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大功率激电法对深部隐伏矿体的探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激电中梯对承德槽子沟金矿区进行激电面积性测量,圈定出与金矿伴生的金属硫化物及氧化物引起的激电异常分布区带,利用激电测深查明地下极化异常体的展布,而后结合已知地质、物性资料布置验证钻孔,并取得了较好的勘查效果。本文总结出利用大功率激电方法勘查隐伏金矿的行之有效工作模式,该找矿模式可广泛应用于同类隐伏金矿的勘探之中,必将有力提高物探方法寻找隐伏金矿的勘探水平。  相似文献   

2.
井控是指汕气井勘探开发全过程中油气井、注水(气)井的控制与管理,包括钻井、测井、录井、测试、井下作业、老井挖潜和报废井弃置处理等各生产环节.井控安全管理是油气勘探开发企业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三高"油气井的井控安全工作.井控安全管理要贯彻"大井控"理念,按照"根基在基层、基础在井队、制胜在现场、核心是井控、要害是一级"的管理思路,把井控安全管理贯穿到各个生产环节,确保井控安全.  相似文献   

3.
随着资源勘探开发的进一步深入,钻井工程中井斜给工程带来了一系列危害,井斜规律和防斜降斜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全面分析了影响易斜地层钻孔倾斜的地层因素,主要包括地层倾角、各向异性地层、岩性交替变化地层、断层,并结合湖北某米黄玉矿的勘探实例,分析和验证了易斜地层钻进中客观存在的"车轮效应",即钻头在不均质匀层状地层中钻进时,由于钻头两侧岩石的岩性和抗压强度不同,导致钻头沿地层走向方向偏移,使得钻井轨迹的方位角产生变化。该研究对类似条件的钻井勘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页岩气勘探中的地球物理方法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物理方法是页岩气勘探中最有效、最准确的预测方法之一。在调研国内外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勘探页岩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页岩气勘探中最有效的地震和测井法对页岩气的响应特征,讨论了常规油气勘探中已获得成功的电磁法、重磁勘探以及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页岩气勘探中的应用;对我国页岩气勘探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我国页岩气勘探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蔡慎 《环境》2008,(Z1)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数字测井技术在石油、煤田、水文勘探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JGS-1数字测井系统的使用、性能特点、资料处理方法、测井软件应用及数字测井技术在水文勘探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前言 斑岩铜矿床的化探详查,是采用网格法取土壤样品,再根据分析结果圈定化探异常带的方法。在采用激发极化等物探方法之后,虽然可转入钻探,但在根据化探结果转入钻探之前,如能予测作为勘探对象的矿床的规模,即储量和品位,那就要方便得多了。此外,近年来在国外通过区域化探所发  相似文献   

7.
<正>复杂的地层及井下状况、地面配套设施的不断变化,都给油田原油勘探开发带来了难度。因此,完全依靠传统的单一技术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复杂工程的需要。本文提出运用信息技术,搭建油井精细化管理平台,形成一套有效的停产井管理模式,从而及时、全面、深入掌控油井停产相关信息,科学、合理地分析造成油井停产的各类因素,有重点地采取措施,降低油井停井井数和井次,控制由此造成的产量递减,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埕海油田2011年节能监测电泵井8口,系统效率合格的有3口,不合格的5口,平均系统效率20.8%,其中一区所测井平均系统效率仅18.9%,处于较低水平,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2012年通过开展提高系统效率研究,对埕海油田潜油电泵举升工艺系统效率低和能耗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持续优化举升工艺设计,加强电泵井节能技术配套,试验应用低产液电泵井数控往复式潜油电泵采油技术,从而降低了整个采油系统的能耗,达到了节能增效的目的,2012年节能检测井平均系统效率32.17%,提高了11.37%。  相似文献   

9.
综合渤中34-2/4油田钻井、测井和开发动态资料,提出了一套定量表征水淹非均质性的方法"熵权法",并引入水淹指数的概念来定量表征剩余油分布。研究表明:泥质含量是影响研究区储层水淹强度平面分布的首要因素。根据微观地质分析,孔隙少、黏土矿物含量高、伊蒙混层含量高这三个原因导致泥质含量是影响水淹强度的决定因素。根据水淹指数可将水淹层定量划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未水淹、弱水淹、中水淹和强水淹。研究区剩余油呈现尖灭型和离散型两种分布样式。根据水淹层定量评价研究结果,在研究区部署了调整井,生产情况表明该井开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埕海油田2011年节能监测电泵井8口.系统效率合格的有3口,不合格的5口,平均系统效率20.8%,其中一区所测井平均系统效率仅18.9%,处于较低水平.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2012年通过开展提高系统效率研究.对埕海油田潜油电泵举升工艺系统效率低和能耗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持续优化举升工艺设计,加强电泵井节能技术配套,试验应用低产液电泵井数控往复式潜油电泵采油技术,从而降低了整个采油系统的能耗.达到了节能增效的目的,2012年节能检测井平均系统效率32.17%.提高了11.37%。  相似文献   

11.
部分城市空气中颗粒物的元素组成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数浓度图和分歧系数对中国广义、武汉、兰州和重庆4座城市空气中粗细颗粒物的42种元素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污染元素主要富集在细颗粒物中,而粗颗粒物中元素相对于细颗粒物来说更多的来自于土壤;同一座城市内城区同郊区相比,元素污染更严重,城郊之间细颗粒物中元素在短距离和有利地形下传输作用十分明显。同时还比较了城市之间的元素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兰州城区相对于其它采校点位颗粒物中元素污染较为  相似文献   

