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对高浓度氨氮低碳废水进行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的研究.在生物驯化过程中考察亚硝酸盐氮的积累,并验证短程硝化即亚硝化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满足高氨氮低碳废水的生物脱氮要求,亚硝化率达到98.0%以上.采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对系统中的硝化菌群进行分析,发现系统中主要存在将氨氧化成亚硝酸根的氨氧化菌(AOB)及亚硝酸盐还原菌.  相似文献   

2.
《化工环保》2006,26(5):381-381
该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式活性污泥缺氧聚磷生物膜硝化同步除磷脱氮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废水首先进入接触池,与沉淀池回流的富含聚磷菌的活性污泥短暂混合,控制水力停留时间5—10min,将污泥中携带的少量硝酸盐迅速反硝化;接触池出水进入厌氧池,在厌氧池中反硝化聚磷菌吸收大量的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物,以聚-β-羟基烷酸酯形式贮存在体内,同时释放磷;含有氨氮、磷、少量剩余有机物和已释放磷的聚磷菌的泥水混合液进入缺氧池,与沉淀后回流的含有硝酸盐的上层清液混合,反硝化聚磷菌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聚磷;缺氧池出水进入固定安装有半软性填料的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式好氧池中,  相似文献   

3.
高氮低碳废水生物脱氮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在处理高氨氮、低碳源废水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短程硝化一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两种生物脱氮新技术,初步探讨了影响亚硝酸盐积累和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因素。介绍了半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原理和特征,为高氨氮、低碳源废水生物脱氮工艺的没计提供 全新的理论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冷冻固定化硝化菌去除废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乙烯醇(PVA)循环冷冻法制备固定化硝化菌颗粒,经活化后在颗粒填充率为9%的三相流化床中进行氨氮废水处理试验。处理低浓度氨氮有机废水(NH3-N质量浓度为75mg/L.COD约为400mg/L,水力停留时间为4h)时,NH3-N去除率约为90%,COD、TIN的去除率可达82%和60%左右;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NH3-N质量浓度450~500mg/L,水力停留时间为20h)时,NH3-N去除率在98%以上,氨氧化产物中NO2^--N质量分数在95%以上,为亚硝酸盐反硝化提供了有利条件。用该法制成的硝化菌颗粒寿命在3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5.
亚硝化细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李培军  胡筱敏  王新 《化工环保》2006,26(5):366-369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6株亚硝化细菌,筛选出亚硝酸盐氮积累速率较高的两株菌Y8和Y16,初步鉴定Y8菌株为亚硝化球菌(Nitrosococcns.sp),Y16菌株为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sp),并对其生长曲线进行了测定。通过氨氮去除率或业硝酸盐氮的质量浓度来验证亚硝化细菌的活性,考察了生成的亚硝酸盐氮的质量浓度与培养时间的关系、亚硝化细菌的活性与培养温度的关系、亚硝化细菌的活性与培养基pH的关系。Y8和Y16菌株在30℃、培养基pH为7.5、130r/min的条件下振荡培养5d,氨氮去除率分别为81.12%,75.36%。  相似文献   

6.
陈昕 《化工环保》2014,34(2):128-132
采用加入淀粉的短程硝化-反硝化一体化技术处理低碳含NH3-N催化剂废水。通过中试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参数,并在工业化装置上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DO为0.5 mg/L左右、淀粉加入量为0.25 kg/ m3、HRT=30 h的条件下,短程硝化-反硝化一体化技术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NH3-N去除率大于97%,且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 出水的COD<100 mg/L,ρ(NH3-N)<10 mg/L,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排放标准。工业化装置的运行费用以NH3-N计为2.3 元/kg、以废水计为4.6 元/t。该法适用于中低浓度(ρ(NH3-N)<300 mg/L)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高会杰  孙丹凤 《化工环保》2014,34(4):336-339
采用氨化—硝化—反硝化三段联合生物工艺处理分子筛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机胺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氨化过程中,当进水COD稳定为1 200~1 600 mg/L时,出水COD低于300 mg/L,COD去除率稳定在80%左右,当进水ρ(有机氮)为100~160 mg/L时,出水ρ(有机氮)均低于30 mg/L,有机氮去除率大于80%,在整个氨化过程中,出水ρ(氨氮)较进水ρ(氨氮)提高了35~200 mg/L;硝化过程中,当进水ρ(氨氮)小于等于300 mg/L时,出水ρ(氨氮)最终稳定在15 mg/L以内,氨氮去除率大于90%;在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氮去除率基本稳定在98%以上,最终出水COD低于80 mg/L,出水ρ(总氮)低于25 mg/L。  相似文献   

