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当1974年提出雄心勃勃的国家生物气体开发计划时,它被欢呼为样板的适用气体技术.可是预测的1200万个家庭规模的生物气体工厂中有四分之三没有建成.在印度,生物气体技术没有能够在大量可获得的牲畜粪便巨大潜力之上化为投资.检讨了这个失败的原因,并为复兴此计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 1974年提出雄心勃勃的国家生物气体开发计划时 , 它被欢呼为样板的适用气体技术 .可是预 测的 1200万个家庭规模的生物气体工厂中有四分之三没有建成 .在印度 , 生物气体技术没有能 够在大量可获得的牲畜粪便巨大潜力之上化为投资 .检讨了这个失败的原因 , 并为复兴此计划 提出了建议 .  相似文献   

3.
当1974年提出雄心勃勃的国家生物气体开发计划时,它被欢呼为样板的适用气体技术,可是预测的1200万个家庭规模的生物气体工厂中有四分之三没有建成,在印度,生物气体技术没有能够在大量可获得的牲畜粪便巨大潜力之上化为投资,检讨了这个失败的原因,并为复兴此计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贺艳  邓月华 《环境化学》2020,39(7):1963-1976
新烟碱类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其在水环境中普遍存在,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对新烟碱类农药几乎没有去除效果,高效的去除技术成为目前水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分析了水环境中新烟碱类农药的来源、危害及污染现状,综述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高级氧化技术,详细阐述了不同技术对新烟碱类农药的去除效果、机理及影响因素等,并指出了各技术的应用优势和限制,最后对新烟碱类农药去除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生物除硫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郝晓地  戴吉  魏丽 《生态环境》2006,15(4):844-853
现今含硫废水、废气的处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使得技术发展缓慢。以往通常采用物化方法,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投资量大,而且对含硫有害物质的去除并不彻底,而生物方法与物化方法相比,在投资和环保效益方面都有相当积极的作用。文章从硫的生物循环入手,分别介绍了生物除硫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描述了下水道中的生物硫循环,提出抑制其中H2S气体释放的经验模型及具体措施。在对厌氧消化系统中硫酸盐还原菌的研究中发现:ρ(COD)/ρ(SO42-)比、碳源、pH值等各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厌氧消化系统中硫酸盐还原菌、产甲烷菌和产酸菌三者之间的抑制及共生关系;无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变化,只要底物中含有一定量的硫酸根,它们必然共同存在于厌氧系统中,并产生硫化氢气体,造成污染。在反硫化细菌的研究中得出:当污水中同时含有硫化物和硝酸根,缺氧条件下,必然产生反硝化除硫的生物代谢过程。利用这一过程,不但能够在无需碳源的条件下有效去除硝酸根,节约的碳源可以用于消化产能;而且能够减少游离硫化氢的排放,或直接以含硫化氢的废气作为硫源。而抑制下水道中硫化氢气体释放的主要手段包括:降低水的紊流程度,增加入流污水的碱度,向下水道内充氧,改善通风环境。文章最后结合理论,介绍了部分用于含硫污水、尾气的生物除硫工艺,并提出了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农业废弃物生物黑炭转化还田作为低碳农业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生物黑炭是有机废弃物转化的稳定性碳物质.国际农业废弃物生物黑炭转化技术研究日益活跃,并正在进行农田增汇减排的试验示范.文章介绍了生物黑炭技术发展的背景,以及生物黑炭技术转化和应用研究的国际动态,讨论了生物黑炭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对农业生产和固碳减排的潜在作用,并分析将其纳入国际碳贸易市场和国内自主减排碳交易市场的可能性.最后,提出我国开展农作物废弃物生物黑炭转化与农业应用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物炭因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和无机矿物等特性,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生物炭对氮循环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是生物炭能否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和改良土壤的核心问题.围绕生物炭对土壤氮循环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从生物炭的多元性、添加量和环境条件3个方面综述生物炭对土壤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高温热解生物炭对土壤氮循环微生物的积极作用要比低温热解生物炭效果好;生物炭原料来源、添加量对土壤氮循环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添加有机肥料要比常规化肥更能提高氮循环微生物碳源的利用能力及其活性;环境中的污染物如多环芳烃(PAHs)、酚类化合物(PHCs)和重金属等的存在不利于氮循环微生物的生存.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进步,未来应结合多种分子生态学技术和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等手段研究生物炭对土壤氮循环微生物的影响机制,生物炭热解温度和添加量对土壤氮循环微生物的影响不容忽视,在长期的田间试验中应注意老化生物炭对污染物和氮循环微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餐厨垃圾生物处理过程中VOCs的产生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餐厨垃圾生物处理包括好氧堆肥、厌氧消化及卫生填埋等方式,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挥发性有机物(VOCs)造成二次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均造成危害.为促进对餐厨垃圾生物处理过程中VOCs的控制,对其产生机理、排放特征及控制方法方面进行综述.已有研究表明:餐厨垃圾生物处理过程产生VOCs可达100种以上.好氧堆肥、厌氧消化、卫生填埋可产生总VOC量分别为57.40-12 736.72 mg/kg、25.98-29.19 mg/m~3和106.20-1 103.70 mg/m~3,且VOCs组成成分复杂,种类与气体量受处理季节、处理时间、处理技术等因素影响较大.当前的VOCs控制技术包括吸附净化、生物净化、热力燃烧等.吸附净化装置简单、成本低但热稳定性差、吸附容量较小;热力燃烧适用于厌氧消化产生的小气体量VOCs,但存在着能耗高、局限性大等缺点.相较于其他控制方法,生物净化具有适用范围广、能耗低、二次污染小、去除效率高等优点,可作为餐厨垃圾生物处理过程中VOCs的主要控制方法.提出未来将餐厨垃圾生物处理过程VOCs产生的微生物机理研究,优化控制技术参数,提高总体去除效率作为重点研究与技术突破方向.(图2表2参76)  相似文献   

