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的确良”衣料具有滑爽挺括的优点,但用来做贴身穿的衣裤时,因它不吸湿,人出汗后汗液顺着皮肤往下淌,使人不舒服,这是美中不足之处。棉纤维或人造纤维做的衣服情况就好得多,然而这类纤维制品却又有爱起绉、不挺括、缺乏弹性的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出现一种新的生产技术,就是将棉布和一种人造树脂进行化学交联,交联后的棉布既  相似文献   

2.
2014年4月18日,院士李小文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做讲座时被拍的一张照片走红网络。照片里,他黑衣蓄胡,光脚穿布鞋,被网友称为“仙风道骨”。 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里,熟悉李小文的学生说,老师身上有侠气,不拘小节、潇洒随性、喜欢喝酒。  相似文献   

3.
张欣然 《环境》2012,(5):60-63
人类历史初期,人们都是“赤脚大仙”,他们光着脚板,奔走在原始森林、草原和海边,忍受着脚下的荆棘、尖石,有时则是滚烫的地面.人类的赤脚何时才穿上鞋子呢?世界发现的最古老的鞋位于美国西部,那是双由植物纤维简单编结而成的凉鞋,制作的时间约为距今1万年以前.不过,最新考古发现则表明,人类开始穿鞋的历史其实可以追溯到4万年前. 4万年前人类已开始穿鞋 特林考斯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时尚如何改变体型的科学家,他从2005年开始进行关于人类脚趾变小之类的研究,获得了很多关于鞋子是如何改变人们行走方式的数据和知识.  相似文献   

4.
王月心 《环境》2004,(10):36-37
在这个城市里,流行日寸尚每天都有新的内容发布,最注重生活质量的所谓白领男士们常常会照单全收,却不知不觉离健康生活越采越远,于是健康反而成了最永恒的时尚话题。在很多职场精英的字典里,生活就是工作,打拼到40岁退休是他们的梦想,而“40岁以前拼命挣钱,40岁以后花钱保命”也成为他们无奈的玩笑。尤其前些天,这边奥运会看得人浑身痒痒,恨不得也马上跳起来;那边许久不见的好友仿佛一夜间变了一个人,神采飞扬地炫耀着全身的专业高尔夫行头和黑得晃眼的皮肤,让人好不欣羡,怎样不做“衰男”(7如何保证有质量的时尚、健康生活?听听“型男”的建议,其实,一点不难。  相似文献   

5.
一到春季 ,不少人会出现打呵欠、无精打采、昏沉欲睡等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作“春困”。“春困”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体生理机能暂时不适应环境所造成的。众所周知 ,在漫长的冬天 ,人的皮肤血管受到寒冷的刺激 ,血流量减少 ,同时大脑和内脏血流量增加 ;而进入春天后 ,随着气温的升高 ,人的皮肤血流会增加 ,流入大脑的血流却相应减少 ,因而一时无法适应 ,便出现了“春困”现象。“春困”是安全生产的一个隐患 ,不仅影响工作和学习 ,还可能引起各种事故。如汽车司机出现“春困” ,在驾驶车辆时 ,就会因昏昏欲睡和头脑不清造成判断失误而发生…  相似文献   

6.
《环境》2002,(9):29-29
行装衣服以宽松舒适为宜,注意根据气候变化、环境变化(高山上比平地气温低)适时增减。旅行时不宜穿新鞋、皮鞋和高跟鞋,在强烈的阳光和雪光环境中应配戴大阳镜,以防日光刺眼和“雪盲”。行李宁背勿提,以减少手臂肌肉过分疲劳。每到住宿地,应用热水泡泡脚,这样既能减轻步行的疲劳,又能防止脚底起泡,睡前泡脚可起到催眠的作用。饮食旅游途中体力消耗大,营养必须跟上才能满足肌体的需要,所以出门旅游千万不能在伙食上省钱。另外游客要注意饮食卫生,旅游时自  相似文献   

7.
霍寿喜 《环境》2004,(1):30-31
冬季气候的最大特点是气温低,湿度小,这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冬天如果善于营造身边的小气候,将帮你安然度冬。冬天,您会穿衣服吗? 人穿了衣服,衣服与衣服、衣服与肌肤之间便形成了局部气候环境,这便是衣服小气候。适宜的衣服小气候有助于调节体温、保持健康。辐射和对流散热是人体调节体温的重要方法。寒冷季节,外界温度低,皮肤表面辐射出大量的热,通过体表空气对流,身体就会发冷。如果穿上棉衣,就会立刻感到暖和。这并非因为棉衣可以产生热量,而是中间的棉絮或其絮状物(如丝棉、合成羊毛等)使身体热量不易向外  相似文献   

8.
雷电是云与云之间、云内以及云与地面之间的一种大气放电现象。对人类生命威胁最大的是云地闪电。这种闪电多呈枝状,当它闪击到地面时,就好像投石人湖掀起水波一样,会在相当范围内形成一个由中心往四周电压逐渐降低的电场。当人的腿一前一后站在这一电场中,强大的电流就会从高电位的脚端通过全身流向低电位的脚端,从而造成触电死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火龙抽筋”。我国地处温带亚热带地区,强对流天气活动十分频繁,是全球雷暴多发地区。  相似文献   

9.
王庭岳 《环境》2002,(7):33-33
出汗的季节又到了,夏季里气温高,空气闷湿,不受人欢迎的汗水又将排山倒海而来,额头上溢出汗珠,衣服紧贴在后背上。汗液湿漉漉、油腻腻,浑身好难受;汗液遇到空气,很快就转化为熏天汗臭,侵犯别人的嗅觉空间。因为如此,我们总是尽可能地躲在空调房里,或是用制汗爽身用品阻止出汗,或是用“冷饮”制品来降低体温,抑制排汗。身体出汗真的那么讨厌?科学研究表明,出汗于人的健康有百利而无一害。  相似文献   