8.
反硝化处理硝氮废水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反硝化法处理高浓度硝氮废水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最佳动力学条件,在温度为30℃左右,pH为7-8,MLSS为3g/L左右,C/N为0.95-1.0,进水硝氮质量浓度为300mg/L,水力停留时间为6-8h的条件下,出水NOx^--N的质量浓度小于20mg/L,COD小于100mg/L。  相似文献   

9.
李昂  刘锋  陈天羽  冯震 《化工环保》2012,40(5):494-500
采用基于固态碳源的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脱氮工艺处理高氮低碳的金属热处理废水。通过接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和厌氧氨氧化絮状污泥,研究了以固态碳源(3-羟基丁酸脂和3-羟基戊酸脂共聚物,PHBV)和沸石为组合填料的分区式耦合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特性。经过76 d的运行,耦合反应器的总氮去除速率达1.05 kg/(m3·d),且具有良好的出水COD稳定性。废水经过反应器沸石区后,氨氮去除率达97%,亚硝态氮去除率达81%,而硝态氮去除率几乎为零;经过PHBV区后,硝态氮去除率达76%,亚硝态氮去除率达99%,氨氮去除率达97%。沸石区主要进行厌氧氨氧化反应,PHBV区主要进行反硝化反应,功能分区明确,耦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从炼油废水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具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能力的菌株WY6。对筛选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实验和菌种鉴定,考察了碳源种类、培养基的m(C)∶m(N)、培养温度、初始p H及接种量对菌株硝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其NH3-N去除性能进行了考察。经鉴定,该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适宜的培养条件为:以丁二酸钠为碳源、培养温度30℃、初始p H 9.0、m(C)∶m(N)=10、接种量2.0%。在此条件下培养20 h,可将NH3-N质量浓度由245.46 mg/L降至9.71 mg/L,平均NH3-N去除速率为11.79 mg/(L·h)。WY6菌可在32 h内将实际炼油废水的NH3-N质量浓度由初始时的73.74 mg/L降至1.15 mg/L,NH3-N去除率达98.4%,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郭崇  许明  冯骞  李意 《化工环保》2012,32(3):213-216
研究了SBR中不同质量浓度的Cd2+对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ρ(Cd2+)(0.1 mg/L)可促进硝化反应的进行,而高ρ(Cd2+)(大于3.0 mg/L)会对硝化反应产生抑制作用;Cd2+的加入导致反硝化速率降低,且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率产生一定抑制作用;另外低ρ(Cd2+)还可促进COD的去除,但Cd2+的加入导致TN去除率下降。  相似文献   

12.
制药废水硝化-反硝化除氮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孟怡  徐亚同 《化工环保》1999,19(4):204-207
含高浓度氮的制药废水经好氧生化处理后,虽然出水的COD,BOD5均可达到行业排放标准,但TN仍高达约170mg/L。本研究在曝气池中设置填料,利用生物膜外层好氧,内层缺氧厌氧的条件,使硝化-反硝化脱氮在同一构筑物内进行,NH3-N和TN去除率分别可达约90%和70%。在本试验条件范围内,温度越高,负荷越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越完全,NH3-N和TN去除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亚硝化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龙  肖文德 《化工环保》2004,24(2):103-107
回顾了传统废水生物脱氮技术的一般原理,介绍了废水生物脱氮领域近年出现的新技术——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及研究应用状况,展望了生物脱氮新技术的应用前景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与动态     
一种以氨为营养物的红色微生物Chemical Engineering,2007,114(1):12荷兰Delft技术大学和Nijmegen大学的科学家们协作开发了一种可将氨选择性转化为氮气的生物脱氮工艺。这种厌氧氨氧化工艺称为Anammox工艺,是自然界氮循环中的一条捷径。该过程的实现有赖于一群浮霉状菌属的细菌,其中最先被鉴定的是厌氧氨氧化布罗卡德氏菌(Brocadia anammoxi-dans)。这种红色的Anammox细菌可将NH4+和NO2-转化为N2。该菌是自养菌,所以不需要甲醇等碳源。空气被输入反应器中以驱动反应,输入的量受控于NH4+浓度,且在反应器中连续监控。反应器中还装有一…  相似文献   

