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们的生态修复试验涉及放养两种本地的游钓鱼品种湖鳟(Salvelinus namaycush)和小口黑鲈(Micropterus dolomieu),结合最近的鱼类群落调查,研究了加拿大安大略省萨德伯里和基拉尼附近酸化湖泊中的鱼类种群的恢复动态.在两个品种之间,种群恢复率有差异.在品种丰富的湖泊中引进的湖鳟恢复得慢,其生长显得较慢、存活率较低和群体补充延迟.相反,小口黑鲈能在品种丰富的湖泊里迅速繁殖.随着水质的恢复和放养鱼开始产卵,小口黑鲈的自然补充群体的生物量在5年之内增加到了参考湖泊的水平,而湖鳟的自然补充群体的生物量在水质恢复和成鱼产卵后5~15年内仍然停留在参考湖泊的水平以下.我们记录到游钓者把小口黑鲈引进了受酸化损害的湖鳟湖泊,包括一些酸化前没有黑鲈的湖泊.能改变食物网结构和降低冷水性鱼类湖鳟生长的温水性鱼类黑鲈分布区的扩张表明,气候变暖再加上品种引进有可能大大改变酸化湖泊的生物恢复端点.  相似文献   

2.
瑞典四大湖(维纳恩、韦特恩、梅拉伦和哈马伦湖)的鱼类资源极其丰富,分布有红点鲑、鲑、鳟、白鲑、河鲈、梭鲈,、白斑狗鱼和鳗鲡等经济物种.研究表明,筑坝、航运、富营养化和过度开发等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会对湖中的经济物种产生影响,导致湖中原有物种资源的种类组成发生变化.由于近年来的人类活动的影响,上述湖泊中原有鱼类组成中的优势种群发生了变化,一些物种消失了,一些新的物种在湖中出现,其原因主要是富营养化、鳗鲡和龙虾丰度的改变以及过度捕捞.过度捕捞在某种情况下是大湖的渔业生产引起的--在一个捕食者和竞食者同时存在的环境中,如果食物资源非常充足,鲑科鱼类以及梭鲈等鱼类在生活史上会倾向于在性成熟状态下生长,但在常规可捕规格的选择性调控下,这些物种会因产卵群体太小而导致资源量急刷下降.  相似文献   

3.
英国、瑞典、挪威的科学工作者准备在一项投资为750万美元、时间为五年的酸雨研究项目中联合协作,以探求造成河流、湖泊及其鱼类酸化受害过程的奥秘。该项目将以酸雨对挪威、瑞典的湖泊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对象。但这种研究结果对所有认为是部分地由于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所  相似文献   

4.
位于瑞典南部的韦特恩湖是一个大的贫营养化湖泊,它具有高的水面与流域面积比率(大约为0.4)和60年的驻水时间.此湖结合了对大气POP污染的敏感性、对POPs影响的普通敏感性和较慢的浓度降低.提出了鱼体内PCBs和DDT从20世纪60年代一直到1996年的时间系列,以及韦特恩湖沉积物中TCDD的数据,并和其它大湖泊进行了比较.有关北极红点鲑(Salvelinus salvelinus)体内POPs的长期数据集显示每年PCBs有大约5%,DDT有13%的减少.这些速度和其它研究相一致.也讨论了营养物质及其生物效应,以及影响具有长驻水时间的贫营养化湖泊命运的因素.我们提出贫营养的干净湖泊是对于监测生物区中POPs的重要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
<正> 挪威总的说来,挪威的波罗的地盾部分,在赋存具有经济价值的矿床方面,要比瑞典和芬兰的相应部分差得多。在芬马克郡(Finnmark)挪威北部地盾区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岩带产出的矿床,上文已简略提及。在这一地区域内,悉德瓦兰  相似文献   

