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华  张志杰 《环境科学》1981,(1):58-61,18
灯泡或荧光灯的灯丝,系由钨丝绕于钼丝上,在氢气气氛下,高温定型以后,再用混合酸(硝酸和硫酸)将钼蕊丝溶去制成。 在溶丝过程中产生氮氧化物废气。 北京灯泡厂灯丝车间溶丝工序,每天用酸约50公斤,溶制灯丝七、八万条。生产操作时,由于采用混合酸溶丝,反应剧烈,反应时间长,氮氧化物排放量大,高峰浓度达10000毫克/立方米以上。严重影响厂内外环境,对周围的建筑物和其它设施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2.
1987年5月至12月,在联邦德国哥廷根森林中,位于树冠不同高度上完成了气态硝酸浓度分布的测定。同时,还测定了森林中大气扩散参数。用模式计算出气态硝酸的沉降速度和沉降通量。结果表明,气态硝酸沉降通量平均约为26kg HNO3—N/a·ha,气态硝酸浓度平均约为0.88μgHNO3—N/m3,夜间浓度下降,43m处(树冠上面)气态硝酸浓度高于33m(树冠中)。在第1至第10个实验里气溶胶中气态硝酸与硝酸盐的比值是0.3,而在第11~14个实验中约为1~3。   相似文献   

3.
废TFT-LCD面板中主要元素溶出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废TFT-LCD面板破碎料为研究对象,在使用XRF(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分析其主要元素组成以及采用ICP-AES测试不同酸体系下主要元素浓度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酸体系下主要元素的溶出特性. 结果表明:废TFT-LCD面板由Si、Al、Sr和In等10余种元素组成,其主要组成元素在不同酸体系下的溶出特性存在明显差异,这与其赋存形态有密切关系. In在各种酸体系下溶出浓度变化较小,为283~306 mgL. Fe的溶出特性与In相似,是主要伴随离子. Al和Sr易在浓盐酸体系下溶出. As在含有浓硝酸的体系下溶出率较高,最高溶出率为100%,而在无浓硝酸体系下的溶出率最低值仅为293%. Zn、Ti、Cu、Sn和Cr在各酸体系下的溶出浓度均较低(均低于1 mgL),不宜回收.   相似文献   

4.
地面水中痕量铅、镉的测定目前多用汞膜电极系统的溶出法。为了避免汞对环境的污染,我们采用了自制玻炭球银膜电极系统的溶出法,两年的工作经验证明:在O.1M NaACHAC中铅镉有良好的溶出峰图,下面是0.1微克Pb~(2 )Cd~(2 )·50毫升~(-1)的溶出峰图: E_(cd)≈-0.6~v E_(pb)≈-0.45~v 一、仪器试剂: 75-4B快速极谱仪玻炭球银膜电极:球半径为2.0毫米。炭柱银膜参比电极:有效面为Φ8×20。铂丝辅助电极:有效面为Φ0.4×40。甲基橙:0.1%氢氧化钠:2M 醋酸钠——醋酸:2M 铅、镉标准溶液:用纯金属以硝酸溶解蒸  相似文献   

5.