15.
李晓楼 《化工环保》2015,35(4):339-343
采用间歇曝气法对MBR系统好氧反硝化菌进行了培养和富集,考察了系统的好氧反硝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好氧反硝化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在DO为2.0~3.0 mg/L、m(C)∶m(N)为8∶1的条件下,MBR系统好氧反硝化效果较好,COD、氨氮、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90%,62%左右;从系统活性污泥中得到11株好氧反硝化性能较好的好氧反硝化菌,它们属于变形菌门,分别属于不动杆菌属、丛毛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噬氢菌属。  相似文献   

16.
采用模拟含氮废水对自行设计制作的A/O生物膜反应器进行脱氮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0~23℃、水力停留时间为18h、进水总氮质量浓度为61~78m g/L、曝气量为25L/min、进水COD分别为110~165m g/L和205~272m g/L的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均在90%以上,硝化率分别为98%和95%,总氮去除率分别为50%和78%。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反应器各区域中的硝化细菌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反应器中的硝化菌主要为亚硝化螺菌属和硝化螺菌属,有少量亚硝化单胞菌属和硝化杆菌属存在。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在好氧区数量相对较多,在缺氧区数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7.
从制革废水中分离得到1株好氧反硝化菌ZY1,并对ZY1的反硝化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ZY1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在初始NO2--N质量浓度为80 mg/L、DO为5.7 mg/L、废水温度为30℃、废水pH为8.0、废水中Cr3+质量浓度为110 mg/L、反应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ZY1菌对NO2--N的降解率大于98%。  相似文献   

18.
正该专利涉及一种对氨基二苯胺生产废水短程反硝化积累亚硝态氮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将对氨基二苯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甲酸废水与含硝酸根的废水混合,调节废水的碳氮比和pH,添加氮、磷营养盐,经过沉淀、气浮等处理后,通过缺氧短程反硝化反应去除废水中的高浓度有机物,并产生含亚硝态氮的出水,以利于后续的厌氧氨氧化  相似文献   

19.
厌氧氨氧化-反硝化协同脱氮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生物膜反应器(简称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含氮废水,启动并稳定运行630d后,进行进水浓度负荷实验分析。当进水ρ(NH3-N),ρ(NO2--N),ρ(TN)分别为340.0,448.8,788.8mg/L时,其去除率分别为84.0%,93.0%,85.0%。在反应器中连续加入有机物(葡萄糖),进水ρ(NH3-N)和ρ(NO2--N)分别为240.0,316.8mg/L,进水COD为330.0—380.0mg/L,COD去除率达92.0%。仅用23d,在同一反应器系统中成功实现了ANAMMOX与反硝化协同作用脱氮。葡萄糖的存在对系统去除NH3-N和NO2--N的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黄靓  郭海燕  刘小芳 《化工环保》2019,39(2):158-162
采用SBR反应器驯化培养反硝化聚磷菌,考察了厌氧-缺氧-好氧和厌氧-缺氧运行模式下反硝化聚磷菌的增殖情况、反应器的脱氮除磷特性及胞内聚合物聚β-羟基丁酸(PHB)和糖原的合成消耗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经过72 d(288个周期)的驯化培养,SBR反应器内反硝化聚磷菌的数量约占全部聚磷菌的84.5%;厌氧-缺氧培养方式下,反硝化聚磷菌的释磷速率为34.5 mg/(L·h),缺氧吸磷速率为23.0 mg/(L·h),缺氧阶段每降解1.0 mg/L的PO_4~(3-)-P需要消耗1.0 mg/L的NO_3~--N;每消耗6.3 mg/L的COD生成1 mg/g的PHB,每降解1 mol的PHB约生成0.73 mol的糖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