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工业化进程与能源矿产供需均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化与能源需求的均衡关系及解决工业化进程中能源供需失衡的战略途径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需要探讨的重大问题.文章运用协整技术,就1990-2008年间中国工业化进程与能源需求协整关系的检验,认为中国工业化与能源需求增长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能源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也将持续提高.然而工业化进程中重工业化高能耗结构特征与能源低效利用并存的困境以及能源供需矛盾不利于能源供需平衡的平稳发展.我国应适应工业化进程的基本规律,转变能源消费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当限制低附加值产业发展,鼓励产业向离附加值、低能耗、高技术产业转移;在实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同时.有效利用国内外能源资源;建立能源应急机制等战略途径来实现工业化进程中能源供需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可再生能源存在着成本高和市场狭小两大问题,要根本解决这两大问题必须制定新政策,形成新机制。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多目标性决定了新出台政策应该是一个政策体系,具体应包括目标机制、定价机制、交易机制、选择机制和补偿机制五种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能源可持续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江苏省能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以保障江苏能源综合供需平衡和实现能源 经济 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以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供给体系、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和清洁性为立足点,以充分利用省内不同区位的能源发展优势为主线,因地制宜地提炼出江苏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包括自有资源优化开发模式和外部资源导入开发模式两大类型。其中,自有资源优化开发模式又可分为徐州煤炭工业综合体、苏北石油工业基地和沿海滩涂型可再生能源基地3种子模式;外部资源导入开发模式可分为沿江电力生产基地、苏南电力负荷中心和沿海临港型能源基地3种子模式。各种模式协同发展,有利于增强江苏省的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汞是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扩大作用的有毒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分析汞污染及其危害,综述国内外汞污染治理研究情况,总结国际汞污染治理主要技术与措施情况,结合中国汞污染治理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汞污染治理的策略:建立国家汞污染治理战略和行动计划;加强技术研发、引进与推广;建立汞污染治理动态信息平台;加大汞减排投资规划;减少燃煤领域汞污染排放;开展汞污染治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能源消费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如何以较低的能源消费保障较高的经济增长成为政府和学术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能源消费的时空特征的分析表明.宏观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是影响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和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为保障能源可持续消费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宏观上调控上述因素.使其向能源可持续利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类发展水平也实现了快速提升。本文采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年更新后的计算方法测算了中国1978—2017年人类发展指数,以及我国东、中、西与东北四个区域1982—2017年的人类发展指数,并对人类发展指数变化趋势分阶段进行了分析;利用SDA方法对全国和四个区域的人类发展指数驱动因素的贡献率进行分析。本文主要结论包括:①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类发展水平实现了从低发展水平阶段向高发展水平阶段的提高,从1978年的0. 410增加到2017年的0. 752,增幅为83. 4%;1978—2017年人类发展水平的增长趋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1978—1994年低人类发展水平阶段、1995—2009年中等人类发展水平阶段、2010年至今高人类发展水平阶段。②经过40 a历程,中国所有省份全部脱离低人类发展水平阶段,进入中、高人类发展水平,2017年北京、上海、天津三地已进入极高人类发展水平阶段。③在全国整体水平实现升级发展的背景下,区域间的人类发展水平差异也有缩小,从1982年不同区域最高值0. 47和最低值0. 37差距0. 10,缩小到2017年最高值0. 77和最低值0. 70差距0. 07。④从人类发展指数的分项指数来看,全国与四大区域在改革开放以来均呈现为健康指数高起点低增长,教育和收入指数低起点高增长,收入指数增幅最大的特征。⑤中国东中西和东北部地区人类发展指数各分项指数贡献率变化趋势表现为收入指数贡献率的下降,教育和健康指数贡献率的上升,随着五位一体发展实践和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进,三个分项指数推动人类发展指数增长的贡献率有望更加均衡。  相似文献   

7.
能源消费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能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能源投入对经济增长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能源对经济增长没有作用。本文对能源是否为生产函数中的生产要素进行证明。首先运用DEA方法测度了1998-2003年中国36个工业行业的Malmquasit生产率指数、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然后检验了能源消费与生产率之间的联系。主要结论是:能源应作为相关的投入要素纳入生产函数;当能源消费作为投入时,平均Malmqusit生产率指数比没有能源投入时上升了0.1%.平均技术进步上升了0.2%.技术效率下降了0.1%;技术效率下降的原因可能与大多数行业不重视能源节约有关.能源浪费影响了技术效率;各行业能源投入浪费的程度年平均达到15.07%.并呈现逐年递增态势。  相似文献   