12.
血铅生物半衰期较短,只能反应人体短近铅中毒状况,存在一定局限性;骨铅生物半衰期较长,能够反应人体铅负荷的累积效应,有必要进行检测。体内X射线荧光骨铅检测系统从发明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文章根据激发源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类系统进行分析讨论,作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伟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1):131-133,156
通过对鞍山市典型区域(6个污染源、4个居住区、一个对照点)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监测,采用GC/MS法分析了总悬浮颗粒物中16种PAHs的含量,探讨了鞍山市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及16种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鞍山市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采暖期普遍比非采暖期高1.1~2.5倍,总悬浮颗粒物中PAHs总量采暖期也远远高于非采暖期;鞍钢6个点位在非采暖期的PAHs总量均远远高于其他五个点位,表明了工业污染导致的环境空气质量下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五大连池冬季水体中磷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冬季对东北地区五大连池各池采取表层水样,对水体中总磷、溶解性总磷和溶解性磷酸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五大连池冬季水体中总磷浓度在0.035 mg/L~0.144 mg/L之间,其中四池含量最高,二池含量最低。溶解性总磷的含量在0.027 mg/L~0.049 mg/L之间,三池含量最高,一池含量最低。溶解性磷酸盐的浓度在0.020 mg/L~0.042 mg/L之间,三池含量最高,二池含量最低。水体中磷以溶解态的形式存在为主,而溶解态中又以溶解性磷酸盐为主,占溶解性总磷的平均百分比为80.92%。总的来说三池、四池和五池磷水平较高,人类污染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15.
合理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是分析实验室必须重视的问题。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测定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实例,确立高锰酸盐指数测量的不确定度数学模型。讨论了高锰酸盐指数测定值不确定度的各种因素,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和量化,求得其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影响其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是测量熏复性。在高锰酸盐指数值为4.17 mg/L的水样测定中,扩展不确定度为0.08 mg/L。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我国典型城市冬季龙头水中卤代酚类嗅味暴露特征,以8种典型卤代酚类嗅味物质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预处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全国22个典型城市龙头水中的卤代酚类嗅味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在我国冬季典型城市龙头水中普遍存在卤代酚类嗅味物质暴露问题. 其中,以4-氯酚的暴露浓度最大,ρ(4-氯酚)最高为3 526.24 ng/L,ρ(2-氯酚)和ρ(2-溴酚)较小,最大暴露值均小于100 ng/L;ρ(2,6-二溴酚)与ρ(2,6-二氯酚)在各典型城市普遍出现超嗅阈值现象;就调查的城市而言,东北地区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华北地区,中南和西部地区嗅味物质污染及超嗅阈值现象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7.
太湖北部沉积物不同形态磷提取液中有机质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综合应用高效体积排阻色谱、三维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太湖北部3个湖区表层(0~10 cm)沉积物不同形态磷提取液中有机质的特征,并探讨了有机质与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与其上覆水体的营养水平相一致;有机C/N、C/P比值在8.5~11.9和188.5~256.6之间,表明沉积物中有机质以湖泊内源自生为主,受陆源输入的影响很小.不同磷形态提取液中有机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三维荧光光谱存在很大差异,但不同沉积物之间的差别并不显著.3种提取液中有机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顺序依次为:HCl>NaOH>NaHCO3,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和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分别在4 983~5 873和3 642~5 065、 3 628~4 198和2 334~2 616、 3 282~3 512和2 249~2 380之间,可能反映了不同提取液中有机磷的组成及其生物活性的不同.沉积物提取液中有机质的三维荧光光谱均以类富里酸荧光峰A(Ex/Em=230~260 nm/360~470 nm)或C(Ex/Em=290~320 nm/390~460 nm)为主,NaHCO3和HCl提取液中还分别发现了类蛋白荧光峰B(Ex/Em=275~280 nm/340~360 nm)和D(Ex/Em=225 nm/330~350 nm)及类腐殖酸荧光峰E(Ex/Em=360~375 nm/460~470 nm).这些荧光光谱特征不仅揭示了不同提取液中有机质组成的差异,而且可能表明了太湖沉积物中有机质的降解受到再悬浮作用的强烈影响.此外,沉积物胡敏酸红外光谱中1 059~1 082 cm-1的吸收谱带也可能反映了磷酸盐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沉积物磷的分级提取方法及提取相的共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磷是湖泊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文章综述了沉积物磷形态分级提取的经典方法,根据提取相的性质特点,将不同方法提取到的不同形态的磷综合归纳为几大类别,包括活性磷(Ⅰ)(可交换磷、松结态磷、不稳性磷及弱吸附性磷)、活性磷(Ⅱ)(铝结合态磷与铁结合态磷)、相对稳态磷和有机磷等,从而改善不同方法、不同研究对象在沉积物磷形态分析方面缺乏可比性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南方某幼儿园儿童尿液中菲单羟基代谢物浓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南方某城市儿童尿液中单羟基菲的含量,于2007年11月采集该市一幼儿园80名4-6岁儿童尿样。尿液经过酶解、固相萃取(SPE)富集、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共检测出4种单羟基菲,且以9-羟基菲为主。除4-羟基菲的检出率为53.75%外,其余单羟基菲的检出率近乎100%。各单羟基菲的中位数分别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牦牛品种资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文通过对大量的资料和论文查阅、分析和总结,以牦牛资源近十几年研究和生产为线索,从牦牛的资源研究现状、生态生理生化、遗传、种间杂交、本品种选育、野牦牛资源及利用、生产性能、营养及饲养管理、产品品质分析和开发利用以及牦牛疾病等研究内容着手,较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牦牛科学近十几年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牦牛科研和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解牦牛科学发展及对今后牦牛科研和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