10.
农城 《环境导报》2003,(4):20-20
肉食品中是否含有激素以及这类激素对人的健康是否有害,一直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前一段时间,媒体关于“瘦肉精”的报道,在消费者中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瘦肉精”作为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无疑对人畜都是有害的。但肉食品中的激素会不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呢?为了打消消费者的顾虑,一些超市在出售的某些肉食品包装上打上了“不含激素”的字样,表示这种商品是“绿色”环保的。这一来就更激起了消费者对“激素”的疑惧,肉食品中到底含不含激素?激素是不是有害物质?肉食品中的激素会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为了弄清这一连串的问题,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激素”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夏天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一昼夜可以分泌6000—8000毫升汗液,有的甚至多达1~2万毫升.每排出1000毫升汗液可带走热量580千卡,使一个90公斤体重的人,体温降低2℃,肌肉接到调节命令后,会减慢工作,紧张度随即下降,产热减少,甲状腺和肾上腺接到命令,便会减少分泌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使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分解减慢,少产生热量.我们的身体就是凭借着这个“空调器”——体温调节中枢和它的温度情报系统卓有成效地辛勤工作着,使人的机体保持着恒定的温度.  相似文献   

12.
许宝琪 《环境》2001,(11):34-34
电梯、中央空调、有专人行扫的卫生间……工作在写字楼里的女孩看上去真是幸福。但是,当脸上的皮肤被中央空调调理得越来越干燥,当深藏不露的黑色素固化学涂料、电脑辐射等等不良物质的刺激而“浮出水面”……的时候,你会觉得坐写字楼实在是一种不幸。  相似文献   

13.
衣服气候     
人穿上了衣服,衣服与人体之间便形成了局部气候环境,称之为衣服气候。适宜的衣服气候有助于调节体温,维持健康。辐射和对流散热是人体调节体温的重要方法。当外界温度低时,皮肤表面辐射出大量的热,通过体表空气的对流,身体就会发冷。如果我们穿上棉衣,盖上棉被就感到暖和。这并非是棉衣棉被可以产生热量,而是在它们中间含有松松的棉絮或其它絮状物,如丝棉、腈纶、驼毛、合成羊毛等。  相似文献   

14.
冷,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当它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的环境因素时,便不可避免地对人体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人体耐寒性的差别人体具有“自然的行动性适应”的本能,热的时候,常常要舒展开身躯;一遇到冷,便身形卷曲,竭力减小自身的散热面积。通常,人的皮肤处于摄氏15℃以下的冷态环境的时候,皮肤的寒冷感觉反射,会使血管运动神经带动皮下的血管收缩。依靠这种收  相似文献   

15.
《环境》2008,(9)
就像烈日下人的皮肤会受伤一样,作物同样也难免晒伤,目前在澳大利亚和智利,一种专为庄稼研制的“防晒霜”正在投入测试。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为庄稼喷洒防晒剂,防止日照留下斑点。普林斯顿大学城市和环境工程系教授、水文地理学和气候变化专家埃里克·伍德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炎热将成为植物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尤其是当它导致新型疾病出现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鼠趣     
今年是我国农历丙子年,俗称“鼠年”。笔者特搜集了一些有关鼠的趣闻推荐给您。袖珍鼠:在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边,有一种极小的鼠,整个身体只有顶针那么大,要看清它的全貌需借助放大镜来观看。气功鼠:赞比亚有一种“气功鼠”,体重达500克。如果有人用脚踩它,它会用锁骨抵在地上,拱起脊背,浑身鼓气,施展奇特的硬气功。60公斤重的人踩在它身上,它竟若无其事,脚松后照样溜走。  相似文献   

17.
海带浸泡水中含碘大约300-500ppm,经过离子交换提碘后的废水中仍有痕量碘,其量一般在10ppm以下。目前测定痕量碘的方法,通常溴水氧化法(1)。这种方法繁琐、准确度不高,且溴水还会影响人的健康。 我们尝试了用碘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海带浸泡水中的痕量碘。此法简单,快速、灵敏度  相似文献   

18.
安全是生存的前提,一个人对待安全的态度实际上也是对待生命的根本态度。事实上,我们每个人每天的大多数活动都是无意识的习惯性动作。早晨起来我们习惯性地穿上拖鞋站到地板上,从不怀疑地板会不存在;来到卫生间接一杯自来水开始刷牙,我们不会怀疑水有毒或受过污染;吃过早饭,乘上公交车,我们更不会怀疑自己会被烧死在公交车里……  相似文献   

19.
茶叶是用来干吗的?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用来喝的!但是从现在开始,这个答案要被改写了,因为有人将它穿在了脚上。  相似文献   

20.
据最近报载,“八五”期间广东酸雨呈上升趋势,几乎每降两次雨就有一次是酸雨,全省酸雨覆盖率达90%以上。据有关资料表明,广东每年因酸雨导致建筑物腐蚀、森林减少、农作物减产和耕地减少所造成的损失达40亿元。这还未包括水生生态系统的损失以及对人类健康危害所造成的损失。可以说一场酸雨一场祸。酸雨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经皮肤沉积而吸收;二是经呼吸道吸入。主要是硫和氟的氧化物引起急性和慢性呼吸道损害。原先就有肺部疾患,特别是年幼的哮喘病人受酸雨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