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液膜富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痕量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面活性剂、流动载体,内相解吸剂,外相酸度,注入体石卉和油内比等因素对分离富集镉的影响,且考察其膜的溶胀程度和破乳难易。确定Span80-P204-煤油-HC1液膜体系的最佳组成及富集条件。分4批处理料液,富集倍数达80以上,回收率在97%以上,且选择性好。与火焰AAS法组合可测定ppb级的镉。本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  相似文献   

2.
液膜分离富集,分光光度法测定稀土总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液膜技术分离、富集水和工业废水中微量稀土总量(ΣRE)。研究了流动载体(P215)、表面活性剂(N113A)、膜的增强剂(液体石腊)、膜溶剂(煤油)和内相解吸剂(HCl)等,对分离富集微量稀土的影响。确立了N113A-P215-液体石腊-煤油-HCl液膜体系的最佳组成和最适宜的实验条件。富集后的溶液,用5-Br-PADAP分光光度法测定ΣRE。对微量稀土的富集倍数为75以上,回收率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3.
乳状液膜法处理造纸黑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液膜法处理造红黑液的传质机理及膜配方:黑液中有机物选择性透过液膜,属Ⅰ型促进迁移。实验结果表明,以煤油,LMA-1,H2SO4组成的体系较稳定,且LMA-1含量为3g/100mL煤油,内相试剂H2SO4溶液浓度为4mol/L,黑液中COD去除率为98%以上。  相似文献   

4.
液膜法自理氨氮废水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液膜法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后出水中NH3-N为1mg/L以下,SS、PH、COD均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对液膜组成及用量,膜增强剂选用,外相废水PH选择等工艺条件组合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确定以20%硫酸为内相,6%Span-80+11%液体石蜡+煤油为液膜组成、PH9.0-9.5废水为外相的处理体系,能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液膜法对造纸黑液的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对于分离时间、乳水比、油内比、废水PH值、搅拌速率等因素与COD去除率的关系作了探讨,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工艺条件和LMA-1-TOA-煤油-H2SO组成的膜体系中,COD去除率可达98%左右,出水PH近中性。  相似文献   

6.
用液膜技术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TBP-SPan80-煤油液膜体系处理含铬废水,在优化条件下经过10min的液膜分离,铬离子浓度可由152mg/L降至0.5mg/L以下,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乳浊液膜处理含酚废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一种用于分离废水中苯酚的新液膜体系。该体系是以TBP为流动载体,以LMS-2为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煤油液膜,在内外相O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苯酚由外相有效地向内相富集,从而达到分离苯酚的目的。该液膜与其它液膜相比,具有稳定性好,选择性高等优点,用此液膜分离苯酚,除酚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8.
液膜分离富集、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稀土总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液膜技术分离、富集水和工业废水中微量稀土总量(∑RE)。研究了流动载体(P215)、表面活性剂(N113A)、膜的增强剂(液体石腊)、膜溶剂(煤油)和内相解吸剂(HCl)等,对分离富集微量稀土的影响。确立了N113A—P215—液体石腊—煤油—HCl液膜体系的最佳组成和最适宜的实验条件。富集后的溶液,用5-Br-PADAP分光光度法测定∑RE。对微量稀土的富集倍数为75以上,回收率在99%以上。对水、工业废水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8%~6.2%。  相似文献   

9.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工业废气中的乙醛,以1%NaHSO3溶液富集吸收,以PEG-20M的固定液,GCS-880-AW-DMCS为载体,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色谱测定,研究了采样方法,样品保存和最佳色谱条件等,方法的采样效率不小于99.0%,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4mg/m^3。  相似文献   

