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结合对我国的规划体系及其发展方向的分析,指出了目前环境规划忽视对国土空间进行谋划的问题,并对其转型方向提出了建议。主要结论:环境规划应当在继续履行好争取财政资金等社会资源功能的同时,增强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这一重要自然资源的配置功能,转变为横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土空间开发管制两大领域的综合性规划;要加强环境保护空间管制的基础性研究,建立一套约束性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增强其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规划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3-F0002
<正>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生态环境规划团队成立于2006年11月,主要成员有:耿世刚、李克国、冯雨峰、张俊安、全玉莲、杨卓、赵忠宝、王滢、吴玉红、李晓亮、尹凡,其中教授3人,博士6人,成员专业包括生态经济学、生态学、环境规划学、环境污染修复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团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态建设规划、生态环境评价、生态工程设计、资源保护、环境影响评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相似文献
7.
8.
情景分析是一种能有效处理未来不确定性的规划工具.城市环境规划本身是一种多目标、不确定性强的规划.将情景分析的方法和理念应用到城市环境规划中,通过假设未来发展情景的方式,应对未来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本文以《太仓市城市环境规划2011 ~2030》为例,详细探讨了关键不确定因子(人口总量、产业结构、科技水平、政府管制)的筛选过程,提出4种典型情景(规划情景、BAU情景、最坏情景、优化情景),并以水资源为例简要论证其应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我国工业开发区的现状出发,论述了工业开发区环境-经济双向控制规划的思路,规划目标体系和多目标规划模型的建立、规模的实施程序,为工业开发区的环境规划提出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上海连续多年评选环境教育特色学校积累的经验基础上,为提高环境教育管理的水平,本研究通过大量调查和专家咨询,建立了定量化的学校环境教育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指标体系由组织管理、课内教育、课外教育、教育效果4大要素和24个因子组成。评价模式全面考核学校环境教育的组织建设、教育模式、教育效果,具有全面、可行、定量、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规划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应集中体现在评价指标体系上。本文首先将城市规划环评指标分为总体规划和下位规划(专业规划、详细规划)两个层面,再分别系统论述城市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环评指标体系主要内容和结构,指出当前城市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建立、内容、实施、总体与下位规划协调等方面的问题,奠定城市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研究基础并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3.
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作者评述了常用指标法的不足,提出用模糊数学中综合模糊评价法评价环境质量,建立了评价模式和计算程序,并用于科学城的环境质量评价,评价计算给出的多层次数据所提供的信息,与监测结果所体现的环境质量状况符合,所建模糊评价程序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4.
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土地科学界和生态学界曾提出:"无论将土地作为生产性利用还是非生产性利用,都会形成一种干扰,使生态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大,从而降低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这一背景条件下,尝试性地按照土地利用类型对其所带来的环境变化影响与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可采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空间规划是国际上战略环境评价应用较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但在我国,无论是空间规划还是空间规划环评,均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本文从德国空间规划法入手,着重分析空间规划法对战略环境评价的具体要求,旨在为我国今后空间规划开展战略环评提供制度上的参考。文章重点研究了screening、scoping、 层级评价、环境报告、部门咨询、公众参与、决策考虑和跟踪评价等8项有利于提高战略环境评价有效性的主要议题。研究认为,德国的空间规划战略环境评价通过制度保障实施,采用规划部门主导、其他相关部门辅助的模式,使得规划制定与战略环评实施可以有效结合,提倡经济型、节约型和务实性的环境评价,重视战略环评结果,倡导透明决策。 相似文献
16.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替代方案的确定、筛选和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替代方案的筛选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就替代方案的涵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替代方案的确定、筛选和分析方法,以及公众参与在替代方案确定和筛选过程中的作用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强化空间管理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优化空间开发、促进"多规合一"的新要求。同时,探索生态空间管控体系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以长春新区发展规划为例,提出前端空间引导、后端影响调控的生态空间管理体系。前端通过生态系统评价和生态空间识别,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建议方案,确定开发"底线"。后端通过InVEST生境质量评价技术,对生境退化度及生境质量进行空间评价,识别生境威胁源影响区域,提出优化空间布局的规划调控建议。研究表明:耕地是新区发生变化幅度最为显著的用地类型,纳入生态空间管控的用地约占16.2%。其中,15.8%的用地建议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进行管理。未来城市开发对生境有一定影响,整体生境质量平均值由0.401下降至0.328。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山东省两个经济开发区区域环评为例,分析了各开发区在资源和环境方面的优劣势条件,论证了各开发区规划产业定位的合理性,探讨了开发区产业定位合理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调整原则、思路、方法,提出了各开发区产业定位的调整建议,并论证了调整后产业定位的合理性,促进了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