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于地面沉降演化的地质系统渐变性特征,从主要致灾因子考虑建立地面沉降数值模型。基于情景分析设计3种地下水开采方案:方案一,保持2007年抽水条件不变;方案二,以2007年实际开采量为基准逐年递减2%;方案三,南水北调水源逐步替换地下水开采,到最后完全替换地下水源;编译计算机程序预测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地面沉降值。在此基础上,以分部门统计分析为原则,把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分为23个小类;综合运用终值法、影子工程法、重置成本法、工程费用法、灾情比较法、间接损失与直接损失比例法和权重分解法等评估方法,计算不同情景下的地面沉降损失。2007-2020年,在最不利、适中和最理想3种情景下天津市滨海新区最大累计沉降量分别达640 mm5、20 mm和150 mm;地面沉降损失分别达122.21×108元、80.71×108元和43.32×108元。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区及近郊区地面沉降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评估与区划是灾害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对1985-2005年累计地面沉降量、加权算术平均速率和地下水开采强度三个因子进行分析和叠加评价,完成了天津市区及近郊区地面沉降灾害危险性分区图;以人口密度、单位面积GPD和建设用地比重作为指标进行了易损性分析;从每平方公里水准测量公里数、地下水压采量占开采量的百分比和城市化水平这三个方面考虑防灾减灾能力;在此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将危险性分区图、易损性分区图和防灾减灾能力分区图进行叠加分析,完成了天津市区及近郊区地面沉降灾害风险区划图,共分为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较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五等。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面沉降是当今城市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环境地质问题。本文综合考虑天津市地面沉降成因和地面沉降特征因素,建立了二级6因素的地面沉降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每类评价指标将其分为5等,并将目标集划分为高危险级、较高危险级、中度危险级、较低危险级和低危险级5级,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借助Arc GIS中的Spatial?Analyst工具进行栅格像元计算,最终完成天津市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价和区划。取得的评价成果可为区域防灾减灾工作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太湖流域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面沉降是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城市出现的重要地质灾害之一,它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地表海拔缓慢降低现象。苏锡常地区位于太湖流域的核心地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是,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下水开采日益强烈,已引发大范围严重的地面沉降,对当地生存和发展环境构成极大威胁。对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现状、成因及危害的分析表明:要系统解决该地区地面沉降问题,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手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坚决禁止过度开采地下水,优化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使用与管理。  相似文献   

5.
上海城区地面沉降及其对地下水采灌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城区地面沉降主要是由超采地下水、松散沉积地层压实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并引发多种次生灾害。F4分层标监测数据指示的地面沉降情况,显示上海城区地面沉降表现为总体具有非线性变化的规律,特别是1980年代以来,表现出垂向逐渐增大的特点,在空间上也不断扩展,直至2001年才始有缓和的趋势。在不同时段,随地下水开采量及开采层次的变化,上海城区地面沉降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结合1990~2009年20年内第四含水层地下水采灌量数据,得出地面沉降对地下水采灌量的响应关系为: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地层沉降量增大;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地层沉降量减小,但地面沉降相对于地下水开采具有滞后性;随着逐年的回灌,地层沉降量减小,且地下水回灌效果与回灌层位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在全球气候变暖中的贡献率约为5%-14%,其碳排放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综合模型和行业模型两个模型,研究了山东省旅游碳足迹总量以及各旅游部门的碳足迹,综合模型测算出时间跨度的山东省旅游碳足迹,从2000年至2013年,旅游碳足迹总量是逐年增加的。而行业模型进一步分析了2013年山东省旅游六大部门的碳足迹,2013年山东省旅游碳足迹的总量是637.70万t,其中交通碳足迹占总量的61.40%,最后根据以上计算结论,提出山东省旅游节能减排的主要方向是减少旅游交通碳足迹,从政府、旅行社、游客三方面提出了旅游碳减排路径。  相似文献   

7.
2011-2012年,山东省开展了山丘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范围包括鲁中及鲁东低山丘陵区,占全省总面积的1/2。成果查明了全省山丘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确定了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及防治内容,建立了山东省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系统,为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岩土体类型较为复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为进一步研究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作者总结分析了山东省地质灾害发育与岩土体类型的相关性,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地区环境地质问题已成为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主要是土壤盐碱化、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地面沉降、海岸蚀退等问题.本文针对问题的类型、范围和危害.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等。  相似文献   

