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是控制VOCs无组织排放的重要方法,但在天然气行业应用较少。对A天然气净化厂的一列净化装置(原料气过滤分离单元、脱硫脱碳单元、脱水单元)开展动静密封点LDAR工作。通过装置情况调研、密封点台账建立、现场检测、泄漏修复、数据核算分析等将LDAR技术全流程在天然气净化厂进行应用。结果表明:净化装置实现VOCs减排率达80.22%,具有较好的减排效果。现场应用证明LDAR技术是控制天然气行业VOCs无组织排放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在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学企业得以广泛应用,但在油气开采、处理等 上游企业应用案例较少。采用LDAR技术对国内某天然气处理厂生产装置开展动静设备密封点的泄漏检测和 统计分析工作,共发现泄漏密封点23个,总泄漏率为0.47%;初次修复成功率为26.1%,修复后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为1.8648t/a。通过开展LDAR工作,减少了VOCs的排放,为油气开采、处理等油气生产上 游企业治理VOCs无组织排放提供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连石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具有排放量大、排放点分散、排放物种复杂的特点,各工艺环节仍存在设备泄漏点多、无组织排放量大、工艺废气和废水处理系统VOCs收集和处理不及时等问题。在政府给予完善立法、严格执行排放标准等政策保障的同时,石化企业则应采取LDAR技术、严控储运装卸环节操作及收集处理工艺废气等措施降低VOCs废气的泄漏和排放。  相似文献   

4.
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是我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重要排放源之一。首次采用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分析了某化学合成类原料药企业的生产车间、罐区及污水池动静密封点的泄漏情况,共完成462个密封点现场LDAR检测,测出8个泄漏点,总泄漏检出率为1.73%。依据LDAR检测结果 ,采用相关方程法估算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产生的VOCs排放量约为2.603 t/a。设备密封点类型中,法兰(用于生产工艺过程中压力容器和管道中可拆卸的连接与密封的组件)的VOCs泄漏排放量最大,约占89.4%,其次是泄压设备,占泄漏排放量的5.2%。建议在医药行业普遍推广LDAR技术,并及时修复高泄漏率的设备密封件。  相似文献   

5.
对石化行业VOCs排放源项、管控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了目前石化行业VOCs综合整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管理部门强化“人员保障”“设施保障”和“技术保障”,企业现场实施技术研发、末端治理设施“三率”(投用效率、收集效率、处理效率)提升、风险管控、LDAR过程规范性管理、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和措施,可为石化企业VOCs污染防治和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石油化工从原料到产品的加工阶段可称为生产过程;石油化工液态产品的储存、装卸、运输、使用等阶段,可称之为生产后过程。VOCs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目前在该行业的生产后过程中尚未得到有效实施,作业过程仍有大量VOCs泄漏排放,污染了大气环境。主要原因有"法规要求不一致、方法措施有缺陷、监督执法不到位"等。因此,完善规范标准、强化监察力度、建立第三方修复机制,是减少生产后过程VOCs污染排放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企业按照《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要求开展装置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针对工作中存在的实施LDAR时间短,经验不足,现场工作存在的问题等情况,文章结合现场工作实践,提出LDAR实施过程分六项展开,即图纸分析、现场排查、信息录入平台、现场检测、检测数据上传平台、修复与复测,工作难点在于图纸分析和现场排查,其质量决定了后续的工作量、LDAR减排量的核算和项目的费用支出;认为LDAR实施时密封点标识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但数字化图件的应用和检测数据自动保存与上传可能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对VOCs排放控制越来越严格,各油田逐步加大对VOCs的治理力度。长庆油田针对集输系统,VOCs产生源多,成分复杂,排放无规律,在治理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上的诸多问题,文章对第三输油处生产工艺进行了梳理,采用LDAR等技术对输油工艺开展系统核查,明确VOCs无组织主要产生部位;对治理技术的适用范围、优缺点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选择适合长庆油田第三输油处集输过程的VOCs治理方案,并加以应用,同时对新建及原有工艺流程VOCs控制措施提出整改建议,为VOCs治理奠定技术基础,对长庆油田VOCs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是对工业生产活动中工艺装置泄漏现象进行发现和维修的一种技术。以苏里格气田天然气处理厂装置设备组件泄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为例,应用LDAR技术开展装置泄漏检测与修复并统计数据,选择适合天然气处理厂的VOCs泄漏量核算方法,计算出泄漏损失量,建立了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管理体系,实现了对无组织挥发性有机物进行长期高效管理,具有较大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人造板制造企业VOCs排放特征及源成分谱,通过现场采样的方法,对A和B两家典型人造板制造企业VOCs各排放环节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表明:调胶、施胶排放口VOCs和甲醛排放浓度均最高,分别为13. 06 mg/m~3和33. 23mg/m~3。对于无组织排放,调胶工段的VOCs和甲醛排放浓度相对较高。A企业和B企业的VOCs排放系数分别为13. 4 g/m~3和208. 3 g/m~3,排放系数差异较大与企业原辅料的种类及使用量有关。人造板制造业有组织排放VOCs以含氧VOC和烷烃为主,浓度占比排名前三的物种为乙醇、丙酮和癸烷,占比分别为57. 38%、13. 04%和7. 64%。无组织排放VOCs则以含氧VOC和芳香烃为主,浓度占比排名前三的物种为乙醇、苯乙烯和丙酮,占比分别为22. 33%,8. 51%和8. 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