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在人工配制的污染海水(含Cr~(3+)、Cd~(2+)和Hg~(2+))各150ppm或自然海区污染的海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海洋酵母菌(1.5×10~7个/500ml海水),经过一定时间处理后,表明酵母菌有解毒和净化污染海水的作用。用紫露草微核方法和化学方法进行对比监测表明,污染海水紫露草微核率降低,离子含量减少。该实验为用微生物方法净化海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海水净化过程中,絮凝是重要的中间环节,絮凝剂的品质在海水絮凝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以Fe2(SO4)3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为原料,制备出新型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Fe2(SO4)3-PDMDAAC,用来净化渤海近岸海水,通过与单纯投加Fe2(SO4)3无机絮凝剂对比,考察对海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借助Turbiscan Lab分散稳定性分析仪,研究絮凝剂对海水体系动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e2(SO4)3相比,Fe2(SO4)3-PDMDAAC复合絮凝剂对海水中浊度、CODMn、TP的去除效果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5.2%、51.6%和70.4%。通过监测海水悬浮液动态沉降过程,验证了光学评价方法可行性,并从海水稳定性角度为絮凝机理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初步探讨了赤潮生物污染海水使扇贝大量死亡的结果。用硫酸亚铁处理赤潮生物污染的海水可使海水净化,使人工养殖扇贝育苗获成功。  相似文献   

4.
盐生植物修复海水养殖尾水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海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尾水排放量日益增加,目前已超过了陆源入海污水的排放量,并带来了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因此对养殖尾水修复变得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盐生植物修复海水养殖尾水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其修复能力及修复机理,并总结了盐生植物在净化海水养殖尾水中需关注的问题,展望了该净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国产C18预处理小柱富集海水中微量维生素B12,不需要其他富集和净化手段,海水样品经小柱吸附后可直接注入高效液相色谱柱进行分析。维生素B12的最低检测限为3.2ng,回收率优于80%,变异系数小于6.2%。  相似文献   

6.
哈素海富营养化的主要特征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系海水环境调课题对该湖的水质和富营养化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研究,尤其对严重的草型富营养化问题做了专门的讨论。本文结合哈素海内外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水质订 问题,论述了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及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7.
海水水质评价的灰色局势决策水南级数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提出了海水水质评价的灰色局势决策水质级数,对大连湾海域水质进行了评价,并同模糊综合海水水质级数和灰色聚类海水水质级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方法运算简便,勿求权重,仅由隶属函数即可评价出海水水质分级的模糊性,是一种可行的均权平均型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海水水质评价的灰色局势决策水质级数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提出了海水水质评价的灰色局势决策水质级数,对大连湾海域水质进行了评价,并同模糊综合海水水质级数和灰色聚类海水水质级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方法运算简单,勿求权重,仅由隶属函数即可评价出海水水质分级的模糊性,是一种可行的均权平均型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几种水生植物对滇池入湖河道水的净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滇池入湖河道污水,对香蒲、水芹菜、大藻、水葱和蔗草等5种水生植物进行了净化河道污水的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香蒲、大藻、水芹菜对污水中CODMn、BOD5、TP和TN均有较好的净化去除作用,去除率可达37%~52%。其中水芹菜对增加河道水中的DO含量也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无毒絮凝剂聚合硫酸铁净化渤海湾海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无毒絮凝剂聚合硫酸铁(PFS),通过对渤海湾海水进行絮凝实验确定了达到最佳絮凝效果的实验条件: 在快速搅拌混合1 min后,搅拌转数(慢速)改为50 r/min, PFS加入量为30 g/L,温度15~25℃.采用这些实验条件,在100 t/d海水净化工艺中连续运行并考核,结果表明: 絮凝剂聚合硫酸铁(PFS)有效去除渤海湾海水中总固溶物、悬浮物和降低有机物的含量,能够保证处理后海水浊度≤4NTU.故此能够为大规模渤海湾海水净化工艺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水浮莲净化富营养化湖泊试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武汉D湖进行了水浮莲净化富营养化湖泊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浮莲对富营养化湖泊中的有机物及氮磷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BOD5的去除率在70%以上,总氮去除率60%以上,总磷去除率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用单纯形最优化方法对流动注射-氢化物-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海水中有机锡的条件进行优化,计算简便,用较少的实验次数动态地调至最佳分析条件。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江川县星云湖紫根水葫芦净化水体示范工程,根据紫根水葫芦种植区域与种植区域外侧、湖区、入湖河道的水质监测数据,判断紫根水葫芦的种植对削减星云湖、入湖河水等内源污染物的影响程度,找出项目种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在核算阳宗海入湖总磷负荷、阳宗海水量平衡的基础上,通过计算阳宗海总磷环境容量,对阳宗海总磷变化规律进行解析,并分析了总磷超标原因.  相似文献   