10.
新型混凝剂ASD—Ⅱ处理城市生活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愿新型混凝剂ASD-Ⅱ,采用絮凝沉淀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法的处理效果优于氧化沟法。CODCR去除率高达70-80%以上。处理水CODCR约20-40mg/L,PH值呈中性,SS几无,为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1.
碳羟磷灰石(CHAP)对废水中Cd2+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伟  李小明  曾光明  杨麒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1):1851-1854
采用废弃的鸡蛋壳为主要原料,制备碳羟磷灰石(CHAP)吸附剂,以去除废水中的Cd2 .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废水中的Cd2 初始浓度、CHAP的用量、pH值、温度及作用时间等因素均能影响CHAP对Cd2 的吸附效果.常温下当CHAP加入量为5g·L-1,废水中Cd2 浓度为80mg·L-1,搅拌60min,Cd2 的去除率可高达96%,最佳pH值为6.CHAP对Cd2 等温吸附线基本符合Langmuir模式和Freundlich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慢性镉胁迫对河南华溪蟹(Sinopotamon henanense)副性腺的生殖毒性作用,实验设置了2个镉浓度组(0.725和1.45 mg·L-1)、1个对照组、3个处理时间(7、14和28 d),研究了镉在副性腺组织的积累,以及镉对副性腺组织细胞结构、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及脂质过氧化水平(MDA含量)、蛋白质羰基化(PCO含量)和DNA-蛋白质交联(DPC)的影响.结果显示,镉处理后在河南华溪蟹副性腺组织中的积累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和镉浓度的增加,副性腺组织镉的积累逐渐增高;副性腺组织细胞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主要表现为上皮细胞与基膜分离甚至破裂导致细胞核丢失.镉浓度0.725和1.45 mg·L-1条件下处理28 d,基膜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上皮细胞和基膜之间出现较大空腔,上皮细胞细胞核变形.SOD和GPx活性先升后降,而CAT的活性则随着镉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PCO含量和DPC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MDA含量也呈明显的升高趋势,但在28 d有所下降.表明慢性镉胁迫对河南华溪蟹副性腺产生了明显的氧化损伤,可能会影响副性腺正常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丁基黄药对选矿区土壤吸附铅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矿废水排放和尾矿库溢流等会将大量残留的选矿药剂带入选矿区周边土壤和水环境.采用批处理实验,研究了不同pH、初始丁基黄药(PBX)、Pb2+和Cd2+浓度下,PBX对某铅锌选矿区土壤吸附Pb2+和Cd2+的影响;并通过BCR连续提取,研究了不同浓度PBX处理后土壤中铅镉形态变化.结果表明,PBX明显抑制了土壤对Pb2+和Cd2+的吸附.PBX浓度为40mg·L-1时,土壤对Pb2+和Cd2+的吸附量分别由未经PBX处理时的3540 mg·kg-1和387mg·kg-1降至3085 mg·kg-1和100mg·kg-1.无论是否添加PBX,土壤对Pb2+和Cd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表明Pb2+和Cd2+在土壤上的吸附是以化学吸附为主.PBX与Pb2+、Cd2+形成疏水性难溶络合物以及在土壤表面存在竞争吸附是降低土壤Pb2+和Cd2+吸附量的主要原因,表明PBX能增加Pb2+和Cd2+在土壤中的迁移性.PBX对土壤Pb2+和Cd2+吸附的抑制作用随初始Pb2+和Cd2+浓度的增大而减弱,随初始PBX浓度及溶液pH值的增大而加强,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描述其等温吸附特征.低含量PBX (100mg·kg-1)下土壤中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镉含量有所增加,可导致土壤中镉的活化;但PBX可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铅含量,且随PBX含量升高,铅活性降低效果越显著,这与Pb (C4H9OCS22的络合能力比Cd (C4H9OCS22强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应加强选矿废水中残留药剂对土壤中铅镉等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的防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镉(Cd2+)对河南华溪蟹(Sinopatamon henanense)精子质量的影响.实验设置了5个Cd2+浓度组(7.25、14.5、29、58和116 mg·L-1)和1个空白对照组,在2个染毒时间(5d和7d)采用特异性的荧光染料和流式细胞术(FCM)对精子成活率、膜完整性、顶体完整性及染色质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随着Cd2+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精子的成活率下降,质膜和顶体缺失率上升,异染色质所占比率上升.在Cd2+浓度为58、116 mg·L-1条件下暴露5d后,精子成活率显著降低(p <0.05);Cd2+浓度为116 mg·L-1时,精子质膜完整性和染色质结构均有明显的损伤;而顶体状态在Cd2+浓度为29 mg·L-1时就呈现显著的损伤(p<0.01).在Cd2+浓度为29、58、116mg·L-1条件下染毒7d后,精子成活率、质膜完整性和顶体完整性降低;在所有的染毒组,DNA结构受到了显著的破坏.结果表明,Cd2+暴露对华溪蟹精子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蒙脱石-OR-SH复合体材料对土壤镉的钝化及机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曾燕君  周志军  赵秋香 《环境科学》2015,36(6):2314-2319
通过吸附解吸实验、盆栽实验及材料的表征测试分析,探讨了蒙脱石-OR-SH复合体对土壤中Cd的钝化效果和机制.结果表明,蒙脱石改性后对镉的饱和吸附容量明显提高;蒙脱石-OR-SH复合体对Cd2+的吸附很稳定,不易解吸;在原土、Cd 3mg·kg-1和Cd 10 mg·kg-1污染土上,添加蒙脱石-OR-SH复合体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作物产量,小白菜Cd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61.00%、62.10%和83.73%.表征测试显示,Cd成功地吸附到了复合体上,并与巯基发生了配位反应,复合体表面的絮状物增多.蒙脱石-OR-SH复合体与镉的反应机制除了静电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和羟基配位吸附外,主要存在巯基配位吸附.  相似文献   