从7个含酚废水生化处理厂的活性污泥或生物膜中分离出39株降解苯酚的酵母,它们均能以苯酚作为生长的唯一碳源,24小时内可将500ppm的苯酚去除90%以上。经鉴定,39株酵母分别属于两属三个种: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皮状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cutaneum)和乳头状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capitatum)。不经诱导,在44—48小时内,热带假丝酵母314号最高生长的酚浓度和耐酚浓度分别约为1000ppm和1150ppm;皮状丝孢酵母25号约为800ppm和1000ppm;乳头状丝孢酵母115号约为750ppm和1450PPm。三种酵母在苯酚中生长的最适温度依次为30℃、25—30℃和25—36℃。它们生长的最适pH范围均为4.8—7.0。氰化物对这三种酵母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含酚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的优势酵母等向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汞污染土壤热解吸处理过程中不同形态汞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贵州省具有代表性的汞污染土壤样品进行热解吸修复的试验研究,同时采用连续化学浸提法对土壤样品中5种形态的汞分别进行提取,探究了不同形态汞在热解吸修复过程中的浓度变化和转化规律. 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各形态汞所占比例为w(王水溶汞)(占76.52%)>w(酸溶汞)(占22.40%)>w(硝酸溶汞)(占0.87%)>w(水溶性汞)(占0.14%)>w(碱溶汞)(占0.06%). w(王水溶汞)与w(Σ汞)(各形态汞总量)的相关系数可达0.978 1. 升温过程中,w(酸溶汞)和w(王水溶汞)明显降低,而其余形态汞含量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采用热解吸技术可以有效处理汞污染土壤,在370 ℃条件下能够将土壤中w(Σ汞)降至1 mg/kg以下,处理率可达95.73%,处理后土壤中的汞以残渣态汞为主,环境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7.
利用超声波单独及与硝酸联合作用于铅锌矿区附近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了超声时间、功率和泥浆浓度对重金属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单独作用能够促进重金属向溶液中转移,尤其对于Cd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Pb、Cu、Zn的作用有限;超声时间和功率的增加(≤700 W时)、泥浆浓度的降低对重金属的去除有利。超声波与硝酸同时作用对于Pb和Cu有较好的促进效果,但对Zn和Cd没有效果;先超声后酸化有利于Cd的溶出,但是对于Pb、Zn和Cu没有效果。在超声波与硝酸的联合作用中,硝酸起主要作用,超声波对反应起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阿替洛尔在硝酸根溶液中的光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跃飞  曾超  孟翠  杨曦  高士祥 《环境科学》2012,33(2):481-487
以氙灯为模拟太阳光光源,研究了β阻滞剂阿替洛尔(ATL)在硝酸根溶液中的光解,探讨了硝酸根离子浓度、溶液pH值、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和腐殖质浓度对ATL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ATL在不同浓度硝酸根溶液中的光解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规律,增大硝酸根离子浓度促进了ATL的光降解率,当硝酸根离子浓度由0增至5 mmol.L-1时其速率常数由0.002 26min-1增至0.009 4 min-1;酸性或碱性溶液有利于ATL在硝酸根溶液中的光解,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对光解无明显影响,而加入Suwannee富里酸(SRFA)对光解产生抑制作用.采用异丙醇作为羟基自由基分子探针检测到.OH存在于ATL光解过程中.采用SPE-LC-MS方法鉴定了ATL在硝酸根溶液中的主要光解产物,并提出了可能的光解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常压条件下,煤矸石通过酸浸分离氧化铝后,酸浸残渣可作为制备水玻璃原料.研究了不同酸浸液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煤矸石中SiO2溶出率的影响,溶出率越高反映煤矸石制备水玻璃的原料利用率越高,并以正交试验和极差结果进行了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硫酸酸浸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酸浸液浓度,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酸浸液浓度为0.7 mol/L,浸提温度为90℃,浸提时间为80 min,SiO2溶出率达48.35%;硝酸酸浸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浸提温度,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酸浸液浓度为0.7 mol/L,浸提温度为100℃,浸提时间为60 min,SiO2溶出率达45.03%;高氯酸酸浸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酸浸液浓度,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酸浸液浓度为0.7 mol/L,浸提温度为90℃,浸提时间为80 min,SiO2溶出率达34.4%;工艺在高温和低温运行条件下,分别选择硫酸和硝酸酸浸为宜,高氯酸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
电镀废水中低浓度重金属离子的处理普遍采用混凝沉淀法,由此产生了大量重金属污泥,其安全处置过程复杂且成本较高.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一种资源化回收电镀废水中低浓度镍离子(Ni~(2+))和锌离子(Zn~(2+))的方法.结果表明,电镀废水经过铁盐混凝后,产生的沉淀溶解于硝酸中,得到硝酸溶解液中Ni~(2+)和Zn~(2+)浓度分别高达2.3 g·L~(-1)和1.5 g·L~(-1),而杂质铁(Fe~(3+))浓度为12.2 g·L~(-1).将硝酸溶解液直接进行水热处理,溶液中Ni~(2+)和Zn~(2+)浓度不变,残留铁浓度为1.76 g·L~(-1).向硝酸溶解液中添加乙酰丙酸(C_5H_8O_3)后进行水热处理,Ni~(2+)和Zn~(2+)浓度依然不变,但溶液中残留铁浓度仅为0.78 mg·L~(-1).硝酸溶解液中铁的去除主要源于水热条件下铁的水解和缩聚转化为高结晶度的赤铁矿.添加乙酰丙酸能够同时降低溶液中NO~-_3浓度和提升pH值,促进溶液中铁的水解和缩聚.  相似文献   

11.
