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采用微波(MW)-活性炭(AC)强化过硫酸盐(PS)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不同因素对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影响,比较不同组合工艺对渗滤液处理的效果及活性炭的多次使用情况.结果表明,COD和氨氮(NH4+-N)的去除率随着AC用量、PS用量(S2O82-:12COD0)、MW功率和辐射时间的增加而增大,pH值对COD的去除影响不明显,NH4+-N在碱性条件下得到更理想的去除效果;在活性炭用量为10g/L,PS用量为S2O82-:12COD0=1.2,pH=9,MW功率和辐射时间分别为500W和10min时,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和NH4+-N去除率分别为78.2%和67.2%,BOD5/COD由0.17增至0.38;不同工艺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显示,MW-AC-PS工艺对垃圾渗滤液中COD和氨氮去除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且MW、AC和PS之间存在协同效应,MW热效应显著;活性炭四次实验后,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61.2%和46.1%.  相似文献   

2.
微波催化氧化法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微波-活性炭-Fenton催化氧化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OD和氨氮去除率随活性炭用量、微波辐射时间和微波功率增加而增加;随Fe2+用量和H2O2用量增加,COD和氨氮去除率先增加而后下降;随pH值增加,氨氮去除率显著增加,COD去除率变化不明显.在微波功率为300W,pH值为8,活性炭9g/L,Fe2+用量为0.02mol/L,H2O2用量为7mL/L,辐射时间6min条件下,垃圾渗滤液中COD和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68.22%和78.08%,SS去除率达到78.55%,浑浊度去除率达到99.02%,颜色由黑褐色去除为接近无色,BOD5/COD由0.21提高到0.45;研究比较了不同处理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微波催化氧化对垃圾渗滤液中COD和氨氮去除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3.
不同土壤对垃圾沥滤液净化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比较了不同土壤对垃圾沥滤液中高浓度污染物NH4+-N和COD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对垃圾沥滤液的处理效果有明显差异。紫色土对沥滤液NH4+-N的去除效率可达到95%以上,COD去除率较低;腐殖土对COD去除率最高,出水NH+4-N含量随pH值的上升迅速下降;与腐殖土相比,黄壤对NH+4-N的去除效果较高,对COD的去除率较低。随进水次数增加,土柱对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活性炭和沸石组合吸附渗滤液中COD_(cr)和氨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Fenton试剂氧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用于吸附处理试验,试验分别得到活性炭和沸石的最佳反应pH值和反应时间后,将活性炭和沸石组合吸附渗滤液,4种吸附处理方式去除垃圾渗滤液中CODcr的能力为:活性炭-沸石沸石-活性炭活性炭活性炭/沸石;去除垃圾渗滤液中NH3-N的能力为:活性炭/沸石活性炭-沸石沸石沸石-活性炭。根据对比分析,确定了最佳吸附工艺应为活性炭-沸石组合工艺,该工艺对CODcr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4.11%和80.86%。  相似文献   