15.
针对饮食业油烟捕集和清除的特点,开展了过滤-洗涤复合法净化油烟的试验研究。通过模拟试验给出了过滤风速、滤料厚度、喷液量和洗涤液浓度的合理范围,对过滤-洗涤式净化设备的研制与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阳宗海总磷环境容量与总磷超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核算阳宗海入湖总磷负荷、阳宗海水量平衡的基础上,通过计算阳宗海总磷环境容量,对阳宗海总磷变化规律进行解析,并分析了总磷超标原因。  相似文献   

17.
河流-湖泊系统中溶解有机质的示踪及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同步和三维荧光光谱对夏季贵州红枫湖、百花湖河流-湖泊系统的DOM(溶解有机质)进行识别和示踪,重点揭示了人为来源DOM的迁移和影响.结果表明,人为来源DOM比例较大的水体r(287 nm/332 nm)(同步荧光光谱指数)均大于1,r(B/C)(三维荧光光谱指数)较高,287 nm处的同步荧光峰是有机污染物的特征峰.与红枫湖表层水相比,百花湖表层水出现明显的类蛋白荧光峰,且r(287 nm/332 nm)(2.7)远大于红枫湖(0.7),指示百花湖中人为来源ρ(DOM)高于红枫湖.东门桥河向百花湖输送了较多人为来源DOM,但在百花湖水体纵向剖面4 m以下受到的影响较小.经过稀释和净化百花湖出口人为来源的ρ(DOM)已降至较低水平.同步荧光和三维荧光光谱联合可用来识别和示踪水体中人为来源ρ(DOM).   相似文献   

18.
海水水质评价的倍斜率隶属函数聚类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宽域式倍斜率聚类的海水水质评价模式,其函数的右侧斜度为左侧斜率的2倍,勿求权重,直接聚类,海水水质评价实例说明,本文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聚类法和更为合理,实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三维水质模型,对藻类生长以及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菹草、苦草)的生长和分布进行模拟,探讨春、夏不同季节情况下,贡湖生态修复区对流域内流入的氮、磷污染负荷的净化效果,旨在进一步定量地揭示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贡湖生态修复区夏季(7~9月)出水口IV类水水质达标率略优于春季(3~5月),主要体现在春季氮、磷污染负荷流入,刺激藻类生长,叶绿素a浓度较高;夏季沉水植物生长旺盛,能够与藻类竞争营养盐,从而抑制藻类生长.考虑氮磷污染物流入湖体的后续效应,180d内春季贡湖生态修复区总氮、总磷平均稀释净化效率分别为74.76%和71.00%,180d内夏季贡湖生态修复区总氮、总磷平均稀释净化效率分别为73.20%和64.65%.修复区最大净化能力估算结果为加强生态修复区的管理,保障清水还湖水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纳米SiO2与FeCl3复配使用强化混凝处理低浊微污染海水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纳米SiO2强化混凝处理海水的净化效果及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低浊微污染海水,强化混凝能有效提高微污染海水的絮凝除污效果、改善絮体沉降性能、缩短沉淀时间。试验条件下,出水浊度、UV254、CODMn和TP去除率较单独投加FeCl3(20 mg/L)分别提高3.9%、6.1%、9.5%和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