9.
生物有机肥中几种功能微生物的研究及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生物有机肥中几种主要功能微生物的研究及应用概况.总结了生物有机肥中芽孢杆菌、假单胞菌、链霉菌以及其它一些功能菌在抑制作物病原菌、溶解土壤中难溶养份、产生作物生长调节因子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指出含有功能微生物是生物有机肥的重要特征.概述了生物有机肥的安全性问题.对我国生物有机肥研制应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加强高效功能菌株的选育和肥料生产技术的完善是提高生物有机肥肥效的重要途径.参86  相似文献   

10.
生物滤池处理生活垃圾恶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植物纤维性材料作为生物滤池滤料,接种人工培养的芽抱杆菌、酵母菌等14种不同的微生物。以NH3、H2S为检测指标,研究生物滤池脱除生活垃圾恶臭的可行性及其工艺,分析气体流量、进气总量和洗气装置对恶臭气体去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在维持一定恶臭气体进气浓度,气体流量Q≤48m3/h的情况下,生物滤池对恶臭气体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对滤料中微生物的分析表明,酵母菌、乳酸菌是生活垃圾脱臭的主要功能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内源H2S的生理学作用已经逐渐被认识,被认为是继NO和CO后的第三类气体信号分子,其在生物体内的浓度水平与多种疾病相关.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内源H2S生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铁氨氧化(Feammox)是一种以廉价、易得的铁作为微生物电子供体的新型自养生物脱氮技术,即Fe(Ⅲ)还原与厌氧氨氧化的结合工艺,拥有成本低廉、无需有机碳源、污泥产量小、无温室气体产生等优势,是污水处理的一种潜在脱氮途径.本文对铁氨氧化反应的机理、功能菌种的种类和特性及电子穿梭体对其的影响进行了介绍,总结了铁氨氧化在污水环境中的脱氮效果及其与厌氧氨氧化、硝酸盐依赖型亚铁氧化和生物电化学系统的耦合技术,并指出目前铁氨氧化的应用问题及该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可能是菌分离纯化、工艺参数控制.  相似文献   