10.
利用山东省1997-2008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耕地建设占用与经济增长之间脱耦的时间过程和原因。结论认为:1997-2008年间,山东省耕地面积经历了由上升到下降的变化过程,2004年是增减的拐点。2004-2008年间,建设占用成为山东省耕地流失的主要驱动因子。2001-2004年与2005-2008年,山东省耕地建设占用与经济增长均表明发生了明显的脱耦现象,且有加速发展的趋势,山东省经济增长逐渐摆脱了对耕地资源的依赖。相对1997-2000年,2001-2004年间山东省经济增长对耕地资源占用的压力呈减轻趋势,属于相对脱耦;与2001-2004年相比,2005-2008年间山东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成为绝对脱耦型。2005-2008年间,山东省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的脱耦主要得益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继续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策略,可能并不会对经济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山东省工业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定量关系,本文基于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了山东省工业总产值与能源消费的动态关系.选取1990-2008年山东省工业总产值和能源消耗的相关数据,通过对时序变量的协整检验、误差修正分析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工业总产值和能源消耗量在时序维度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山东省工业总产值与终端能源消耗量及原煤消耗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工业总产值与终端能源消耗量为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工业总产值是原煤消耗量的单向Granger原因,误差修正模型则显示了具有协整关系的时序变量长期均衡误差对其短期波动的修正.结果表明山东省工业经济发展仍然是以大量消耗能源为基础,而原煤在能源结构中又占主导地位,优化能源结构是山东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得到提高并取代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为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的重要因素。转方式调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从资源消耗型转变为人力资本型推动发展的模式。山东省和江苏省在我国经济发展占有重要位置,两省的GDP约占全国的1/5。通过山东、江苏两省人力资本水平比较,认识两省的发展特点,对于我国目前转型发展有启示意义。研究表明:一是人力资本总体水平江苏省高于山东省;二是人力资本基础水平山东省略高于江苏省;三是江苏省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增长速度高于山东省;四是山东省人力资本存量水平低于江苏省。山东省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实现转型发展,主要对策是:一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人力资本投资的能力;二要优化人力资本投资方向,推动新兴战略产业发展;三要优化公共财政结构,真正体现教育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水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区域水污染经济损失核算方法的研究,采用恢复费用法估算山东省1997—1999年的水污染损失。山东省年均水污染损失占GDP的0.38%;其中淮河流域的年均污染损失最大。占总损失量的66.82%;单位水量的污染损失以海河流域最大,为0.43元/m^3;淮河、海河流域由于水污染,工农业增加的水处理成本占其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0.43%和1.34%。结果表明,山东省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影响到了山东省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研究课题,最近被列为国家“八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这个项目包括八个专题攻关研究:(1)海水入侵现状及规律;(2)海水入侵成因、机理、发展趋势预测;(3)海水入侵区域水资源优化开发与管理系统;(4)区域环境特征及综合防治海水入侵对策;(5)海水入侵区农业生态系统;(6)综合防治海水入侵优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城市化和能源消耗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方法和协整分析方法对于山东省城市化和能源消耗量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利用因素分解模型对城市化所引起的能源消耗变动的贡献份额进行了定量测算。实证结果表明,山东省城市化水平提高是导致能源消费量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原因,而山东省能源消费增长却不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格兰杰因果原因,二者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联系。山东省城市化和能源消耗量之间不仅存在着单向的格兰杰因果联系,并且存在着协整关系,但是这种长期动态均衡的短期误差修正作用并不很强,能源消耗量的增长率变动除了受城市化水平影响之外,还同时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城市化因素对山东省能源消费总量的贡献份额尚比较小,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能源需求不会成为制约山东省城市化进程的瓶颈,目前应该加快推进有助于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化进程模式。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生态环境建设,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一,人地关系协调研究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命题。以具有中国缩影之称的经济大省、工业大省、人口大省与资源大省山东省为例,构建协调度、耦合度、响应度模型,探讨山东省人地关系演进趋势,并识别人地关系演进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1991-2012年山东省人类活动强度呈逐步上升趋势,由0.410上升至0.819,资源环境水平呈小幅度波动下降趋势,由0.736下降至0.537;2人类活动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的协调度基本在0.959以上,属于高水平协调,由磨合阶段向高水平耦合阶段演变;3资源环境水平对人类活动强度的响应具有对应性和连续性,始终表现出负效应特征,但胁迫效应幅度逐年缩小,回归分析发现市场化程度和区域开发效率是胁迫效应逐年缩小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为人地关系演进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成为加快山东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采用误差修正模型,重点测算1993—2014年山东省中小企业的经济贡献度。本研究实证分析表明:山东省中小企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全省国民收入增长约0.12个百分点;相较于苏浙粤等东部沿海省份,山东省中小企业发展呈现"量多质弱"的特征。针对研发投入不足、生产价值低端及企业合作网络匮乏等问题,提出了加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立中小企业间合作网络、有效发挥大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及实施中小企业的精明专业化战略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东省能源消耗量逐渐增大,2008年山东省能源消耗占全国的11.3%.因此研究山东省能源消耗对促进节能减排有重要的意义.能流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能源流动情况,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能源统计数据是能源分析的基础,但我国的能源统计体系与国外有较大区别.按国际准则的能源供需体系和有关专家的意见,适当调整了山东省能源平衡表.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绘制山东省2008年能流图,在此基础上分析山东省能源现状和能源利用效率.得到如下结论:①煤炭是山东的主要能源,占一次能源供应的71.84%;②山东省电力以火电为主,火电占总发电量的99.9%;③山东雀2008年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5.83%;④工业部门能源消耗占终端能源消耗的74.9%.进一步说明能流图不但能够直观、定量地展示能源供应、转换和使用数量的全貌,而且可以揭示各个环节的能源利用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耕地资源态势分析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山东省建国以来的耕地序列数据以及近10多年来的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宏观分析了山东省耕地资源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定量地研究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揭示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和人口压力是造成山东省耕地资源持续藏少的三类主要动因。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构建耕地变化回归模型,同时通过人均粮食需求量预测法,分别预测出2020年的山东省的耕地数量和耕地最低需求量.结果表明山东省未来的耕地资源态势不容乐观,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最后提出了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虚拟变量模型。以软件Eviews为分析工具。以农业大省山东省为例。首次对土地用途管制在耕地保护中的绩效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后。每1万元基本建设投资可节约占用耕地0.00195hm^2。1998-2002年。山东省共节约建设占用耕地80430.48hm^2。但GM(1,1)预测结果表明。到2010年,山东省耕地保护形势仍然非常严峻。据此文章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