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根据微机的特点,从百分位数定义出发,采用微元内插法计算百分位数浓度值,选用三项大气常规监测项目同时进行大气监测点优化,解决了大气优化布点工作中的繁琐计算,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计算及优化精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介绍一种新的优化布点的方法———遗传BP算法和构造该算法的步骤。应用实例表明:遗传BP算法用于环境监测优化布点是十分理想的  相似文献   

3.
用物元分析进行水质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提出利用物元分析对水质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新方法。在确定了最佳和最次理想点基础上,建立了标准事物和节域事物的物元矩阵。该法具有计算简便、分析合理和容易推广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运用系统的观点对小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进行多因素、多层次的分析,建立了小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综合评判系统的层次结构模型,确定了小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布点的适宜度等级。以重庆市小城镇为研究对象,以区域性联合集中处理为前提,以22.2 km为县域镇区域联合半径,利用ArcCatalog和ArcMap软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图形数字化、关键区域的提取、缓存区分析、建设地形适宜度分析和地质灾害区划分析,并进行了各影响因素图层的叠加计算和关键区域的叠加计算,最终得到了重庆市小城镇填埋场优化布点图,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杭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相关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杭州市环境空气中3种主要污染物手工和自动同步实测结果的相关分析研究,得出了手工和自动两种不同监测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解决了手工、自动两种不同监测方法结果之间的相互换算问题,同时也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手工监测法被自动监测法替代以后,合理地,定量地运用手工监测结果提供了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是海洋环境管理的“耳目”和“哨兵”.离开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海洋环境管理将寸步难行。在过去15年中,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形成了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一海区监测中心-管区-监察站的四级海洋环境监测体系;组建了由国务院有关部委、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等有关部门100多个单位2500人参加的全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网;每年获取各类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数据十万余个,提供了估计全国海洋环境形势的基础。二是海洋环境污染监测工作有中国的特色。组织上实行了优化布点、分级管理,初步形成了有特色的监测网络体系;技术上推行站点网络化、布点采样规范化、分析方法标准化、数据处理计算机化、质量保证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具有自己特色的技术路线正在形成;管理上逐渐走上科学管理的道路。三是为海洋环境管理服务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该文概略地介绍了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工作的全貌,全面地总结了中国海洋环境15年来的十条宝贵经验,宏观地描述了未来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大气湍流扩散模型,结合大气、地形条件等环境基本资料和危化品的性质,计算出危化品泄漏突发事件的应急防护范围,为人群撤离和监测布点监控,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监测时段数据中快速而直观地反映太原市大气环境状况,运用特征分析法对太原市中心城区7个监测点的16个时间点位的样本数据联系性进行了分析。借助MATLAB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得到各监测点的时间点优化分组。通过对7个优化分组综合比选,提出了能整体反映春季典型天气条件下太原市大气环境状况的优化时段点位,分别为7:00、12:00、14:00、15:00、18:00、19:00和22:00。将5 d相同或相似天气状况的优化时段点位进行对比,得到的结果一致,体现了代表性。太原市总体优化时段点位数据由反映各区域状况的各监测点优化时段点数据平均值或乘以相应的权重得出。  相似文献   

9.
区域大气环境中PM_(2.5)/PM_(10)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提出了一种利用移动监测技术研究区域大气环境中PM2.5/PM10空间分布的方法,并在2004年12月进行了宁波市全市域PM2.5/PM10空间分布的研究.数据显示:相同路径所代表的地区PM2.5和PM10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多数路径上PM2.5与PM10数据的相关系数平方在0.95以上,而不同路径上PM2.5与PM10的比值不同.文中给出了宁波市PM2.5/PM10污染的空间分布图,直观地显示出PM2.5/PM10污染的空间分布情况,突出了污染的重点点位和地区.  相似文献   