16.
通过批量实验探讨了给水厂废弃铁铝泥(Ferric and Alum Water Treatment Residuals,FARs)对Cd2+的吸附特征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最初的6 h内,FARs对Cd2+的吸附量已经达到其平衡吸附量的90%,吸附较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并且Langmuir(R2=0.99)和Freundlich(R2=0.90)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FARs对Cd2+的等温吸附过程,其Cd2+的饱和吸附量达35.39 mg·g-1.初始溶液p H由3.0增加到8.0时,FARs对Cd2+的吸附量缓慢增加,当p H升为9.0时,其对Cd2+去除率可达97%.FARs对Cd2+的吸附量随溶液体系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柠檬酸浓度的升高,FARs对Cd2+的吸附量显著降低,而水杨酸和酒石酸则微弱促进了对Cd2+的吸附.解吸实验证明,在p H为3.0时Cd2+的解吸率最高,但仅为11%左右.分级提取结果进一步表明,被吸附的Cd2+主要以酸溶态和残渣态存在.综合实验结果表明,FARs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吸附剂用于水体除镉.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硅藻土(CDt)的吸附能力,采用NaBH_4液相还原二价铁法合成负载纳米铁的硅藻土颗粒(nZVI-CDt),运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nZVI-CDt进行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不同吸附条件对CDt和nZVI-CDt吸附Cd~(2+)的影响,并结合等温吸附属性、吸附过程控制步骤以及吸附动力学、热力学属性分析探讨了CDt和nZVI-CDt对Cd~(2+)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负载纳米铁后,硅藻土的团聚现象得到改善,分散性更好,表面活性基团向有利于吸附方向发生变化,吸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相对于CDt,nZVI-CDt对Cd~(2+)的吸附量提升了3.9倍;nZVI-CDt对Cd~(2+)的吸附较为迅速,20 min左右就可达到吸附平衡;随着投加量的增加,nZVI-CDt对Cd~(2+)的吸附量呈下降趋势,而初始浓度对Cd~(2+)的吸附影响则正好相反;相对于CDt,溶液初始pH值对nZVI-CDt吸附Cd~(2+)的影响明显减弱;nZVI-CDt对Cd~(2+)的吸附能力受温度影响不大;nZVI-CDt对Cd~(2+)的吸附符合Temkin等温吸附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反应容易进行,且以物理吸附为主,吸附过程控制步骤为发生在微孔内的吸附反应.吸附热力学参数表明CDt和nZVI-CDt对Cd~(2+)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过程,且系统的无序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小麦秸杆对水中Pb(2+)和Cd(2+)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谭光群  袁红雁  刘勇  肖丹 《环境科学》2011,32(8):2298-2304
以农业废弃物小麦秸杆为吸附材料,探讨了小麦秸杆对Pb2+、Cd2+的吸附特性,重点研究了吸附时间、离子浓度、溶液pH值等对小麦秸杆吸附Pb2+、Cd2+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值对吸附的影响大,在pH 2.0~6.0范围内,吸附量随溶液初始pH值的升高而升高.小麦秸杆吸附Pb2+、Cd2+的速度快,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  相似文献   

19.
鸟粪石-沸石复合材料对水中镉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氧化镁负载沸石回收污水中氮磷得到的鸟粪石-沸石复合材料(STR-NZ)为吸附剂,用于对水体中重金属镉的吸附去除.实验采用SEM-EDS、XRD和FTIR等手段对STR-NZ材料进行表征,并考察了投加量、初始pH和反应时间等对STR-NZ材料去除水中Cd~(2+)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镁负载沸石材料主要以鸟粪石沉淀的方式实现对水中磷酸盐和氨氮的回收;STR-NZ对水溶液中Cd~(2+)的吸附量随pH的增大呈先增加后趋于平衡的趋势,当Cd~(2+)的初始浓度为50 mg·L~(-1)时,STR-NZ的最佳投加量为0.2 g·L~(-1),Cd~(2+)最大吸附量为249.35 mg·g~(-1), STR-NZ对Cd~(2+)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Cd~(2+)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STR-NZ主要通过Cd_5(PO_4)_3(OH)沉淀的方式实现对水中Cd~(2+)的去除.  相似文献   

20.
A new type of sponge iron sphere (NSIS) with 1-5 mm diameter, made of concentrated iron powder and possessed high activity and intension, was prepared by mini-pellet sintering integrated with H2 direct reduction. Static state experiment has been carried on to investigate the Cd2+ removal efficiency from wastewater by the NSIS and to explore the Cd2+ removal reaction kinetics. It was suggested that initial pH value and Cd2+ original concentration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Cd2+ removal percentage. Cd2+ removal percentag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d2+original concentration whether the original pH value be adjusted to 3.0 or without adjust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d2+ removal process followed the first order reaction because the reaction order was from 0.803 to 0.996. The apparent reaction rate constant between Cd2+ and NSIS was from 0.0025 to 0.1000 (mg·L?1)1-n·min?1. Compared with SIS reduced by charcoal reduction, NSIS deoxided by hydrogen possessed higher activity, and could remove the same quantity of Cd2+ within a shorter period of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