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场地类别是重要的工程参数,由于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场地类别划分存在很大不同,但中美场地类别对应关系又有一定的交叉现象。通过对比中美规范,提出我国场地类别换算V_(S30)的核心是需要"我国规范定义的计算深度到30 m之间沿深度的土层剪切波速分布模型"。然后根据目前已有钻孔深度小于30 m的V_(S30)换算公式,选择BCV模型为需要模型,并依据我国场地类别定义及参考实际工程钻孔资料,确定模型参数取值。最后,利用BCV模型得到更广义的与我国各场地类别相应的V_(S30)以及美国场地类别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场地类别与相邻场地类别之间,其V_(S30)范围均出现严重的交叉、重叠现象。"在我国规范定义的计算深度到30 m,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岩层不参与我国场地类别定义,但参与V_(S30)计算"与"等效剪切波速小且薄的覆盖土层会对V_(S30)范围造成大的影响"的双重影响,导致我国与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关于场地类别的对应关系极为薄弱。  相似文献   

2.
近地表场地条件所引起的地震动差别可以造成不同场地上建筑物震害的显著差异。为了在岷漳地区的震害预测和长期发展规划中考虑场地条件差异性,提出联合V_(s30)和地形标度曲率作为场地表征参数来获得研究区地震动相对变化趋势图的方法。研究表明:土质山体土质河谷基岩山体基岩河谷是研究区地震动变化的基本规律,但因覆盖层厚度和地形条件的不同,具体场地的地震动变化也有不同。总体上,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放大程度主要与近地表V_(s30)相关,V_(s30)越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放大越小,地震频谱受频率标度地形曲率和覆盖层厚度共同影响,分别在相应的特征频率处放大。该研究可为区域地震动预测提供理论依据,为制定区域长期发展规划和建筑抗震设计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基于场地表征参数研究区域地震动相对变化趋势的方法也可应用于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新一代南海可燃冰开采、固碳和地质修复三联技术采用 CO2水合物置换开采法,将 CO2注入开采完后的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并在低温高压条件下以水合物形态进行长期地质封存。此方法既可实现能源开采,又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但目前对于海底沉积层内 CO2水合物长期储存的海底边坡稳定性问题研究较少。基于流固耦合方法和强度折减法,模拟得到海底边坡在不同位置、不同时期的应力、应变、位移变化情况,分析边坡在水合物全分解过程中的稳定性。依据南海可燃冰储藏区域的地形条件和土体参数,设计不同真实环境下的工况,探究各项参数的改变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 CO2水合物分解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即可施行长期海底碳封存。 在水合物分解程度到一定程度后,斜坡的塑性应变值开始急剧增加,并逐渐形成了向上连通的塑性贯通区,此刻斜坡开始发生破坏。地形条件对斜坡稳定性的改变大于土体参数,影响程度排序为斜坡坡角>水合物层厚度>水合物层埋深,摩擦角>黏聚力>弹性模量,其中关键因素为坡角和摩擦角。  相似文献   

4.
针对SF6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SF6气体分解产物的含量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为SF6设备的在线诊断分析提供可靠数据。结果表明:SF6气体分解产物的含量分析结果可作为设备故障分析和状态检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1976年7月28日是唐山人民永远难忘的忌日,这一天的凌晨3点42分53秒发生了举世罕见的唐山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了30年,但那一桩桩、一幕幕仍在我的脑海里翻滚。  相似文献   

6.
地震影响系数是构建地震反应谱的最重要参数之一,也是抗震房屋设计和减灾的基础,唐山市地震影响系数的分布受到场地条件、基岩条件和特殊地质现象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通过分析唐山市地震影响系数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到影响唐山市地震影响系数分布的主要指标。考虑各指标与地震影响系数之间的非线性关联关系,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唐山市地震影响系数分布预测模型。根据实际资料,确定了模型的参数和多个系数矩阵,计算和分析了综合考虑场地和基岩等诸多条件的唐山市地震影响系数分布,并对唐山市的抗震设防规划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海原大地震极震区内烈度衰减异常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海原大地震极震区所存在的南北两侧地震烈度衰减异常及伴随的震害程度差异现象,严格受极震区内黄土微地形地貌、土层厚度、显微结构、工程地质特性和发震构造断裂的控制。上述诸因素与地震波耦合后,达到进一步激化和放大地震能量的效应,导致研究区内黄土强度瞬间丧失,并因之具更高的地震易损性而加重震害。  相似文献   