13.
生物活性炭作用机理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活性炭技术是在生物膜技术和活性炭吸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而有效的废水处理技术.本文分析了生物活性炭去污机理,并结合小试试验、工程实例探讨了这一新技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生物燃气具有清洁、高效、安全和可再生四大特征,在替代和补充天然气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正成为我国新能源战略的拓展方向之一.生物燃气的高值利用是推进产业化应用的重点,脱硫环节直接影响设备运行、产品品质和工程质量.与传统的脱硫工艺相比,生物脱硫具有效率高、无二次污染、处理成本低等优点,是新的研发热点和产业化应用方向之一.本文综述了生物燃气生物脱硫的基本原理、主要菌种、工艺过程、工程案例等最新研究与应用情况.重点对化能营养型硫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其脱硫性能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并对它们基于生物洗涤塔原理的两段式沼气脱硫工艺的应用案例进行剖析.最后,对我国发展生物脱硫技术和工程应用提出了深入研发高效工艺、实现生物燃气产业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苯并噻唑类化合物(BTs)是广泛使用的工业添加剂,具有持久性和生物毒性,属于微量新兴污染物,近年来在环境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已有的BTs污染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归纳.首先介绍了BTs在橡胶、制革、制药等行业中的应用与排放情况,分析了BTs的化学结构特点、内分泌干扰性与微生物抑制作用,对其相分配与生物富集数据进行了总结.其次介绍了BTs在工业产品、工业废水、市政污水、城市径流和天然水体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在环境中的污染迁移行为.再次着重介绍了含BTs废水的各种生物处理技术和高级氧化技术,阐述了BTs对微生物及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影响,BTs在活性污泥系统和膜生物反应器中的降解情况,以及生物强化与电化学强化手段;对O_3、H_2O_2、UV、芬顿、光催化、电离辐射等高级氧化体系处理BTs废水的原理、效果、条件参数和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通过分析文献中报道的BTs降解产物数据,总结了BTs污染物的生物及化学转化途径.最后,分析了BTs污染控制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洁尔灭是一种重要的化学除藻剂,为了探讨新洁尔灭的二次污染问题及其对水生生物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本文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利用多种光谱技术和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除藻剂新洁尔灭对鲱鱼精子DNA(hs-DNA)的作用机制,探讨了二者的结合特性和作用力类型,研究了新洁尔灭对hs-DNA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洁尔灭对hs-DNA没有荧光猝灭作用,新洁尔灭对hs-DNA的空间结构也没有显著影响.通过光谱技术和分子模拟,验证了新洁尔灭与hs-DNA是以沟槽作用相结合且二者作用力类型主要为范德华力.该研究从分子光谱学角度验证了新洁尔灭的低毒性,阐明了新洁尔灭与hs-DNA的结合模式和作用力类型,为评价新洁尔灭的二次污染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对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三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进行调研基础上,针对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发展现状,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发展策略.参5.  相似文献   

18.
针对膜生物反应器(MBR)较长的污泥龄导致磷的处理效果差的问题,采用铁盐强化除磷,向反应器中投加n(Fe)/n(P)=2.0的Fe Cl3·6H2O,系统考察膜生物反应器对氮、有机物及磷的去除效果,重点考察膜生物反应器投加铁盐前后运行性能、活性污泥菌群及膜污染速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氮、有机物去除方面,投加前后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去除率始终保持在90%左右.在磷去除方面,投加前磷的平均去除率为52%,投加后去除率提高了近40%,去除效果显著提升.实验进一步研究了加入三价铁盐前后对活性污泥优势菌群和生物除磷的影响.铁盐的投加降低了活性污泥菌群多样性及部分已知聚磷菌的相对丰度,对生物除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膜污染方面,通过跨膜压差(TMP)记录分析此浓度的铁盐并没有导致膜生物反应器膜组件膜污染的加剧.本研究表明,该浓度(n(Fe)/n(P)=2.0)的铁盐进入膜生物反应器会对体系内活性污泥聚磷菌的相对丰度及生物除磷效率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降低,但对膜污染没有明显影响,可以使出水各项指标尤其是磷的尾水排放浓度达标.  相似文献   

19.
宏蛋白质组学作为研究微生物群落的一种新兴技术,主要是对特定微生物群落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进行宏观、高通量的分析研究.本文综述了宏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蛋白的提取和纯化、分离和鉴定,以及宏蛋白质组学在强化生物除磷的活性污泥、活性污泥胞外多聚物和比较不同处理工艺活性污泥的差异等方面的研究.活性污泥的宏蛋白质组学研究完善了强化生物除磷活性污泥的厌氧和好氧阶段的代谢模型,揭示了活性污泥胞外多聚物在污染物降解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和表现,阐述了不同活性污泥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宏观特性与微观功能之间的关系,对于污水的生物处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宏蛋白质组学在活性污泥研究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统一、有效的蛋白提取方法,数据库匮乏,成为活性污泥宏蛋白质组学发展的主要阻碍.随着各种新兴仪器、方法的应用以及数据库的不断完善,活性污泥宏蛋白质组学将会在污染物生物降解机制分析、鉴定功能蛋白等方面展现其巨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为生态毒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生物高通量的技术手段,构成了新的交叉学科——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着重研究环境毒物暴露下非靶生物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能够在基因组水平上更深入地理解环境污染物的致毒机制,同时,它引进生物标志物为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了平台.论文对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的发展历程、技术支持、模式生物及其在生态风险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推动生态毒理基因组学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