5.
对比分析MBR和MBBR工艺对玉米深加工废水的处理效果及系统稳定运行能力。结果表明,2个工艺对COD、NH4+-N、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6%、85.8%,91.5%、80.1%,43.8%、41.3%,MBR工艺污染物去除能力优于MBBR,具有更为稳定良好的出水水质;试验期间,MBR工艺COD、NH4+-N去除率基本稳定在80%以上,系统有机负荷及氨氮负荷波动范围小于MBBR,表现出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结果还显示,工艺进水COD/NH4+-N浓度增加,将对NH4+-N去除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电化学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实验利用电化学氧化法法除垃圾渗滤液中部分难降解有机物,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条件。系统考察了温度、极板间距、氧离子浓度、pH值等因素对电化学处理垃圾渗滤液效果的影响,并通过GC-MS分析,探讨渗滤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情况,包括渗滤液中典型有毒难降解有机化合物的电化学氧化结果。结果表明:温度升高,COD和NH2-N的去除率均提高;极板间距太大或太小都会降低去除效果,极板间距10mm,处理效果较好,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86%和100%;随着渗滤液中Cl^-浓度的增加,COD去除率明显提高,同时高浓度Cl^-和较高的电流密度对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有相当强的协同作用效应,可以明显提高处理效果;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条件下的电化学反应都不利于对COD、NH3-N的去除;在添加Cl^-4000mg/L,极板间距为10mm,电流密度为15A/dm^2,pH为8,初始温度为50℃的条件下,经4h的电化学氧化,COD、氨氮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88%、100%和98%,苯酚的去除率为82%,电流效率可达84%以上。可见电化学氧化法不仅可有效的去除COD、氨氮、色度,而且对有毒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苯酚等)有很好的去除作用,采用电化学氧化作为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的前处理,可大大改善后续生物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前置生态塘-表流人工湿地-卵石过滤带组合工艺处理山地城市地表径流,研究了各单元在COD、TN、TP和NH4+-N方面的去除效果,以及径流中COD浓度和氮素形态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COD、TN、TP和NH4+-N,生态塘可以达到82%、53%、45%和32%的去除,表流人工湿地可以达到82%、83%、80%和61%的去除。COD由60 mg/L升至500 mg/L时,整个组合工艺的TP去除率由61%升至82%后下降至64%,TN去除率由50%提高至82%,NH4+-N去除率由67%降至41%。氮素组成对TN和COD的去除影响较大,NH4+-N∶NO3--N由3∶1变为1∶3时,COD去除率从73%提高到85%,TN去除率从53%提高到86%,NH4+-N去除率变化不大,为45%~51%。该组合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和削减城市地表径流中的COD、TN和TP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采用UASB+MBR+NF工艺处理生活垃圾堆场渗滤液,分析了该工艺对COD和NH_4~+-N的去除效果,对设备运行维护、絮凝剂投加、指标控制方法提出了建议。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和NH_4~+-N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和95%以上,出水ρ(COD)100 mg/l、ρ(NH_4~+-N)15 mg/l,出水水质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一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应用沸石和粉煤灰加气砼颗粒分别作为滤池填料联合处理渗滤液和生活污水混合水,前处理池为天然沸石填料滤池,通过吸附去除混合污水中NH4+-N,调节出水中C/N,使其处于15~30范围内,为后处理池(曝气生物滤池)废水处理提供有利条件。得出沸石添加量为80%时,前处理池出水C/N达到15.59,适宜后处理池生物处理工艺条件。在渗滤液与生活污水配比为1/1时,进水COD、NH4+-N浓度分别为6 749.31、1 538.20 mg/L,不同水力负荷对前处理池出水C/N具有一定影响,在水力负荷为36.74 m3/(m3·d)时,C/N最大为19.27,此时后处理池COD、NH4+-N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0.63%、68.75%。整个系统COD、NH4+-N去除率在水力负荷为36.74 m3/(m3·d)时达到最大,分别为89.75%和96.50%,其出水中COD、NH4+-N浓度分别为687.67和57.58 mg/L。  相似文献   

10.
采用"预处理+UASB+MBR+NF+RO"工艺处理某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工程规模为250 m~3/d,以该电厂一年的污水处理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该工艺以及各处理单元(UASB、MBR和膜系统)对垃圾渗滤液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UASB对COD、BOD_5、NH_3-N、TP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29%、73.76%、-0.29%、21.04%和64.84%;MBR对COD、BOD_5、NH_3-N、TP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48%、99.58%、97.22%、90.94%和34.65%;膜系统对COD、BOD5、NH3-N、TP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56%、63.15%、90.65%、94.81%和98.18%;"预处理+UASB+MBR+NF+RO"组合工艺对COD、BOD_5、NH_3-N、TP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93%、99.96%、99.74%、99.65%和99.80%,出水平均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多功能复合微生物制剂MCMP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投加MCMP能促进渗滤液COD、NH3-N、TP的去除,在反应时间72 h,间歇曝气36h,接种量(VMCMP:V水)为1/8000,进水pH值8时处理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达到37.56%、72.74%、51.56%。MCMP技术与生物膜法联合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表明:同单纯使用MCMP菌处理渗滤液相比,以陶粒为填料的MCMP生物膜系统,对TP的去除效果有明显提高,去除率达到65.23%,对COD和NH3-N去除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使用箱式电化学反应器,采用铁离子循环电解工艺处理垃圾填埋场晚期渗滤液,确定了硫酸铁的剂量,考察了该工艺去除污染物的效率与主要因子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铁离子循环电解工艺对垃圾填埋场晚期渗滤液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在电压3.80V、pH值为3.0、电解时间40min条件下,电解后的渗滤液满足二级排放标准的要求;硫酸铁的合理浓度为1000mg·L-1;电解电压不宜超过4.0V,电解时间不宜超过40min;渗滤液中氯离子的浓度对COD和NH 4-N的去除有显著影响,浓度越高COD和NH 4-N去除效果越好,且其对NH 4-N去除的影响大于对COD去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催化臭氧氧化预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浸渍法制备载铜活性炭催化剂,系统地研究了催化氧化法对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和氨氮去除效果,对臭氧氧化和催化臭氧氧化效率进行了对比。在该方法下制备的催化剂中,活性组分金属铜的含量为2.89%。结果表明:在投加催化剂的情况下,COD的去除效率可得到显著提高。实验结果表明:处理COD为4980mg/L,氨氮为2100mg/L的垃圾渗滤液废水,在室温、pH为3、反应时间为120min、催化剂投加量为150g/L、臭氧的流量为5.2mg/min的条件下,废水中的COD及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达81.9%和99.04%。  相似文献   

