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内石油化工行业节水减排综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当前国内石油化工行业新鲜水消耗和废水排放的现状,强调加快污水回用进程、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介绍国内外石油化工行业节水理论,并在分析国内石油化工行业实施节水减排存在困难的基础上,提出节水减排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我区某印染公司节水减排技术方面的实践进行了总结,针对软水系统反冲水回收利用、加白水和水洗水两道水回收利用、染色毛巾用前处理水洗水回用、设备改造、蒸汽冷水回用等实践经验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以期待对印染同行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石油化工行业耗水量及废水排放量巨大,在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当今社会,用水与排水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节水减排工作的作用与意义日益显著。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是实现节水减排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在分析总结目前国内石油化工行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的应用现状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我国现阶段石化行业废水回用技术应用发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生活垃圾焚烧厂全厂给排水系统用水及排水的水量、水质特点,进行全厂节水减排潜力分析,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工程方案,通过在源头优化水源,强化节水管理,在末端进行污水回用改造等措施,最终实现节约用水、降低排污、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企业水足迹可用于节水减排效果的评价. 企业蓝水足迹指企业对传统水源的消耗,绿水足迹指企业收集处理并用于生产等目的的降水量;灰水足迹指以自然本底浓度和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将企业产生的污染物负荷吸收同化所需的淡水量. 概化了企业用、排水模型,并基于《水足迹评价手册》建立了企业水足迹测算方法,测算了企业蓝水足迹、绿水足迹和灰水足迹,以及节水减排措施对削减水足迹的贡献率. 根据该测算方法对某纺织印染企业开展了案例研究. 结果表明:①经过清洁生产审核,某纺织印染企业的单位产品产量蓝水足迹为171 t/t,削减了26.3%;单位产品产量灰水足迹为146 t/t,削减了31.1%;而由于降水的采用,单位产品产量绿水足迹由0 t/t增至8 t/t;②在节水减排贡献方面,水回用措施显著大于工艺节水措施,节水和水回用措施分别削减蓝水足迹1.77×104和48.60×104 t,二者分别削减灰水足迹1.60×104和57.80×104 t.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节水减排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对洛阳石化节水减排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节水减排的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2007年以来,安庆石化丙烯腈部围绕节水减排工作目标,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把节水减排工作纳入作业部经济责任制考核,与班组和相关技术管理人员的奖金分配挂钩,力求通过严格考核、规范管理促进节水减排工作。  相似文献   

8.
通过开展炼油系统的水平衡工作和对污水分布的调研,制定出相应的节水策略,详细介绍了该单位炼油系统的节水减排方案。方案的实施,不仅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而且也为该单位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湖北文理学院在校学生人数多,用水及排水量大,有必要采用中水回用技术节水。文章以该校北校区为例,根据给排水现状,提出建立学生公寓中水回用系统。该回用系统以公寓洗涤、盥洗污水为中水水源,收集处理后用于公寓冲厕。通过分析测算,该系统适宜的规模为690 t/d,年可减少新鲜水用量以及生活污水排放量20.7万t。比较传统工艺,文章建议采用MBR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中水,该工艺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自动化运行程度高,非常适合在高校使用。  相似文献   

10.
动态及文摘     
燕山石化污水回用采用膜技术每年可节水6000~7000kt中国石化60%的企业处于严重缺水地区,而生产发展又必须要水,于是,节水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在没有水资源增量来源的条件下,做好节水减排是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前不久,在中国石化集团燕山石化公司的东区污水处理车间采访时,不少记者都亲口喝了一杯经这里的污水回用装置处理后的水,水质很清,没有什么味道,看上去丝毫没有化工污水的影子。据介绍,处理后的水是软化水,无论是用于循环水还是锅炉水都有保证,其水质通常比饮用水还要好。燕山石化全年的废水排放量约为1600×104…  相似文献   

