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提高技术水平确保行车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仲刚 《劳动保护》2005,(11):14-15
加大安全投入,提高铁路技术装备水平是保证铁路行车安全的关键。近年来,特别是铁路5次大面积提速以来,铁道部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强化线路基础,主要干线道口立交化;提高机车、车辆等移动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安装列车运行安全监控记录装置、旅客列车安全监测系统,建立红外线轴温探测网;推广采用信号微机监测系统、主体化机车信号设备、ZPW-2000系列无绝缘轨道电路系统等技术,为保证行车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铁路事业飞速发展和列车不断提速的背景下,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为有效提升机车乘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保证行车安全提供保障,在阐述机车乘务员具有紧张焦虑、强迫、抑郁、内疚自责等不良心理状态及表现的基础上,分析构建"三级预防"心理服务体系的必要性,从设计理念与目标、前提条件、构建与服务模式等方面论述高速铁路机车乘务员"三级预防"心理服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EN50129及其在铁路安全相关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列车不断提速给我国铁路安全管理带来的新的问题和挑战,以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专门制定的铁路安全相关标准EN50129为指导,介绍并研究标准制定的背景、目的、适用范围、体系结构以及在铁路安全相关系统中的应用。从国际安全标准的角度出发,分析和探讨铁路安全相关系统研究和开发问题以及安全文件体系和安全评估体系,并根据我国铁路安全管理的现状,提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现有管理办法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其目的是要在铁路安全管理和应用中吸收或借鉴国际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建立适合我国铁路发展的安全标准和安全评估体系,推进铁路安全管理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切实保障铁路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4.
铁路提速区段中间站行车安全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分析了影响铁路提速区段中间站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基于系统工程的理论原则,从人员安全保障、设备安全保障、环境安全保障、基础安全管理保障4个方面着手,确立了铁路提速区段中间站行车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模型;提出了铁路提速区段中间站行车安全保障模糊层次评价的一般方法;对我国铁路主干线某一提速区段中间站进行实例分析,其结果显示,基础安全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最后,笔者建议,在我国铁路实现“客运高速、货运重载”的发展方向下,应当加强提速区段中间站的安全管理,认真进行行车安全评价,实现行车事故的预测与预防  相似文献   

5.
为确保铁路机车安全,降低机车转向架轴箱轴承故障安全隐患,首先从轴箱轴承故障形式分析着手,列举阐述长期以来转向架轴箱轴承惯性质量问题;其次就机车转向架轴箱轴承的设计、制造验证、安装及运用维护等方面进行探讨;然后分析由轴箱轴承质量问题而危及机车运行安全的各种因素及可能原因;最后提出保障铁路机车安全运用的有关机车转向架轴箱轴承应用可靠性方面的合理化建议。结果表明:综合运用该方法可以大幅度降低铁路机车轴箱轴承故障率,提高铁路机车运用安全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铁路提速带来的安全问题,笔者结合机务段安全管理,采用先进的JSP技术,设计了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机务段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了安全管理信息资源的合理运转和共享,建立了一个安全信息管理、安全生产监督、事故预防的信息平台,为管理决策提供决策服务,同时辅助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提高了机务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介绍了课题的背景、系统结构与功能、JSP技术特点,然后具体说明了应用JSP技术实现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法,重点给出了系统的三级体系结构,数据库的设计与连接,系统的软件实现以及所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机车司机行车安全监控系统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铁路行车安全监控系统的复杂性和现状;设计分局机车司机行车安全监控系统和数据流向;研制车载的机车司机工作状态实时监督系统;采用视频监控、图像处理技术以及人脸识别技术对机车司机工作状态进行识别并实时报警。经过实验证明:对司机长时间离开座位、睡眠和呆木状态有较高的识别率;同时对司机工作状态的图像信号进行压缩储存;管理人员可以回放检查。采用CDMA技术设计了地面对机车司机工作状态的视频监控子系统,可以把司机的工作状态图像及时传送到车站或调度中心。实际线路实验表明,该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司机工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铁路机车定位数据丢失时有发生的现象,阐述了以现有较成熟的GNSS/INS/DR(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Dead Reckoning)组合定位装置构建铁路机车定位的系统架构。在此基础上,针对海量位置数据,引入Hadoop技术,给出了采用HBase存储海量位置信息数据的方法,采用MapReduce校正位置信息数据及安全距离计算的方法。经实验验证,该方案在需要大量数据存取的情况下,采用MapReduce进行分布式数据分析效率更高,扩展性更好。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网络监测自动化程度低、监测样本少、无法直接监测在网运行设备等问题,以朔黄铁路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CIR)的网络监测方法,在不影响现有设备工作前提下,实时性采集设备标识、位置信息和无线指标等数据;构建网络质量综合智能分析平台,采用胶囊化和地理信息可视化技术从网络和设备2个维度智能分析监测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实现全线总计100对列车运用设备的在线监测,网络监测分析的周期由1个月缩短为1天;替代传统的人工分析,使用数据胶囊化等先进技术简化大数据分析的过程和运算负荷,可全面提升网络监测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G3技术集成及其在青藏铁路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铁路沿线环境恶劣(严寒缺氧,气候恶劣、多年冻土地段长、生态环境脆弱等)。因此,不仅要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而且,要求在线路建成后实现其运营、维修管理信息化。笔者提出采用G3(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技术集成来确保建成后线路的安全运营。在集成系统中:GPS主要用于实施、快速地获取空间目标的三维坐标;GIS为系统集成提供基础平台,对空间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处理;GSM实现信息的无线、实时的传输。采用G3技术可以实现列车行车信息的实时发布、传输与接收,实现数据共享,从而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1.