8.
对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部署的烈度速报江苏子系统进行了介绍,简述了 2021 年 12 月系统部署以来的系统产出情况,同时以系统部署以来产出的震级最大的事件即 2021 年 12 月 22 日江苏天宁 M4.2 地震为例,使用 f‐k 方法合成各观测台站上的理论地震图,将实际峰值加速度与理论峰值加速度进行比较,评估烈度速报江苏子系统产出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烈度速报系统产出的各台站峰值加速度随震中距逐渐减小,且和理论地震图的结果较为接近,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烈度速报江苏子系统产出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以河南省某县城为例,通过分析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获取建筑物的属性信息,结合相关调查数据,建立震害矩阵,得到震害预测结果,计算综合地震危险性指数,评价该区域综合抗震能力。与实际调研结果对比后发现,基于高分表率遥感图像的建筑物信息提取技术具有较高精度,能够满足大范围快速震害预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震后灾害链生机制及其对汶川地震城镇重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8级大地震对地表产生强烈扰动,导致次生山地灾害极度发育,影响到震后灾害的活动特征及其相应的减灾对策。震后松散固体物质急剧增加、流域微地貌变化明显(沟道堵塞严重)、水文变化利于侵蚀和洪峰,使得灾害群发链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溃决洪水(泥石流),8月中旬灾区各地因强降雨而大规模爆发泥石流堵塞河道,洪水冲毁掩埋重建城镇,给地震重灾区造成巨大损失。从以汶川县映秀镇为例,在阐述灾害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震后灾害链的形成条件、成灾过程以及对城镇重建居民点的危害特点,进而提出灾害防治措施,为灾后城镇建设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纪念唐山大地震30周年的日子里,我有幸采访到了当年亲赴地震现场执行拍摄任务的八一电影制片厂记录片室的导演黄宝善和几位摄影师。当年,他们受命于危难之时,在第一时间赶赴地震现场拍摄了许多真情实景,但碍于历史原因,仍有不少震撼心灵的画面未能允许他们用镜头去记录。如今,他们都已年愈花甲,但那些镜头之外的斑驳记忆却久久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2.
地震烈度椭圆衰减的限定模型及其在华北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在统计回归过程中加入限制条件的方法,建立一个地震烈度椭圆衰减的限定模型。该模型不但解决了地震烈度椭圆衰减的限头限尾问题,也考虑地震震级与有感半径的关系。利用华北地区48次地震、139条等震线资料,回归得到了华北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最后将本模型得到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与华北地区其他烈度衰减关系进行了对比,认为本模型所得的烈度衰减关系在大震的远场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3.
远场地震作用对长周期结构的抗震设计依据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缺乏远场地震动实测记录,国内外对远场地震动特性的研究尚不成熟。对汶川地震部分台站记录进行分析,研究远场地震动峰值及反应谱特征,讨论传播距离和场地条件对远场地震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远场基岩场地在周期0.5s以上、土层场地在0.5~2s和3~6s存在明显放大效应;远场Ⅱ类场地、设计地震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地震动反应谱,在周期1~4.5s之间,谱值明显高于设计谱;远场Ⅲ类场地、设计地震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比设计谱明显向右偏移。规范设计谱在强地震动的长周期部分被低估,应适当增大长周期部分的谱值。  相似文献   

14.
中强地震区地震烈度统计拟合因素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地震危险性综合概率分析方法中的地震动参数衰减规律一般是由研究区地震烈度和参考区地震动参数经过映射方法得出的,而烈度统计结果依赖于不同模型和不同回归方法,因此,合理评估烈度影响因素有很大现实应用价值,它直接影响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以我国中南地区地震烈度资料,用不同回归拟合方法研究该地区地震烈度随震中距和面波震级变化的等效圆、椭圆和综合椭圆模型分布关系,考虑震级和距离因素的相关性,比较分析已有结果,评估中强地震区烈度模型和回归方法对烈度的拟合影响,结果可供该地区地震小区划和设定地震动参数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