赤铁矿生物可利用性弱、污染物去除效率低,但因其具有价格低廉、存在广泛的特点而常被用于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本研究通过向赤铁矿生物还原体系中添加硝酸改性后的活性炭,以强化矿石中Fe(Ⅲ)的生物可利用性.同时,以Fe(Ⅲ)还原率与有机物降解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曲面法探究了赤铁矿浓度、有机物浓度与硝酸改性剂浓度对赤铁矿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硝酸改性活性炭可以提高赤铁矿的生物可利用性,促进有机物的降解,赤铁矿浓度对反应的影响最为显著.生物反应过程的最佳条件为:赤铁矿初始浓度8.35 mmol·L~(-1)、有机物初始浓度13.41 mmol·L~(-1)、硝酸改性剂浓度5.07%.硝酸改性活性炭强化赤铁矿生物体系虽能降解高浓度有机物,但有机物去除效率仅为20%~50%,证明该体系适用于低有机物浓度的水环境.本研究对促进水、土壤环境中有机物的降解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水消化冷原子吸收法测定煤和土壤底质中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卓尔  余斌 《广州环境科学》2004,19(1):23-24,40
应用敞开体系王水(硝酸/盐酸)消化法处理样品,后继冷原子吸收法测定煤、土壤和底质样品中总汞。试验比较了硝酸/盐酸、硝酸/硫酸/高氯酸和硝酸/硫酸/五氧化二钒3种消化体系处理固体样品测定总汞的效果。王水消化法用于处理煤样有总汞溶出率高、酸耗量少、消化时间短等优点。方法检出限为0.5μgHg/Kg。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新极谱法研究不同材质器皿、温度、pH、富里酸浓度条件下,水样中0.05—0.10 ppb Se(Ⅳ)和Se(Ⅵ)的贮存损失,实验结果确定,低温、酸性、加入富里酸的石英器皿贮存硒的效果最好,玻璃器皿最差,聚乙烯居中,采用硝酸钝化过的聚乙烯瓶贮存天然水,加硝酸调节pH为1.0时,Se(Ⅳ)和Sc(Ⅵ)保存一个月浓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新极谱法研究不同材质器皿、温度、pH、富里酸浓度条件下,水样中0.05-0.10 ppb Se(Ⅳ)和Se(Ⅵ)的贮存损失,实验结果确定,低温、酸性、加入富里酸的石英器皿贮存硒的效果最好,玻璃器皿最差,聚乙烯居中,采用硝酸钝化过的聚乙烯瓶贮存天然水,加硝酸调节pH为1.0时,Se(Ⅳ)和Sc(Ⅵ)保存一个月浓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某铬渣堆场的重度铬污染土壤进行解吸动力学和难溶态Cr (Ⅵ)还原实验,揭示限制重度铬污染土壤有效修复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室温下,采用柠檬酸淋洗可显著降低土壤中难溶态Cr (Ⅵ)浓度,将淋洗温度提高至90℃,可进一步显著降低难溶态Cr (Ⅵ)浓度。淋洗后土样中难溶态Cr (Ⅵ)浓度越低,其还原效果越好。供试土样经柠檬酸高温淋洗+FeSO4高温还原工艺修复后,Cr (Ⅵ)浓度从(1813.2±59.8) mg/kg降至(99.1±8.8) mg/kg。此外,淋洗实验中柠檬酸对难溶态Cr (Ⅵ)的还原可忽略不计;土样中残留的柠檬酸对土壤Cr (Ⅵ)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研究证明了难溶态Cr (Ⅵ)的还原效果是重度铬污染土壤修复的关键限制因素,结果可为铬污染土壤修复工艺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酸雨形成的原因纯净的雨雪,溶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_2),形成碳酸,因而具有微酸性。