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适合城市污水厂尾水深度净化经济、有效的处理技术系统,使出水水质达到回补当地地表水源要求,为地区水环境健康与水质安全保障提供理论依据和示范。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小试试验建立适合城市污水厂尾水深度净化的组合系统,该组合系统包括间歇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与S型立体植物沟组合。系统运行的时间为129 d,每隔一定天数进行取样,测定其中TN(总氮)、NH3-N(铵态氮)、TP(总磷)、COD、溶解性有机物等进、出水营养指标参数变化,并利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出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明显降低尾水中上述污染物的质量浓度,试验期间出水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0%,70%以上,且出水总氮含量维持在10 mg·L-1以下,其中最低时总氮质量浓度为2.6 mg·L-1。进水总磷质量浓度范围在0.56~2.97 mg·L-1之间,经过上述系统处理后总磷质量浓度可以控制在0.2 mg·L-1以下。单独生物滤池单元处理后出水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在5.632~3.510之间,平均综合水质类别可以达到地表水Ⅳ标准;组合植物系统处理后,出水综合标识指数在3.510~2.510之间,平均综合出水水质可以达到地表Ⅱ类水质的要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该深度组合工艺可以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厂出水水质,并达到回补地表水四类水质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将无机混凝剂直接投加到SBR反应器中,组成SBR/混凝协同工艺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研究.考察了混凝剂的投加量、混凝剂的种类、投药时间等因素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了新型复合混凝剂(PISC)对污泥膨胀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与普通的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相比,当采用新型复合混凝剂与SBR组成的协同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时,在适宜的条件下,不仅污水中的CODCr、TP和sS的去除率可分别提高13.5%、47.6%和11.5%,水力停留时间缩短1/3左右,而且该协同工艺可明显抑制污泥膨胀,并改善高膨胀活性污泥的沉降浓缩性能.  相似文献   

3.
第 1期居住小区交通噪声概率分布特征及其评价李本钢 ,陶 澍 (1)………………………………………………………………生态人居小区水环境的生态工程颜京松 ,汪 敏 (4 )…………………………………………………………………………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及动力学徐伟锋 ,孙力平 ,古建国 ,等 (8)…………………………………………………………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与防治李亚新 (11)……………………………………………………………………………纳米TiO2 多孔微粒阳光催化降解活性艳蓝染料杨克莲 ,叶征琦 ,杜宗杰 ,等 (13)………………  相似文献   

4.
污泥与城市垃圾混合堆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与城市生活垃圾混合堆肥技术,对温度、C/N、含水率、通风量等因素对堆肥的影响和物料平衡、无害化以及堆肥肥效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城市污水厂(A/O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城市污水厂(A/O工艺)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分别在运行不同时期从曝气池中提取活性污泥,通过细胞裂解直接提取活性污泥中的细菌基因组DNA,以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F357/R518,对活性污泥中提取的细菌基因组进行扩增,长约230 bp的扩增产物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获得微生物群落的DNA特征指纹图谱.结果显示,城市污水厂(A/O工艺)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非常丰富,在不同时期存在一些各自的特有种属和共有种属,细菌群落结构的演替与系统负荷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整体来说,微生物群落演替不明显,微生物群落相似性较高,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6.
城市污水处理脱磷滤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法除磷投资省、成本低,但稳定性较差,当废水中磷酸盐浓度较高时,出水很难达标排放.化学法除磷工艺简单,运行可靠,能达标排放,但运行费用高,产生大量污泥,导致二次污染.文章进行了第三种除磷方法即滤料除磷的研究,并探讨了污水pH及水力停留时间对滤料除磷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煤渣和改性煤渣滤料对城市污水总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54%和71%,但处理后的出水不能达标排放;碳酸钙滤料对城市污水总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3%,能达标排放,但处理效果与城市污水pH值密切相关.城市污水pH值在8~9的范围,出水不能达标排放;pH值在5~8的范围,处理后的出水则可以达标排放,而且污水pH越低,总磷的去除率越高,其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0 min.该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处理成本低、无污染、投资省、占地面积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希瓦氏菌MR-1可有效降解常用偶氮染料甲基橙(MO)等,但采用该方法实现高效深度的降解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利用海藻酸钠(SA)包埋希瓦氏菌MR-1和纳米四氧化三铁(Fe3 O4)对MO脱色处理,探讨了包埋微球SA、SA/Fe3 O4、SA/希瓦氏菌MR-1以及SA/希瓦氏菌MR-1/Fe3 O4的形态学、流变性以及机械强...  相似文献   