11.
针对啤酒生产耗水量和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问题,本文对制麦、糖化、发酵和灌装各环节进行分析,提出丛啤酒的生产过程削减水耗、减水废水污染物排放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研究出一套适合于四川地区钻井废水处理的移动式工艺流程及装置。整套工艺以搅拌、混凝、沉降、氧化为主,通过对废水的预处理使水质达到除COD外其它污染指标都可以达到相关排放标准的目的,然后再通过氧化罐降低COD,达到相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调查华南地区居民生活排污情况及地块内部水质变化情况,选取南宁市3个代表性生活小区进行楼宇污水管和出水口的全天水质水量监测。结果表明:居民全天水量峰期为7:00—9:00、11:00—13:00及20:00—23:00,水质峰期为6:00—9:00、11:00—13:00及18:00—21:00;排污规律与居民生活小区特性相关,生活污水中氮、磷污染物高度同源,80%以上来源于人体排泄,洗涤剂含量与磷化合物浓度并不呈相关性;经过化粪池后污水水质仍存在衰减,化粪池后每1 km的污水管道污水COD可削减34 mg/L,削减率为11.7%;以楼宇污水管水质和人均日生活用水量计算出3个小区居民COD、NH3-N、TN、TP、BOD5、LAS人均生活排污系数分别为52.2,7.1,8.7,0.61,25.4,0.49 g/(人·d)。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污水厂再生水回用于城市景观水体时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风险,以宁波市某污水厂再生水回用于河道的生态修复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集成技术对再生水进行净化及自然修复,研究其对再生水常规水质指标、水体综合生物毒性及河道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河道生态修复措施对稳定再生水水质的效果明显,主要水质指标保持稳定并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再生水水质毒性降低,河道底栖动物物种丰度及生物密度也均明显增加,有效降低了再生水补水时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对保障城市内河活水流动、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某城市污水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彦菲  陈滢  卢凤华  张燚  刘敏 《环境工程》2013,31(1):27-29,94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良氧化沟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在运行中存在脱氮除磷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对该厂的工艺流程及进、出水水质情况等分析,结果表明:TN、TP去除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进水有机物浓度与设计值相比偏低,氧化沟内很难形成设计时所设想的好氧/缺氧交替运行的环境以满足氮、磷的去除。因此,尽快完善污水收集系统,使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是提高氮、磷去除效率的关键。在工艺中可适当减少曝气量来提高TN去除率,降低出水中的硝态氮和溶解氧,同时进一步提高TP去除率。  相似文献   

16.
霍雨  王腊春  焦士兴  滕娟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0):1052-1058
评价了江苏、浙江、湖北、安徽16个典型中小城市污水排放、水环境质量、水污染治理现状,对经济发展好水污染轻和经济发展一般水污染重的2类城市,选取经济发展等方面13项指标,从污水排放和水环境质量2个方面,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驱动力模型,根据模型确定影响南方中小城市水污染的主要因素,提出水污染防治措施优先级序.结果表明,工业污水排放达标率是影响中小城市水污染的首要因素,为水污染防治首要任务;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和较差的城市污水排放量分别受农业面源和工业经济发展影响;水环境质量受生活污染排放、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生活污水处理程度影响.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减少污水排放量,应根据城市自身条件,适当加大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农垦系统工农业生产水资源紧张而水需求与污水排放量大和集中的特点,结合黑龙江垦区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运营的客观实际,采用比较分析、归纳演绎、逻辑推理等方法,在论证垦区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基础上,剖析了垦区污水处理政策体系残缺不全的状况,并架构了一套同农垦系统污水处理回用项目建设需求相适应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在线监测与人工水质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大量背景数据的收集,制定了系统化的监测方案,实现了区域内各污染物负荷的定量化分析工作。结果表明:在提质增效的"挤外水"中,污水管道入渗地下水的去除可将污水厂水质浓度提高36.01%;工企业污水的污染物负荷贡献率较低,部分企业需在预处理后继续排入污水处理厂;"收污水"中,对水厂浓度提高影响较大的是城乡接合部散排污水,全部纳管收集后,污水厂水质浓度将提高30.30%。同时,雨水管网混流污水与过河管道漏失污水虽对污水厂水质浓度的提高影响较小,但也会带来水体污染的危害,仍需进行改造纳管。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黑龙江省内主要干流及支流的水质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特别是不断崛起的中小城镇,其产生并排放的污水给水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急需加快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削减污染物负荷,改善相关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排污口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 2 0 0 1年上海市排污口污水排放量 ,对上海市排污口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 ,对现有排污口污染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为上海市的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的制订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提出了降低排污口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