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态预算模式在中国的价值实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绿色GDP、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等其中一种或者几种理论为指导的生态环境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预算模式以生态环境资源管理为对象、以全面性与全员性为优势特征,能通过生态预算报告向生态环境管理者、投资者与监督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突破了现行生态环境部门分割式管理"瓶颈",是一种值得全面推广的生态环境管理模式。生态预算模式为建立更为有效的生态环境管理方法提供了思路,将有利于提高国家生态战略执行力,有利于社会经济长久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生态预算模式价值,文章提出以下三种路径:第一,为各级政府建立生态责任预算;第二,为各地方政府与企业的生态责任预算提供生态预算先进标准;第三,为企业建立生态责任评价机制。为保障生态预算模式有效运行,我们应该建立独立于财政预算的中央、各级地方政府生态预算;以民间社团组织为基础确定生态预算先进标准;以生态预算为基础建立企业生态责任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推动器,集中体现着城市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北海市作为中国最早的沿海经济开放城市之一,在经历了开放初期的迅速发展,1992年房地产泡沫带来的冲击之后,继而调整发展战略,到目前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的一个重要城市,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研究尤为必要.本文通过建立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体系,选取AHP方法和德尔菲法,运用CSD线性组合模型和协调度α模型对北海市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分析,认为北海市2004年到2008年5年内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和协调度都呈上升趋势,但2005年协调性明显下降,总体来说,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还不高,协调度较低.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提升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和有关对策建议,即明确北海城市功能定位,加强北海市与周边区域的合作,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紧凑城市是一种高效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密度、规模、结构和强度维度建立紧凑城市四维理论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由4个二级指标和12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城市紧凑度综合评价演化树模型。通过对长江三角洲16个核心城市实证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整体城市紧凑度下降,且影响紧凑度因素存在区际差异;在空间上,紧凑城市大致呈现沪杭甬沿线高于南北两翼的空间格局;从演化过程上分析,城市紧凑度与城市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城市化率和产业结构与城市紧凑度呈现显著正相关。近年来开发区分散建设、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张等因素是造成长三角城市紧凑度下降的重要原因,交通、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不足、分布不均及政府有限的约束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城市的紧凑发展模式。因此,需要在未来加强协调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以推动城市发展的高效高质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共同发展战略。资源型区域常常会面临资源枯竭、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等"资源诅咒"问题,其可持续发展潜力受到严峻挑战,及时了解资源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对促进其走向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通过理论推演分析,对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界定,提出创新支持能力与转型支持能力是该类型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子能力,并从生存支持能力、经济支持能力、环境支持能力、社会支持能力、创新支持能力、转型支持能力六个子能力系统方面构建了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以及距离协调度测算法,以典型资源型省域山西省为实证分析对象,对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前后各两个时点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级及其协调度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度比较。结果表明:2010年"综改区"设立后,山西省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由2007年的IV级弱持续发展水平提升到了2014年的Ⅱ级中可持续发展水平。但环境支持能力与转型支持能力两个子能力系统仍处在较低水平。同时,可持续发展能力系统内六大子能力系统的协调度有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环境支持能力与其他各子能力系统极度不协调的现象。实证结果对山西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也反映了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人口最为密集、经济最为发达、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城市化区域,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趋同、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脆弱性凸显等问题。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引入可持续发展指数和系统协调指数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测度,通过细分城市发展模式并利用演化树模型分析不同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演化进程。