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乌溪江水库区的地质及地震活动特征,提出乌溪江水库存在诱发Ms>2.8级地震的条件,但发生5.5级以上地震可性不大。  相似文献   

2.
水库与地震     
《民防苑》2006,(6)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从今年9月20日22时起进行了第二次蓄水,至10月27日已将水库水位由135米抬高到156米。此后待三峡船闸完建工程验收后,还将进行第三次蓄水,直至把水库水位抬高到最终的175米。到那时,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进入正常运营期。随着长江三峡水库的水位逐步抬高,有些人开始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葛洲坝库区的地震地质环境和区域地震活动特征,认为库区因蓄水而引起水库地震的可能性很小,更不会诱发较强地震,但存在着5级左右地震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4.
<正> 本研究区在现代构造活动分区上分別属于华北断块隆起张裂区和华南隆起区。同我国西部比较,本区地质基底古老、地壳相对稳定,地震频度较低、但强度不小,中强地震不少。在本研究区中环渤海地区地震活动性最高,东南沿海地区次之,长江三角洲及其邻区最弱,但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大致同步。目前本区的地震活动仍处于活跃期,但接近尾声。本活跃期早则在本世纪90年代,晚则在下一世纪初结束进入平静期,因此,本区在未来50~100年内仍存在发生多次中强震甚至发生强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水库诱发地震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库诱发地震经常威胁着水库大坝的安全,酿成远比地震的直接破坏更加严重的次生灾难,因此对地震水库诱发地震应予充分重视。从水库地震能量积聚和诱发因素两个方面对水库地震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根据摩尔一库仑破裂准则,利用库区应力摩尔圆的移动和半径的变化以及岩石破裂线的变动,分析了水库在不同断裂类型区域的诱震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 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发生6.2级地震,其余震活动逐渐衰减,并似有倍九日期的特点。主震发生后,在24小时内发生了3.8级和3.7级二次较大余震,直到5月30日,即主震后第一个九天,发生了3.7级余震,以后每逢倍九日期都发生了较大余震,直至主震后第七个九天,即7月24日凌晨,发生了一次最大的强余震,震级为4.9级(见表)。在南黄海6.2级地震后,第一、第二个倍九日期发生了较大余震,当时我们观测到余震活动可能存在着倍九特征,运用这个特点并在尔后的监视余震活动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新丰江、黄壁庄、喀什、龙羊峡、官厅、刘家峡和陡河等水库地震的近场地面运动资料,给出了水库地震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衰减关系、频谱特性和持续时间。分析结果表明,较:天然地震而言,水库地震的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高,衰减快;地震动反应谱特征频率高,持续时间短;场地卓越周期以坚硬基岩的最短,硬土次之,软土最长。研究得到的水库地震的地震动衰减关系和频谱特性可为水工结构的抗震设计和加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来安徽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呈同步活跃关系。本文对安徽的地震活动周期进行了划分 ,并用综合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安徽未来地震活动趋势研究 ,结果表明 :安徽目前正处在一个相对较弱的地震活动期 ,该活动期约在 2 0 0 6年前后结束 ,估计发生地震的最大震级为 5级左右 ,可能主要是 4~ 5级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我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网的基本特点.从震源应力场、区域应力场、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的岩体裂隙的发生、发展与滑动过程,井孔水位记录到的水位微动态的周期及重锤、爆破实验的结果,详细分析了井孔水位对应地震率与预报率强烈反差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井网进一步优化的六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水库诱发破坏性地震时,必将造成震害和溃坝水害的双重灾难。这已成为大型水库水电事业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新丰江水库地震为例,揭示水库地震震害、防治对策及经验教训,以期对新建大型水库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河淮地震带历史地震和现今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 ,初步认为研究区地震活动存在准周期性变化。研究还发现 ,该区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三十余年来,南黄海形成两类空区——背景空区和孕震空区。随着孕震空区的形成,孕震空区及邻近区域的应变能出现加速释放,空区内外地震频次比K出现峰值。1984年5月南黄海6.2级地震就是发生在一个孕震空区内。1975年9月郎家沙M_s=5.3级地震发生在这两个空区边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对渤海地震前异常地震活动图象进行一次再研究。重点对震前背景空区、小震条带、频次和 b 值等长、中期异常的资料、判据和预报意义作了讨论,并与有关作者的研究结果作了对比。最后指出渤海地震前较为清晰的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1986年10月2日江苏阜宁M_L3.9级震群具有低b值、高u值、震源机制一致性和逼近地震的特点,并且构成一次余震爆发B图象。由于它的发生,苏北地震“窗口”的小震频度出现峰值。该震群与1987年2月17日射阳M_S5.1级地震关系密切,具有重要的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对沙河水库及其附近进行地震地质考察的结果,对该区内的新构造运动特征和水库地震稳定性分析做了有益的研究;并对该区域内的“东亭—庙西断裂”和所谓“古地震遗迹”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东风水利电力站位于黔西部鸭池河上游,距鸭池河镇西南约2km的峡谷地带。该电站是贵州省开发乌江设计建立12级梯级电站已建成投入运行的第二级高坝型大型水电站。水库于1994年4月蓄水,到1995年3月31日在水库大坝坝址及库区一带(微观震中为北纬26°54′,东经106°17′)发生一次震感特别强烈的ML2.5的水库诱发地震,震中烈度达Ⅴ度。本文叙述了地震概况,分析了地震的成因。认为水库诱发地震不仅与库水有关,而且与环境构造的蠕动和不稳定岩体的滑动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汶川8.0级地震前后陕西地震活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军 《灾害学》2008,23(Z1)
在陕西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汶川8.0级地震前后陕西地震活动的分析,认为汶川地震对陕西地区的促震作用明显,对陕西未来地震趋势的影响不容忽视,需加强监测预报和抗震设防工作.  相似文献   

18.
安徽地区地震活动周期表将公元288 年以来M≥4 .0 地震活动划分为与华北二至七周期相对应的六个地震周期,每周期分为与华北相似的初震段、前震段、主震段和余震段四个地震段。安徽地震周期超前于华北地震周期,每周期4 级以上地震从皖渐交界一带的皖东南地区开始活动,各阶段最大地震震中由南向北迁移。第七周期4 级以上地震活动至1979 年固镇5 级地震已结束,未来将进入第八周期初震段。近几年皖东南地区的广德县或旌德县可能发生4-3 级左右地震。  相似文献   

19.
黄河北流与华北平原地震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新近发现的古地震剖面入手,结合华北地区历史地震活动、黄河水患的规律性及现代地形变等资料的分析,发现黄河的决溢和改道与华北平原历史地震活动、地形变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地震在空间上的区域性位移,作为时间上的分幕标志,提出了一种与作M-t图不同的周期表式的分期方法,按照这种方法,用华北、华南和西部特定地区近二千年的较大地震排列的地震活动周期表,周而复始地重现时、空、强特征相似的九个地震幕。其中华南和华北地区每个周期的最大地震——周期主震(简称主震),都排在位于同一横栏的主震幕内。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大陆东部上述两个强震区地震活动的周期特征与相互关系,阐明了周期前震(简称前震)的识别方法和前兆意义,得出未来数百年乃至更长时期内,华北不可能发生大于7.8级地震的结论。最后用地震震源区雪崩式不稳定裂隙形成模式,对周期成因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