10.
系统实现了64个预置点的烟气排放林格曼指数自动监测功能,系统可以工作在手动模式和自动扫描模式。每一个预置点都有3个参考区域,通过扣除背景有效地降低了误报概率,对于超标数据采取本地数据库和远程数据库同时存储的方法,远程数据库提供了基于局域网上的分级查询和统计,超标图像存储采用JPEG图像格式和自定义的无损压缩格式。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为白洋淀淀中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选择提供一个优化决策方法。在对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14项预选处理技术进行综合评估。首先从处理效果、技术性能以及经济性能三方面对各处理技术进行初级量化评估,再根据其评估数据对各项技术进行二级评估,最后结合淀中村自身特点筛选出较好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最适合白洋淀淀中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优化方案。纯水村人口相对集中地区可采用人工湿地和水解酸化+人工湿地技术,人口相对分散地区可采用沼气净化技术;半水村人口相对集中地区可采用厌氧滤池+土壤渗滤和人工湿地+氧化塘技术,人口相对分散地区可采用沼气净化技术和土壤渗滤技术。  相似文献   

12.
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仪器仪表多样化,以及数据采集装置和数据格式的差异,给系统软硬件的集成,以及数据应用和管理带来了不便,也是构成空气自动监测信息化进程中的技术瓶颈之一,通过对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软件开发和数据整合模式的对比分析,探讨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聚类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杭州市1985年2月~12月采样点降雨pH实测值,试对该市降雨pH值进行聚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市酸雨的优化布点及月变化规律,为环境监测和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利用移动监测技术研究区域大气环境中PM2.5/PM10空间分布的方法,并在2004年12月进行了宁波市全市域PM2.5/PM10空间分布的研究。数据显示:相同路径所代表的地区PM2.5和PM10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多数路径上PM2.5与PM10数据的相关系数平方在0.95以上,而不同路径上PM2.5与PM10的比值不同。文中给出了宁波市PM2.5/PM10污染的空间分布图,直观地显示出PM2.5/PM10污染的空间分布情况,突出了污染的重点点位和地区。  相似文献   

15.
总量监测是总量控制工作的核心问题,实施总量监测迫切需要制订一套切合实际、可操作的总量监测规范。与以往工业废水监测规范不同,其目的和适用范围也不同,就总量监测规范制订的原则,关键技术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用数学方法推导出了用以描述WRF菌生化降解TNT废水的两种模型之间参数关系。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检验。分析了两种模型的近似程度,并且提出了一个获得适当的修正公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变更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调查方法及实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南京大厂区某地块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调查为实例,提出了资料收集、源项分析、监测因子筛选、监测布点.场地地质水文勘探和土壤及地下水采样分析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调查方法,探讨了评价标准和确定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范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南方某市为例,在野外布点、采样、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土壤中重金属镉的主要污染来源,建立了土壤中镉的数学预测方法,利用该方法,比较了土壤的不同利用方式和土壤的不同类型镉的实测值与计算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林地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关性高于耕地;由河流沉积物发育而来的水稻土、红壤和紫色土中,镉的实测值与预测值显著相关(R分别为0.618,0.916,0.595;a=0.01);而由第四纪土和紫色岩发育而来的水稻土中,镉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关性很差(R〈0.3)。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层采样技术对场地地下水污染物进行三维空间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单一混合层采样所需建井及采样技术较简单,曾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水监测,但根据该技术所得地下水污染物数据进行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羽和污染程度描述,常常存在较严重的偏差。以某氯代烃污染场地为例,详细阐述了巢式监测井的建井及分层采样技术,并以该场地主要污染物氯乙烯和氯仿为例,对比了来自不同采样技术的两个主要污染物数据,证实了采用分层采样技术对污染场地地下水进行调查,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同功能区空气负离子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监测了西宁地区不同功能区空气负离子状况,以公园游览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平均358个/cm^3;工业区最低,平均浓度259个/cm^3。各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明显不同,P〈0.01。用空气负离子浓度、空气离子单级系数和安培空气质量评价指数评价各功能区空气质量,从好到差依次为:公园游览区、生活居住区、商业交通繁忙区、工业区。3种评价指标结果相同,符合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