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儒学的传播首先是东北亚国家,集中体现在对日本、朝鲜、韩国等国家的影响。儒家对东北亚建筑景观的营造体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儒学精神文化思想包含着坚韧不拔的从道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容品格、贵和尚中的和谐理想。儒家的"仁学"精神文化思想是东北亚国家建筑景观的本质理念。东北亚国家建筑景观设计整体布局严格遵循"礼、乐"布局,"天人观"的思想精神境界,儒家"中和"文化思想构成了东北亚国家传统建筑景观特有的审美方式,儒家文化思想对构建东北亚国家文化环境和传统建筑景观审美理念起到了决定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有着儒家美学思想的深刻印记。儒家文化思想审美心理的首要特性是美善相乐,儒家文化思想的最高境界就是尽善尽美、美善统一。孔子的自然美学观是"比德",在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运用植物在"比德"与"比兴"中被赋予的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特有的传统审美方式。中庸思想具体物化为对"中和之美"的追求,儒家中庸文化思想为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理念提供了一个较完整的理论基础。礼乐之美对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精神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礼"的特点是"有秩序"。"乐"是指一种"和谐"的状态。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理念必须具备"礼"的精神和"乐"的精神才算完美。  相似文献   

3.
现代景观设计是融自然、文化、社会、科学和艺术为一体的学科,需要建构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化,应立足当代景观实践,抓住中国精神文化的本质规律,才有可能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很好地运用。精神的文化的范畴就是科学、艺术和道德,用我们现在的物质理论概念来解释就是真善美的统一。景观设计的发展应是更加注重人、文化、自然的和谐,强调现代景观设计的中国精神文化。只有体现中国精神文化内涵的景观设计才拥有真正的生命力,只有体现中国精神文化特征的设计才能真正给人以精神上的慰藉和归属感。认识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向以及中国精神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对景观设计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注重中国景观精神文化、形象的创造和体现;寻求体现中国情节的景观设计是中国景观设计的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时值全球性环境生态问题日益凸显的时代大背景下,人类正在积极寻求一种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模式。在华夏大地上土生土长的以"天人合一"为核心思想的儒家以及以"道法自然"为理论内涵的道家为当前人类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两者的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启迪意义和警示作用。故本文对儒道传统思想生态观进行浅析,以希冀揭示并阐明儒家和道家两种思想体系生态观的思想内涵和核心价值,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进而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相应的思路和理念,即人与自然的两者关系是和谐共生而非针锋相对、人对自然的利用策略是取之有度而非贪得无厌、人对自然的运行态度是尊重有加而非妄加干预、人对自然的改造方式是顺其自然而非随心所欲。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古代城市营建及建筑布局指导思想的传统风水理论发展至今,其部分观点因主观性强,缺乏客观的数据支撑而被认定为迷信糟粕,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风水理论中诸如"天人合一"之类的生态科学观点被社会所慢慢认同。生态建筑学作为相对科学的评测手段,可以对传统风水理论中的"择址"、"建筑设计"等方面进行挖掘,通过生态建筑学这个平台,也能够将风水中的理性元素为人们所用。不可否认,风水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有统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需要而加入的迷信思想,不被生态科学接受,但去伪存真后,风水理论确实在人类生活的改善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道家、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开发成具有较高价值的旅游节庆的潜能。道家关于"游"的思想有三个层面,即"道游"、"物游"和"逍遥游",道教的"游"则是以"寻仙"求丹为目的。从渗透性开发和专业性开发两个方面探讨道家、道教文化在旅游节庆开发中的应用。专业性开发应遵从道教———旅游节庆综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复制的科技和文化艺术价值。本文从中国建筑遗产的利用、开发和保护现状中发现其存在着自然威胁、人为破坏、政府制度疏漏及民众保护意识淡薄等问题。在世界遗产保护理念、科学监管、法律法规、民众参与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推进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靓丽多彩的部分,传承了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时代发展和本土化,凝聚了反映发展中国家诉求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共识,是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实践探索和认识升华。其组成架构可以概括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为基本内核,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本质要求,以公平分享发展成果为价值取向,以恢复美好宜居环境为民生情怀,以打造生态经济为发展基础,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为方法论,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责任担当,以构筑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为根本保障,最终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9.