研究认为:长三角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接近,城市之间系统内部协调性差距较大,子系统中经济与社会发展格局较为一致,而与环境状况趋异;以人均收入、城市化率和三产结构可以将长三角地区城市聚类为4种具有不同现状特点和发展轨迹的城市发展模式,归属不同发展模式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演化轨迹不同,以苏锡常地区为代表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变化最为剧烈,发展与协调并重是关键;苏中、浙中地区等经济发展的边缘地带,寻求适合的经济发展路径是其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人口最为密集、经济最为发达、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城市化区域,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趋同、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脆弱性凸显等问题。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引入可持续发展指数和系统协调指数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测度,通过细分城市发展模式并利用演化树模型分析不同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演化进程。研究认为:长三角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接近,城市之间系统内部协调性差距较大,子系统中经济与社会发展格局较为一致,而与环境状况趋异;以人均收入、城市化率和三产结构可以将长三角地区城市聚类为4种具有不同现状特点和发展轨迹的城市发展模式,归属不同发展模式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演化轨迹不同,以苏锡常地区为代表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变化最为剧烈,发展与协调并重是关键;苏中、浙中地区等经济发展的边缘地带,寻求适合的经济发展路径是其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实验示范基地。多年来,秉承科技支撑发展的原则,实验区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及实验示范。在对现有实验区开展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计划类别、经费来源、参与形式、应用领域等方面,分析了"十一五"以来实验区承担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现状,并对项目实施成效进行了总结分析。分析发现,实验区承担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通过破解区域发展制约因素,取得显著社会效益;突出科技示范与引领,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创新了管理机制与模式,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通过部门联动,科技惠民计划成效凸显。文章通过探寻科技在实验区建设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发现实验区项目对接的特点与规律,查找实验区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科技支撑实验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流域水环境管理已经成为当今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对流域规模的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和战略环境评价,地下水质评价是其重要内容,急需方法学的支持。全面分析目前国内外GIS与模型集成的研究现状,论述GIS与综合指数模型和机理模型集成的所需条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强调集成中应对模型的特征、模型的输入输出要求、流域数据基础以及GIS软件的功能进行具体分析,否则将导致区域分析的误差加大甚至产生错误信息。结合地下水水质评价常用的指数模型和机理模型,提出了GIS与模型的集成框架,分析GIS在集成中的3种模式,指明GIS与模型集成的发展方向。最后基于GIS与模型集成的现存问题提出对策,得出GIS与综合指数模型和机理模型集成的最优方法及适用条件,为具体应用提供方法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利用协调发展度定量评价无锡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并选择适合无锡市的调控模式,促进生态环境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协调发展度模型法和BP神经网络模型法。研究结果:无锡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总体上呈现不断增加趋势,其中统筹兼顾模式较好的协调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研究结论: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评价和调控,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与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促进城乡融合,解决"三农"问题。针对乡村发展的现状特征与变动趋向,开展村庄尺度乡村发展水平评价及类型识别研究,对于厘清乡村发展的内部差异与多元趋向,助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研究采取"发展-重构"综合评价方法对山东省淄博市昆仑镇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选取与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相关的数据指标,分别建构村庄发展度与重构度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二者的公因子并计算综合评价得分,二维组合聚类评价结果后提出发展度高-重构度高、发展度高-重构度低、发展度低-重构度高和发展度低-重构度低4种一级发展类型,及其呈现的"热点-过渡-冷点"圈层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之上,运用系统聚类方法逐类分析一级发展类型村庄,依据因子特征与现场调研情况进一步识别出城镇集聚型、村庄集聚型、均衡稳定型、生产收缩型、生活收缩型、生产衰退型与生态衰退型7个二级发展类型,明确各类村庄发展的特征与需求。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优化镇村空间格局和城乡产业分工促进区域城乡融合,以及立足村庄发展需求施行要素差异化供给的策略建议,以期提高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流域水环境管理已经成为当今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对流域规模的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和战略环境评价,地下水质评价是其重要内容,急需方法学的支持。全面分析目前国内外GIS与模型集成的研究现状,论述GIS与综合指数模型和机理模型集成的所需条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强调集成中应对模型的特征、模型的输入输出要求、流域数据基础以及GIS软件的功能进行具体分析,否则将导致区域分析的误差加大甚至产生错误信息。结合地下水水质评价常用的指数模型和机理模型,提出了GIS与模型的集成框架,分析GIS在集成中的3种模式,指明GIS与模型集成的发展方向。最后基于GIS与模型集成的现存问题提出对策,得出GIS与综合指数模型和机理模型集成的最优方法及适用条件,为具体应用提供方法学指导。  相似文献   

12.