6.
据联合国环境署《独一无二的地球》杂志最新一期报道,在欧洲和北美洲,现在普降酸雨.它侵蚀着波兰、希腊等国的设备、铁路、古建筑和文物古迹;瑞典9万多个湖泊中,有2万个受到酸雨损害,其中4千个已经鱼类绝迹;挪威南部80%的湖泊、溪水受害,湖面1万3千多平方公里的区域鱼类绝迹;西德1500公顷常青树森林死于酸雨,另有8万公顷冷松林受到严重威胁;渥太华的加拿大议会大厦,因酸蚀而变黑;美国东海岸的几千个湖泊因酸化而成了鱼类的墓地.酸雨的起因,一般认为,主要是大量二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瑞典维纳恩、韦特恩、梅拉伦和哈马伦四大湖泊中上层鱼类种群生物学的研究得出,适宜区域里鱼苗在生长季节尽早孵化,并在冬季到来之前达到一定的体长,对鱼苗的成活是至关重要的.一般认为,这不仅是为了适应春季浮游动植物的生长,同时也是为了避免被捕食.相对于秋季产卵的欧白鲑(Coregonus albula)来说,通过对春季产卵的胡瓜鱼(Osmerus eperlanus)和梭鲈(Stizostedion lucioperca)的研究,我们更容易得出上述的结论.冰融之后欧白鲑苗的迅速孵化对鱼类的种群生长较为有利.在贫营养性、掠食性鱼类很少的湖泊中,冰融化之后水温的快速回升对种群的补充较为有利,而在富营养性的湖泊中,由于存在被捕食的压力,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研究结果表明秋季产卵群体较难适应全球变暖的趋势,不同年份鱼类在年种群生长强度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可用生活史来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8.
过去十年中,几例放牧引起植被退化的事件曝光已经使瑞典官方认为一些山区有过度放牧现象以及驯鹿养殖在生态学上可能并非是可持续的.我们从时间和管理角度对这些例子进行研究,进而评价放牧对瑞典山区夏季草场的影响程度.有关驯鹿种群长期动态的数据表明,上个世纪驯鹿的数量在225000头左右波动,没有变化的趋势.根据达拉纳(Dalarna)的郎格夫贾莱特(Langfjallet)和海里耶达(Harjedalen)的米塔克勒盆(Mitaklappen)的数据,对放牧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我们将这些数据与近几十年养殖在生态学上似乎不可持续的挪威芬马克地区以及芬兰北部的情况进行了比较,我们的结论是大规模的驯鹿过度放牧在瑞典山区不明显.但在封闭和围栏养殖时,可见过度放牧和践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瑞典中部法伦地区1000年铜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瑞典中部的法伦地区在铜生产过程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SO2)和金属的历史至少有1000年.在17世纪,排放达到高峰,当时,法伦地区铜产量占世界铜供应量的2/3.因此,该地区为研究酸沉降和金属污染的长期效应,包括随后3个世纪降低二氧化硫排放和金属沉降的恢复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本文对当地二氧化硫的排放进行了1000年的回顾,估算了二氧化硫的大气浓度和干沉降,及对土壤和湖泊的酸化和金属污染.尽管长期以来二氧化硫的沉降超过了临界负荷,但土壤酸化仅局限于矿区西北和东南12km污染最严重的范围内.根据湖泊沉积物中的硅藻分析,14个湖泊中仅有8个为酸化型(0.4~0.8pH单位).可能是由于大量的硫酸盐仍然累积在土壤中,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些湖泊目前仍处于酸化状态.  相似文献   

10.
<正> 引言 比约瓦格(Bidjovagge)矿床位于挪威北部芬马克省考托克诺(Kautokeino)村西北约40公里处(图1)。矿化产于Caskias群的绿岩中。绿岩带的时代,一般认为属瑞科卡累利阿期,但近来经芬兰人的工作(G.Gaal等,1978),认为基提拉(Kittil)绿岩杂岩应属太古代。  相似文献   

11.
12.
多溴联苯醚在桂花鱼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郭英  唐洪磊  孟祥周  麦碧娴  曾永平 《环境科学》2007,28(12):2806-2810
使用 GC-MS-NCI检测方法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溴联苯醚(PBDEs)的同系物BDE28,47,66,85,99,100,138,153,154,183,209 在桂花鱼体内的含量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Σ10 PBDEs(不包括BDE209)在肾脏中含量最高,肌肉中含量最低,其干重平均值分别为5.71 ng·g-1 和0.95 ng·g-1.Σ10 PBDEs在肾脏、鱼鳔、肝脏、鱼鳃、生殖腺、鱼皮、肠胃和肌肉中的干重含量分别为3.04~12.8、0.81~6.90、1.28~8.87、0.09~6.36、1.05~5.73、0.022~5.06、0.69~5.98和0.14~2.61 ng·g-1.Σ10 PBDEs在各组织和器官的含量顺序为: 肾脏、鱼鳔、肝脏> 鱼鳃、生殖腺> 肠胃、肌肉、鱼皮.桂花鱼体所含低溴取代 PBDEs 以 BDE47 为主要同系物,所占丰度为35.7%~65.6%.十溴取代物 BDE209 在所有样品中检出率为 45.2%,其中在肾脏和生殖腺中含量较高.研究表明,PBDEs 由摄食、呼吸2种主要途径进入桂花鱼体内,易富集在肝脏、鱼鳔、鱼鳃等脂肪含量较高的组织和器官中.  相似文献   