8.
第1期区域生态环境服务价值评估———以延安市宝塔区为…………………………………………例韩贵锋,梁保平,胡晓芳(1)宁波市公众环境意识调查与分……………………………………………………………………………………析黄平沙(4)柳州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何星存,陈孟林,杨崇毅,等(7)海河下游塘沽段生态堤岸设计导………………………………………………………………………则朱琳,龚清宇(10)固定化枝孢霉对铜离子的生物吸………………………………………………………………附董新姣,朱聪,俞…  相似文献   

9.
城市污水二级生化出水中有机污染物特性表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城市污水经过二级生化处理后的出水中仍含有种类繁多的有机污染物,目前对水中有机物的常规监测指标(如TOC,COD,BOD5等)主要针对有机物总量的监测,过于笼统.水中有机物种类及特性的不同将极大地影响着有机物在水处理系统中的处理效果和排放后的行为.因此,开展城市污水二级生化出水中各类有机污染物的特性研究,对于了解和掌握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中有机物对排放水体及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指导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实现废水再生和循环利用,减轻污染负荷,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生物膜法A/O/O工艺城市污水脱氮处理的挂膜启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膜法A/O/O脱氮系统处理城市污水中试挂膜启动研究结果表明:挂膜启动的关键在于进行硝化处理的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池能否培养出以硝化菌为优势菌种的成熟生物膜。试验中水温、气水比和进水氨氮负荷是影响挂膜启动的主要因素。为加速挂膜启动,水温不宜低于15℃;挂膜初期在保证供氧充足的情况下最好采用较小的气水比,而后气水比可逐渐随DO的实际需求作相应的调整,同时保持出水DO不低于4mg/L,5.5~6mg/L时效果较好;启动期内氨氮负荷宜低于0.6kg/(m3·d)。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污水厂延伸污泥处理与处置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延伸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职能,使污泥的"生产者"承担起污泥处理和处置的环境责任,激励其全面关注进水有机物的最终无害化,将污泥处理以及最终处置(如土地填埋、焚烧或资源化等)的工程造价、运行费用以及相应的环境影响均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考虑,这样将对城市污水厂的环境管理观念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生物炭与有机肥配施对菜地温室气体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模拟研究方法,设置对照(CK)、只施氮肥(U)、氮肥与有机肥配施(UM)、氮肥与生物炭配施(UB)以及氮肥、有机肥与生物炭配施(UMB)共5个处理,探究生物炭与有机肥施用对菜地N_2O、CH_4与CO_2排放以及全球增温潜势(GWP)、温室气体强度(GHGI)、N_2O-N排放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观测期间,N_2O排放变幅较大,达0.02-1 559.77μg m~(-2)h~(-1),CH_4排放变幅较小,为-0.09-0.25 mg m~(-2)h~(-1).与N_2O、CH_4相比,处理间CO_2排放通量具有更为相近的波动规律. UB与UMB能显著降低N_2O排放,其中UMB抑制效果最佳,仅为U处理的14.1%. 5个处理间CH_4累积排放量无显著差异,表明氮肥、有机肥与生物炭均非影响CH_4排放的主要原因. UB与UMB间累积CO_2排放量无差异,但二者均显著高于U与UM处理,证明生物炭施用促进了CO_2释放.菜心与苋菜产量均以UMB最高,两种蔬菜产量分别比U处理高25.6%与29.5%. GWP与GHGI均以UMB最低(除对照外),分别为919±266 kg/hm~2与0.04±0.01 kg/kg. UMB的N_2O-N排放系数最低(0.37%),仅为U处理的11.5%.综上所述,生物炭与有机肥配施处理在不降低蔬菜产量的基础上,既能抑制N_2O排放,降低GWP、GHGI与N_2O-N排放系数,又能降低化学氮肥投入量,是值得推荐的施肥措施.考虑到生物炭施用显著促进CO_2排放,需要进一步探究生物炭与有机肥配施的综合净温室效应.(图1表2参45)  相似文献   