14.
垃圾填埋场产生大量渗滤液,而一般厌氧型填埋场产生渗滤液中含有很高浓度的有机物。因此,渗滤液成为填埋场的难题。通过试验模拟垃圾的好氧填埋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对垃圾产生渗滤液中的COD、BOD5和NH 4+-N进行连续监测,通过试验初步得出:在好氧填埋条件下,垃圾堆体产生渗滤液中有机物和NH 4+-N浓度得到较大程度降低。渗滤液中COD、BOD5和NH 4+-N的降解率分别高达98.99%、99.94%和99.78%。  相似文献   

15.
利用微波(MW)活化过硫酸盐(PS)体系耦合混凝法处理二硝基重氮酚(DDNP)工业废水,考察了PS投量、n(Fe2+/PS)、初始pH值、MW功率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通过控制实验比较了单一方法处理DDNP工业废水效果及协同机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有机物的结构经氧化后的变化特征,并对该体系的主要活性氧化物种(ROS)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在PS投量为8g/L,初始pH值为3,MW功率为600W,n(Fe2+/PS)为0.04,反应时间8min时的条件下,COD和色度(CN)去除率分别达70.79%和94.53%.与此同时,混凝后出水COD去除率有一定上升,但是CN的去除有小幅下降的趋势.另外,MW、PS和Fe2+三者存在协同效应,在反应时间为14min时出水可生化性大幅改善(B/C从0.05提高至0.56).最后,体系主要产生以硫酸根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为主的活性物种,能够破坏DDNP工业废水中有机物所含的苯环结构、硝基(-NO2)和偶氮基(-N=N-),形成含N-H、C-O-H的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了不同pH值对高氨氮垃圾渗滤液的电化学氧化的影响,重点考察了pH值在电解过程中的电解速率、电流效率、能耗以及三氯甲烷生成情况。结果表明:pH对电化学氧化垃圾渗滤液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在弱碱性条件下,电解垃圾渗滤液过程中氨氮及COD的降解速率、电流效率及能耗均要比在强酸、强碱条件下高,当pH为8.09时,经过6 h降解,氨氮的去除率达到100%,氨氮的降解速率为7 mg/(L.min),电流效率为45.23%,氨氮能耗为0.09kWh/g,COD的降解去除率达到50%,三氯甲烷产生的随着电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电解6 h后三氯甲烷浓度从低于检测值升高至0.636 mg/L。  相似文献   

17.
微波协同氧化预处理垃圾渗滤液NF膜滤浓缩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NF膜处理后产生的浓缩液处理难问题,采用微波协同氧化技术对其进行预处理,探讨了pH值、预反应时间、药剂用量、微波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浓缩液CODcr及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4,预反应时间60 min,药剂用量1g/l、微波反应时间3 min时,CODcr、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71.2%,80%.预处理后的出水CODcr及色度指标达到垃圾渗滤液现有生化处理系统的进水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垃圾渗滤液生化尾水中仍含有较高浓度的难生物降解COD、NH4+-N和NO2--N,无法满足现行排放标准的问题,采用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SR-AOP)对生化尾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pH值、温度、FeSO4和过硫酸钠浓度对TOC和TN去除效果的单独作用及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影响因子对于处理效果的贡献排序为:pH值>温度>过硫酸钠浓度,各因素对TOC的去除有显著性影响,而对TN的去除没有显著性影响.各因素的复合效应为:TN去除效果影响:温度+过硫酸钠浓度>pH+过硫酸钠浓度>温度+pH, TOC去除效果影响:温度+pH>pH+过硫酸钠浓度>温度+过硫酸钠浓度.实验最终确定SR-AOP的最佳条件为:pH=5,温度为30℃,过硫酸钠浓度为0.5g/L,催化剂FeSO4剂量为3.8g/L,该条件下TOC去除率为35.5%,TN去除率为16.9%,同时可以显著提高出水BOD5/COD.因此,通过SR-AOP深度处理可以去除生化处理尾水大部分COD和TN,并大幅提高B/C比,为后续与适当的生化处理工艺组合进行达标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