8.
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中国能源利用效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生产与消费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而单位GDP的能耗却不断下降.理论上,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可以归因于结构变化与技术进步.为了解释中国能源效率的这种变化过程,本文采用对数平均的LMDI方法将中国1994-2005年的能源强度变化分解为六大类产业结构变化、两位数产业结构变化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994-2005年,能源强度降低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的贡献在2001年后不断降低,产业结构变动在1998年前降低了能源强度,1998年之后导致能源强度的上升.在技术效应中,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高耗能产业部门及居民消费业的技术进步是导致我国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对参加2008年学术年会的各位嘉宾、专家与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多年来支持和致力于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各界领导、各位同仁表示衷心地感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9亿人民生活在农村地区,农村能源的利用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的能源资源潜力及农村能源消费结构,指出现阶段正处于从传统能源消费结构向现代能源消费结构变迁的过程中。在分析我国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最新发展现状基础上,文中总结了可再生能源CDM碳交易项目的进展,最后分析了我国给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鼓励及相关保护政策并提出了了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对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究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更多地关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问题。本文以考查目前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为起点,分析了加入WTO之后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为了适应加入WTO之后的新形势,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应该有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趋势下,新疆过高的能源强度成为其自身发展和全国节能工作的"短板",会给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造成越来越难以解决的障碍,因此新疆面临严峻的节能减排挑战。能源强度(单位GDP能耗)是一个地区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指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编制了1992、1997、2002和2007年新疆30部门能源投入产出表,采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方法(SDA),全面并深入分析GDP变动、单位产出能耗(即直接能源消耗系数)、技术变动和最终需求(包括消费规模、消费结构、投资规模、投资结构和净出口)变动对新疆生产能源强度的影响效应,并基于节能降耗角度分析技术变动和最终需求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992-2007年技术变动、消费规模、消费结构、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均对新疆生产能源强度的降低起抑制作用,并推动了产业结构中低能耗部门比重的下降。最后结合测算结果与新疆资源经济的特殊性,从技术投入、投资与消费引导以及民生扶持等方面提出了新疆能源强度治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城镇化发育的能源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是现代社会财富积累的中心。矿物燃料为主的一次能源不仅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来源,也是现代城镇化发育的基本动力来源。随着城镇化发育不断走向成熟,城镇的生存和发展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日趋强烈。这种消费需求不仅体现在总量增长方面,而且更体现在质量提高方面。世界和中国的实践均证明了这一点。所不同者,在产业发展政策和能源消费政策的作用下,中国现代城镇化发育的能源消费表现出明显的不尽人意:第一,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迅速,甚至进入21世纪以来也是如此;第二,能源消费结构演进缓慢、特别是进入国家城镇化快速发育阶段后的表现更是如此;第三,能源产出效率提高有限,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倒退。如此能源消费特征,对中国城镇化的持续发育构成了巨大挑战,因此,建议加快城镇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能源消费结构演进和提高城镇能源消费质量。  相似文献   

14.
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很大重视。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能源生产和利用中引起的环境问题逐步得到重视,环境保护目标开始成为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这种格局在中国未来能源战略中将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的能源消耗和产业结构优化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之一。该文利用Geweke因果检验方法,并采用1993—2013年20年间的数据,对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与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和分析。首先,对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将产业结构优化划分成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中高级化都呈现良好的趋势,但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却呈现出"倒U"变化趋势,这与国家的宏观政策具有一定相关性。其次,计算制造业的能源强度,并利用LMD方法对能源强度进行分解,分解为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两个方面,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能源强度变化受到技术效应影响波及时间较长,结构效应变化造成短期影响较大。最后,利用Gewke因果检验的方法对能源强度和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长期因果关系、即时因果关系及整体因果关系进行统计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与能源消耗之间形成两条不同反馈循环,一条为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结构效应及技术效应之间的短期反馈循环,另一条为产业结构优化内部和技术效应之间的长期反馈循环,这两条循环相互促进和影响,最终形成闭合横"8"字均衡循环。据此,研究给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一是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实现能源的"开源节流"的有效手段;二是制定差异化的能源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是实现"减少能源压力、保证经济发展"双赢局面的重要保障和前提。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能源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既受到资源环境的瓶颈性制约,也受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缓碳排放的严峻挑战.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和减缓CO2排放,GDP的CO2强度下降速度为世界瞩目,但由于工业化阶段GDP快速增长,CO2排放仍呈增长快、总量大的趋势.我国把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相协调,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加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行产业升级,促进结构节能;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源效率;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结构的含碳率,中近期以大幅度降低GDP的能源强度和CO2强度为主要目标,到2030年前后要努力使CO2排放达到峰值,到2050年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以适应全球控制温升不超过2℃长期减排目标下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和形势.“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强化措施,进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建立CO2排放统计、核算和考核体系,积极推进碳交易市场机制,这也将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江苏农村地区能源消费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是中国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省份 ,为了研究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费的变化规律 ,本文在大量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对江苏农村地区乡镇工业、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能源消费水平和结构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农村地区能源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从石油世纪向可再生能源主导的碳中和时代转型,将重塑全球能源安全新格局。文章基于化石能源的非均衡非均质点状分布特征,分析了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传统能源安全,其有着难以摆脱的能源地缘困境,而可再生能源凭借其天然的资源禀赋,为打破地缘困境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束缚提供了新契机。基于此,文章以1990—202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检验了可再生能源的投入使用与能源地缘政治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以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使用,显著弱化了中国长期以来以化石能源进口依赖为主导的能源结构所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为中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在更换地缘风险测度指标,控制原油进口集中度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该研究不仅丰富了现有关于国家能源安全研究的文献,更为碳中和新时代背景下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强化碳中和时代中国在世界能源安全格局中的战略引领地位、助推民族复兴和现代化能源强国建设提供了政策指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北方沙漠化治理的行为模式与制度安排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依据制度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理论,阐述了制度安排对于实现我国北方沙漠化地区沙漠化逆转的关键意义,提出激励不相容的制度安排是影响我国沙漠化治理成效的根本原因。指出要摆脱治沙所面临的困境,必须加紧进行制度安排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水平区域差异与中国能源消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30个省区工业化水平进行了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工业化水平的区域差异。通过对中国煤炭、石油两类非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在区域工业增长中的判别分析,探讨了区域工业化水平对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这种影响以工业能源密度为动因,促成了区域工业化水平与能源消费总量水平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工业能源密度的降低和能源效率的改进有利于工业化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