13.
Fenton氧化法处理生物性污染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Fenton氧化法对经化学混凝沉淀处理后的生物性污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H2O2投加量、溶液pH值、反应时间和H2O2/Fe2+2(摩尔比)四个主要因素对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2O2投加量的影响明显高于其它三个因素,影响能力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H2O2投加量>溶液pH>反应时间>H2O2/Fe2+,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H2O2投加量为0.088mol.l-1,溶液pH值在3.5左右,反应时间为4h,H2O2/Fe2+为20:1.在此条件下,经Fenton氧化法深度处理后的出水细菌总数和三磷酸腺苷均未检出,保障出水的生物卫生安全性;同时其相对抑光率为10%,属低水平毒性.此外,其化学需氧量小于76mg·l-1,氨氮、总氮、总磷分别为1.10mg·l-1,2.92mg·l-1和0.002mg·l-1,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18-2002)>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14.
1990年将出版的《城市污水处理新技术》共分九章.第一章概述;第二章分离技术,介绍了回转式固液分离、新型重力沉淀和高效气浮等项技术;第三章活性污泥法,包括几项新型曝气技术和国外引进的节能型处理技术;第四章生物膜法,介绍两种新型填料;第五章厌氧技术的应用,介绍了极有发展前途的水解—好氧技术和A/O系统,并推荐几种新型厌氧反应器;第六章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介绍了几项经工程实践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并总结集录了美国、日本和国内的再生水水质标准;第七章污泥的好氧消化;  相似文献   

15.
纳米氧化锌(纳米Zn O)的广泛应用使其进入农业生产领域的可能性增加.鉴于堆肥是处理农业废弃物的主要方式,采用实验室模拟堆置,以鸡粪、秸秆粉为主要原料进行堆肥实验,研究3种浓度的纳米Zn O(0.1,1,10 mg/kg)对堆肥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影响,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堆体中细菌群落结构及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纳米Zn O不会影响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及腐熟程度,但降低了堆肥过程中的p H;对堆体中细菌Alpha多样性影响不显著,但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及组成.其中,堆肥高温期(5 d)厚壁菌门及拟杆菌门的一些属对纳米Zn O处理响应最明显,0.1 mg/kg浓度纳米Zn O提高了Cohnella的相对丰度,而1、10 mg/kg浓度纳米Zn O增加了魏斯氏菌属、芽孢杆菌属、肠球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了一些拟杆菌属的丰度.本研究表明纳米Zn O不仅影响堆肥理化性质,也影响堆肥中一些功能微生物,结果可为评价纳米Zn O的环境效应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量生物炭施用与蚯蚓互作对土壤N_2O和CO_2排放的影响,设置了仅有土壤(S)、接种蚯蚓(SE)、施用低剂量生物炭(SL)、接种蚯蚓并施用低剂量生物炭(SLE)、施用高剂量生物炭(SH)和接种蚯蚓并施用高剂量生物炭(SHE)6个处理,开展了50 d的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施加生物炭显著降低蚯蚓生物量,与接种前相比,SE处理蚯蚓生物量下降18%,SLE处理蚯蚓生物量下降26%,而SHE处理蚯蚓生物量下降高达37%。培养结束后,接种蚯蚓处理(SE、SLE和SHE)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589.8、538.0和258.3μg·kg~(-1),均显著高于未接种蚯蚓处理(S、SL和SH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57.1、34.5和23.4μg·kg~(-1))。添加生物炭显著降低接种蚯蚓处理N_2O排放量,且生物炭添加量越高,效果越明显。接种蚯蚓处理(SE、SLE和SHE)CO_2累积排放量分别为686.1、682.2和420.7 mg·kg~(-1),均显著高于未接种蚯蚓处理(S、SL和SH处理CO_2累积排放量分别为346.9、268.7和165.9 mg·kg~(-1))。添加生物炭降低了接种蚯蚓处理CO_2累积排放量,但仅高剂量生物炭添加处理(SHE)与无生物炭处理(SE)间存在显著差异。主体间效应检验结果显示,蚯蚓、生物炭均对土壤CO_2和N_2O累积排放量产生显著影响,蚯蚓和生物炭的交互作用仅对N_2O累积排放量产生显著影响。此外,在所有处理中,添加生物炭均增加土壤pH值,降低土壤无机氮含量。因此,高剂量生物炭施用可能通过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无机氮含量和对蚯蚓活性的影响来抑制蚯蚓作用下的土壤N_2O和CO_2排放。  相似文献   

17.
剩余污泥水解酸化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VFAs)等有机物可作为补充碳源回用于低C/N比城市污水脱氮除磷系统中。然而,在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由于甲烷菌等微生物的作用而难以实现水解酸化产物的有效积累。同时,含有高浓度氮磷的污泥水解酸化液直接回用将进一步增加污水处理的氮磷负荷。本研究基于碳源回用目标,在热碱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添加二溴乙烷磺酸钠(BES,2-Bromoethanesulfonic acid sodium)和Ca O2的方式对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水解酸化过程的主要产物即溶解性有机物(SCOD)、VFAs及氮磷的溶出进行优化调控,旨在得到含有高浓度有机物、低浓度氮磷的污泥水解酸化液以回用于低C/N比城市污水脱氮除磷系统,提高出水水质,为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污泥经Na OH预处理后,添加BES可有效提高水解酸化过程SCOD、VFAs的积累,其最高质量浓度分别达到6 169.8 mg·L~(-1)及1 335.0 mg·L~(-1),较对照组分别提高66.7%、192.5%,其中,VFAs中乙酸的质量分数达到66.0%。添加CaO_2的实验组酸化液中,NH4_+~-N和PO_4~3--P的溶出量显著降低,分别降至200.7 mg·L~(-1)、9.6 mg·L~(-1),较对照组分别减少了59.6%、65.7%。同时添加BES和CaO_2的组合体系在实现污泥水解酸化过程SCOD、VFAs累积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氨氮和正磷酸盐的溶出,所获取的剩余污泥水解酸化产物可作为低C/N比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提标升级的优质碳源,实现了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回用。  相似文献   

