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首先讨论了规划环评中公众参与的涵义和作用,以及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对象、形式、时机,然后根据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现状,提出了提高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建设项目环评中公众参与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在我国刚刚起步,这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的新课题。本文通过阐述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旨在进一步规范公众参与制度,使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参与不但是环评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概念、作用,分析了现阶段公众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工作实践,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的若干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开展公众参与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不同形式公众参与优缺点的分析,提出今后有效开展公众参与的建议,旨在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后,中国应如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5.
基于利益相关方分析法的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利益相关方分析法,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遵循随机性原则和利益相关性原则,确定参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称规划环评)的公众范围,着重分析规划环评中相关方利益诉求.以某电石化工产业基地规划环评为例,通过规划环评的公众参与,分析利益相关方的共同点、关心点和矛盾点,并围绕各利益中心结合法律、法规设置了不同类型的问卷调查表,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提出规划调整建议,解决了规划环评中利益相关方面临的问题.研究表明,利益相关方分析能够反映规划的环境不合理性,有助于规划的调整与优化.  相似文献   

6.
论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法律手段,但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实施中却存在执行率高、效果差的尴尬困境.探讨了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指导思想和途径,并从完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公众参与制度、法律责任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一般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并成为各国环评的基本内容.环评中公众参与的一般模式包括公众享有环境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合适的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明确的公众参与环评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公众参与环评的保障机制.为更好地发挥环评的作用,应当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对法规加以完善.还应在信息公开、立法的完善和配套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完善环评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8.
关于完善中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虽然中国已经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纳入法律要求,并开始尝试更高层次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但由于没有实施细则,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不完善.主要存在规则筛选程序不清晰、评价深度缺乏规范要求、审查主体的权威性不足、公众参与质量不高及评价对象的层次较低等问题.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高其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既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污染源头控制、参与宏观决策的有效途径.在对江苏、云南、重庆等地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所面临的形势,重点研究了浙江省在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并提出了浙江省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系统梳理2002年以来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相关政策文件、技术规范和研究内容,从跟踪评价概念、对象、时限、内容及开展意义等方面解析跟踪评价的内涵;全面阐述产业园区跟踪评价开展现状及重点问题;明确评价目的和对象,针对性提出跟踪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落实情况梳理、资源环境主要制约因素识别、现行规划优化调整建议提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分析、公众参与等;同时,提出开展跟踪评价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