真正乡土的场所都是可持续的,它承载着以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为表象的能够维护地方生态和社会系统良性循环发展的场所文化。景观设计的本质工作是要对一地的场所进行改变,而怎样在改变的过程中尽量维持或重新构建生态场所,有赖于设计师的设计哲学以及设计艺术。本文通过各种实践的总结,将设计师在生态场所构建中的作用定性为对以下三个关系的协调:听与不听;为与不为;古与不古。不同的设计项目案例将被用来展现景观设计在生态场所建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发展低碳建筑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据分析法,以及系统科学的思想,分析了我国20年来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发展过程中,留下的高碳排遗憾,对房地产业、建筑业发展过程中的能源利用到碳排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作者认为:我国发展低碳建筑,目前面临着认识问题,激励机制问题和投入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建筑物碳排量评价标准,规范房地产开发行为;制定低碳建筑标准,促进建筑业结构调整;以节能减排为导向,理顺能源价格;以及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等建议。得出了发展低碳建筑应该通过文化理念的回归与进步,依靠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才能实现的结论。然而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大量的投入,制度的约束难免会影响原有的发展方式。可见低碳建筑的发展的确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正士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其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往往会打上深刻的时代印记,并深刻影响着时代的文化风貌。因此从"士风"的角度研究这一群体,无疑有助于加深对不同时代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问题的认识。纵观整个历史长河中的中国古代士人,居于社会政治主导力量的宋代文人士大夫无疑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群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学术界有关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目前还缺乏对宋代士风全面系统的论述,对宋代士风所呈现出的阶段性变化特点的研究更是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中国入世对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机遇和挑战,讨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及影响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认为可持续发展思想应包含:当代人要重视发展和持续性,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满足一个地区、国家的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国家的需求,并努力补救上代人所留下的资源、环境创伤。我们应认识七种要素: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知识和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必须协同处理。自然资源是发展的基础。中国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已有2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很多进展,目前需对严重环境问题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讨论了中国入世后面临的企业、农业、人才资源、高新技术产业、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和法制建设等问题,并着重研究了可持续发展文明观、加强绿色管理和绿色产品开发、知识经济和环保产业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发生了两个对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一个是十八大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同时还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另一个是联合  相似文献   

14.
海南生态文化建设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态省建设与规划作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新的探索 ,生态文化建设也理应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海南生态省建设的内涵与目标 ,阐述了海南生态省生态文化的内涵 ,并对海南生态省生态文化建设的途径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里约+20"开启了新一轮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改革进程。从趋势看,未来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将可能以"一组目标、四大机制"为主体,也即"2015年后发展议程"。一组目标是指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四大机制是指"政府间高级别政治论坛"、"全球可持续发展态势评估机制"、以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转让机制"、"资金筹集机制"。这一系列变革将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有利于全球走出"气候变化泥潭"、有利于全球治理朝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和有利于促进全球发展合作。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变革也将对中国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利弊兼有。有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有利于中国开展对外合作,不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中国将面临来自国际社会的"三重压力"。面对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中国应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布局:一是把"2015年后发展议程"作为中国与联合国互动的平台,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合作;二是在发展合作的内容上,形成"软、硬"合作并重的格局;三是围绕实现"2015年后发展议程"建立以中国为主导的区域性乃至全球性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循环经济内涵及有关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循环经济是区别于传统经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世界各国尤其发达国家欧盟和日本等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中国循环经济正从宣传开源节流的启动阶段走向建立政策机制的推动阶段。如何根据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实践,深入开展循环经济内涵与相关理论研究,就成为中国循环经济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我国政府制定有效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政策的必然。因此,根据国内外循环经济实践,研究中国循环经济内函及有关理论问题,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循环经济理念产生有其必然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基础,循环经济概念的产生也有充分的科学和实践基础。