18.
拉萨市城市生活污水的水质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拉萨市城市生活污水由居民日常生活废水和企业生产废水组成 ,尚未建城市污水处理厂 ,且城市污水管网不完善 ,对拉萨河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本文主要对拉萨市城市生活污水中的CODCr,BOD5,NH3 N ,TP ,SS等主要指标进行了监测分析 ,进而为拉萨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提供一些基础数据 .1 水样的采集和测定拉萨市的居民生活废水与企业生产废水混合后 ,由一根管道汇总到拉萨市西郊东嘎河桥下面的总排污口 ,与清洁水混合 ,然后排入拉萨河 ,水样采集点即位于该总排污口 .采样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 2 0 0 3年 3月 2 5日 1 1∶0 0至 3月 2 7…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石灰氮对设施菜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观测了施用尿素、石灰氮、半量尿素与半量石灰氮混施和对照等4个处理设施菜地土壤N_2O排放以及土壤中氮素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石灰氮能显著降低设施菜地土壤N_2O排放量,对照、施用尿素、施用石灰氮和半量尿素与半量石灰氮混施的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4135.80μg·kg~(-1)、5794.25μg·kg~(-1)、1957.03μg·kg~(-1)和4341.31μg·kg~(-1),施用尿素的N_2O累积排放量比对照增加了40.1%,施用石灰氮、半量尿素与半量石灰氮混施比施用尿素分别减少了66.2%和25.1%的N_2O排放量,半量尿素与半量石灰氮混施的N_2O累积排放量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P0.05).尿素处理的N_2O排放系数为0.17%,而石灰氮处理和半量尿素与半量石灰氮混施处理的N_2O排放系数则分别减少至0.06%和0.13%.由此表明,施用石灰氮是减少设施菜地土壤N_2O排放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广泛应用导致它们大量地释放到水环境中,其独特的理化性质有可能改变水环境中其他共存污染物(如重金属)的生态毒性。为评价沉积物中纳米氧化铝(Al2O3-NPs)对重金属Cd生态毒性的影响,采用底栖生物慢性暴露研究了Al2O3-NPs存在条件下Cd在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体内生物积累的变化和Cd对肝胰脏抗氧化防御系统关键成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脂质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以及Ⅱ相反应的关键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影响。结果表明,低Cd浓度(5μg·g-1)时,Al2O3-NPs对Cd生物积累没有影响;中、高Cd浓度(25、100μg·g-1)时,Al2O3-NPs显著促进Cd的生物积累,Al2O3-NPs对Cd的生物转运具有明显的携带效应。低Cd浓度时,无Al2O3-NPs处理组和Al2O3-NPs处理组的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中Cd浓度时,SOD活性显著升高,而高Cd浓度时,SOD活性显著下降,而且Al2O3-NPs处理组的SOD活性显著低于无Al2O3-NPs处理组,Al2O3-NPs的存在加重了Cd对肝胰脏细胞的氧化胁迫或损伤。高Cd浓度时,无Al2O3-NPs处理组和Al2O3-NPs处理组的MDA水平均显著升高,但Al2O3-NPs处理组的MDA水平显著低于无Al2O3-NPs处理组,进一步证明Al2O3-NPs对Cd氧化损伤的增强作用。中、高Cd浓度时,无Al2O3-NPs处理组和Al2O3-NPs处理组的GST活性均显著下降,但Al2O3-NPs处理组的GST活性均显著低于无Al2O3-NPs处理组,同样说明了Al2O3-NPs对Cd毒性的增强作用。本研究提供了在沉积物-底栖动物体系中Al2O3-NPs促进重金属生物积累的证据,而且Cd毒性的变化与肝胰脏中Cd的生物积累水平的变化基本一致,在中、高Cd浓度下,由于Al2O3-NPs的存在显著促进了Cd的生物积累,因而增强了Cd对铜锈环棱螺的生态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