13.
鱼对不同形态铅的吸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水中铅游离态和各种无机络合态之间的分布特征,探讨了鱼鳃分泌物的络合性能及其对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没有天然有机配位体的体系中,Pb主要以PbCO^-3,Pb(OH)^+,Pb(OH)^02,Pb(CO3)62-2和Pb^2+形态存在。金鱼粘液分泌与铅暴露量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环境激素对鱼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环境激素是存在于环境之中,以某种方式干扰正常内分泌功能的天然或合成的化合物。鱼在水生生态系统之中分布广泛,是在食物链中具有重要位置的物种,在毒理学和生态风险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实验价值。文中对鱼暴露于一些常见环境激素时,受激素调节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所受到的影响及相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同时介绍了鱼应用于水环境中激素的筛选与监测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鱼肉结合态MCLR的亚慢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肖邦定  陈晓国  吴幸强  刘旻 《环境科学》2007,28(12):2811-2815
为了揭示含有微囊藻毒素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性,以雄性BALB/C小鼠为模式生物,通过为期13周的灌胃染毒实验,研究了鱼肉结合态MCLR对小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并与水溶态MCLR的毒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68.75 μg/kg (以单位体重计)剂量水溶态MCLR可引起小鼠肝脏显著系数增加(P<0.05),ALT、AST活性增强(P<0.01),引起肝细胞出现有空泡状病变;而肾脏酶学指标BUN、Cr及肾脏组织病理学观察均未发现明显异常;与之相比,同剂量鱼肉结合态MCLR对小鼠各项指标的影响并不明显,仅在实验第1周出现小鼠肝脏肿大(P<0.05)、ALT活性增强(P<0.01).由此推断,鱼肉结合态MCLR的毒性低于水溶态MCLR.  相似文献   

16.
乌梁素海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淡水渔业基地。渔业资源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六十年代主要有鲤、鲫、瓦氏雅罗鱼、赤眼鳟、鲶、草等4目7科20多种鱼类。近年,由于水质污染,渔业遭受严重打击,鱼类种群从鼎盛时的24种逐渐消亡到现在仅剩1种,现在年产量仅300t左右,只有六十年代的1/10。希望通过渔业整治措施尽快恢复乌梁素海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对鱼类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阐述了国内外在重金属对鱼类污染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总结了重金属在天然水体、室内试验水体、养殖水体中及环境条件改变后在鱼体内的积累和重金属对鱼类的毒性及毒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分别取0,0.1,0.2,0.5和1.0 g不同粒径(原状,0.15 mm<d≤0.85 mm和d≤0.15 mm)的鱼饵加入到400 mL无氮磷M11培养基中,研究鱼饵粒径和投加量与营养盐释放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水体中ρ(TP),ρ(DOP),ρ(NH4+-N)和ρ(TN)随着鱼饵投加量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同一投加量条件下,鱼饵粒径对水体ρ(TN)和ρ(TP)影响不大(P﹥0.05). 同时,另外选用0,0.05,0.10,0.20和0.50 g原状鱼饵研究铜绿微囊藻在鱼饵培养基溶液中的生长状况. 结果发现,当鱼饵投加量在0~0.2 g时,随着鱼饵释放可利用营养盐水平的提高,藻细胞最大现存量随鱼饵投加量的增加逐渐增大;鱼饵释放的NH4+-N和溶解性正磷酸盐(DOP)是铜绿微囊藻吸收利用的主要氮磷形态. 鱼饵的投加造成铜绿微囊藻生长延缓期延长,但鱼饵营养盐释放达到平衡后接入藻种,延缓期延长的现象消失,鱼饵中营养盐的溶失和矿化过程消耗了大量溶解氧,是出现藻类生长延缓期延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增长如同爆炸,知识物比过程缩短,知识废旧速度加快,人们已不再可能在学校一劳永逸地掌握知识,受用终生。因此,作为专门培养人才的场所——学校,其教育教学必须始终坚持"不是拿所得到的结果教人,而是拿怎样得到结果的方法教人"(赞可夫语),教学生学会学习,不光是"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20.
The survival of fish impinged on 1-mm mesh Ristroph-type traveling screens was evaluated at Somerset Station, a 625-MW coal-fired electric generating station located on the south shore of Lake Ontario. Somerset Station was designed and built with an offshore intake, discharge and fish return system. Survival testing was conducted over a 4-year period that included all four seasons. Test fish were diverted from the fish return and held for 96 h for observation. Following observation, a specially constructed screening table was used to differentiate test fish that typically would have been impinged on a standard 9.5-mm mesh screen from smaller individuals that typically would be entrained. Twenty-eight species were tested, and collections were dominated by five species: alewife, emerald shiner, gizzard shad, rainbow smelt, and spottail shiner. Survival rates commonly approached or exceeded 80%, and were influenced by species, fish size or life stage, season and fish condition. Results ar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survival rates demonstrated elsewhere for entrained fish and fish impinged on alternative traveling screen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