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述了建设生态城市的意义,提出了加快建设生态城市应做到五个结合。  相似文献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原理和途径,并在此基 础上,提出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3.
《环境导报》2002,(9):29-30
新世纪之初,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应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城市是指生态健康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徐明  石宗明 《福建环境》2001,18(4):33-35
生态城市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居栖地。该文就生态城市的含义、特点、以及建设生态城市的基本原则和途径作了一些探索,供城市建设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生态经济市建设是今后城市建设的模式,在城市建设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城市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6.
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路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城市的概念,人类需求与生态完整性,空间尺度,结构与功能匹配,城市绿地,物种流6个方面介绍了生态城市设计和建设的基本思路。介绍了生态城市设计的技术方法。并以三亚城市生态规划为例介绍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生态城市是都市规划和建设和最佳模式,在总结系列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对生态城市建设做了理论和实践总结,以推动生态城市建设早日推广。  相似文献   

7.
以生态足迹理论和城市生态学为基础,将生态足迹运用于郑州市生态城市建设中,计算得出郑州市的人均生态足迹由2001年1.10 hm2增加到2010年1.99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2001年的0.66 hm2增加到2010年的1.58hm2。由此可以看出郑州市生态足迹供需不平衡以及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郑州市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量化评估依据,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既要能保证城市持续增长,更要保证城市发展的质量,既要满足城市发展对资源环境的需求,更要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应做到环境清洁优美,生活健康舒适。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城市,必须进行观念创新。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对象要从以物和事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培育和贯彻“人和自然协调与和谐”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刍议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这一崭新的城市概念和发展模式一经提出,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依托现有城市,根据生态学原理,并应用现代科学与技术等手段逐步创建,在"生态文明"时代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模式。文章阐述了生态城市的内涵,系统地分析了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的差异;提出了促进城市生态化发展的途径,为中国生态城市的建设指出了发展方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东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沈阳市不仅是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更应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典范,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沈阳市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生态城市的内涵出发,详尽阐述了沈阳市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与不足,从政府引导、环保机制完善、生态产业培植以及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设和谐沈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反映在城市人口所占的比例上,从1979年的13.2%,增加到1985年的16.7%,再到1992年的204%,而2002年,城市化水平达到了39.1%.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趋势仍不会减缓,根据有关预测,在未来20年内,中国城镇人口所占的比例将会超过50%[1,2].这些变化的速度、深度以及广度虽使当地居民从中受益,同时也给当地的居住环境和区域生命支持系统造成严重的生态压力.  相似文献   

12.
关于在我国系统开展生态城市建设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宝成  晁雷  陈苏 《环境保护科学》2006,32(5):56-58,68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有关学者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本文从生态城市的概念出发阐述了生态城市的主要标志和特征,并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和生态城市建设的方法提出了具体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王菁  王婧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9(4):123-125,128
课堂氛围,通常也被称为课堂心理气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教与学双方感情交流通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其思维活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试从教学创新、和谐师生关系、灵活处理课堂问题三个不同的角度就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谈一点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关于创建“绿色学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创建绿色学校工作中应具体采取的措施提出了独到见解,对广泛创建“绿色学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和谐发展的统一体,表现在社会和谐进步、经济高效运行和生态良性循环.本文结合目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明确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必要性.最后提出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建立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提高常规能源的使用效率等几点建议和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6.
要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就必须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从唤起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等方面讨论了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建设美丽中国凝聚奋进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金龙 《环境保护》2022,50(6):8-1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党的十九大强调,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相似文献   

18.
周宏春  姚震 《环境保护》2020,48(9):11-17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文章分析了治理体系的内涵、理念、各主体责任,指出现代化治理体系是从管理到治理的理念升华,其根本在于保障治理体系的切实落地。建设现代化治理体系,地方探索是落地见效的保障,要尽量避免传导机制失灵,严格问责追责监督管理,以正确的办法实现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9.
筑牢生态屏障 建设美丽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特别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其中,构建生态屏障,守护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我国生态屏障建设相关政策要求的发展历程,依据《纲要》提出了未来5年生态屏障建设的重点范围与任务。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谋划、顶层设计,保护优先、修复跟进,工程引领、试验先行,生态引领、统筹经济的构筑生态屏障、建设美丽中国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餐厨垃圾的产生量持续增长,其安全回收和处置日益引起公众和社会的关注。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上海城市餐厨垃圾产生以及回收处置的现状,探讨了城市餐厨垃圾处置闭路循环体系的建立,为国内其他城市餐厨垃圾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