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国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技能人才培养瓶颈有待突破,诸多政策有待落实,人们的观念上,对技能人才评价仍然无法与高科技人才等一视同仁。但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的营造与优化,对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应高度重视环境的营造,创新方式,积极发挥媒体作用,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的公共服务平台,将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纳入到有关法律中。  相似文献   

2.
李新临 《中国劳动科学》2006,(8):F0002-F0002
5月25日,全国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会上讲话。这是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后,劳动保障系统首次召开全国性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会议。会议主旨是学习中央15号文件精神,分析高技能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明确高技能人才评价重点,交流经验,部署任务,推动工作。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胜利油田努力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积极创新技能人才开发机制,有效地促进了高技能人才的快速成长,油田技能操作队伍的技术素质较5年前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2005年底,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总体规划后,各地区、部门(行业)也都将此纳入本地区、行业人才规划。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以来,我国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远景目标。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强调,要“持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着力解决信息碎片化、应用条块化、服务割裂化等问题,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铁路作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其高技能人才的发展壮大不仅有利于提升铁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铁路部门的产业竞争力,还对全国各行各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起到巨大的示范作用与推动作用。面对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远景规划和第六次大提速的近期目标,铁道部亟须通过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中心,以用工制度和激励机制等协调机制为保障的一整套制度创新,打造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7.
高技能人才是推动先进科技转化为产力、实现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必不可少的骨干力量,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我国的人力资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2003年,中央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做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部署。今年4月,中央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暨第八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表彰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亲切会见了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代表和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奖单位代表。[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德国战后经济的腾飞也有赖于高素质的职业人才。长期以来德国一直把高技能人才的摇篮——职业教育作为立国富民的“秘密武器”。“德国制造”的成功也归功于这个国家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以及给予技术工人们的高水平待遇。在德国不论是第一,还是第二、第三产业,各行各业都强调职业教育,重视职业教育,德国人把职业教育比喻为“经济腾飞的翅膀”、“经济发展的柱石”,甚至是“民族存亡的基础”。那么,德国为什么盛产高技能人才呢?  相似文献   

9.
高技能人才由于职业、岗位、才技与众不同,其工伤保护也存在一些特殊性。实践中,并未专门针对高技能人才制定特别的工伤保护措施。为此,笔者分析高技能人才工作时段和场所较易变动、劳动强度较大等特点,提出风险和事故的高发生率是科技活动内在的客观规律等,提出应给予失败者和事故责任者必要的宽容。建议政府应结合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技术含量和风险特点,从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及浮动费率核算几方面改进现有工伤保护政策,且应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伤预防和促进高技能人才职业康复。结合前文论述,笔者提出了相应政策和实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日,江苏省苏州市委、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发出《关于促进青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在全市的10个区域及行业率先试行青年首席技师制度。今后5年,通过切实有效的工作,让80%以上列入青年技能振兴计划培养者的技能水平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一个技术等级,青年高技能人才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40%。年培养青年高技能人才4000人,其中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20%。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技能振兴行动,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作为学校教育培养主体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速培养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农业的高技能紧缺人才,以缓解劳动力市场上高技能人才的紧缺状况。为此,必须从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技能训练、校企合作、双证制度和师资队伍入手,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起关键性作用。本文以杭州市为例对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同时还存在着培养体系不健全、保障激励机制不完善、政府投入不足以及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尚未真正形成等问题。因此,需要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与社会氛围,推动技能劳功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企业在回归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过程中,企业已经不可能全部承担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任务。特别是随着企业的转制和用工机制市场化,在职员工受自身利益的制约,也很难调动在岗技师培养后备力量的积极性。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传统的父传子承和以师带徒的培养技工人才的手工作坊模式已经被院校培养所取代。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劳动科学》2007,(6):60-62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将愈加凸显。我国必须在提高亿万劳动者整体素质的同时,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职业培训事业发展,多渠道、多形式地培养大批适应现代化生产和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苏州市随着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技能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显现,已影响到该市经济的进一步跃升。至2003年底,苏州市共有44.65万名技术工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而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为2.68万人,仅占有职业资格证书技术工人的6%。这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30%,中等发达国家占20%的比例相差甚远。目前,该市高技能人才只能满足企业需求的10%。  相似文献   

16.
技能劳动者是指在生产或服务一线从事技能操作的人员。其技能水平按照国家职业资格等级确定。按照我国一贯的分类标准,高技能人才即高级工水平以上的技能劳动者,包括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他们是具备精湛的职业技能,在生产的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才资源,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世界经济论坛最近公布了2004—2005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北欧国家芬兰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美国紧随其后,我国仅排名第46位。发达国家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在于拥有大量的科技研发应用人才,尤其在生产一线应用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当然,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爱岗敬业、发挥才干,也得益于发达国家实施了众多切实有效的劳动保障举措。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劳动科学》2005,(7):29-32
灵活就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是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一个重要现象。工作是否正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劳动力市场是否将越来越灵活?灵活就业人员比例是否已经过大,从而导致就业不稳定性增加?灵活就业是怎么产生的?这些都是目前劳动者、政府官员、研究人员等经常提出的问题。《工业化国家就业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问题》一文是国际劳工局就业战略司的官员,作者根据工业化国家发展情况,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灵活就业与稳定就业,科学分析和评价劳动力市场,合理制定就业政策,完善就业统计调查制度,有重要参考价值。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王亚栋对该文编译。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镇化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进入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进程中,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新的形势、问题和挑战。介绍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城镇化与安全生产的关联性及影响,辨识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典型事故风险,提出了城镇化过程中强化红线意识及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建立城镇土地使用安全规划体系、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化工园区风险防控体系、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城镇生命线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强化农民工的安全培训及管理、加强城镇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加强城镇安全文化建设等安全生产管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劳动科学》2005,(4):i007-i008
各中央企业: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方针,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满足企业对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不断增值,经研究,劳动保障部、国资委决定,自2005年起,在中央企业中组织开展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开展此项工作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是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人才瓶颈”问题的关键举措,对于有效避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盲目性,防范风险、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