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正常水平(312ppm)时,降落的雨水pH值约为5.6。当大气受到了污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SO_2)与氮氧化物(NO_x),遇到水滴或潮湿空气,即转化成硫酸与硝酸,溶解在雨水中,使降雨的pH值低到5.6以下,这种雨水称为酸雨。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浓度很高时,可使雨水的pH值低到3左右。据测定,酸雨中的硫酸与硝酸要占总酸量的90%以上,而硫酸又占这两种酸总量的90%左右,所以,形成酸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所致。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溶蒽素兰(IBC)生产过程中,皂化工段产生的 NaCl 废水,主要含二酯化物,NaCl 等;盐析工段产生甲醇蒸馏残液,主要含甲醇,溶蒽素兰(IBC)、KCl 和少量吡啶。这两类废水,所含有机物浓度每升高达数万毫克。毒性大,难氧化。同时,含有高浓度无机盐。应用炭化法进  相似文献   

18.
A/O脱氮工艺实时控制对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红  马勇  彭永臻  王宝贞 《环境科学》2005,26(4):100-105
以人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提高A/O(anoxic/oxic)工艺氨氮和硝酸氮去除效率的实时控制对策.氨氮控制的本质是通过控制DO设定值和好氧区体积大小使出水氨氮浓度达标排放.硝酸氮控制的本质在于高效利用缺氧区反硝化潜力,为此建立了以调节内循环回流量或(和)外碳源投加量维持缺氧区末端硝酸氮浓度处于设定值的实时控制对策.系统控制采用两级结构,高水平监控层用来选择低水平执行层的设定值,而低水平执行层对DO值、好氧区体积、内循环回流量和外碳源投加量进行直接控制,试验表明上述控制对策可以显著提高系统脱氮效率,降低出水氨氮和硝酸氮浓度,并最大程度节约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9.
在化学工业中,硝酸和硝酸化合物的生产,铅室法制硫酸,硝酸盐分解,有机化合物的硝化,某些砷化物、火药和氮肥的生产,以及炉灶、内燃机及汽车的排气均产生氮氧化物。一个年产11~12万吨浓度为40~50%硝酸的工厂,每小时排出含0.3~0.5%氮氧化物的尾气约十万立方米。数量很大的黄烟危及人畜、损坏庄稼。建在山区的工厂,由于黄烟不易迅速稀释和扩散,更直接损害职工的身体健康。氮氧化物是不稳定的气体混合物,主要成分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很快变成二氧化氮。氮氧化物是有毒气体,表一说明各种不同浓度的二氧化氮的影响。散发在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氮)在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下,放出氧原子并与空气中氧结合成为臭氧。氧原子或臭氧与空气中的碳化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与确认高炉矿渣和电炉白渣细粉的还原性与还原能力的基础上,研究了它们对Cr(Ⅵ)水溶液中Cr(Ⅵ)的还原作用及其对粉煤灰硬化体中Cr(Ⅵ)的溶出抑制作用,并分析探讨了粉煤灰硬化体中Cr(Ⅵ)溶出行为与其孔溶液中Cr(Ⅵ)浓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炉矿渣、电炉白渣对Cr(Ⅵ)都具有较好的还原性,能有效地降低水溶液和粉煤灰硬化体中孔溶液及其溶出液中的Cr(Ⅵ)浓度,且长期稳定性较好.电炉白渣对Cr(Ⅵ)的溶出抑制能力强于高炉矿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