裂,形成了腐蚀介质进入基体的通道,引起阳极化层的剥落。  相似文献   

13.
以可降解塑料替代普通塑料作包装材料和农用薄膜,已成为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对可降解塑料的研制现状和应用前景,并指出了可降解塑料在开发和应用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聚酰亚胺基石墨膜材料的研究进展,简述了聚酰亚胺薄膜的分类、合成方法及其应用,详细介绍了聚酰亚胺制备石墨膜的方法,碳化和石墨化过程中涉及的分子结构和其形貌以及性能的变化过程。阐述了制备石墨膜过程中的机理,进而分析了影响聚酰亚胺基石墨膜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了化学结构、烧结工艺以及复合薄膜中掺杂组分对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其后,通过近年来国内外的专利情况,分析了石墨膜材料的应用方向,总结并展望了未来聚酰亚胺基石墨膜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污泥的热解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采用差示热天平获得造纸污泥和污水处理厂污泥的TG,DTG,DTA曲线,对污泥燃烧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差热曲线的计算分析表明,污泥热解反应是一个一级反应过程,据此获得了污泥的动力学参数———频率因子和活化能,最后得到污泥的热解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给不同航天器电子设备提供合适的常压热循环试验条件,使其在不同的循环次数和温度范围下获得相等的应力筛选,提出一种定制化的热循环次数的确定方法。方法基于热疲劳理论,分析典型航天器热致故障机理,并综合考虑航天器设计、材料、工艺的特点以及历史故障数据分布的影响,引入综合疲劳加速指数和故障沉淀率,形成航天器综合疲劳寿命等效等式。最后以某航天器典型电子设备为例,给出该方法所确定的试验条件。结果该方法能降低航天器欠试验或过试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卷烟包装材料及滤嘴的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目前几种常见的卷烟包装用商标纸、卡纸、铝箔内衬纸、透明塑料薄膜以及卷烟滤嘴为实验材料,采用ATSMD-5338标准方法,进行了为期25天实验。结果表明商标纸、铝箔纸内衬纸和卡纸的生物降解性能比较好,而滤嘴和透明塑料薄膜的生物降解性能比较差。今后研究开发可降解卷烟包装材料应该把重点放在滤嘴和透明塑料薄膜上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某发射装置发控盒进行散热设计和热分析。方法基于热仿真软件FLOTHERM建立热仿真模型,对该设备进热仿真分析,以得到该设备内部温度分布云图及温升明显元器件的温度值,然后对该设备进行热测试。结果热仿真和热测试结果表明,发控盒内存在发热大、温升较高的元器件,但所有元器件温度均在允许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结论通过热分析可知,该设备的热设计基本满足要求,并为结构设计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可控光降解聚乙烯薄膜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微生物接种试验及土壤埋膜试验,证明高分子量的聚乙烯薄膜抗微生物降解;聚乙烯光解膜经光降解后,分子量低于4000~4500时,残膜碎片能被土壤微生物降解,不同土壤具有不同降解能力,聚乙烯薄膜的光降解残膜不抑制土壤氧化代谢能力和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