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出口"性价比"角度重新衡量中国出口贸易可持续水平,将中国对部分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标准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源头污染控制对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从企业家精神层面解释源头污染控制对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源头污染控制显著影响企业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标准实施后,受规制企业出口"性价比"指数得到提升。同时,企业规模对企业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而企业成立年限、融资约束则带来消极影响。此外,为了进一步确保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和时效性,文章利用2004—2018年海关数据,从行业层面对源头污染控制与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发现结论依旧成立。(2)通过检验边际动态影响模型发现,清洁生产标准带来的边际影响是递增的,总体呈现"J"型特征。清洁生产标准带来的成本效应具有一次性特征,政策实施后并未一直加强,补偿效应则需在时间积累下才能逐渐发挥作用;政策实施2年后成本效应将被补偿效应超过,从而表现为促进企业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3)根据作用机制分析,企业家精神是源头污染控制影响企业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渠道之一。企业家精神被分为企业家技术创新精神和企业家产品创新精神,源头污染控制通过激励企业家技术创新精神和挫伤企业家产品创新精神影响企业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深化了环境与贸易关系的理解,为促进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实现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企业绿色管理已有研究将制度和技术在两个不同的领域进行分析,忽视了绿色管理是对制度和技术压力的反应,两种压力同时并存甚至相互影响.技术创新的"正外部性"和环境问题的"负外部性"要求在分析企业绿色管理行为时,整合制度和环境技术创新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已有文献普遍强调作为强制性制度的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驱动效果,而较少关注制度压力与技术创新的交互作用.通过对企业面临的制度压力和技术压力相互关系的分析,本文构建了基于制度与技术情境的企业绿色管理战略选择模型.企业绿色管理战略是制度压力和环境技术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制度压力的反应有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而企业所处的制度情境也影响到其对技术压力的响应方式.针对我国目前的环境监管现状,本文为制定有助于清洁技术采纳和扩散的环境政策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北碚区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直接反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重庆市北碚区作为"城乡结合"型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对重庆市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较强的示范作用。为将北碚建设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探讨有北碚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建立反映北碚区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三大体系的综合评价指数;将综合评价指数代入eview软件选择适合的回归方程,再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计算出成立试验区以来北碚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度;最后在综合评价指数和协调度的基础上,发现北碚区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如今就地城镇化已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路径之一。本文以重庆酉阳自治县为例,对其就地城镇化的路径及其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对酉阳发展现状的实地调研,选择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有关的6个主要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建立就地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定输入、输出指标,建立DEA模型,利用MATLAB求解,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就地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效益的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满足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矛盾、实现土地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基于2002~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汇总数据,引入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地利用绿当量两个生态指标,评价了城市圈发展不同阶段土地利用结构的生态效益;并通过TOPSIS模型对历年土地利用结构生态合理度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2020年多目标优化模型,获得了符合城市圈发展需求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呈现"四增三减三稳定"的数量格局,且生态效益指标和生态合理度均呈正向的发展趋势;进而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研究结果对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利用调控方案的优化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山东省建设生态文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历程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依靠科技创新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并结合现状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安庆市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是长江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战略任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分析了安庆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安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平低于全国和安徽省,对安庆市未来经济增长趋势以及差距进行了趋势拟合,结果显示在目前国家和区域的增长方式下,安庆市将继续处于经济低谷地位,应用系统的观点,对安庆市生态经济系统中主要矛盾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围湖造田,工业化和城市化,区域发展机制与生态环境恶化有直接的关系,评价了安庆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7年方面的发展战略,以实现生态经济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生态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资源保护战略,生态建设战略,消除贫困战略,解决“三农”问题战略,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和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城市作为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巨复杂系统.它的运行需要进行不断的描述、评价和解释,以供城市发展调控部门进行动态的有效的调控。从而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对城市系统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以及它们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度的计算公式.并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度以及城市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的整合状态,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各种状态进行分析.得出一种警度分析表.为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提供基础。城市可持续发展预警是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基础上,对城市发展的序参量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相态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的结果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度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环境政策矩阵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对已有的环境政策手段进行重新评估。由世界银行提出的环境政策矩阵则是进行这种评估的成功之举。本文利用政策矩阵这一模式探讨了我国环境政策手段的构成与特点,并进而提出了创新我国环境政策手段的几点建议,以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