这些基础和中国的相关认识特征决定了中国循环经济内函应该有5个基本特征:准确的定位;清晰的外延;区别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表征;区别于经典经济学和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特征;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调控方法和核心标准。根据循环经济五大特征的界定,可以集中国循环经济的内涵概括为:循环经济是对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中的资源流动方式实施了“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无害化”管理调控是具有较高生态效率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代数学.邓小平始终立足于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坐标,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不动摇,结合中国实际、中国问题,围绕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社会主义如何从落后状态向进步状态演化,如何从不发达阶段(初级阶段)向发达阶段转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问题,提出了四个相辅相成的发展战略和实施战略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发展策略.发展战略和发展策略共同构建了一个具有内在统一的、纵横相交兼具宏观与微观的立体式发展思想体系,即邓小平发展思想,它的外延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科技、农林、旅游、环保等方面.以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秉承着邓小平发展思想,并根据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和党情与时俱进地对其进行了发展、创新与丰富,相继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是巴西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0周年,回顾20年来世界各国发展所走过的路程,总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功与不足,是制定未来世界健康发展路线图的历史要求。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认知,经过了从生存到发展,再从发展到可持续发展的漫长过程。可持续发展被视作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杂系统中的行为矢量,该矢量将导致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朝向日趋合理、更为和谐的方向进化。可持续发展特别强调"整体的"、"内生的"和"综合的"内涵认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外部响应",是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是可持续能力的"硬支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部响应",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可持续能力的"软支撑"。只有"当人类向自然的索取能够被人类向自然的回馈相平衡",只有"当人类对于当代的努力能够同对后代的贡献相平衡",只有"当人类为本区域发展的思考能够同时考虑到其它区域乃至全球利益时",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才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可持续发展揭示了"发展、协调、持续"的系统本质;可持续发展反映了"动力、质量、公平"的有机统一;可持续发展创建了"和谐、稳定、安全"的人文环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速度、数量、质量"的绿色运行。中国在未来不到10年的时间内,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达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发达、文化更加繁荣、生态更加良好、社会更加进步、精神更加富足,全民的生活质量更加提升,这就必然要求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身完善,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论文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七大主题: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与生态容量;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发展瓶颈的突破;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出口"性价比"角度重新衡量中国出口贸易可持续水平,将中国对部分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标准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源头污染控制对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从企业家精神层面解释源头污染控制对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源头污染控制显著影响企业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标准实施后,受规制企业出口"性价比"指数得到提升。同时,企业规模对企业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而企业成立年限、融资约束则带来消极影响。此外,为了进一步确保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和时效性,文章利用2004—2018年海关数据,从行业层面对源头污染控制与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发现结论依旧成立。(2)通过检验边际动态影响模型发现,清洁生产标准带来的边际影响是递增的,总体呈现"J"型特征。清洁生产标准带来的成本效应具有一次性特征,政策实施后并未一直加强,补偿效应则需在时间积累下才能逐渐发挥作用;政策实施2年后成本效应将被补偿效应超过,从而表现为促进企业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3)根据作用机制分析,企业家精神是源头污染控制影响企业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渠道之一。企业家精神被分为企业家技术创新精神和企业家产品创新精神,源头污染控制通过激励企业家技术创新精神和挫伤企业家产品创新精神影响企业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深化了环境与贸易关系的理解,为促进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实现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低碳村镇:低碳经济的一个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生态与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农村占据了重要的角色,中国有48 000多个乡(镇)6、91 510个行政村,农村人口有9.4亿,真正长期居住在农村的农民7.5亿左右,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结合低碳经济和低碳发展的理念,借鉴低碳城市的概念、内涵和演变规律,提出发展以农畜结合、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培肥土壤、开发生物质能等为主要内容的低碳产业,推广清洁能源改善农村人居,培育农民低碳发展意识,是解决食品安全、增加农业产值、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现代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资源高效、农民增收、环境友好、食品安全和低碳排放"为内涵的低碳村镇概念,建议了提升村民低碳意识、增加土壤碳汇、改善农居环境和提高植被面积等4个方面的解决途径,并结合山东牟平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2个典型案例进行了简要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