铁路行车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我国铁路行车安全影响因素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事故指标与隐患指标相结合共同评价的思路,建立了行车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就指标体系安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集常规方法与模糊方法所长的一种常规一模糊安全综合评价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分析地铁运营系统的特点、运营模式、系统故障模式,并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原则,从系统外部因素、系统指挥因素、设备设施因素、运营管理因素4个方面,确立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典型实例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进而证明将模糊数学理论应用于地铁安全综合评价的可行性。通过地铁运营系统安全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对正确评价地铁系统运营安全现状,修正偏差,提高地铁系统安全总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特种设备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面对着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和环境,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过去监管模式固有的短板也较为明显地显现出来,作为安全监察部门,构建一个新的监管模式是亟待研究的课题,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意义.本文拟从广州市从化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现状出发,初步探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新模式,以促进监管方式的转变,提高监管和服务水平,进一步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火电厂安全评价中存在的主观性和单一性,首次提出基于3个维度的火电厂安全评价方法.利用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得到相对安全度;把影响安全因素的重要参数分为3类,通过无量纲处理得到参数安全度;借助专家打分处理得到潜在安全度.3个维度的原始数据经处理被统一到[0,1]区间,进而通过岭形模糊隶属函数模糊化把最后的安全评价结果映射到危险、较危险、较安全、安全4个评语等级.最后通过某自备电厂不同月份的安全评价算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电网调度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电网调度面临新的形势:全国电网互联格局形成,电网运营的安全环境严峻。在对电网调度系统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法获得了电网调度系统安全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最终建立了电网调度系统安全运行的指标体系,为电网调度系统的安全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影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各种因素,获得对安全文化建设水平进行现状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构建企业安全文化评价层次模型,确定相关因子的影响力排序。结果显示:监督控制是影响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因素,其次是风险评估,而安全亲情氛围营造列为最后,基本符合我国现阶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最后,确定了采用AHP与安全文化检查表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企业的安全文化。通过实例分析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为企业制定安全文化建设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依据;AHP与安全文化检查表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简便、准确度高、操作性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安全保障与认证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保证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安全性,系统必须在其投入运行之前进行安全认证,只有取得相应的安全授权才能投入运行。结合CENELEC国际标准和我国应用实践,提出以安全验证和确认为基础的安全保障与认证方法,将安全验证和确认的方法贯穿于系统研制开发生命周期内的每一个阶段,监控系统研制开发的每一个活动,评审系统研制开发的每一个文档,保证相关文档之间的追溯性,针对系统的所有需求进行完备性和充分性测试,才能够确保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能安全、可靠地投入使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其运行安全和效率2,010年底采用安全验证和确认的方法成功地将LCF-300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应用于北京轨道交通亦庄线和昌平线,并顺利通过英国劳氏公司的第三方安全认证。  相似文献   

18.
重大危险设备的确定及其失效后果严重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方法对石化设备的危险性进行评价,根据计算设备的危险指数值来确定其是否为重大危险设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石化装置失效后果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建立了石化装置失效后果严重程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因素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提出失效后果严重度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实现对其失效后果严重度的综合评判。实例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操作性强、效果较好,可在石化装置失效后果严重度评价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陈勇刚  张天来  孙新 《安全》2021,42(1):37-44
为有效提高直升机电力作业安全评价能力,落实通用航空作业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本文以直升机电力作业中人员因素、直升机设备因素、电力作业设备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机场环境因素、组织因素、规章管理因素7个模块为一级指标建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多位专家给出的概率语义值,基于模糊集与改进的证据融合理论量化各指标风险程度,同时采用三角模糊数法确定中间节点条件概率,最后利用贝叶斯网络模型灵活推理能力,提出直升机电力作业非线性动态安全评价模型。通过对某通用航空公司直升机电力作业安全状况评价分析可知,企业组织因素、电力作业设备因素以及人员因素为主要薄弱环节,需加强管理,可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设备可靠性以及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对风险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